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

2020-11-23 人民網

原標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

  我國探月工程實施近20年來,都經歷了哪些歷程?讓我們一同回顧。

  嫦娥一號

  樹立中國航天第三個裡程碑

  1994年,我國科學家開始進行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2000年11月22日,中國政府首次公布了航天白皮書——《中國的航天》,明確了近期發展目標,包括「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

  2001年,由孫家棟院士牽頭,國防科工委組織中國科學院、航天科技集團、總裝備部等單位正式啟動月球探測工程的相關論證工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科研人員歷時兩年多,設計出結合了東方紅三號衛星平臺與中國資源衛星特點,又具備多項新技術的嫦娥一號衛星方案,並順利完成了奔月、探月的關鍵技術攻關。

  2004年1月23日,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全面啟動。作為「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繞月工程就是研製和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

  在葉培建院士的帶領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的「嫦娥」研製團隊,針對月球探測衛星的新特點,短短3年先後攻克了軌道設計、月食問題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2008年11月12日,發布嫦娥一號拍攝的全月球影像圖;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為探月工程一期——「繞月探測」任務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成功,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想,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

  嫦娥二號

  小行星探測的先遣兵

  作為探月工程二期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試驗了探月工程二期部分關鍵技術。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成功,衛星軌道設計、導航控制、熱控、X波段測控、微小相機視頻成像等各技術驗證項目,均按程序飛行並次次成功。

  2011年4月1日,在半年設計壽命周期,嫦娥二號全面實現了6大工程目標和4項科學探測任務,獲取了一批重要科學數據。

  2012年4月,嫦娥二號圓滿完成在日—地拉格朗日L2點一個完整周期的飛行探測,成功繞飛L2點,進入轉移軌道飛行。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號與國際編號為4179的圖塔蒂斯小行星由遠及近「擦肩而過」,最近交會距離不到1公裡,首次實現了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成為我國第一個行星際探測器。而後,嫦娥二號飛至1億公裡以外,對我國深空探測能力進行了驗證。

  嫦娥三號

  成功實現落月夢想

  與嫦娥一號、二號相比,嫦娥三號探測器的技術跨度大、設計約束多, 結構也更為複雜,新技術、新產品達到80%。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立項。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只有平均30歲出頭的年輕隊伍突破了著陸減速、著陸段的自主導航控制、著陸衝擊緩衝、月面熱控保障、月面移動、月面巡視過程的自主導航與遙操作控制等六大方面關鍵技術。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當月14日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15日完成著陸器巡視器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其拍攝的月面照片是人類時隔40多年首獲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學信息,照片和數據向全球免費開放共享。

  嫦娥5T

  嫦娥五號的「探路先鋒」

  2014年11月1日清晨,為嫦娥五號探路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嫦娥5T」按既定方案平安著陸。

  在探月工程三期採樣返回任務中,最終將攜帶樣品返回地球的返回器對任務的成敗至關重要,我國此前尚沒有地球軌道以外的太空飛行器完成過再入大氣層的返回、著陸與回收經歷。

  針對高速返回技術根本無法在地面進行模擬的情況,科研人員提出了「先行開展一次飛行試驗,驗證高速再入返回飛行的可行性」的思路,飛行試驗器孕育而生,擔當起嫦娥五號「探路先鋒」的重任。

  月球返回器的返回再入與近地太空飛行器返回再入相比,具有再入速度高、航程長、熱環境複雜等特點,給返回器的氣動外形與熱防護設計、再入制導、導航與控制(GNC)、安全回收與著陸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科研團隊突破了軌道設計和控制技術、氣動技術、熱防護技術、再入GNC 技術、異構式環路熱管技術、輕小型化設備技術、軌道設計和控制技術等關鍵技術,實現了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為確保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實施和探月工程持續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編:鮑聰穎、高星)

