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繞」「落」「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

2020-12-03 紀實阿丘

回顧「繞」 「落」 「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將正式開始她的月面工作,完成她的使命!從2020年11月24日4點30分,「長徵五號」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至今已歷時8天有餘,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目地的,也可算是可喜可賀。


我國的探月成就有如此成功也並非是那麼一帆風順的。我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一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發展歷程。

2004年我國探月任務正式定項,被命名為「嫦娥工程」,月球探測器名為「嫦娥」,月球車被稱為「玉兔」,中繼星叫「鵲橋」,玉兔嫦娥著陸區叫為「廣寒宮」,從2004年開始,嫦娥就已正式向月球進發。

探月工程作為我國重大科研專項,整個工程階段分為三個階段,俗稱「繞」 「落」 「回」。

第一步為「繞」,即發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突破至地外天體的飛行技術,並實現首次繞月飛行。

第二步為「落」,即發射月球軟著陸器,攜帶月球巡視勘察器(月球車),在著陸器落區附近進行探測。

第三步為「回」,即發射月球採樣返回器,軟著陸在月球表面特定區域進行分析採樣,然後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在地面上對樣品進行研究。

嫦娥一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在長徵三號甲遙十四火箭的幫助下成功進入預訂月球軌道,從此刻起正式拉開了我國探索月球的彈幕,實現了零窗口發射。2020年11月20日嫦娥一號探測器傳回了所拍攝的第一幅月面圖像。這也是繼我國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和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之後,第三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成就。

2008年7月1日,嫦娥一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數據資料。同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正式完成了她的全部使命,也結束了她在軌一年的壽命。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也盡她的最後一絲價值,受控撞向了月球豐富海區域。

嫦娥二號

2010年10月1日,在祖國狂歡的時候,長徵三號丙遙七火箭成功將嫦娥二號探月衛星送去入了地月轉移軌道,這是我國火箭第一次將衛星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裡程碑的意義。11月8日,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傳回了嫦娥三號將要預選著陸區月面虹灣區域局部影像,這標誌著嫦娥二號衛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然而嫦娥二號超使命完成任務,而後,嫦娥二號衛星飛至一億公裡之外,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

嫦娥三號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探月衛星探測器攜帶著中國自主製造的第一輛月球車在長徵三號乙遙二十三火箭的幫助下順利升空發射,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正式開啟。12月14號,嫦娥三號探月衛星探測器成功實現在月球表面軟著陸,也標誌著我國成功掌握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技術。而後嫦娥二號和月球車順利開啟它在月球的巡視勘探和科學研究。

嫦娥四號探測器中繼衛星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探測器中繼衛星「鵲橋」順利發射升空。5月25日,中繼衛星「鵲橋」成功實現近月制動。同年6月14日,中繼衛星「鵲橋」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了環繞月球約6.5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使命軌道,這也成為世界第一顆運行在地月L2點的軌道的衛星。「鵲橋」中繼衛星在地球、月球、中繼衛星三者之間建立了三條鏈路,成功保障了嫦娥四號衛星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


嫦娥四號

2018年12月8日,嫦娥探測器搭載月球車「玉兔二號」在長徵三號乙遙三十火箭幫助下順利送入預定軌道。2019年1月3日,人類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穩穩降落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截止至今扔在月球背面不辭辛苦的對月球的探測和早就。這預示著中國三步走戰略已成功完成了「繞」和「落」兩個階段,第三個最重要的「回」階段即將到來。

嫦娥五號

2020年11月24日4點30分,長徵五號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12月1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域軟著陸,正按計劃開展月面採樣工作,著陸器在地面的控制下在月面工作持續約兩天的時間。12月2日,著陸月面近5個小時之後,嫦娥五號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最終將獲取2公斤樣品帶回地球,嫦娥五號後續情況我們將拭目以待。

