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探月「深空」護航

2020-11-24 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李代姣

11月24日凌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成為中國首顆從月球採樣後起飛的探測器,還將帶著自動採集的約2千克月球土壤歸來,全程將實現月球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關鍵步驟。

中國電科54所技術人員在進行技術研發。

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不僅在我國尚屬首次,也是人類航天史上的首次。而這一艱巨的重任,將由中國電科54所深空測控系統護航完成。

「深空測控系統曾護航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之旅,如今又護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38萬公裡的距離對交會對接的測控提出了新的挑戰。」中國電科54所副總工程師、測控專家耿虎軍告訴記者,一方面,經過遠距離傳輸,任何微小的誤差都將被成倍放大,因此,本次交會對接對測控精度的要求極高。另一方面,遠距離必然存在測控指令傳輸延時問題,這就要求系統精準判斷並預測飛行器的位置和傳輸速度,提前下達測控指令,確保測控的實時性。

本次任務中,中國電科54所一方面通過對喀什原35米深空測控系統進行深空任務適應性改造,將頻率步進進行了極大優化,大大提高測控系統的測量精度,滿足嫦娥五號任務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對測控提出的跟蹤、測速與測距精度的高要求。同時,中國電科54所作為總體單位,承研了喀什4×35米天線組陣系統的建設,建成後的系統,可以將等效天線口徑從35米擴展到66米,能夠滿足本次任務及後續火星探測任務的需求。

中國電科54所技術人員進行設備調試中。

「本套系統是國內首套可用於深空探測任務的天線組陣系統,總體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耿虎軍驕傲地說。

據介紹,4×35米天線組陣系統實現了多項技術創新,通過新技術應用提高了系統接收信號的靈敏度,保證了系統時頻信號的高精度和穩定性,大幅提升了解調性能並增強了系統使用的靈活性。相比原35米天線系統,這些技術創新極大提高了接收信息的速率,大幅提升了信息傳輸的帶寬,使信息採集和信息傳輸更加逼真,清晰度更高、速度更快,能夠為嫦娥五號任務的高速信息傳輸提供有力保障。

同時,針對深空任務測控時間長、工作模式複雜以及可靠性要求高的特點,在喀什35米天線的改造任務中,中國電科54所重點優化了系統自動運行和故障診斷設計,在新的天線組陣系統中,採用了全新的系統監控框架設計,使系統應用更靈活,實現了「有人值守、無人操作」的工作模式,系統性能更優越,運行更高效,狀態更穩定,後續將能為嫦娥五號任務長時長期提供可靠的測控通信支持。

工程師在天線組陣系統建設現場。

據悉,本次中國電科54所作為總體單位研製的喀什35米深空測控系統、南美35米深空測控系統和喀什4×35米深空組陣系統聯袂出徵,將為我國迄今為止最複雜的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提供強大的測控和通信保障。

「新天線組陣系統還可以以不同組陣模式,同時參加多項重大測控任務。它具備靈活的多任務資源調配能力,它的建成及使用將極大提升我國深空遠距離測控通信能力,增強我國深空測控網綜合能力,火星探測任務和月球探測任務可同時開展,使深空測控網進入多目標、多任務、高強度時代。」耿虎軍認為,深空天線組陣將成為我國航天測控發展史上又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中國電科54所新研製的深空測控組陣系統。

