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60年前,中國人首登珠峰紀實

2021-01-10 鳳凰衛視

勇士

整整60年前,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屋脊——珠穆朗瑪峰,他們開創了人類登山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

時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在探尋和挑戰這個目標。為了紀念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60周年,也是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4月30號,「2020珠峰高程測量」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正式啟動。5月6號下午,測繪登山隊出徵儀式順利舉行,攀登珠峰的壯舉再次啟程。5月17日16時許,「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抵達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目前全體隊員狀態良好。

而在60年前的1960年,「登頂世界最高峰」對那個時代的中國人來說就好比一針強心劑,然而為了完成這一使命,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因凍傷造成了肢體殘損,病痛伴隨了他們一生;在前期準備和登頂過程中,包括後勤保障人員、科考人員在內的登山隊員貢獻巨大甚至獻出了生命……為了真實還原這段歷史,這一周我們將跟隨鏡頭走訪十幾位在1960年參與攀登珠峰的老人,讓他們的回憶帶我們走近1960年的珠穆朗瑪。

左至右:屈銀華、貢布、王富洲

一、浴血而出

1956年,在蘇聯的幫助下,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北京開辦第一個登山訓練班,向全國各產業工會招收運動員,從全國各產業工會選送來的年輕人齊聚北京,原本在各行業裡的專業好手,來到登山運動面前卻個個都是新手,一切都要從頭學起。

1960年中國人首登珠峰登山隊隨隊醫生 翁慶章:

在年輕的時候,在上學的時候喜歡體育,也打球也賽跑,所以呢,聽了這種登山呢,我以為是遊山玩水嘛,我也想參加,所以後頭沒想,一參加,後頭改變了我一生的進程,這是當時沒有想到的。

1960年中國人首登珠峰登山隊運輸隊長 張俊巖:

弄上幾個釘,翻毛皮鞋把它釘上,釘上就穿那個登的太白山,太白山倒沒有冰,沒有雪,就是山頭有個白頭有雪,其他都是泥巴路,就穿那個鞋登的太白山,登完了以後,到山下一看,那個鞋底都光板了,那個三子釘都掉了。

除了登山技術方面的空白外,一切都從零開始的中國登山隊,在登山裝備方面同樣特別落後,那時候的登山隊員們,甚至連專業的登山鞋都沒有。

1957年12月7號,蘇聯登山部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組成中蘇聯合探險隊的倡議,計劃於1959年3月到6月從北坡攀登珠穆朗瑪峰。但1959 年3月,西藏武裝叛亂,蘇聯以西藏不安定為由撕毀了登山協議,將已經拉到蘭州的器材全部撤回,攀登珠峰的計劃頓時陷入了癱瘓狀態。

當時的中國正經歷著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經濟異常困難。為了購買登山裝備,財政部從國庫支出了70萬美元,當時人民幣10元就能買80斤大米,夠兩個人吃一年。

隨隊醫生 翁慶章:

當時70萬美金不少了,當年,1959年70萬美金啊,當時我們國家外匯是緊張的,70萬什麼概念啊,到現在呢至少是100倍的概念吧。

就在中國準備從北坡攀登珠峰的時候,一支印度登山隊也準備從珠峰南坡尼泊爾境內攀登珠峰。誰先登上頂峰,中印暗暗較量了起來。

二、蓄勢待發

1960年3月,中國登山隊在前線總指揮韓復東的率領下,冒著風雪抵達了珠峰大本營。大本營的帳篷搭建在了一片覆蓋著積雪的平坦谷地上。

早在中國登山隊到達前,英國人就已經率先在這裡留下了足跡。他們曾在這裡先後向峰頂發起八次衝擊,八次敗北。英國人棄留的帳篷和罐頭,深深刺激著中國登山隊。為了在較短時間內登上珠峰,大本營214人的龐大隊伍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隊長史佔春與副隊長許競認真研究珠峰資料,精確每一步的攀登計劃;

運輸隊長張俊巖帶領著運輸隊積極運輸物資、建立高山營地,王富洲、屈銀華、貢布這些隊員們則離開大本營,進行短期的冰雪作業。按照計劃,這次登珠峰將分為四次適應性訓練,登山隊員們稱之為「四次行軍」。那麼,這四次適應性訓練是如何進行的呢?蓄勢待發的隊員們在訓練中又會遇到哪些危險和困難呢?

