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之後,還有三臺月球探測器將相繼升空,為載人登月做鋪墊

2020-11-27 網易新聞

2020-11-25 17:08:19 來源: 萌寵總動員

舉報

  近幾年來,我國在月球探測上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並且也已經引起國際關注。就在11月24日,我國的嫦娥五號開啟了它的奔月徵程,前赴月球將取回與約兩公斤的月壤,目前來看,已有不少國家開始眼饞這份來自38萬公裡之外的外星球物質了,就連美國宇航局(NASA)都酸酸地稱「希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分享所獲得的數據」。

  

  

  嫦娥五號任務的執行,也意味著我國探月工程初期階段「繞、落、回」三步走計劃的完成,這一階段也因這三步被叫做探月工程三期計劃,當然,嫦娥五號任務結束之後,我國的探月工程仍將繼續。

  

  據央廣網消息,在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稱,在嫦娥四號實現月球背面就軟著陸,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基礎上,後續我國將執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四期探月任務,而且我國也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這一表態表示,嫦娥五號之後將會發射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三架月球探測器,它們都屬於我國探月工程中第四期任務,通過已有的消息報導來看,這三臺月球探測器也將執行無人探測並返回的任務,預估它們也將繼續像嫦娥五號這樣帶回月壤,並且驗證載人登月的部分相關技術。

  

  而許秘書長提到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則是一個新名詞,目前還沒有關於這個科研站的介紹資料,推測它應該是一個針對月球探索和研究的類似國際空間站項目的世界性的科研站點,其運作很可能是類似我國未來的空間站中國際合作方面的方式,它的建立將助力我國成為探月領域的領軍者,應該說它也是一個大項目,肯定要組建一個國際性的科研機構,至於是不是要以此為契機建造一個環月空間站(類似美國在該項目上的操作方式)還無法推測,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科研站點必將會吸引諸多來自其他國家的相關科研工作者,一起促進全人類對於月球的探索和研究。

  

  許秘書長還提到了未來幾年中我國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其中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於明年2月進入火星環繞軌道,5月實現火星軟著陸。

  

  參考資料:
《央廣網》11月25日文章《國家航天局: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今天,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嫦娥五號探測器本次任務是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以供接下來開展科學研究。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1、「嫦五」發射升空後,大約4天後即可抵達月球;  2、減速入軌,繞行探測月球;  3、待選定地點後,「嫦五」上部與下部分離;  4、著陸器、上升器將進行月面軟著陸,自動進行月面採樣、樣品封裝等操作,並將樣品由上升器攜帶升空進入月5、球軌道,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將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內部;  6、最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點火啟動
  • 嫦五剛完成月壤採樣,印度求助俄羅斯花費14億​,準備載人登月
    嫦五完成月壤採樣,印度突然公開重要計劃,先登月後載人航天,我國的研發人員專門為嫦娥五號探測器設計了兩種無人鑽具鑽取和機械臂的「挖土」方式。該任務環節將決定成敗,一旦能順利將月壤封裝帶回地球,且不管帶回多少,都算成功。而無人探測器登月取土返回地球任務,將會保障國內下一步載人登月順利實施。
  • Q論|載人登月離我們還有多遠?專家稱嫦五意義不止在於取回月壤
    以下為行業專家在騰訊新聞話題裡的分析詳情:火星叔叔鄭永春:騰訊新聞知識官、行星科學家/卡爾·薩根獎獲得者嫦娥五號是我國載人登月工程的探路者通過地基天文望遠鏡對月觀測、太空望遠鏡和環月衛星的遙感探測、以及無人駕駛月球車和阿波羅太空人的月表巡視勘查,目前已經知道幾乎整個月球表面都覆蓋著一層細粉狀的風化物質
  • 最好玩的登月直播對話:「私奔到月球的」 其實不只有嫦五和胖五?
    而在 11 月 24 日,我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嫦娥五號探測器也成為中國首個實施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將取回約 2000 克的月壤,這是我國探月工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  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神奇之處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地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登月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我們離人工登上月球還有多遠?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 4:30,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來源:愛範兒北京時間今天凌晨 4:30,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中國將首次在月球上『挖土』並帶回地球。
  • 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五成功發射
    中國自2004年正式實施探月工程以來,不斷探索,歷經十六載,成功完成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任務以及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實現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績。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嫦娥工程規劃為三期,簡稱「繞、落、回」,也就是繞月探測、月面探測、月球自動採樣返回。
  • 胖五!嫦五!相當威武!
    我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動作。
  • 我國探月工程又出新計劃,嫦娥七號赴月球南極,或為載人登月探路
    迄今為止,我國已經進行了4次探月活動,完成了探月工程中要求的第一和第二階段的繞、落、巡的任務目標,很好地檢驗了我國航天技術能力,並對月球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到今年10月份前後,我國將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探測器到月球表面對月壤採樣返回的任務目標。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原標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來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2020年最具「分量」發射   此番「長五」送「嫦五」,被視為今年中國最具「分量」的探測器發射任務。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中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視覺中國 圖隨著時間進入11月下旬,我國即將擇機發射本國首顆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嫦娥五號」。中國國家航天局指出,藉助「嫦娥五號」,我國即將實現嫦娥工程無人探月部分的最後一個階段——採樣返回。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 剛剛,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 4:30,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中國最強火箭 ——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
  • 嫦五成功登月,48小時後起飛,中國最難探月任務進度即將過半
    由此成為中國第三個成功登月的著陸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登陸蒙斯·呂姆克山脈地區的探測器。此前,11月30日凌晨4:40,嫦娥五號探測器兩大組合體:「著陸器+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在月球軌道上順利分離。
  • 「嫦五」返回方式獨特 載人登月未來可期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就嫦娥五號登月專訪了航天專家、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焦維新表示,這次嫦娥五號登月將面臨3大難點,為避免返回時的高溫和巨大的過載加速度對返回艙造成損害,返回艙將採取「打水漂」的方式穿過大氣層。而中國此前已經做了相關的實驗和周密的準備,焦維新對於飛船的成功返回非常有信心。焦維新還透露,目前我國正在緊鑼密鼓地為載人登月做各項準備。
  • 「長五」送「嫦五」,去月球「挖土」!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
  • 嫦五帶回的月壤放在哪?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這些問題有答案了!
    俄羅斯和美國的九個採樣點,都在緯度30度的範圍,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作出很多科研貢獻。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嫦五帶回的月壤將入藏國博與公眾見面!
  • 從月球軌道旅遊到載人登月 中國航天人怎麼看?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題:從「月球軌道旅遊」到「載人登月」 中國航天人怎麼看?  中新社記者 張素  近期「月球軌道旅遊」和「載人登月」成為熱議話題,正在北京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代表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委員就此表達了看法。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我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嫦娥5號之後,還有嫦娥6號等後續著陸月球探測採樣等任務,但人們的目光已經移向無人探月階段圓滿結束之後的我國載人登月任務,我國至今掌握了多少技術,還差什麼條件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嫦娥4號(2018年12月8日,西昌,長徵3號乙,2019年1月3日著陸月球背面,成為世界首個著陸月球背面的太空飛行器)期間,還有兩個重要的發射:嫦娥5號T1試驗器(2014年10月24日,西昌,長徵3號丙火箭),11月1日,試驗返回器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掌握了第二宇宙速度安全返回技術,而護送返回器的試驗器服務艙繼續在地月軌道運行,為後續任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