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探月期間,一定要帶孩子看這部《探月吧,少年!》

2020-12-05 財經信息精選

2020年是中國航天飛速發展的一年,"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北鬥全球組網、嫦娥五號也已於11月24日凌晨成功發射,正式開啟月面取樣返回任務。為做好航天科普,全面激發青少年的航天熱情,積極響應領導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的號召,在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指導下,由北京華聲志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太空C計劃"打造的中國首檔航天青少年科普類紀錄片短視頻《探月吧,少年!》於11月24日正式上線。

節目由"太空C計劃"旗下IP"火星媽媽"天舒與國內知名科普達人帶隊,攜手14-16歲的青少年,通過與探月工程航天專家面對面交流學習,全方位深度解讀嫦娥五號探月行動,帶來不一樣的航天科普體驗,探索生活中的航天科技。該片目前已在知乎、芒果TV、騰訊新聞等視頻平臺進行同步上線首發,圍繞嫦娥五號探月任務軌跡,全面解讀探月知識,打造中國首檔以真實航天任務為背景的科普綜藝系列短視頻欄目。

少年視角,解讀大國重器

"少年強則國強",面對廣大青少年的航天科普教育更是航天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青少年的加入,正是《探月吧,少年!》節目亮點之一。節目上線前,太空C計劃攜手航天達人"NASA愛好者"向全網青少年發起了徵集。通過層層篩選,最終選擇11位青少年參與節目,並從網友提出的數百條關於嫦娥五號的問題中,篩選出12條由探月工程專家在節目中進行解答。

節目創新採用由知名科普達人與6位青少年組成"KNOCK KNOCK團",以推門採訪和實地探索的結合方式, 揭秘"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面對探月工程專家,青少年們創造性的提出了許多問題:"未來月球有可能成為一個旅遊景點嗎?嫦娥五號相對於嫦娥四號有哪些技術上的改進?什麼時候開月球分基地?"探月工程專家們表示:本次跟青少年的交流是一個雙向學習的過程,他們從孩子的思考模式、腦洞和想像力中獲得了許多啟發。

科普達人遇到探月專家,讓科普權威專業接地氣 《探月吧,少年!》創意聯動科普達人與探月工程專家,在保證科普知識的權威性下,最大程度提升科普的趣味性和可看性。作為節目的製片人、主持人,同時也是太空C計劃教育版塊負責人及科普達人的"火星媽媽"趙天舒表示:"科普需要嚴謹,航天科普更是如此,但是光有嚴謹的科學性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用青少年的表達方式,讓青少年深入的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才能做好科普,讓青少年愛上科普。" 同時《探月吧,少年!》的科普方式也不再是傳統課堂的"照本宣科",節目中不僅有幫助孩子加深理解的趣味實驗,在視頻結尾還有"回答網友提問"的短視頻互動彩蛋。探月專家、科普達人、青少年,沒有一個人是"老師",孩子學到了專業知識,培養了航天興趣;科普達人學習了專家的專業素養,專業表達;專家從孩子的提問中獲取靈感,從科普達人身上學習網絡化的溝通方式,三者的交流碰撞產生了不一樣的火花。

零距離接觸一線航天工作者,"面對面"做好航天科普

《探月吧,少年!》首次揭秘了眾多探月工程三期背後的航天工作者,有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孫為鋼,有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春來,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結構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馮韶偉等諸多資深航天專家,同時一批80後、90後的年輕航天人也首次出現在節目中。 通過本次與航天人的"親密接觸",孩子們發現真實的航天工作者並不像印象中那麼"遙不可及",他們和身邊的家人朋友一樣樸素而親切,但是面對工作以及專業問題時,又能強烈感受到航天人的專業、精準和一絲不苟。