暴風雪威脅著登山隊員們的生命,來自蘭州大學的地理老師汪璣,在6400米的三號營地發生缺氧反應,內臟器官急性衰竭,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救治依然沒能挽回生命。登山運動的殘酷,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體會。

1960年中國人首登珠峰登山隊運輸隊長 張俊巖:

很惋惜啊,很悲痛啊,都知道,都知道,都看見了,但是還是要表現我們每個人還要繼續努力,繼續攀登,一定把珠穆朗瑪拿下來,完成他們未盡的事業吧,最後實現登頂成功,大家化悲痛為力量。

在高山上,生命變得如此脆弱。即便是碰到了死亡,登山隊員們能做的也只有把犧牲的隊員安放在冰冷的裂縫裡。1960年4月,中國和尼泊爾再一次商談邊界問題,珠峰究竟屬於中國還是尼泊爾始終無法解決,周恩來從尼泊爾回到昆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問登山隊員登到了哪裡?

頂著巨大的壓力,1960年4月29日,第三次適應性訓練開始了,而這一次,等待著登山隊員們的又會是什麼呢?

三、愈挫愈勇

1953年5月29號上午11點30分,尼泊爾下裡巴人丹增·諾蓋和紐西蘭人愛德蒙·希拉蕊從南坡登頂珠峰,代表人類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點。

因為這次攀登,在中尼邊界問題上,尼泊爾才有底氣向中國發問「你們中國人都沒上去過,怎麼能說珠峰是你們的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丹增·諾蓋成了尼泊爾談判的砝碼。不過丹增·諾蓋在後來卻極力反對自己的孩子從事登山運動,因為他知道這裡面會有多少生命危險。丹增·諾蓋從南坡登頂尚且如此,從「北坡」攀登珠峰的艱辛,參與過1960年攀登活動的中國登山隊隊員們當然深有體會。1960年5月中旬,最艱苦的第三次適應性訓練開始了。

登山隊員通常是結組行動,一根主繩,把三個人或者四個人結成一個小組,碰到危險的地方,第一個人先走,過去以後第二個再走,輪番通過,彼此保護。1960年4月29日,登山隊員們從北坳頂部的營地出發,進入了第三次適應性訓練歷程中最艱難的戰鬥。可是開始沒多久,幾個結組同時下撤,隨隊醫生翁慶章陷入了緊張又忙碌的搶救工作。

隨隊醫生 翁慶章:

凍傷那麼多,我們醫務室七八個人,我們都沒辦法了,我們照顧不了了。後來我們發電報,日喀則來了一個外科主任,帶了四五個軍醫,來幫我們忙。你想每天要打針,要換藥,還有別的病號要看呢。傷兵一大隊下來的是吧,走路也走不了。

運輸隊長 張俊巖:

大風口可凍傷了不少人啊,有次我領著有30多人的一個大隊伍啊,渡過這風口,遇到暴風雪了,又停不下來,要走。凍傷以後,三分之二凍傷了,三分之一沒凍傷,耳朵,鼻子,手指凍傷了。所以,叫大風口,大風口,就是這個地方有暴風。

藏族隊員 貢布:

最後我們也管不了了,下面那幾組也管不了了,風太大了,很多隊員,很多結組撤下去了。

到達了海拔7007米的北坳後,登山隊員們將要挑戰的是海拔7450米的珠峰第二道難關—— 「大風口」。大風口位於北坳與主峰之間,從北坳頂端到主峰,由於管道效應,大風經過,風速越來越快,風力最高達到12級,大風夾著冰雪,長年累月地刮著,兩邊是懸崖峭壁,一不小心,就會被吹下去。

在「大風口」,大風夾雜著雪粒和沙石,颳了整整兩天兩夜。第三天,風漸漸小了下來,貢布才從雪洞裡慢慢爬出來。在雪洞的兩天裡,食物已經消耗了很多。下撤的結組雖然還會趕上來,但是前進速度一定很慢,這也意味著食物將無法及時送到貢布這裡。

負責開路的劉連滿發生滑墜,只得暫時原地休息。沒走多遠,副隊長許競也走不動了,隊長史佔春下命令,由貢布將許競送到晚上的帳篷裡休息。就這樣,貢布和隊員石競等人在小帳篷裡擠了一夜,而原本繼續向上的隊長史佔春接近了「第二臺階」,卻無法上去,在巖石下面停留了整整一個晚上。後來,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石競的登山日記,記載了這個難熬的夜晚。「又是一天的行軍,直到半夜抵達8100米的高山營地。帳篷搭在巖石斜坡上,三分之一還在懸空飄搖,大家就擠著坐,肚子咕嚕咕嚕直叫,不吃飯,就燒點水喝。可山高空氣稀薄,一根火柴點不著,兩三根合在一起擦,又滅了。兩盒火柴劃完了,煤氣爐也沒點著。檢查了一下,還剩一些炒麵,有的同志就乾咽了幾口充飢,這一下更渴了……」