相關焦點

  • 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我國探月工程亮點回顧
    新華社西昌12月8日電題: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我國探月工程亮點回顧新華社記者胡喆、謝佼、荊淮僑12月8日,嫦娥四號開啟奔月之旅。從嫦娥一號拍攝的全月球影像圖,到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再到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月球探測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想,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回顧我國一路走來的探月之旅,可謂精彩紛呈。
  • 「嫦娥奔月」中嫦娥為啥不去更好的天宮,而是去了那悽冷的月宮?
    「嫦娥奔月」作為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大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姐姐為啥不去如此美好的天宮,反而跑去悽冷荒涼的月宮呢?這裡小編帶大家來走進當時的環境背景,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嫦娥不去天宮而去奔月。
  • 假如嫦娥一號失敗了——歐陽自遠談嫦娥背後的故事
    嫦娥二號原本是一號的備份星,假如嫦娥一號發射失敗了,它就會被用來再做一次嘗試。自從嫦娥一號成功上天后,探月工程的科學家便開始討論改變嫦娥二號的使命,使之成為嫦娥三號的先導星。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了,月宮中的蟾蜍是怎麼回事?
    傳說中嫦娥就因為吃了不死的仙藥飛升月亮變成蟾蜍。故而,綜合以上幾個方面,古代的人們相信月中有蟾蜍,又將月亮稱之為「蟾宮」。嫦娥變成了蟾蜍?靈犀的講述我聽得津津有味。但是還有幾件事是我好奇的,自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追問道:「那麼,依你說來,月宮中的形象最開始是蟾蜍,搗藥兔、嫦娥、吳剛、桂花樹又是何時有的,蟾蜍怎麼和嫦娥關聯上的?」
  • 資料|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原標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模擬圖。  11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事實上,探月工程的正式建立和開展早已開始。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並將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見證大國崛起!
    嫦娥探月中國探月工程也即「嫦娥工程」,正式始於2004年。2007年發射嫦娥一號,目前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正進行地如火如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都做了哪些工作,以及在科技上都有哪些重大突破與進展。嫦娥一號嫦娥一號於2007年10月24日成功發射,2009年3月1日在科技人員的精準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完成使命。嫦娥一號目的是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圖,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和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及地月空間環境等基礎研究工作。
  • 月宮的主人是嫦娥嗎?中秋拜月,拜的是她嗎?
    相傳月亮中,有一座華麗又清冷的月宮,這座宮殿,還有個非常能概括它特點的別名,叫廣寒宮。很多人都知道,廣寒宮裡住著一位貌美的仙子,叫嫦娥。她原本是射日的后羿的妻子,後來偷吃了后羿從西王母那得到的不死藥,飛升成神仙,終日和玉兔相伴,居住在清冷的月宮中。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十一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我們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 中秋賞月舉國歡騰,天宮一號傳捷報「嫦娥驕傲」
    又到一年中秋舉國歡騰,同賞月。天宮一號傳喜報,嫦娥驕傲。真是鼓舞人心,又一個新紀元。千江有水千江月,此月天上僅一枚無不感嘆,歲月如歌。何曾遠遊如夢,多少年來,文人墨客,無不是對月敲詩 星空客,嫦娥寂寞。藉此來抒發對中秋賞月,感嘆時光流轉,歲月有情又無情。又何嘗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到佳節倍思親。多麼悽美豪邁,多麼真實的寫照,遊子思鄉之痛,杯杯酒喝離愁。
  • 全月宮的人都在朋友圈傳嫦娥五號,除了吳剛……
    昨天,小編早上翻看新聞,發現媒體上有好多與「嫦娥五號」相關的信息。 據央視新聞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戚鐵磊 發表於 2020-11-24 10:27:21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新華社西昌11月29日電(記者李宣良、王經國、餘曉潔)即將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中國探測器首次在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從2007年到2013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實現了「三級跳」。
  • 嫦娥和玉兔的故事 有關廣寒宮裡傳說有哪些
    我國古代流傳著很多神話故事,「七仙女下凡」「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等。馬上就要到月圓中秋節了,今天小編著重給大家講一講嫦娥與玉兔之間的小故事。   傳說一   相傳遠古時,嫦娥吞服長生不老藥奔到月宮躲藏。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奔月,落月,再到返回嘗試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正式拉開了中國探測月球的序幕。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再到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明年還將發射嫦娥五號。中國探月之路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推進,屢創奇蹟。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月球。
  • 大話降龍:嫦娥為了改善月宮酒樓生意,「接地氣」開起剛哥大舞臺
    導語:《大話降龍》中月宮被主人嫦娥改造成了月宮大酒樓,而她一直的夢想就是打下天宮,將天宮改造成月宮大酒樓分部,這不,最近生意不景氣的月宮酒樓聽從了降龍的建議,接地氣將月宮酒樓改成了剛哥大舞臺。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寂寞如雪的月宮每到夜晚,嫦娥就喜歡一個人漫步在寂寞的月宮,因為整個月宮就只有一個吳剛是個活人,剩下的全是兔子。
  • 月球發現活嫦娥,阿波羅20號發現嫦娥飛船?
    在我國古代有著很多神話故事,都是人們的飯後閒談,而著嫦娥奔月更是著名,但現在,科技已經很發達了,一些國家都能登上月球,但大家都想知道月球上有沒有嫦娥和玉兔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嫦娥一號拍攝了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  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  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揭開月球背面神秘面紗……  在嫦娥五號即將發射之際,  讓我們一起回顧「嫦娥」的探月之旅
  • 回顧「繞」「落」「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
    回顧「繞」 「落」 「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我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一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發展歷程。 2004年我國探月任務正式定項,被命名為「嫦娥工程」,月球探測器名為「嫦娥」,月球車被稱為「玉兔」,中繼星叫「鵲橋」,玉兔嫦娥著陸區叫為「廣寒宮」,從2004年開始,嫦娥就已正式向月球進發。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第三步為採樣返回探測, 即在2013—2020年研製和發射採樣返回器到月球表面特定區域進行分析採樣, 然後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進行詳細研究。這也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繼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之後, 第3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就。
  • 背後故事!嫦娥降落「月宮」、帶回「土特產」 離不開這些「上海智...
    圖說:科研團隊調試相關載荷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北京時間12月3日23時許,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的嫦娥五號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帶上「土特產」,嫦娥「五妹」就此踏上了回家的路。「仙女」降落「月宮」,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製的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功不可沒。此次軟著陸的地點,雖然是月球正面,但卻是以前未曾探索過的區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因此,嫦娥五號落月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對於嫦娥「五妹」來說,著陸月球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