從2004年探月工程定項到2020年嫦娥五號歷時16之久,我們探月工程「繞」 「落」 「回」三個階段終於即將劃上圓滿的句號。我們也預祝嫦娥五號能夠取得圓滿成功。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月路程的完成,也意味著在不久的時間,我們載人探月也將提上日程,以後月球上不光只有嫦娥月兔,還會有我們中國帶飛上去的「吳剛」。我們也共同希望我們中國的航天科技領域越來越更好,毅立在世界之巔,為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如果這個過程得到圓滿完成,中國的探月工程「繞、落、回」也將圓滿完成。那麼,中國便實現了對月球從全面、局部、深入的探測,在科學理論、技術上取得長足進步,中國探月工程也為人類對月球的探測做出了新的貢獻。回顧我國的探月曆程,在月球探測正式立項之前,我國科學家已經開展了十多年的前期準備工作,可謂是「十年磨劍」。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如果這個過程得到圓滿完成,中國的探月工程「繞、落、回」也將圓滿完成。那麼,中國便實現了對月球從全面、局部、深入的探測,在科學理論、技術上取得長足進步,中國探月工程也為人類對月球的探測做出了新的貢獻。因此在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美蘇兩國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向月球進軍。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以及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於2004年正式開始以月球探測為起點的深空探測活動。這是我國在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航天之後的又一個重大的航天項目。 回顧我國的探月曆程,在月球探測正式立項之前,我國科學家已經開展了十多年的前期準備工作,可謂是「十年磨劍」。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人民畫報 資料圖  探月工程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工程階段分為三期,  簡稱為「繞、落、回」三步走。  第一步為「繞」,即發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突破至地外天體的飛行技術,並實現首次繞月飛行。  嫦娥一號拍攝了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  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  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揭開月球背面神秘面紗……  在嫦娥五號即將發射之際,  讓我們一起回顧「嫦娥」的探月之旅
  • 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我國探月工程亮點回顧
    新華社西昌12月8日電題: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我國探月工程亮點回顧新華社記者胡喆、謝佼、荊淮僑12月8日,嫦娥四號開啟奔月之旅。從嫦娥一號拍攝的全月球影像圖,到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再到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月球探測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想,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回顧我國一路走來的探月之旅,可謂精彩紛呈。
  • 資料|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原標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模擬圖。  11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事實上,探月工程的正式建立和開展早已開始。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並將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奔月,落月,再到返回嘗試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正式拉開了中國探測月球的序幕。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再到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明年還將發射嫦娥五號。中國探月之路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推進,屢創奇蹟。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月球。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在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的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而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嫦娥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仙女,據說是神箭手后羿的妻子,獨自吃了丈夫收藏的不死藥,結果飛升到了月亮上。中國探月工程用這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奔月」這個主題。
  • 嫦娥五號創5個首次 嫦娥五號任務紀實全紀錄
    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決心的集中體現。  回顧嫦娥五號這舉世矚目的23天,人們一面為它驚險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為它不斷傳回的一條條捷報而欣喜和感動。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戚鐵磊 發表於 2020-11-24 10:27:21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央視新聞發布海報,今日18時將直播火箭發射全程,讓我們預祝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十全十美!同時,小編帶你一起回顧「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  嫦娥工程:圖片來源:我們的太空微信公眾號  規劃為三期,簡稱「繞、落、回」,也就是繞月探測、月面探測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
    原標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   我國探月工程實施近20年來,都經歷了哪些歷程?讓我們一同回顧。   嫦娥一號   樹立中國航天第三個裡程碑   1994年,我國科學家開始進行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探月灌注了科學家們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又一次重大飛躍。向航天科學家們致敬!普天同慶,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探月成功,攜土歸來!向航天科研人員再次致敬,不負偉大使命!為祖國驕傲和自豪!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飛越38萬公裡去「看」你
    在嫦娥四號落月之前,我國已成功發射了4顆月球探測器,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以及為嫦娥五號探路的再入返回試驗器,即嫦娥5T,它們飛越38萬公裡的地月距離,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中前兩步即繞月、落月的任務目標。  在如今這個關鍵節點,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特此梳理我國探月工程走過的15年。
  • 嫦娥5號成功發射奔月:「繞、落、回」戰略的「收官之作」
    從2007年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至今,十幾年來,中國探月工程碩果纍纍,一個個驚喜時刻令人印象深刻。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首個月面採樣返回任務,也是繼1976年蘇聯月球24號(Luna 24)月面採樣後,44年來世界範圍內的首次月面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測器的探月曆程,展望未來十年的探月規劃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並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繞」是指繞著月球飛行;「落」就是在指定的地點進行軟著陸;「回」就是帶著土壤從月球回到地球;2007年我們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我們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戰略目標,繞月飛行,整個探測時間長達16個月;2010年嫦娥二號探測器升空
  • 嫦娥五號探夢星空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從嫦娥一號到五號,每次捷報頻傳的背後,都有雲南兒女的助力
    「長五」飛天 「嫦五」奔月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從嫦娥一號到五號,中國航天再上新高度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入奔向月球的旅程! 從嫦娥一號到五號,中國航天再上新高度 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鄰居,也是唯一的天然衛星,是出現在各個人類文明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幾千年來中國神話傳說和文人騷客們魂牽夢繞的所在。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在新世紀進入新階段,把深空探測列入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對月球的探測也成為焦點,這便是著名的嫦娥探月工程。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100秒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11月下旬擇機發射探月,中國人的千年夢想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嫦娥五號即將奔月目標是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屆時「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將圓滿完成加油,中國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