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登」月背一年

2020-12-05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說,嫦娥四號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雪龍2號首航南極,北鬥導航全球組網進入衝刺期……這些成就凝結著新時代奮鬥者的心血和汗水,彰顯了不同凡響的中國風採、中國力量。

今天(1月3日),恰逢嫦娥四號登陸月背一周年,讓我們一起回顧「嫦四」的月背之旅。

2020年1月2日,正值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在距離地球約38萬公裡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分別於當天14時11分和20時30分完成第十三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順利進入月夜休眠。

▲ 最新月背影像

從嫦娥四號登陸月背至今,人間已經走過一輪春夏秋冬,玉兔二號月球車隨嫦娥四號探測器來到「天河基地」,算來已經度過了第13個月晝

月背漫步

「玉兔二號」在月背晝行夜伏,截至目前,累計行駛357.695米;在月背複雜的空間環境與地質條件下正常工作時間已遠遠超出設計壽命,成為人類歷史上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

行進過程中,全景相機作為「玉兔二號」的眼睛,拍攝月表高解析度的彩色圖像;月球車身後兩條長長的尾巴是測月雷達,可以探測月壤厚度和結構;紅外成像光譜儀可對月表物質成分可利用資源開展調查。

「小兔子」一邊四處拍照留影,搭載的各類科學載荷同時開展空間環境探測,在月球履行地球各國的科研合約。中國和瑞典聯合研製的月表中性原子探測儀用於分析太陽風、月塵、月球逃逸層;中德聯合研製的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主要評估月球表面的輻射危害,為後續登月提前撐起「保護傘」

除了預設的科研計劃外,月背行走還有新發現。第九個月晝期間,「玉兔二號」在月背的撞擊坑中發現了不明膠狀物質,地面操作人員周密設計了行駛方案,對撞擊坑的深度和濺射物分布等成功進行了科學探測。

在「玉兔二號」四處漫步時,嫦娥四號著陸器留在「天河基地」,一邊獲取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著陸區地形地貌高清彩色圖像,一邊監視「玉兔二號」月背巡視移動。

▲ 嫦娥四號著陸區「天河基地」

背向人間,沒有人類活動的幹擾,月背一片寧靜。在嫦娥四號著陸器上,中國研製的低頻射電探測儀天線已展開到位,突破了地球電離層的屏蔽,能聽到宇宙間更遠的「聲音」。嫦娥四號探測器與「鵲橋」中繼星上荷蘭研製的低頻射電載荷,一同監聽著來自宇宙深處的微弱電磁信號,這些數據將為研究恆星起源星雲演化提供重要資料。

▲ 嫦娥四號著陸器、巡視器

據中國探月工程網公布的消息,嫦娥四號工程地面應用系統已向科學研究核心團隊發布了11批科學探測數據,總數據量為7.23G,共計530個數據文件

鵲橋連線

在距離月球約6.5萬公裡地月拉格朗日L2點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以每秒1公裡的速度飛行,為嫦娥四號著陸器、巡視器與地面站提供測控與數據傳輸

「鵲橋」中繼星承擔著3項重任,負責把著陸器和巡視器獲取的科學數據傳回地球,並通過中繼通信鏈路提供著陸器和巡視器的測控支持。在完成通信中繼任務的同時,中繼星上還攜帶低頻射電探測儀、雷射反射鏡等科學技術試驗載荷,開展科學探測新技術試驗

▲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工作示意圖

「鵲橋」上天架起了地月之間的通信橋梁,還牽起國際空間合作的紅線。在嫦娥四號任務中,美國宇航局提出,利用美國月球觀測衛星LRO,來觀測嫦娥四號著陸時的月塵信息,同時請求中國延長「鵲橋」中繼衛星的使用壽命,未來輔助美國飛船登陸到月球背面。繼美國「沃爾夫條款」數據封鎖後,中國航天憑自身實力叩開了國際合作的大門。

▲ LRO衛星拍攝影像

「鵲橋」中繼星上配置的荷蘭低頻射電探測儀,是目前距離地球最遠、可長期工作空間射電天文臺;哈爾濱工業大學環月微衛星「龍江二號」上的沙特微型成像相機在軌期間累計完成30次成像,成功獲取了清晰的月球雨海局部影像圖,包含波斯灣、紅海、地中海、阿拉伯半島等區域的地月合影等多幅科學探測影像;中方團隊與荷蘭、德國合作夥伴拍攝的「最美地月合影」照片在英國《獨立》報和美國《科學》雜誌上刊發,引起廣泛關注。

▲ 「喜鵲開屏」

在軌運行一年後,「鵲橋」中繼星運行良好,據「鵲橋」中繼星總設計師張立華介紹,當前中繼星需定期進行在軌維護,每次維護需要消耗80克燃料,預計衛星還有10年壽命。

人間求索

據嫦娥四號探測器產品保證經理吳學英介紹,在這一年裡,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均狀態平穩,工作正常