雪崩、烈風、空氣稀薄、零下幾十度的酷寒,適應性訓練進行到第三次的時候,每向前進一步,都是對隊員們身體和意志的一次考驗。其中,高山凍傷給許多隊員造成了永久性傷害。

隨隊醫生 翁慶章:

我有一本整個凍傷的照片啊。中國登山隊。我寫過這方面的文章,我在英國還做過這個報告,凍傷,110多例凍傷,不同程度的凍傷。像王富洲是腳趾頭鋸掉了,像王鳳桐鼻子凍掉了,有的手指頭凍掉了。當然以後登山都不太行了嘛,生活,現在有的安假肢了。

大本營傳來天氣預報,1960年5月18日和19日都是好天氣。聽到消息,隊長許競做出決定,吃一些東西就準備出發,當天晚上連夜行進,第二天就能到達頂峰。

藏族隊員 貢布:

8100到8500,這個中間一夜裡上了,天亮了還沒到8500,這8500都沒到,這上什麼頂峰啊,頂峰就上不去了。到了中午,到8500了。

【8500米處就是突擊頂峰營地。可是,在檢查登山物品的時候,問題出現了。由於夜裡攀登,帳篷少帶了一個,有的隊員辛苦背了一路的氧氣瓶也空了。而且食物也越來越少……】

四、最後突擊

1960年5月23日,只剩下五個人的突擊隊在8500米的突擊營地休息,為第二天突擊頂峰養精蓄銳。在這裡,他們吃了最後一頓飯。

此時,王富洲三人站在了通往頂峰的最後一道門前,但卻寸步難行,聳立在他們面前的是近乎直立的五米峭壁,其間幾乎沒有任何縫隙。無法越過「第二臺階」,意味著「登頂珠峰」將化為泡影。

【藏族隊員 貢布:上不去怎麼辦啊?想來想去,想來想去,劉連滿就提出來了,說要背人,就說我來背,我也背了人,他劉連滿背人,就是一個人鞋子脫了,襪子纏到肩膀。】

「背人」也就是「搭人梯」,這個方法也只有曾經是消防隊員的劉連滿能想出來。劉連滿在最下面,屈銀華站在劉連滿的肩膀上,王富洲和貢布在兩邊保護,幫助屈銀華拿冰鎬,推著屈銀華一點點往上走。

運輸隊長張俊巖:整個是20米的高地,近乎是垂直的峭壁,但有的地方還有落腳點,其中有4米,4米,整個沒有支腳點,人手爬相當困難,一般爬不上去。

很長時間過去了,屈銀華終於在石壁上找到了一個細小的縫隙,這時,屈銀華只能一點一點把鈍鈍的冰錐打進細小的石縫中。

登山鞋上的冰爪異常鋒利,為了不讓腳下的冰爪傷到隊友,屈銀華脫掉了鞋子,腳上只剩下單薄的毛襪子。最終他的雙腳完全暴露在寒風中。

【隨隊醫生 翁慶章:那是零下20度啊,還有風啊,他知道會不會凍傷,那當然肯定會要凍傷了,但你不能把戰友踩傷,所以就穿那個一個薄的毛襪子,站他的肩膀上頭,再來回折騰個把鐘頭吧,這樣子。】

這一次,屈銀華終於站到了「第二臺階」上。他顧不上已經凍得麻木的雙腳,迅速將手裡的登山繩拋給貢布,貢布與王富洲先後順著繩子,踩著劉連滿的肩膀也登了上去。

【藏族隊員 貢布:我們三個人拽,然後他順繩子一爬,就上去了。到上去以後啊,這個鞋子都脫了,然後穿鞋子,打冰爪什麼東西,又耽誤了很多時間,現在是山上就慢啊,行動啊,然後我們四個就「第二臺階」就上去了。上了,上了已經到了下午了】

下山以後,屈銀華十個腳趾頭全部凍傷,腳後跟的肉都被凍裂開,森森白骨暴露在外,後期手術中十個腳趾全部截掉。

當年的劉連滿在用自己的肩膀將隊友送上「第二臺階」後體力耗盡,不得不止步於距離珠峰峰頂僅一百米處,在寒風中等待隊友下撤歸來。「死也要死在上面」,將劉連滿妥善安置以後,身為隊長的王富洲對屈銀華和貢布表明了登頂的決心。

