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學生一起學習嫦娥五號探月

2021-01-15 教育和化學

嫦娥五號,已經探月歸來!學習、提升!

一、通過學習探月精神感受祖國強大

要把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做為一個主題,和學生一起學習,感受祖國的強大。

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對於學生階段來說,就是要有清晰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一旦確立夢想,就會產生後勁十足的動力並樂此不疲的付出。探月工程,是一項融合了多種高科技的綜合工程,需要紮實的基礎知識做基礎,有夢想,才能敢於追逐。

並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要不畏艱險,用最積極的狀態去拓展最大的可能,並逐步變成現實。要讓學生知道,所有的知識學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個長久的探索過程,並在探索過程中養成自己嚴謹求學的態度。

協同攻堅、合作共贏。體現的是攻堅克難的態度和團隊的力量。學習中也是這樣,遇到困難就攻堅,有問題不怕,怕的是有問題不積極的去解決。一個人單打獨鬥往往顧此失彼,一群人共同奮鬥才能相互促進。融入一個班集體的學習、備戰高考的過程,累並快樂著!

總體來說,探月精神,就是為人立事之本。有夢想有目標有追求,有態度有合作有希望!

二、通過學習探月過程感受科技力量

探月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前期的策劃和準備,有多次的模擬演練和繁瑣的數據推演。僅僅是嫦娥五號從11月24日出發到12月17日返回,這期間發生的所有,全部依賴於科技的力量。「發射—預定軌道—軌道修正1—軌道修正2—環月軌道—環月軌道變形—合體分離—著陸—採樣封裝—送入預定軌道—對接—轉移—返回器—預定落點—月地轉移入射—軌道修正—著陸地球」這幾十個字,濃縮的是多少航天人的科技力量!只要有一個環節處理不當,都將功虧一簣。

這樣的科技力量再讓我們趕到自豪的同時,更要為努力成為這樣的人才而努力學習。科技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不能在享受著科技生活的同時選擇了安逸!

三、通過學習技術創新感受知識重量

查資料可知,本次探月有多項技術創新。嫦娥五號主要面對取樣、上升、對接和高速再入等四個主要技術難題;同時,嫦娥五號的系統設計面臨五大挑戰:「分離面多」、「模式複雜」、「細節嚴酷」、「溫度控制」。這一些,都被航天人用知識逐一克服。

要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知識的重量。在未來,無論是什麼行業,知識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技不壓人,知識再重,只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強大。哪一些在我們平時看起來好不起眼的基礎知識,正是在不斷的為自己掌握更高的知識做的鋪墊。

四、養成為家國未來的自發學習狀態

我們的祖國何以成功,在於背後千千萬萬為祖國發展無私奉獻的人們做出的艱辛努力!

是什麼讓我們無比自豪,是正在強大並將繼續強大起來的祖國給了我們充足的底氣!

只立一個短期目標、僅僅是為了自己將來生活的更好的目標,奮鬥的過程可能一樣值得稱讚,但當目標達成,總會有一些迷茫、茫然走上心頭,多年奮鬥,突然沒了方向……

如果能有一個為了國家的目標,這將給予源源不斷的動力,並能轉化為由內及外的自發學習。一個人究竟有多大的潛力,那要看他打算為什麼付出!把家國未來、祖國強大作為最高目標的人,潛力是無窮的。一個學生如果有了這樣的目標,現在的學習再困難也將變得不堪一擊!

