「嫦五」歸來「長八」待發 歷數我國航天發射的新一代頂梁柱

2020-12-16 圖片中國

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我國未曾間斷的火箭發射記錄。

2020年接近尾聲,嫦娥五號馬上也要回家了,小編帶您捋一捋執行我國航天任務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

自2015年起,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六號、長徵十一號、長徵七號、長徵五號先後成功首飛,提升了我國自主、快速進入空間的能力,未來通過長徵八號、長徵九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完成,中國的運載火箭將實現整體更新換代。

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擇機待發。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胖五——長徵五號

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胖五」,是我國為了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並彌補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項研製的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

長徵五號系列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設計採用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思想。系列由二級半構型的基本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CZ-5)、不加第二級的一級半構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CZ-5B)組成,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分別達到14噸級、25噸級。

中國載人空間站各艙段、火星探測器、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探測器及其大型高軌衛星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實施發射。

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由此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並精確入軌,創造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和新精度。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網站

一箭多星——長徵六號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是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的新一代無毒無汙染小型液體運載火箭。長徵六號為三級火箭,有700km高度太陽同步軌道500kg的運載能力。

長徵六號充分應用新一代運載火箭基本型的技術,研製周期短,簡化發射方式,縮短發射周期,滿足快速發射的要求。首飛時發射準備時間只需要一周。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於2009年獲得國家正式批覆立項,並於2013年12月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完成場箭合練。

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長徵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箭20星」首飛成功,不僅標誌著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而且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這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

2020年11月6日11時19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網站

「快遞小哥」——長徵七號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一院)為總體研製單位研製的新型液體燃料運載火箭。其前身是長徵二號F換型運載火箭(縮寫:CZ-2F/H)。

長徵七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而全 新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採用「兩級半」構型,箭體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14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5.5噸。

2019年1月21日13時42分,長徵十一號遙六火箭在酒泉升空,成功將4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汪江波 攝影

快響利劍、海上發射——長徵十一號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一院)研製的新型四級全固體運載火箭,是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該火箭主要用於快速機動發射應急衛星,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情況下微衛星發射需求。

火箭全長20.8米,重58噸,起飛推力12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400公斤,低軌運載能力可達700公斤。火箭在接到任務命令後,24小時內完成星箭技術準備和發射任務,其中在發射點的發射準備時間不大於1小時,具備「日發射」能力。

2015年9月25日,作為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唯一一型固體火箭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飛成功。低軌運載能力達2噸的長徵十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正在論證中。

2019年6月5日12時06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黃海海域成功實施首次海上發射,以「一箭七星」方式,將七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空白。9月19日,由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建設和運營的「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03組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十一號遙七固體運載火箭「一箭五星」成功發射升空。5顆衛星進入預定軌道,與在軌的7顆衛星形成組網,實現12顆衛星在軌運行。

2020年9月15日,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目前,長徵十一號火箭已經取得了「十戰十捷」的優異成績,發射成功率100%,是新一代火箭中發射次數最多的火箭。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示意圖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拭目以待——長徵八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正在研製的一型採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主要面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業衛星發射任務。

長徵八號為兩級半構型,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4.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7.6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2.5噸。火箭年執行發射能力為10發,任務準備周期為8-15日。

2019年11月19日,長徵八號已進入產品生產總裝測試階段,預計在2020年實施首飛,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 錢航博士)

