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徵十一號再次成功進行海洋發射,馬斯克也考慮發射都改海上

2020-10-03 腦洞科學社

9月15日9時23分,在預定海域,中國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的海洋發射平臺再次成功發射衛星,未來中國海洋發射將進入常態化。

同樣是以海洋為發射背景,同樣的低成本發射,不得不說長徵系列的有力競爭對手SpaceX。對於火箭的海洋回收,馬斯克的SpaceX已經駕輕就熟,但是海洋發射馬斯克準備的怎麼樣了呢?

馬斯克SpaceX的火箭海洋回收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確實馬斯克招聘離岸工程師的招聘啟事已經發出了,但是計劃中的海洋發射場實際上剛提上日程,建設還是八字還沒一撇。

SpaceX未來的海洋空港概念圖

但是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兩個海洋移動發射平臺,一個是多國合作建成,另一個則屬於中國,我們先一睹為快。

▶海上發射公司平臺,命途多舛

先說比較早的一個,海上發射公司(Sea Launch)的「奧德賽」號發射平臺(如下圖)。

海上發射公司是一家在開曼島註冊的國際性公司,早期由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挪威四方合作成立

海上發射公司是一家在開曼島註冊的國際性公司,早期由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挪威四方合作成立。其中,美國波音出資40%,提供太空飛行器系統集成,整流罩,出海前港口處理;俄羅斯能源火箭公司出資25%,提供天頂運載火箭第三級的技術;烏克蘭南方設計局出資15%,提供天頂運載火箭第一級和第二級發射技術;挪威阿克公司(Aker Solutions)集團出資20%,提供發射平臺和指揮船。

天頂- 3SL運載火箭發射瞬間

海上發射公司從1999年開始承接商業發射任務,至今已經承擔了30多次商業發射,失敗2次,發射異常1次,所有任務均使用從俄羅斯和烏克蘭定製的天頂- 3SL運載火箭進行,最多可將多達6噸的有效載荷運送到地球同步軌道。近幾年該公司受諸多因素影響,業務開展不是很好。 在2006年該公司總經理 Jim Maser 曾被馬斯克挖到SpaceX公司擔任總裁兼營運長,之後一直處於負債狀態。

2010年公司股份重組後該發射平臺基本上屬於俄羅斯了

2010年公司股份重組後,俄羅斯能源火箭公司佔公司95%的股份,美國波音公司佔3%,挪威阿克公司佔2%,美國和挪威大幅縮減了投資,烏克蘭不再參與,該平臺就基本上屬於俄羅斯了。

▶中國海洋移動發射平臺,後來居上

2019年6月5日,中國利用移動海洋發射平臺,使用長徵十一號固體燃料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捕風一號"的A/B兩星和5顆商業衛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完成我國首次海上衛星發射(如圖)。

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固體燃料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成功完成「一箭七星」發射

自此,中國的海洋移動發射平臺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投入正常使用的海洋移動發射平臺,未來將承擔更多發射任務。

在2020年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進行第二次海上發射,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再次取得圓滿成功。未來發射將進入常態化。

▶海洋移動發射平臺有何優點

海洋發射的好處,不僅是能解決發射過頻造成的擾民和安全問題,更是可以實現靈活的發射角度和發射位置。比如在赤道海域發射衛星,能利用地球的切向速度入軌,從而節省大量燃料;如果發射對地靜止軌道衛星,更是可做到一次性發射入軌,不用再進行二次變軌。

在赤道海域發射衛星,火箭就已經具有了一個和地球自轉速度相同的並且是向東的速度,大量節省燃料

當然受制於移動平臺目前的承載能力限制,海洋平臺還無法發射重型火箭,但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航天發射領域一定能發展出馬斯克設想的那種空港級大型海洋發射平臺。

