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已經探月歸來!學習、提升!
一、通過學習探月精神感受祖國強大
要把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做為一個主題,和學生一起學習,感受祖國的強大。
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對於學生階段來說,就是要有清晰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一旦確立夢想,就會產生後勁十足的動力並樂此不疲的付出。探月工程,是一項融合了多種高科技的綜合工程,需要紮實的基礎知識做基礎,有夢想,才能敢於追逐。
並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要不畏艱險,用最積極的狀態去拓展最大的可能,並逐步變成現實。要讓學生知道,所有的知識學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個長久的探索過程,並在探索過程中養成自己嚴謹求學的態度。
協同攻堅、合作共贏。體現的是攻堅克難的態度和團隊的力量。學習中也是這樣,遇到困難就攻堅,有問題不怕,怕的是有問題不積極的去解決。一個人單打獨鬥往往顧此失彼,一群人共同奮鬥才能相互促進。融入一個班集體的學習、備戰高考的過程,累並快樂著!
總體來說,探月精神,就是為人立事之本。有夢想有目標有追求,有態度有合作有希望!
二、通過學習探月過程感受科技力量
探月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前期的策劃和準備,有多次的模擬演練和繁瑣的數據推演。僅僅是嫦娥五號從11月24日出發到12月17日返回,這期間發生的所有,全部依賴於科技的力量。「發射—預定軌道—軌道修正1—軌道修正2—環月軌道—環月軌道變形—合體分離—著陸—採樣封裝—送入預定軌道—對接—轉移—返回器—預定落點—月地轉移入射—軌道修正—著陸地球」這幾十個字,濃縮的是多少航天人的科技力量!只要有一個環節處理不當,都將功虧一簣。
這樣的科技力量再讓我們趕到自豪的同時,更要為努力成為這樣的人才而努力學習。科技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不能在享受著科技生活的同時選擇了安逸!
三、通過學習技術創新感受知識重量
查資料可知,本次探月有多項技術創新。嫦娥五號主要面對取樣、上升、對接和高速再入等四個主要技術難題;同時,嫦娥五號的系統設計面臨五大挑戰:「分離面多」、「模式複雜」、「細節嚴酷」、「溫度控制」。這一些,都被航天人用知識逐一克服。
要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知識的重量。在未來,無論是什麼行業,知識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技不壓人,知識再重,只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強大。哪一些在我們平時看起來好不起眼的基礎知識,正是在不斷的為自己掌握更高的知識做的鋪墊。
四、養成為家國未來的自發學習狀態
我們的祖國何以成功,在於背後千千萬萬為祖國發展無私奉獻的人們做出的艱辛努力!
是什麼讓我們無比自豪,是正在強大並將繼續強大起來的祖國給了我們充足的底氣!
只立一個短期目標、僅僅是為了自己將來生活的更好的目標,奮鬥的過程可能一樣值得稱讚,但當目標達成,總會有一些迷茫、茫然走上心頭,多年奮鬥,突然沒了方向……
如果能有一個為了國家的目標,這將給予源源不斷的動力,並能轉化為由內及外的自發學習。一個人究竟有多大的潛力,那要看他打算為什麼付出!把家國未來、祖國強大作為最高目標的人,潛力是無窮的。一個學生如果有了這樣的目標,現在的學習再困難也將變得不堪一擊!
我們在祝賀探月歸來、祖國強大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習,強基以強國。
(以下來自百度百科)
附1:探月過程
嫦娥五號(Chang'e 5),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將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為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
2020年11月24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並將其送入預定軌道 。11月24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11月25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11月28日,嫦娥五號進入環月軌道飛行。11月29日,嫦娥五號從橢圓環月軌道變為近圓形環月軌道。11月30日,嫦娥五號合體分離。12月1日,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12月2日,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12月3日,嫦娥五號上升器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12月6日,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轉移至返回器中。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12月8日,嫦娥五號上升器受控離軌降落在預定落點。12月12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12月16日,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
嫦娥五號任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截至2020年12月中國航天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附2:技術創新
嫦娥五號主要面對取樣、上升、對接和高速再入等四個主要技術難題。同時,嫦娥五號的系統設計面臨五大挑戰。
第一是「分離面多」。第二是「模式複雜」。第三是「細節嚴酷」。第四是「溫度控制」。第五是「瘦身壓力」。相較於神舟飛船和「嫦娥三號」均只有兩個部分需要分離,即兩個分離面,「嫦娥五號」有5個分離面,分別是軌道器和著陸器組合體、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軌道器和支撐艙及軌道器與對接支架。這些分離面都必須「一次性成功」。
第二是「模式複雜」。探測器需要經歷多個飛行階段,還需要完成月面採樣、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地球大氣高速再入返回著陸等關鍵環節,並且設計約束多。其中,上升器與軌道器需要在距離地球38萬千米的月球軌道上完成對接,在這裡無法藉助衛星導航的幫助,需要依靠探測器自身實現交會對接。
第三是「細節嚴酷」。為獲取月壤樣品,「嫦娥五號」無人採樣器將通過採樣鑽頭深入月球內部和採樣機械臂月球表面採樣兩種方法,再把樣品轉移到上升器,由上升器與軌道器對接,最終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整個環節必須分毫不差。
第四是「溫度控制」。月球表面白天溫度約零上180攝氏度,夜間零下150攝氏度,晝夜溫差約330攝氏度。另外上升器發動機點火瞬間達到上千攝氏度,如何避免燒毀上升器和著陸器,對研製團隊提出挑戰。
第五是「瘦身壓力」。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對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重量有嚴格的約束,一方面要儘可能對分系統進行「瘦身」,另一方面,因為備份產品較少,必須確保質量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