我們在祝賀探月歸來、祖國強大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習,強基以強國。

(以下來自百度百科)

附1:探月過程

嫦娥五號(Chang'e 5),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將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為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

2020年11月24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並將其送入預定軌道 。11月24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11月25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11月28日,嫦娥五號進入環月軌道飛行。11月29日,嫦娥五號從橢圓環月軌道變為近圓形環月軌道。11月30日,嫦娥五號合體分離。12月1日,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12月2日,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12月3日,嫦娥五號上升器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12月6日,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轉移至返回器中。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12月8日,嫦娥五號上升器受控離軌降落在預定落點。12月12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12月16日,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

嫦娥五號任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截至2020年12月中國航天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附2:技術創新

嫦娥五號主要面對取樣、上升、對接和高速再入等四個主要技術難題。同時,嫦娥五號的系統設計面臨五大挑戰。

第一是「分離面多」。第二是「模式複雜」。第三是「細節嚴酷」。第四是「溫度控制」。第五是「瘦身壓力」。相較於神舟飛船和「嫦娥三號」均只有兩個部分需要分離,即兩個分離面,「嫦娥五號」有5個分離面,分別是軌道器和著陸器組合體、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軌道器和支撐艙及軌道器與對接支架。這些分離面都必須「一次性成功」。

第二是「模式複雜」。探測器需要經歷多個飛行階段,還需要完成月面採樣、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地球大氣高速再入返回著陸等關鍵環節,並且設計約束多。其中,上升器與軌道器需要在距離地球38萬千米的月球軌道上完成對接,在這裡無法藉助衛星導航的幫助,需要依靠探測器自身實現交會對接。

第三是「細節嚴酷」。為獲取月壤樣品,「嫦娥五號」無人採樣器將通過採樣鑽頭深入月球內部和採樣機械臂月球表面採樣兩種方法,再把樣品轉移到上升器,由上升器與軌道器對接,最終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整個環節必須分毫不差。

第四是「溫度控制」。月球表面白天溫度約零上180攝氏度,夜間零下150攝氏度,晝夜溫差約330攝氏度。另外上升器發動機點火瞬間達到上千攝氏度,如何避免燒毀上升器和著陸器,對研製團隊提出挑戰。