當然,這一步,中國走在了前面。

相關焦點

  • 怕擾民,馬斯克考慮未來把SpaceX星際飛船的發射改到海上
    火箭的海洋回收,對於馬斯克的SpaceX已經駕輕就熟,但是海洋發射馬斯克準備的怎麼樣了呢?▶中國海洋移動發射平臺,後來居上 2019年6月5日,中國利用移動海洋發射平臺,使用長徵十一號固體燃料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成功完成「一箭七星」(&34;的A/B兩星和5顆商業衛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完成我國首次海上衛星發射(如圖)。
  • 揭秘「一箭九星」:為啥要到海上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地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偽東風」海上首秀!長徵十一號將在赤道附近低緯度海域發射
    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可不是僅僅只考慮經濟要素和軍事能力,如何系統性地評估國家的強弱可是一門複雜的學問,這其中航空航天事業就很具有代表性:外太空技術和火箭推進技術的掌握對一個國家在未來太空競賽中的表現將會有很大影響,所以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提升航天能力。
  • SpaceX星際飛船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怕擾民
    在前幾天一次關於未來太空旅行的對話中,馬斯克表示,從長期來看,星際飛船及其運載火箭將「主要從海洋太空港發射」。他後來澄清說:「偶爾也可從陸地起飛,但每天頻繁的飛行可能需要大約30公裡的淨空區域,才能避免對周圍產生噪音影響。」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載人飛船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建造並發射的第11艘太空飛船,也是中國第6艘載人飛船,它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搭乘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性航天員,將與上個月發射的「天宮二號」對接。
  • 中國海上衛星成功發射,還是首個擁有此項技術的國家
    如今根據相關新聞報導,我國具備了海上的衛星發射技術,再次刷新了中國航天技術的新高度。根據我們的了解,中國是全球首個擁有海上衛星發射技術的國家,並且在今年的六月份得到了實踐驗證。海上衛星的發射需要依賴於一個浮動的發射平臺,我國則藉助了一艘船舶來完成這一任務,此次海上衛星發射,我國選擇的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
  • 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成功
    中新網黃海「中華復興」號客滾船9月15日電 北京時間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長十一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
  •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實施「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
    據新華網報導,北京時間9月15日上午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某海域,用長徵十一號HY2運載火箭成功實施了我國首次海上商業發射任務,此次發射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9顆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28秒,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徵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升空!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
    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為母港,成功實現我國首次海上衛星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海陽成為我國第五處火箭發射地。海陽市以敏銳的眼光,準確把握這一重大歷史性機遇,在山東省和煙臺市的大力推動下,高標準加速啟動「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以此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趕超跨越高質量發展。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回答了
    的確,此次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可以說,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海上發射,其實是出於以下幾點考慮:第一,提升火箭運載能力。一般來講,海上發射平臺更接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火箭能夠充分利用赤道上地球自轉的附加速度,從而節省燃料,運載能力則會得到提升。
  • 海上發射再次成功!背後發射團隊剛成立不到三年
    作者:邱晨輝 楊文青 高傑 于吉松9月1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自2019年首次海上發射成功後,又一次新的探索驗證。
  • 長徵11號在黃海海域發射,實現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據火箭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此次任務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進一步優化了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
  • 中國火箭海上發射指日可待,明年或可向國際商業用戶提供服務
    約北緯19度19分,東經109度48分,這是中國海南文昌發射場的位置坐標。這一低緯度航天發射場啟用才約一年半,中國航天人就又把目光瞄準了世界運載火箭科技前沿領域,努力構建海上發射系統,建設在赤道附近海面進行運載火箭發射的能力。
  • 海上飛天!一箭九星!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成功
    其實,這是長徵十一號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去年6月5日,我國用長徵十一號海遙一運載火箭成功完成了一次試驗性海上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的發射射向固定,海上發射選擇的發射海域和發射點一旦得到驗證,後續可以固化下來。由於太陽同步軌道的發射任務比較頻繁,且陸地發射殘骸落區選擇越來越困難,海上發射的成功實施將進一步突顯軌道適應性更強這一優勢。
  • 中國黃海成功發射"一箭九星",商業價值高,可和前沿技術相結合
    2020年9月15日上午,我國在黃海海域採用&34;的方式成功實施發射任務,這是長十一火箭首次海上商業性發射。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介紹:&34;這樣會減少內陸發射火箭對飄散物區域的影響。目前我國大型船舶企業具有足夠的技術儲備開展海上移動發射平臺研製,發射平臺所要求的的大噸位、較強穩定性,都能夠滿足。
  • 一箭九星海上發射真划算
    ,標誌著中國航天已經具備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20世紀60年代時,義大利就在印度洋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海上發射平臺——聖馬科,不過是固定的。而在中國進行移動海上發射以前,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挪威聯合利用「奧德賽」這個海上移動發射平臺進行了發射活動。相比固定式海上發射平臺,移動式海上發射平臺更加具有優勢,它的移動能力使發射方能夠選擇最有利的發射地點。
  • 一箭九星,發射成功!實現三個首次!90秒帶你了解本次海上發射「亮眼」表現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西安硬科技助推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十發全勝
    9月15日9時23分,在預定海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此次長徵十一號火箭的全部四級固體發動機均由航天科技四院提供。
  • 陸地上造的火箭,為什麼都給運去海上發射了?
    前有SpaceX的獵鷹系列運載火箭,最近則是我國的長徵十一號火箭,這些在大地上製造的火箭,一個個都跑去海洋上發射升空,難道是這陸地不夠大,還是這海洋有什麼魔力?9月1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另一方面,海上發射平臺更容易大規模移動。而由於公海的存在,理論上任何國家的火箭發射都可以移動到接近赤道的位置來實施,因此海上場景成為火箭發射提升運載能力上限的突破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