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託舉「嫦娥五號」探月的雞西人

2020-12-03 雞西市融媒體發展中心

圖為:王雷在工作現場。劉景豔供片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嫦娥五號」發射升空。經過2200多秒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此次登月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000克月球巖石土壤樣本帶回地球。

  喜訊傳來,舉國上下無不為之沸騰:中國的航天技術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更令人欣喜的是,參與這項航天科研項目的人員中有一位從家鄉走出、土生土長的雞西人,他就是現任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王雷。

  「嫦娥五號」發射前夕,來自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嫦娥五號」有效載荷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王雷在塔架前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嫦娥五號」的科學任務主要由探測器執行,上面裝載的有效載荷是關鍵「神器」。

  據王雷介紹,「嫦娥五號」配置多種有效載荷,包括全景相機、全景相機轉臺、降落相機、月球光譜分析儀、月壤結構探測儀、有效載荷數據處理器等,與「嫦娥四號」相比,這些有效載荷的性能指標均有了一定的提升。其中,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是「嫦娥四號」紅外成像光譜儀的升級版,有望對可能賦存在的水的賦存形式進行分析;降落相機則可以獲得更高解析度的月表圖像。

  得知「嫦娥五號」發射的消息,王雷的妻子譚晶在發射前飛赴海南文昌,她要親眼見證丈夫參與「嫦娥五號」發射成功的情景。11月23日晚,文昌航天發射基地附近海灘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他們把攝像機、照相機對準發射基地方向,記錄下這一神聖時刻。當親眼見證了「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海灘上的群眾立刻沸騰起來。譚晶也流著眼淚同大夥一起歡呼跳躍。一位男同志問她:「你是從哪裡來的?」譚晶告訴他,我是從北京來的。愛人就是這項發射試驗的參與者。周圍的群眾都紛紛向譚晶表示熱烈祝賀。

  11月24日深夜,王雷和譚晶乘飛機回到北京。但下了飛機的王雷沒回家,直接又趕赴另一個火星計劃實驗基地。

  據了解,王雷1971年8月出生於雞西。1994年大慶石油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因妻子在雞西,他就轉到黑龍江科技學院當教師,後考入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從事研究飛行器設計熱控制技術。博士畢業後被分配到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後又被調入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參與了「嫦娥三號、四號、五號」的發射,是有效載荷分系統主管設計師、主任,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

  2009年3月30日,中國」神七」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團隊獲2009年度優秀團隊稱號;「嫦娥三號」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嫦娥四號」工程獲英國皇家航空學會頒發的2019年度團隊金獎。2018年,王雷榮獲中心年度考核優秀個人;2019年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獲突出貢獻獎,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王雷的父親,已經遷居到哈爾濱的原雞西礦務局機電廠高級工程師王培元得知兒子的喜訊也非常高興。他說:「王雷從小就非常懂事,學習特別刻苦。大人在大屋裡看電視,他就在小屋裡學習,從不受幹擾,不懂就問。這次兒子參與『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作為父親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這也是黨多年培養的結果,希望他繼續努力,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近日,筆者通過電話採訪了王雷。他說:「我是喝穆稜河水長大的土生土長的雞西人,家鄉的山水養育了我。這次能參加『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工程發射試驗並取得圓滿成功,我非常高興。能夠參加這項世界頂級的科學試驗也深有感觸,證明了我們國家在這項科學領域的領先地位。今後,我將繼續努力攀登航天科學技術高峰,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再立新功,為攀登世界科學技術高峰繼續發奮努力,為家鄉雞西人民爭光。祝家鄉雞西各項事業興旺發達,父老鄉親一切安好!」

  (劉景豔)