第五是「瘦身壓力」。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對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重量有嚴格的約束,一方面要儘可能對分系統進行「瘦身」,另一方面,因為備份產品較少,必須確保質量可靠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央視新聞發布海報,今日18時將直播火箭發射全程,讓我們預祝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十全十美!同時,小編帶你一起回顧「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到月亮上觀光探秘,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的憧憬和追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人的浪漫想像開始成為現實。  【嫦娥工程,中國的探月之旅啟航】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 瀋陽自動化所黨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
    、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賀電。  黨委書記桑子剛主持會議,帶領與會人員深入學習賀電全文。黨委委員、副所長史澤林介紹了瀋陽自動化所承擔嫦娥五號相關任務的研製歷程,表示科研人員發揚研究所「獻身、求實、協作、創新」精神,不斷提高質量控制能力,突破系列技術難點,為嫦娥五號科學探測任務提供關鍵支撐作用。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十一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我們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 嫦娥五號飛天 開啟探月之旅
    昨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動作。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
  • 嫦娥五號探月期間,一定要帶孩子看這部《探月吧,少年!》
    節目由"太空C計劃"旗下IP"火星媽媽"天舒與國內知名科普達人帶隊,攜手14-16歲的青少年,通過與探月工程航天專家面對面交流學習,全方位深度解讀嫦娥五號探月行動,帶來不一樣的航天科普體驗,探索生活中的航天科技。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伯奎斯特告訴記者,歐洲航天局在探月及火星探測工程當中已與中國國家航天局開展多次合作,此前已為嫦娥一號、二號及四號探月任務提供技術支持。伯奎斯特認為,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不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科學價值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探月灌注了科學家們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又一次重大飛躍。向航天科學家們致敬!普天同慶,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探月成功,攜土歸來!向航天科研人員再次致敬,不負偉大使命!為祖國驕傲和自豪!
  • 王雷:託舉「嫦娥五號」探月的雞西人
    劉景豔供片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嫦娥五號」發射升空。經過2200多秒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此次登月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000克月球巖石土壤樣本帶回地球。  喜訊傳來,舉國上下無不為之沸騰:中國的航天技術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 「嫦娥玉兔」探月記|嫦娥五號:月球,我來了!
    (電話聲:嘟……嘟……)嫦娥五號:喂?玉兔二號:(迫不及待)喂?哪位?嫦娥五號:我是嫦娥五號小姐姐。你是哪位呀?玉兔二號:哇塞!是五姐嗎?你什麼時候來到月球上找我和四姐玩呀?我們都快想死你啦!嫦娥四號:是呀,五妹。快來和我們團聚吧。嫦娥五號:四姐,小兔子,你們好呀,我也很想你們!我現在已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已經垂直轉運到發射區,隨時準備發射呢。飛往月球指日可待啦!這是11月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 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測器的探月曆程,展望未來十年的探月規劃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並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繞」是指繞著月球飛行;「落」就是在指定的地點進行軟著陸;「回」就是帶著土壤從月球回到地球;2007年我們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我們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戰略目標,繞月飛行,整個探測時間長達16個月;2010年嫦娥二號探測器升空
  • 「嫦娥玉兔」探月記 | 嫦娥五號:月球,我來了!
    嫦娥五號:我是嫦娥五號小姐姐。你是哪位呀? 玉兔二號:哇塞!是五姐嗎?你什麼時候來到月球上找我和四姐玩呀?我們都快想死你啦! 嫦娥四號:是呀,五妹。快來和我們團聚吧。 嫦娥五號:四姐,小兔子,你們好呀,我也很想你們!我現在已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已經垂直轉運到發射區,隨時準備發射呢。飛往月球指日可待啦!
  • 都是探月,「嫦娥五號」和「玉兔號」究竟有啥區別?
    隨著「嫦娥五號」順利實現月面軟著陸,「挖土」和其它科學探測工作順利開展,我國探月工程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嫦娥五號」落月部分示意圖 但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同為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和之前報導的
  • 嫦娥五號取月壤,中國探月的「一小步」
    嫦娥五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標誌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圓滿完成。中國探月的「一小步」,也將助推中國深空探測的「一大步」。未來一系列航天任務,包括對火星、小行星的採樣返回,以及載人登月,都將用上源自於嫦娥五號任務的技術。
  • 嫦娥五號奔月,揭探月工程背後的那些秘密
    」的兄弟姐妹們就開啟了探月新徵程,天眼妹簡單給大家梳理一下,我國的「嫦娥工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相關的軟體著作信息共有12條,其中包括嫦娥五號有效載荷測試序列執行軟體、嫦娥五號有效載荷數據自動判讀軟體、嫦娥五號著陸器數管仿真軟體等。
  • 中科院上海分院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
  • 我國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記者胡喆、陳凱姿)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開啟中國探月新篇章
    中國探月工程是我國第一個探月工程,起始於2004年1月23日。在嫦娥五號之前,嫦娥探月的腳步在浩瀚星路上從未停止。中國探月工程至今為止已經經歷了十六個年頭的歲月,也在一步一步靠近當初規劃的藍圖——總的來說,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步驟。
  • 為什麼說「嫦娥五號」,是迄今最為複雜的探月工程?
    一顆米就能引爆22日上午,楚天都市報記者見到李智斌時,他正在忙著指揮協調「長徵五號」和「嫦娥五號」發射前的各項測試和準備工作。探月工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都是從西昌發射場奔赴月球的。如今,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收官大幕,「嫦娥五號」,將從文昌發射場升空,因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人,都對探月工程有特殊的感情。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這也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繼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之後, 第3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就。「回」「回」是探月的最後階段,也是嫦娥五號的重要任務。它需要採集月球的土壤,再帶回地球,如此複雜的任務意味著嫦娥五號相比之前,機器的重量翻了一倍多,達到8.2噸,包含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和軌道器,也正因此,嫦娥五號是在切向速度更高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而進入月球軌道後就是一步步驚險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