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11海上發射成功,俄羅斯大受刺激,從美國弄回舊款發射平臺

2021-01-09 網易

2021-01-05 14:29:20 來源: 雷神之錘

舉報

  大家都知道,在2019年的時候,我們成功進行了一次海上發射試驗,長徵11號從海面發射平臺升空,成功的發射了衛星,結果長徵11海上發射成功後,俄羅斯大受刺激,從美國弄回舊款發射平臺準備重啟相關工作。

  

  如果論到海上發射的話,最早由西方提出來,在上世紀90年代,建設了專門的海上發射平臺,即奧德賽號,重量達到4萬6千噸,實則由石油鑽井平改裝的。也進行了多次發射工作,只不過後來沒了發展的後勁,2014年完成最後一次發射平臺,即完全停止!奧德賽號雖說是由西方運營的一個產品,實為國際合作產物,俄羅斯也參與了這個項目,於是利用自己這個條件,俄羅斯在2018年出價1億5千萬美元買下,後於2020年將其運中俄羅斯國內。目前,正在斯拉維揚斯克造船廠,等待恢復工作的開始。

  

  把發射平臺弄了回來,試圖重新將其投入使用,為此要進行現代化改造,現在設計方案正在進行審查,修復該綜合體的費用數額尚不清楚。只有多個說法,成本從290億盧布到910億盧布。不管怎麼最終哪個價格,這個費用都不算低了,但是對於這樣一個發射平臺來說,能夠以如此成本就完全恢復,似乎還是一個相當令人滿意的成果。現在一個路上的航天發射場所需的成本可不是這麼一點了,不僅工期長,成本也極為高昂。

  奧德賽號運回俄羅斯

  

  如果有一個航天發射船的話,那麼不必再建航天發射場,以後從海上平臺射火箭吧,如今俄羅斯費心費力重建中。雖然種的成本相當昂貴,但是其綜合成本並不算高,更重要的是它的發射地點可以隨機調整,並不會受到太多的影響,從地球緯度上來說,俄羅斯國內沒有理想的發射場,相比之下,一個可以活動的海上發射場,可以隨意的選擇發射的地點,這就顯得相當的有力了。

  發射

  

  當然了,也存在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原本這個海上發射平臺使用的是烏克蘭製造的天頂-3SL火箭,現在由於俄烏關係電話烏克蘭不可能向俄羅斯供應這款火箭,那麼俄羅斯就必須尋求一款替代品,這確實是一個有點要頭疼的事情,倒不是什麼為難的事情,只不過花費的時間是一個問題。

  發射準備

  