相關焦點

  • 中科院上海分院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
  • 「蘭州製造」護航 助推探月新徵程
    「蘭州製造」護航 助推探月新徵程月塵帶電測量儀研製現場國際救援示位標水升華器貯箱月球樣品密封封裝子系統著陸器無損探傷測量儀其中以510所獨立設計研製的嫦娥五號核心裝置——月球樣品密封封裝子系統以及返回地球之後的月球樣品解封分裝操作臺為代表,同時還有月塵帶電及著陸器無損探傷測量儀,以及曾在其他型號任務中使用且進行了優化提升的國際救援示位標、貯箱、電源等產品。這些「家族成員」將在嫦娥五號任務中各司其職,為探月新徵程保駕護航。尤其是月球樣品密封封裝子系統直接決定著本次探測任務的成敗。」
  • 紀錄片《飛吧 嫦娥》:第一時間解密探月工程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3日消息,12月17日,嫦娥五號成功將月壤帶回地球,圓滿完成了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任務的最後一步。伴隨這一歷史性時刻共同到來的,還有新鮮出爐的關於嫦娥五號的科技解讀。「嫦娥五號」怎麼登月?如何導航?怎樣挖土?
  • 專訪北大郭弟均:探月工程打開了中國深空探測的大門
    北大地空學院助理研究員郭弟均向網易科技分享了他對探月工程的發展和探月工程系列成功發射意義的觀點。郭弟均認為,探月工程是中國深空探測的第一站,對未來月球基地建設、資源開發利用,以及其它地外天體的探測具有開創性和指引性的意義,是實現中國人千百年來從仰望星空、思索星空發展到走入星空、探測星空的基礎。
  • 嫦娥二號探月解析度比嫦娥一號提高數倍
    「嫦娥二號」衛星吊裝完畢,測試正常,等待發射。秦憲安 攝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二期先導星,嫦娥二號與她的「姐姐」嫦娥一號相比,共有以下改進和不同。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距離月球更近,攜帶相機手掌大小,只有三四百克重,獲取三維影像解析度更高。另外,紫外敏感器增加拍圖與傳圖功能,能覆蓋月面80%以上區域。
  • 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我國探月工程亮點回顧
    從嫦娥一號拍攝的全月球影像圖,到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再到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月球探測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想,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回顧我國一路走來的探月之旅,可謂精彩紛呈。
  • 探月「嫦娥工程」實現五星紅旗插上月球
    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演繹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對星辰的崇拜。中國探月工程用這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奔月」這個主題。「嫦娥工程」進入實施階段;2005年年底,完成了衛星初樣產品的研製和相關試驗;2006年3月,中國探月計劃第一顆衛星「嫦娥一號」進入有效載荷正樣系統最後聯試階段,以確保科學探測設備將來在太空正常工作;2006年10月前,完成探月衛星正樣產品的設計、研製、總裝、測試和各項試驗;2007年8月,已完成了產品研製,並通過了各項試驗考核驗證。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中國深空探測任重道遠
    記者: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二號」,您的身份也從副總設計師變成了總設計師, 「嫦娥二號」和「嫦娥一號」有什麼不同?  黃江川:「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起點,我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期,簡單說是「繞、落、回」。「嫦娥一號」是探月一期工程,已經獲得了圓滿成功。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到月亮上觀光探秘,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的憧憬和追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人的浪漫想像開始成為現實。  【嫦娥工程,中國的探月之旅啟航】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系列探測器發射時間表 (圖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部分構成,外形似一串老北京糖葫蘆,在飛行過程中會有四器組合體、著上組合體、軌返組合體等不同姿態,想要控制好這四顆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十一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我們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 嫦娥五號飛天 開啟探月之旅
    昨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昨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有望創五個「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新華社西昌11月29日電(記者李宣良、王經國、餘曉潔)即將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中國探測器首次在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從2007年到2013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實現了「三級跳」。
  • 【學點科學】「嫦娥」帶我們奔向深空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是如何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它有哪些任務?我們為什麼要開展探月工程?這一期我們就來了解。
  • 除了嫦娥四號,探月四期還有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承擔哪些使命?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今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深空探測網2016建成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 通訊員李筱梅 魏錦文)嫦娥二號衛星測控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表示,隨著探月工程逐步深入展開,我國深空探測網的建設步伐將不斷加快,按計劃,預計2012年建成國內深空探測網部分,2016年建成國外部分。這將為探月三期工程,也就是嫦娥衛星返回提供支持。
  • 510所嫦娥五號「產品大家族」助推探月新徵程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滿福 通訊員 潘穎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12秒,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發射升空,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三階段最為重要的一步,它將在探月工程前兩個階段基礎上,繼續在月球表面開展更深層次、更全面的科學探測。
  • 金城觀丨嫦娥五號奔月「採礦」,蘭州製造「保駕護航」
    其中以510所獨立設計研製的嫦娥五號核心裝置——月球樣品密封封裝子系統以及返回地球之後的月球樣品解封分裝操作臺為代表,同時還有月塵帶電及著陸器無損探傷測量儀,以及曾在其他型號任務中使用且進行了優化提升的國際救援示位標、貯箱、電源等產品。這些「家族成員」將在嫦娥五號任務中各司其職,為探月新徵程保駕護航。尤其是月球樣品密封封裝子系統直接決定著本次探測任務的成敗。
  • 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嫦娥三號計劃12月發射
    新華網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韓元俊)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25日在嫦娥三號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啟動儀式上說,嫦娥三號任務計劃於今年12月實施,和嫦娥一號、二號任務不同,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