夜色中,王富洲艱難地拿出了日記本,顫抖著右手寫下一行字:「王富洲等三人徵服了珠峰。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 但是,他已經沒有力氣把這張紙撕下來,只好叫貢布幫忙,兩人一起才撕下了這張很輕很薄的紙片。貢布把紙條摺疊了一下,塞進一隻白色的手套裡面,然後塞進了石堆裡,又在頂峰上敲下九塊巖石標本放在背包裡。做完這一切,三個人如釋重負地喘起氣來。

從1955年許競、師秀、楊德源、周正四名青年前往蘇聯學習登山,到1960年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中國登山隊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時間。不過,由於那一次王富洲等人沒有帶下來任何關於頂峰的影像資料,中國登山隊是否真的登了頂曾受到質疑。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過去了,當年的登山隊員們又經歷了怎樣的命運沉浮呢?

編輯:蘇珍妮、巴塔木

相關焦點

  •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
    新華社發 60年前的5月25日凌晨4時20分,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名平均年齡僅有24歲的勇士,從西方登山者眼裡「連鳥也無法飛過」的珠峰北坡登頂。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之巔,這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攀登者又送出一份賀禮!北京時間5月28日9點許,深圳山友厲偉、顧文婷、李曉林三人登頂珠峰。其中,李曉林2019年從南坡登頂珠峰,他是深圳第四位南北都登頂的山友。至此,深圳登頂珠峰的人數已達35人,共計39人次(包括重複登頂者),其中包括27名男性和8名女性。從業餘登山的角度來說,是全球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城市。歷年登頂珠峰深圳山友名單及登頂年份厲偉厲偉與顧文婷都來自深圳一家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這不是厲偉第一次攀登珠峰。
  • 6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第一次登頂珠峰站上「世界之巔」
    6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第一次登頂珠峰站上「世界之巔」 2020-05-25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的西藏記憶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 供圖中新網拉薩5月25日電 題: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的西藏記憶作者 張偉5月25日是中國人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60周年,也是中國西藏登山隊成立60周年。
  • 60年前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年後,中國登山隊用中國尺量最高峰
    而在60年前,中國便徵服了它。那是在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眾人經歷了失溫、雪崩等重重困阻,最終由貢布、王富洲和屈銀華三人代表著全中國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端,並且創造了人類從北坡登頂的世界最高峰歷史記錄。
  • 6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登頂珠峰 "中國梯"成就夢想
    一如60年後的今天,人們依舊不會忘記1960年的5月25日——那一天,五星紅旗第一次插上了珠穆朗瑪峰頂;那一天,人類首次經由珠峰北坡,站在了世界「第三極」上。登頂「1960年中國人是怎麼上去的呢?我們衝頂的隊員中有一人叫劉連滿,他是消防員出身。
  • 60年前,中國人為什麼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瑪峰?
    今天登頂珠峰,怎麼能和1960年中國首次登頂珠峰相提並論呢?今天君君就為大家講述《攀登者》背後;60年前,一個關乎於領土主權和國家榮辱的真實故事。1953年5月29號,尼泊爾嚮導丹增•諾蓋和紐西蘭登山家愛德蒙•希拉蕊,第一次從南坡登頂珠峰,完成了人類首次登頂。當時尼泊爾是印度的附屬國,既然有印度人登上了珠峰,那麼就有了爭奪領土的理由:「中國人從來沒有登上過珠峰,憑什麼珠峰就屬於中國呢?
  • 他三登珠峰最短一次僅用9天 成民間登頂珠峰次數最多的中國人
    他是一位藝術家,作品曾拍賣出千萬元;他又是一名登山家,6年時間,三次從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成為國內民間登頂珠峰次數最多的中國人。他說「是自然的庇護才讓我多次攀登成功」。
  • 中國人成功登頂地球之巔再測珠峰高度
    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早在300年前的清康熙年間,中國人首次測繪珠峰,並定名「朱母郎馬阿林」。「朱母郎馬」藏語意為第三女神,「阿林」為滿語「山」之意。通過新華社珠峰峰頂直播畫面可見,在覆蓋冰雪、面積不足20平米的峰頂斜面上,身穿紅衣的隊員開始豎立測量覘標,安裝GNSS天線。
  • 為什麼中國人要登珠峰,這部電影告訴你
    隊長也在這次意外中也身亡,彌留之際他對隊員的最後的要求就是攀登到頂,「我們自己的山,我們自己登。」剩下的幾人繼續攀登,越往上氧氣越稀薄,困頓、乏力、風雪都讓人昏昏欲睡。跌倒了繼續掙扎著爬起來前行。最後只剩下三個隊員,五洲【吳京飾演】,傑布【拉旺羅布飾演 】, 攝影師松林【張繹飾演】。
  • 紀念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系列活動在珠峰大本營舉行