目前有3個地麵團隊指揮操作月球車的行駛和科學探測,其中「科學團隊」對月球車發回的科學數據進行分析,提出科學探測需求及下一步的探測目標;「計劃團隊」根據科學家提出的探測需求制定探測計劃,確定巡視器需到達的探測點和探測順序;「操控團隊」編制指令,實施科學探測計劃。

▲ 航天科技集團嫦娥四號任務團隊部分成員

在工程應用方面,嫦娥四號任務取得諸多創新,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測控通信;突破了月球背面小範圍崎嶇複雜地形靈活機動避障的安全著陸技術;首次實現全球布局深空網,開展我國在軌6個月球探測器的精準測控;國內首次研製和應用同位素電源,實現月表溫度連續測量;運載火箭多窗口、窄寬度發射和入軌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團隊的通力協作下,嫦娥四號任務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嫦娥四號科研團隊已在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陸續發表20餘篇科學成果,重構了嫦娥四號月背下降軌跡,對著陸點進行了精確定位。中國科學團隊利用嫦娥四號就位光譜探測數據,證明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初步證實了月幔的物質組成。

用無數的汗水與淚水換來月背圓夢的嫦娥四號團隊,也迎來了鮮花與掌聲。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鼓勵大家,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為實現探月工程總目標乘勝前進,為推動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繼續努力。

同時,嫦娥四號團隊受到國際的廣泛讚譽。2019年11月,英國皇家航空學會為嫦娥四號任務團隊頒發2019年度團隊金獎,這是學會成立153年來首次向中國項目頒獎;2019年12月,中國嫦娥四號探月任務獲得國際月球村協會頒發的優秀探月任務獎,成為該獎項首批獲獎項目

▲ 央視新聞報導:英國皇家航空學會2019年度頒獎典禮 嫦娥四號任務團隊獲全球唯一團隊金獎

2019年恰逢人類載人登月50周年。這一年,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背;美國航天局宣布啟動「阿忒彌斯」計劃;以色列登月著陸器墜毀在月球表面;印度在其「月船2號」著陸失敗兩個月後,又開始準備第二次登月計劃。

2019年年末,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飛沖天,進一步驗證了我國發射更重的太空飛行器或將太空飛行器送向更遠深空的能力。

▲ 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奔向蒼穹

月球背面是人類長久以來的未知區域,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創造了歷史,這是一個新的起點。2020年,嫦娥四號將在月背繼續工作,遠望中國航天向星辰大海進發。