太空C計劃,打造沉浸式航天科普閉環太空C計劃作為青少年航天科普計劃,致力於通過當代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把航天精神、航天故事、航天夢想傳遞給青少年群體。2020年10月,太空C計劃在甘肅金昌火星1號基地舉辦未來火星生活周,打造了一場關於航天和未來生活的科普盛宴,並聯合各方發布了"未來生活方式聯盟",計劃在未來一年,面對面科普一萬個青少年。 《探月吧,少年!》作為"未來生活方式聯盟"的首個科普推廣項目,創意的將航天科普與嫦娥五號發射的每一個階段深入結合,通過新聞熱點引發青少年深入討論;藉助科普博主的傳播力和航天專家的專業性,打造權威又接地氣的航天科普;通過青少年和航天專家的面對面交流,建立青少年和中國航天的溝通平臺,培養航天興趣,埋下航天夢想。 太空C計劃還將在未來一年,通過"移動的火星基地",青年科學家演講、研學、文創等形式,將青少年科普工作進行下去,並不斷創新,融入影視節目、短視頻等多種媒體和傳播形式,聚焦航天科普,讓它真正融入生活場景。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探月期間,日本同時傳出好消息,太空飛行器滿載而歸搶先返航
    據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當地時間12月6日中午12點35分,「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器成功在太空分離,目前已經進入到環月軌道,等待最佳時機返回地球,這標誌著「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已經完成最難階段任務,距離圓滿成功只剩最後一步。
  • 和學生一起學習嫦娥五號探月
    嫦娥五號,已經探月歸來!學習、提升!一、通過學習探月精神感受祖國強大要把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做為一個主題,和學生一起學習,感受祖國的強大。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對於學生階段來說,就是要有清晰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一旦確立夢想,就會產生後勁十足的動力並樂此不疲的付出。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央視新聞發布海報,今日18時將直播火箭發射全程,讓我們預祝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十全十美!同時,小編帶你一起回顧「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到月亮上觀光探秘,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的憧憬和追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人的浪漫想像開始成為現實。  【嫦娥工程,中國的探月之旅啟航】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 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測器的探月曆程,展望未來十年的探月規劃
    ,這次為第二階段「落月」做前期準備;2013年成功將娥娥三號送上了月球,嫦娥三號攜帶的「玉免號」月球車完成互拍;並將圖像傳回地面,正式宣告探月工程的第二階段,「落月」完美收官;2018年,嫦娥四號再次成功著陸,這一次發射任務,實際上並非為第三階段進行前期準備,而我國探月工程的一次「額外」嘗試;但這個嘗試,卻做成了中國探月工程的那句豪言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十一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我們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 嫦娥五號飛天 開啟探月之旅
    昨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昨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有望創五個「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奔月,揭探月工程背後的那些秘密
    」的兄弟姐妹們就開啟了探月新徵程,天眼妹簡單給大家梳理一下,我國的「嫦娥工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有一次在國防科工局開會,已經準備寫會議紀要,確定要落在月球正面,但葉培建院士卻稱:「我服從上級決定,只要定了我一定努力做好。但我不同意落在正面,我們已經落到過正面了,再去落一次有多大意思?」
  • 嫦娥五號「探月」歸來 實現五個首次
    賀 電    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    欣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你們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探月灌注了科學家們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又一次重大飛躍。向航天科學家們致敬!普天同慶,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探月成功,攜土歸來!向航天科研人員再次致敬,不負偉大使命!為祖國驕傲和自豪!
  • 「嫦娥玉兔」探月記|嫦娥五號:月球,我來了!
    嫦娥五號:沒錯,我這次要乘坐的是「長徵」家族的大朋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因為我的總重達到8噸多,要想把我直接送到地月轉移軌道,只能由運載能力超強的「胖五」大叔完成啦。這是11月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玉兔二號:太好了,五姐!
  • 科普:嫦娥五號經歷多少挑戰?探月曆程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科普:嫦娥五號經歷多少挑戰?探月曆程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20-12-01 08:05:5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
  • 央視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
    據央視新聞12月1日消息,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央視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
    據央視新聞12月1日消息,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
  • 「嫦娥玉兔」探月記 | 嫦娥五號:月球,我來了!
    嫦娥五號:我是嫦娥五號小姐姐。你是哪位呀? 玉兔二號:哇塞!是五姐嗎?你什麼時候來到月球上找我和四姐玩呀?我們都快想死你啦! 嫦娥四號:是呀,五妹。快來和我們團聚吧。 嫦娥五號:四姐,小兔子,你們好呀,我也很想你們!我現在已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已經垂直轉運到發射區,隨時準備發射呢。飛往月球指日可待啦!
  • 關注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雙「五」合璧 奔月取土踏徵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雙「五」合璧 奔月取土踏徵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示意圖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從2017年嫦娥一號繞月探測、為月球拍下「全身照」開始,中國已完成5次探月任務,實現了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巡視探測。嫦娥五號的升空,則開啟了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衝刺之旅。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測器將落月「挖土」,帶上月壤樣品返回地球,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取月壤,中國探月的「一小步」
    嫦娥五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標誌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圓滿完成。中國探月的「一小步」,也將助推中國深空探測的「一大步」。未來一系列航天任務,包括對火星、小行星的採樣返回,以及載人登月,都將用上源自於嫦娥五號任務的技術。
  • 為什麼說「嫦娥五號」,是迄今最為複雜的探月工程?
    李智說,進入發射階段,團隊的作息時間,都是根據測試項目時間要求而定,有些任務,持續時間長,加班加點是常事,甚至36小時連軸轉,「不能將一絲絲隱患帶上天。」探月工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都是從西昌發射場奔赴月球的。如今,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收官大幕,「嫦娥五號」,將從文昌發射場升空,因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人,都對探月工程有特殊的感情。
  • 都是探月,「嫦娥五號」和「玉兔號」究竟有啥區別?
    隨著「嫦娥五號」順利實現月面軟著陸,「挖土」和其它科學探測工作順利開展,我國探月工程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嫦娥五號」落月部分示意圖 但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同為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和之前報導的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伯奎斯特告訴記者,歐洲航天局在探月及火星探測工程當中已與中國國家航天局開展多次合作,此前已為嫦娥一號、二號及四號探月任務提供技術支持。伯奎斯特認為,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不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科學價值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