    中新社珠峰大本營5月11日電 (張偉 何蓬磊)西藏自治區體育局、中國登山協會11日在位於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的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大本營舉辦系列活動,紀念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和西藏登山隊成立60周年。
  • 中國珠峰登山隊登頂了!珠峰身高水準原點是青島這座小石屋,就在...
    45年前的今天,中國人首次將覘標帶至珠峰峰頂!圖片來源:新華社登頂震撼視頻2020年5月27日13時22分,歷經兩個小時,珠峰各項測量工作已經完成!勇士們開始下山返回!這裡就是國家測繪局確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現如今的珠峰高度測繪起點就是這裡。「這座石屋已經聳立了60多年,位於石屋裡的旱井底部放置了一顆拳頭大小的瑪瑙,瑪瑙頂部的海拔高度為72.26米,國家測繪局將它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站在這個小屋門口,我們可以準確地說出你此刻的海拔高度,沒有比這更精確的了。」負責管護的工作人員介紹。
  • 中國8次測量珠峰高度,最早一次竟然在清朝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八次測量珠峰高度,也是自2005年後時隔15年再次測量。自從1921年人類探索珠峰至今,已經走過99個年頭。而有時,登頂的目的不單單在於徵服珠峰高度,而在於更新已知的珠峰「精度」。不斷飛躍,中國珠峰測繪歷史逾200年據公開資料統計,此前世界各國共對珠峰進行過14次測量和科考,其中中國開展的次數最多,共有7次,其次為印度,有6次,其餘1次則由美國開展。 中國最早的一次珠峰測量開展於1714年,這也是記錄在冊的人類第一次珠峰高度的測量活動,但當時具體的測量結果並未得到記載。
  • 11點登頂珠峰!記住這些勇士,他們用雙腳丈量大地、測九州方圓、繪...
    27日2時11分消息: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於27日2時10分許,從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向著頂峰挺進!登頂後,停留多久?如何測量?登山隊員登到峰頂以後,預計大概會待一個多小時,比以在峰頂上待的時間長,待一個半小時已經是極限了,主要考慮到大家帶的氧氣,個人在峰頂的承受能力。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4分鐘告訴你登珠峰有多恐怖!
    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
  • 大聲告訴我,測量珠峰精度最高的國家是?紀念中國首登珠峰60周年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上隊將一面五星紅旗帶上了珠穆朗瑪峰峰頂,創造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測出珠峰最精確的高度。1975年我國測定的珠峰高度為8848.13米,2005年測定高度為8844.43米。隨著時間推移,珠峰高程也在跟隨地理板塊運動而不斷變化。
  • 吳京章子怡胡歌《攀登者》:登上珠峰,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人
    珠峰一帶氣溫極低,天氣惡劣且異常多變,峰頂溫度長年在零下34度以下,最低氣溫可達-50℃,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由於氣候極度寒冷,它又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攀登珠峰從來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哪怕到了現在,依舊有許多人喪生其中,可何況是我國的60年代?那為什麼非要大費周章、消耗財力物力去攀登珠穆朗瑪峰呢?這是有真實歷史背景的。
  • 明月鏡片登頂珠峰,國產品牌揚眉吐氣
    本文轉自【北國網】;國人再次徵服珠峰作為世界高山脈的喜馬拉雅山有著「世界屋脊」之稱,山上的高山脈大家自然都不陌生——珠穆朗瑪峰。珠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境處,多少年來,無數登山愛好者欣賞它、仰望它,躍躍欲試。然而歲月流過,成功者卻依然只有少數人,更別提無數生命長眠於此。在登山愛好者眼中,珠峰是一座裡程碑。
  • 從海底之塵走向世界之巔 60年珠峰登頂之路
    北京時間5月27日上午11時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全部成功登頂珠峰!此次登頂珠峰的中國人還有更重要的使命——測量珠峰高程。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 攀登者:歷史上中國人首次登上珠峰,沒有留下證明的真相是什麼
    《攀登者》這部電影強有力地向世人展現中國人不屈服,勇於攀登的精神。生於新時代的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攀登者是如何在資源匱乏,信息不發達,設備不齊全的情況下徵服珠穆朗瑪峰的。那麼,史實裡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峰到底是為什麼沒有證明呢?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5分,三位中國登山隊員登上珠峰,他們分別是地質工作者王富洲、解放軍炊事員貢布、伐木工人屈銀華,這也是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上頂峰。 而當時支持隊友登頂的消防隊員劉連滿則因為在第二臺階處甘當人梯,耗盡了巨大的體能,只能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