  從這個動作來說,俄羅斯未來還是有很多想法,也許還試圖恢復昔日的航天大國形象,至少在發射次數上重新躋身於世界前列,如果考慮到俄羅斯的各方麵條件的話,真的不可以低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長徵十一號再次成功進行海洋發射,馬斯克也考慮發射都改海上
    9月15日9時23分,在預定海域,中國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中國的海洋發射平臺再次成功發射衛星,未來中國海洋發射將進入常態化。同樣是以海洋為發射背景,同樣的低成本發射,不得不說長徵系列的有力競爭對手SpaceX。
  • 陸地發射火箭了這麼多年,為何長徵11號要到海上發射?
    9 月 15 日 9 時23分,我國發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順利地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有沒有發現本次的發射平臺是在海上,沒錯!~本次火箭發射點確實是在我國黃海海域的海上發射平臺上。
  • 一箭9星,長徵11海上發射成功,2020年我國航天活動很密集
    9月15日上午9時23分,長徵11號運載火箭從黃海海域德勃3號海上發射平臺升空,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系列衛星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這是繼2019年6月5日之後,長徵11號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上一次,它從位於黃海的泰瑞號海上發射平臺升空,將4顆衛星成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 中國首次利用德渤3號船發射一箭九星長徵11號火箭
    2020年9月15日,SPACE網站報導,這是中國的第二次海上發射,此前在2019年6月,長徵11號首次海上發射。然而,這是中國第一次在中國東部的海域使用新的船舶平臺發射火箭。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進行海上發射的國家。
  • 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成功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表示,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 中國要在海上發射火箭!地點或在赤道附近的海域
    而在今年的發射任務中比較特殊的一次是我國將進行首次海上發射任務,執行這次海上發射任務的是長徵家族中唯一的固體火箭——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它是距離赤道最近的航天發射場,同時也是地球上唯一的一個海上發射場。全世界僅有兩座建在赤道附近的發射場,一個是法屬地庫魯發射場,另一個就是聖馬科發射場了。聖馬科發射場於1966年投入使用,最初只是用於美國運載火箭發射。在1995年的時候,美國波音公司、烏克蘭南方公司、俄羅斯能源生產研發公司以及挪威科威爾娜公司共同組建了一個海上發射公司。
  • 走向赤道 海上發射衛星助力我國大戰略
    原標題:走向赤道,海上發射衛星助力我國大戰略  今天(5日)正午,我國長徵-11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將7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我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取得成功,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驗證了相關技術。  那麼這次註定載入史冊的發射有何特殊之處?
  • 陸地發射火箭了這麼多年,為何還要到海上發射?
    9 月 15 日 9 時23分,我國發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順利地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有沒有發現本次的發射平臺是在海上,沒錯!~本次火箭發射點確實是在我國黃海海域的海上發射平臺上。
  • 中國今年將首次從海上發射運載火箭 技術完全自主
    在海上發射火箭還具有射向範圍寬的優勢。這是由於海上發射平臺四周都是大海,火箭發射的覆蓋和射向範圍基本不受限制,可以滿足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空間站和深空探測器等各類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  海運優勢也是在海上發射火箭的一大長處。
  • 長徵11號在黃海海域發射,實現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據火箭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此次任務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進一步優化了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
  • 一箭九星海上發射真划算
    一艘散貨船,改成發射平臺「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先來說說海上的發射,首先,在低緯度地區發射,地球自轉線速度快,火箭的初速度大、省燃料,其實比在高緯度地區發射省錢的多。但是我國領土上低緯度地區的陸地面積不算多,所以海上平臺很好填補了這個缺點。掌握航天技術的俄羅斯、美國、印度、日本等國家,其實低緯度地區都不多,廉價的海上發射平臺是航天大國家的需求。
  • 怕擾民,馬斯克考慮未來把SpaceX星際飛船的發射改到海上
    海上發射公司是一家在開曼島註冊的國際性公司,早期由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挪威四方合作成立海上發射公司是一家在開曼島註冊的國際性公司,早期由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挪威四方合作成立。,美國波音公司佔3%,挪威阿克公司佔2%,美國和挪威大幅縮減了投資,烏克蘭不再參與,該平臺就基本上屬於俄羅斯了。
  •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海上航天發射任務紀實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傲然矗立於海天之間,如箭在弦,直指蒼穹。9時23分,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火箭彈射升空,隨之點火一飛沖天。10多分鐘後,火箭搭載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9顆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至此,我國自2019年6月5日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之後,第二次成功完成海上航天發射任務。轉戰海上,兩戰兩捷。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某發射團隊的戰績令世人矚目。
  •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海上航天發射任務紀實
    至此,我國自2019年6月5日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之後,第二次成功完成海上航天發射任務。轉戰海上,兩戰兩捷。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某發射團隊的戰績令世人矚目。此次海上航天發射指揮員李成興奮地說:「海上發射再次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已經具備穩定高效的海上航天發射能力,核心發射能力取得新突破。這主要得益於組織模式和自主技術的不斷創新。」
  • 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據一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這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繼2019年成功完成首次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後,實施的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金鑫表示,此次任務不僅一次將9顆吉林一號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完成同一個軌道面的部署,而且進一步優化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
  • 海上發射!
    據一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這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繼2019年成功完成首次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後,實施的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金鑫表示,此次任務不僅一次將9顆吉林一號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完成同一個軌道面的部署,而且進一步優化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
  • 美國私企發射全球最大火箭:運載力是長徵五號的2倍
    在多次因氣象條件推遲之後,美國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於2月7日凌晨發射成功。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這枚起飛重量達到1420噸的重型火箭將最終把一輛紅色特斯拉汽車送入火星軌道。當然,無論這輛特斯拉汽車是否能翱翔在火星軌道上,"重型獵鷹"火箭的首發成功都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自"土星五號"之後,人類發射的最大,最重的火箭。圖為升空瞬間的"重型獵鷹"。在回收兩枚助推器和芯一級的前提下,"重型獵鷹"的低軌道投送能力為54噸,近乎兩倍於長徵5號。
  • 山東這家企業將衛星發射基地搬到海上
    在11月25日舉行的2020年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上,由山東宇航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研發的「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獲得了2020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在海上建起了中國第5個運載火箭發射場目前,中國大陸共有西昌、酒泉、太原以及文昌四大衛星發射基地。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回答了
    的確,此次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可以說,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當然,除了上述優勢外,海上發射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些影響因素。相比陸地,海上發射場受海況等自然環境的影響更多。
  • 海上發射與海上回收哪個難度更高些呢?
    2019年6月5日,我國在黃海一海域從海上發射平臺上發射「長徵11—WEY」運載火箭。將七顆衛星同時發射升空,隨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的600公裡高度圓軌道,我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填補了一項技術空白。而在前幾天,我國又進使用了該型火箭進行海上發射,也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