相關焦點

  • 發射「嫦五」的「胖五」來自這個神秘的火箭家族
    來源:央視網日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胖五」送「嫦五」出徵,真正進入倒計時!身材壯實的「長徵五號」將用最穩固的陪伴,助「嫦五」開啟「九天攬月」之旅,書寫「浪漫故事」。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連續三年蟬聯中國航天發射榜首
    新華社西昌12月30日電(黃國暢、王玉磊)「天問」「嫦五」出徵,「北鬥」「高分」收官,「長五B」「長八」首飛……2020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所屬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以18發的高密度發射次數,繼2018年、2019年後連續第3年位列中國航天發射榜首。
  • 「長五」和「嫦五」,已就位
    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此前已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 為「長五」和「嫦五」加油!
  • 「長五」和「嫦五」,已就位!
    本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二次應用性發射此前已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
  • 「長五」和「嫦五」已就位 計劃11月下旬在文昌發射
    【「長五」和「嫦五」已就位 計劃11月下旬在文昌發射】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長五」送「嫦五」,出徵
    【「長五」送「嫦五」,出徵!】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五」工作計劃表大公開!  1、「嫦五」發射升空後,大約4天後即可抵達月球;  2、減速入軌,繞行探測月球;  3、待選定地點後,「嫦五」上部與下部分離;  4、著陸器、上升器將進行月面軟著陸,自動進行月面採樣、樣品封裝等操作,並將樣品由上升器攜帶升空進入月5、球軌道,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將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內部;  6、最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點火啟動
  • 44年全球首次,"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去月球"挖土...
    據長五團隊介紹,「十四五」期間,長五火箭已經非常確定的發射任務大約有10發,都是國家重大航天工程,包括明年長徵五號B火箭將執行空間站建設的發射任務。那麼,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是不是意味著又有一個大風口誕生呢?嫦娥攬月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原標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此次任務將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長五」送「嫦五」蓄勢待發!這些航天工程名稱你能分清嗎?
    11月17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垂直轉運成功,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長五」轉運成功,「嫦五」奔月在即,中國又一項偉大的航天事業令人矚目!據《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統計,2019年我國共計完成34次航天發射任務,發射太空飛行器81個,發射次數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國航天領域計劃完成超過40次發射任務。
  • 長五&嫦五已就位!計劃月底起飛
    【長五&嫦五已就位!計劃月底起飛】嫦娥五號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加油,中國航天!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長五」送「嫦五」計劃月底飛 航天板塊會跟著飛嗎?
    來源:上海證券報 「長五」送「嫦五」,計劃月底飛!航天板塊會跟著飛嗎?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底前擇機實施發射。目前,各系統正在進行各項測試等最後準備工作,任務進入發射實施階段,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 製造「長五」「嫦五」「最強大腦」
    原標題:製造「長五」「嫦五」「最強大腦」本報訊 (記者 關穎)此次,「長五」與「嫦五」的最強大腦,均由位於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771研究所製造。此次任務中,「長五」能夠穩定飛行,離不開九院771所研製的箭載計算機。它能夠有條不紊地完成箭體參數錄取、飛行軌跡誤差修正以及控制指令輸出等多項複雜的控制任務,確保火箭的穩定飛行。為保證「大腦」健康,其內部還設計了特有的「聽診器」,能夠自動聽診飛行控制軟體運行過程中的各類重要參數,可及時、有效地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隱患問題,為控制系統的故障定位提供判定依據。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發射視頻張學宇宣布,任務圓滿成功凌晨四點半,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來自長徵五號火箭任務01指揮員胡旭東的倒計時口令聲清晰而明亮,緊接著,伴隨著巨大的轟鳴,長五火箭拔地而起,耀眼的火光瞬間點亮夜空,長長的橘色尾焰在藍黑色夜空中畫出了一道優美的弧度,越飛越高,最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 「胖五」歸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人們稱為「胖五」,是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重要工程,作為我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創新難點多、技術跨度大、複雜程度高。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實踐二十號衛星是地球同步軌道新技術驗證衛星,將驗證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臺關鍵技術,並實施多項新技術驗證工作,將開展地球同步軌道通信廣播業務。  航天探索從來不是一片坦途。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凱旋歸來,技術領先收穫多多
    據央視等媒體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20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上天並取得圓滿成功,其載荷主要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一個柔性空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兩者進入一定軌道後,負責於5月6日下午返回地球,但是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說明該裝置和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 「長五」「嫦五」已就緒,還有一枚「神助攻」
    中國航天,又有好消息!「長五」「嫦五」已就位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本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二次應用性發射,此前已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高精度航天電子系統:確保嫦五「經絡通暢」
    11月24日凌晨,海南文昌,身強體壯的「胖五」再一次拔地而起,帶著「五姑娘」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向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執行我國首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探月工程三期也將緩緩落下帷幕。本次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九院全方位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研製,為工程提供了大量高質量高可靠的電子設備和元器件產品。
  • 過去五年間我國為什麼沒有再進行載人航天發射任務?
    ,在2003年到2016年十四年時間裡,我國先後完成6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圓滿完成了多種航天試驗驗證工作。等於是未來人類星際遨遊的長時間在軌運營、出艙活動、空間對接技術已經全部掌握,那麼後面暫停繼續發射神舟載人飛船任務也算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長五」送「嫦五」,去月球「挖土」!
    北京時間11月24日凌晨,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此次任務將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