編輯:孫建明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標誌新探月時代到來
    「嫦娥」起舞,直奔月宮。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在椰林海韻中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嫦娥五號還將從月球上收集並返回大約兩公斤的月球土壤樣品。
  • 和學生一起學習嫦娥五號探月
    一個人單打獨鬥往往顧此失彼,一群人共同奮鬥才能相互促進。融入一個班集體的學習、備戰高考的過程,累並快樂著!總體來說,探月精神,就是為人立事之本。有夢想有目標有追求,有態度有合作有希望!二、通過學習探月過程感受科技力量探月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前期的策劃和準備,有多次的模擬演練和繁瑣的數據推演。
  • 嫦娥五號飛天 開啟探月之旅
    昨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昨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有望創五個「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剛剛,長徵五號託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1月24日4時30分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完成最後一步——「回」。此次任務因此備受矚目。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測器的探月曆程,展望未來十年的探月規劃
    ,這次為第二階段「落月」做前期準備;2013年成功將娥娥三號送上了月球,嫦娥三號攜帶的「玉免號」月球車完成互拍;並將圖像傳回地面,正式宣告探月工程的第二階段,「落月」完美收官;2018年,嫦娥四號再次成功著陸,這一次發射任務,實際上並非為第三階段進行前期準備,而我國探月工程的一次「額外」嘗試;但這個嘗試,卻做成了中國探月工程的那句豪言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十一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我們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伯奎斯特告訴記者,歐洲航天局在探月及火星探測工程當中已與中國國家航天局開展多次合作,此前已為嫦娥一號、二號及四號探月任務提供技術支持。伯奎斯特認為,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不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科學價值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
  • 他們是託舉「嫦娥」的青春力量
    中國探月·情懷與擔當託舉「嫦娥」的青春力量2020年12月17日凌晨,夜色沉凝。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廳,明亮如晝。時間,洗禮著一代代航天人,悄然將皚皚華發偷換成青春容顏。偉大的時代選擇了年輕的一代,偉大的事業造就了年輕的一代。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用無可比擬的青春力量,在託舉「嫦娥」的漫漫長路上,寫下嶄新的中國探月故事。那時的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與一份遙遠而偉大的事業纏繞在一起時隔多年,一張舊報紙重新走進人們的視線。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央視新聞發布海報,今日18時將直播火箭發射全程,讓我們預祝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十全十美!同時,小編帶你一起回顧「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到月亮上觀光探秘,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的憧憬和追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人的浪漫想像開始成為現實。  【嫦娥工程,中國的探月之旅啟航】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探月灌注了科學家們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又一次重大飛躍。向航天科學家們致敬!普天同慶,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探月成功,攜土歸來!向航天科研人員再次致敬,不負偉大使命!為祖國驕傲和自豪!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開啟中國探月新篇章
    宇宙浩瀚無垠充滿無限可能,多少人的目標是星辰大海。而月球,是人類探索宇宙的起點。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順利發射,十全十美,意味著中國航天事業從此將開啟新的篇章。中國探月工程是我國第一個探月工程,起始於2004年1月23日。在嫦娥五號之前,嫦娥探月的腳步在浩瀚星路上從未停止。中國探月工程至今為止已經經歷了十六個年頭的歲月,也在一步一步靠近當初規劃的藍圖——總的來說,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步驟。
  • 「託舉「嫦娥」的嫦娥」何京江:用數據助力「嫦娥」奔月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海南文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直奔寰宇,火箭飛行數據曲線伴隨著陣陣掌聲在指揮控制大廳熒幕上同步向上,坐鎮數據處理崗位的何京江明白,自己第七次探月徵程開始了。
  • 嫦娥五號創5個首次 嫦娥五號任務紀實全紀錄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尾焰噴薄而出,閃爍著多彩的光芒映透整個夜空。山坡上、海岸邊,人們歡呼、慶祝,目送長徵五號全力託舉嫦娥五號向著月球飛馳而去。  23天後的12月17日凌晨,內蒙古四子王旗。在闖過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後,歷經重重考驗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面。
  • 中科院上海分院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科研人員調試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供稿)   11月24日,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我國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記者胡喆、陳凱姿)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探月期間,一定要帶孩子看這部《探月吧,少年!》
    節目由"太空C計劃"旗下IP"火星媽媽"天舒與國內知名科普達人帶隊,攜手14-16歲的青少年,通過與探月工程航天專家面對面交流學習,全方位深度解讀嫦娥五號探月行動,帶來不一樣的航天科普體驗,探索生活中的航天科技。
  • 嫦娥五號取月壤,中國探月的「一小步」
    嫦娥五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標誌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圓滿完成。中國探月的「一小步」,也將助推中國深空探測的「一大步」。未來一系列航天任務,包括對火星、小行星的採樣返回,以及載人登月,都將用上源自於嫦娥五號任務的技術。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受控撞擊了月球豐富海區域, 成功完成硬著陸。嫦娥二號原來是嫦娥一號的替補,由於嫦娥一號表現出色,所以就將嫦娥二號改作我國探月二期工程的技術先導星。
  • 「嫦娥」探月「深空」護航
    長城網記者 李代姣11月24日凌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成為中國首顆從月球採樣後起飛的探測器,還將帶著自動採集的約2千克月球土壤歸來,全程將實現月球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