相關焦點

  • 勇士:60年前,中國人首登珠峰紀實
    勇士整整60年前,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屋脊——珠穆朗瑪峰,他們開創了人類登山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時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在探尋和挑戰這個目標。為了紀念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60周年,也是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4月30號,「2020珠峰高程測量」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正式啟動。
  • 日本人首登14座中國山峰 8批遇難死亡人數超30
    那是除了希夏邦馬峰以外,唯一一個由亞洲人完成的8000米級山峰首登。1949年建國後,中國的山峰都不對外開放。所以,儘管日本早就對中國青藏高原那豐富的攀登資源掛念不已。也得等到文革結束後。1981年,終於對外開放的中國雪山們,最早迎來的挑戰者就是日本人。
  • 火爆ins的海鮮餐廳,首登中國就選在了阿拉長寧!
    火爆ins的海鮮餐廳,首登中國就選在了阿拉長寧! 長寧來福士又開新店啦Shaking Crab火爆ins的海鮮餐廳首登中國就選在了阿拉長寧
  • 嫦娥四號月背全球首秀 中國航天科工20餘項技術產品助力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嫦娥四號月背全球首秀 中國航天科工20餘項技術產品助力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護航嫦娥四號速度變化控制、γ關機敏感器讓嫦娥四號翩然著陸月背、連接解鎖機構保障嫦娥四號兩器分離、宇航特種電機助力玉兔二號月球車一展身手……  記者12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獲悉
  • 亞馬遜會員日首登中國 如此能打開國內電商缺口嗎
    (原標題:Amazon Prime會員日首登中國 如此能打開國內電商缺口嗎?)
  • 專訪|魯先平:登「科」一年,繼西達本胺之後如何再造一個微芯生物
    科」的這一年。公開信息顯示,微芯生物在2019年3月底作為第二批企業申報了科創板IPO,儘管由於股權結構分散、臨床二期研發費用資本化、行業特殊性等問題經歷了三輪問詢,最終卻「後來居上」在同年6月5日成為首家過會企業。首談上市紅利回憶登「科」這一年,魯先平稱,上市給微芯生物帶來了一系列新變化。首要是研發得到了助推。
  • 一年多努力下,玉兔2號再創造新的世界紀錄,獲得月背地質剖面圖
    過去數月的疫情使得全球上空籠罩著陰雲,如今終於是有了好消息傳來,就在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公布了一則喜訊,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玉兔二號持續傳出各項探測數據,獲得了月球背面長度近500米、深度為50米的第一幅地質剖面圖,創造了一個屬於中國的世界紀錄,同時還有月球礦物組分、空間環境等寶貴數據,都引發全球航天界震動。
  • 玉兔二號獲得首幅月背長500米、深50米地質剖面圖
    原標題:玉兔二號獲得首幅月背長500米、深50米地質剖面圖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將通過線上方式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玉兔二號月球車創造了月面工作最長世界紀錄,獲得了月球背面長度近500米、深度為50米的第一幅地質剖面圖,還有月球礦物組分、空間環境等寶貴數據。 截至今年4月,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球背面工作16個月晝,目前性能穩定、狀態良好。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四號的發現將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計劃在月背開展的低頻射電天文觀測也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為研究太陽、行星及太陽系外天體提供可能。
  • 月背「軟著陸」 「嫦娥」硬功夫
    月背零距離首照見證的既是造化之手雕琢出的大自然之美,又是人類智慧演繹的科技之美和藝術之美。在這個寒冷的冬季裡,它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溫暖著我們的心。 蒼茫一去40萬公裡 為了月背完美軟著陸那一刻,中國「嫦娥」努力了多少年?這其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奔月實在是一個遠古就有的東方夢想。「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東方夢想在鬥轉星移之間逐漸照入現實。
  • 嫦娥四號醒了,如何在月背中度過14天月夜?俄核電池幫了大忙
    提起中國航天在2019年的新成就,當屬我們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一份子,嫦娥四號此次的登月任務無比艱巨,將實現首次在月背上的登陸,為此嫦娥四號的一舉一動都備受世界的關注。就在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登上月球背面,這是中國航天在月背上的第一步。
  • 嫦娥四號月背大捷,嫦娥五號蓄勢待發,有人問:何時載人登月?
    2019年對我國來說將是極其重要的一年,新年伊始就有兩個好消息傳來,一是我國的首艘國產航母002號,1月8日完成了第四次海試,已經回到了大連造船廠等到下一步的工作,有不少消息稱在今年4月23日的海軍節,國產航母極有可能正式交付到我國海軍的手裡。
  • 《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方笑一,揭秘千古名詩《登黃鶴樓》為何...
    楚天都市報10月26日訊(記者舒均 李輝 通訊員王紅念 江萌)10月26日上午,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央視 《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暨現場學術顧問方笑一做客「黃鶴大講堂」,帶來一場《古詩詞與天下名樓》品評錦繡詩詞的講座,受到江城上百名古詩詞愛好者的熱捧。
  • 嫦娥三號發射6周年:從初探月球到首登月背,中國航天進步了多少?
    嫦娥三號發射6周年:從初探月球到首登月背,中國航天進步了多少?六年光陰荏苒,從嫦娥三號初探月球,到嫦娥四號達成人類首次登陸月背,中國航天事業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六年前的今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正在西昌衛星發射中間發射升空,精確入軌,連續展開了「巡天、觀地、測月」科學探測,完成了我國初次地外天體軟著陸使命,完成了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目的。
  • 法國拉斯科洞穴壁畫巡展首登中國,呈現5組1:1的複製洞壁
    法國拉斯科洞穴壁畫巡展首登中國,呈現5組1:1的複製洞壁 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2017-11-01 12:56 來源:澎湃新聞
  • 2019,我們人類這一年——中國科普博覽x知乎年度盤點
    過去的這一年,哪些科學事件讓我們銘記?哪些科學人物讓我們關注? 中國科普博覽與知乎共同推出科學年度盤點「2019,我們人類這一年」,讓我們一同回望。
  • 蘇詩丁首登《歌手》踢館 空靈歌喉致敬王菲
    圖片由宣傳方提供圖片由宣傳方提供上周五(1月19日)晚20:00,湖南衛視《歌手蘇詩丁首登《歌手》踢館 唱功情感收放自如被贊「音樂精靈」競演當晚,壓軸登臺的蘇詩丁身著一襲黑裙,頭頂幹練短髮,盡顯俏皮,以自己獨特的空靈嗓音向偶像王菲致敬,完美演繹了這首神秘、富有張力的《再見螢火蟲》,贏得觀眾好感的同時也獲得了其他歌手的一致好評。
  • 專家披露中國空天飛機首飛時間 採用一級背二級
    原標題:專家披露中國空天飛機首飛時間 採用一級背二級亟待攻克的運載火箭及其發動機核心技術葛明龍葛佳前言我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九號即將立項的消息一經傳出共將24名太空人送往繞月飛行軌道並安全返回,其中登月共12人。這種讓人信服的成就體現了美國航天的高可靠性。整個載人登月工程僅耗費了當時的257億美元,說明美國航天注重經濟性。
  • 「玉兔二號」繼續在月背創造奇蹟,印網友酸評:月亮將是中國的!
    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 在地球上,中國人民抗擊新冠疫苗疫情已經取得了突出成就,而在月球背面上遙相呼應的是,中國的「嫦娥」攜手「玉兔二號」,正在進一步揭開月球背面的奧秘。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03日 20:01 A-A+   上午10點15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距離月面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