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歷史上中國人首次登上珠峰,沒有留下證明的真相是什麼

2021-01-08 阿qin悅享吖

《攀登者》這部電影強有力地向世人展現中國人不屈服,勇於攀登的精神。生於新時代的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攀登者是如何在資源匱乏,信息不發達,設備不齊全的情況下徵服珠穆朗瑪峰的。

影片中的改編與現實的出入,也讓觀眾生出許多好奇,除去藝術化的成分,真實的人物和背景到底是怎樣的?那些真正的攀登者,他們恐怕才是最好的編劇,詮釋了生與死,詮釋了人性的光輝。

影片開頭先是演繹了中國攀登者在1960年攀登珠峰,雖然成功但是不被國際認可的故事。原因是他們沒有照片證明。團隊在攀登途中突遇暴風雪,負責攝影的曲松林被暴風雪無情地撲倒,在雪坡上滾至數百米,攝影機與他被迫分離。隊長方五洲為了救曲松林的性命,索性拋下攝影機不管,最終把他救了回來。

因此,當他們成功登頂的時候,沒有攝像機記錄這歷史性的一幕。

按照國際登山慣例,登頂者必須有充足的登頂證據才能得到公認。這個證據至少包括:第一,登頂者必須在頂峰留下紀念品,任後人來認可;第二,登頂者必須在頂峰拍攝360度的環境照片和登頂隊員在頂峰的照片。

那麼,史實裡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峰到底是為什麼沒有證明呢?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5分,三位中國登山隊員登上珠峰,他們分別是地質工作者王富洲、解放軍炊事員貢布、伐木工人屈銀華,這也是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上頂峰。 而當時支持隊友登頂的消防隊員劉連滿則因為在第二臺階處甘當人梯,耗盡了巨大的體能,只能留守。

當他們三人成功登上峰頂正值夜晚,因黑暗無法拍攝;他們放在頂峰留下的紀念物太輕,可能被大風捲走。三年後,當美國人登頂時,這些紀念物都不在那裡。而且,他們在極端惡劣的缺氧狀態下夜晚攀登珠峰,被西方認為不可能。

因此,他們的壯舉當時並未得到國際登山界認可。

在撤離頂峰後,天漸漸地亮了,快到海拔8700米時,屈銀華取出隨身攜帶的攝影機,回頭將珠峰峰頂拍了下來,這成了中國首次徵服珠峰最珍貴的畫面。

不過,目前中國1960年的登頂珠峰已經被逐漸認為是真實的,因為他們詳盡的登山細節已經被後來的各國攀登者證實,他們只是不敢相信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有何等強大的意志力。

那麼有人會問,為什麼1960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攀登上珠穆朗瑪峰呢?

1960年,我們之所以要登上珠穆朗瑪峰,不單單是為了爭氣,最重要的是它還事關我們跟泥泊爾的領土主權劃分。

當時中國和泥泊爾談邊境線,當時我們沒想獨吞珠穆朗瑪峰,而是說一人一半,一個北坡一個南坡,正好作為界山。但就是這樣的條件,當時泥泊爾在印度的教唆下也沒有答應。

當時他們的潛臺詞是:你的山,你倒是登一個啊!

於是我們就登了。

當我們決定要從中國西藏的北坡面登頂時,西方界就嘲諷不斷,因為他們斷定,沒有人能從險峻的北坡登上去,那是「連鳥都飛不過的地方。「

就是這樣,飛鳥都做不到的事情,我們做到了!

雖然第一次成功登頂因為時間原因沒有拍照記錄,遺憾是有,但是不得不承認祖國的實力,中國攀登者好樣的!自古以來,中國人除了有謙遜的特質以外,堅韌不拔的品質也是長久以來我們民族的本質。我們從不向西方界低頭,你們質疑,你們嘲諷,但是我們不會屈服,用實力證明我們不一樣。

珠穆朗瑪峰,中國的山峰。攀登珠穆朗瑪峰,彰顯中國民族精神!

相關焦點

  • 吳京章子怡胡歌《攀登者》:登上珠峰,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人
    我不敢說所有人都會喜歡這部電影,但在我眼裡,《攀登者》還是一部質量不錯、值得一看的電影,歷史上的攀登者,都是值得銘記的英雄。這部電影還是國內首部戶外攀登題材的電影,它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其中蘊含的意義更是值得深思。
  •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
    那時,登山隊沒有先進的技術裝備,沒有提前鋪設好的保護繩,沒有成熟的攀登路線可參考,甚至連從日喀則到珠峰山腳下300多公裡的路,都是攀登前臨時修好的。他們換來的,是舉國歡慶的一個歷史定格,是艱苦歲月中一個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英雄的中國人民!」通過新華社記者郭超人長篇通訊《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中國人登頂珠峰的喜訊傳遍大江南北,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也第一次生動地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並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 《攀登者》:登頂珠峰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為國登頂,寸土不讓
    1960年,中國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當時物資匱乏,設備簡陋。最終,王富洲,屈銀華與貢布齊心協力讓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珠峰最高處,也成為世界上成功從珠峰北坡登頂的第一人。1975年,後輩接過任務,再次登頂,進行了測繪並架上了「中國梯」。電影《攀登者》的主線故事是二次登頂,也就是中國登山隊在1975年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 《攀登者》為什麼將生死置之度外,1960和1975年一定要登上珠峰?
    然而遺憾的是當時國際上並未承認中國第一次登上珠峰,因為當時的標準是在珠峰頂拍攝360度影像,方五洲在雪崩的時候為了救曲松林,丟了攝像機,這成了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心病。正如多年後,他們再次重聚,因為當年赤腳上山頂凍傷而切除了腳趾的曲松林和頭髮依稀斑白的方五洲彼此爭論人命和攝像機的重要性那樣,1960年證明中國人登上了珠穆拉瑪峰真的那麼重要嗎?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喬治·馬洛裡|攀登者|夏伯渝|珠峰史詩|...
    這一次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也許是一個契機,讓我們可以重新來審視這部電影,一部用心拍攝的好電影——中國第一部登山冒險題材電影。《攀登者》拍攝的是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向珠峰發起衝刺的故事。1960年第一次登頂珠峰,中國登山隊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但由於沒有拍下照片,因而這一次登頂珠峰並沒有被西方世界承認。
  • 攀登者聯盟,能把國產電影帶到哪個高度?|攀登者|喬治·馬洛裡|國產...
    為什麼要攀登珠峰?因為山就在那裡。1923年,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裡回答美國記者提問時,給出了這樣簡單又頗具哲理的回答。第二年,他和搭檔在攀登珠峰時失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喬治·馬洛裡是全世界登山家的偶像,他的經歷足以證明,徵服地表最高點的難度有多高。登頂珠峰難於上青天,而從北坡登頂更被視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攀登者又送出一份賀禮!北京時間5月28日9點許,深圳山友厲偉、顧文婷、李曉林三人登頂珠峰。其中,李曉林2019年從南坡登頂珠峰,他是深圳第四位南北都登頂的山友。至此,深圳登頂珠峰的人數已達35人,共計39人次(包括重複登頂者),其中包括27名男性和8名女性。從業餘登山的角度來說,是全球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城市。歷年登頂珠峰深圳山友名單及登頂年份厲偉厲偉與顧文婷都來自深圳一家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這不是厲偉第一次攀登珠峰。
  • 你知道電影《攀登者》背後的故事原型嗎?為什麼一定要登上珠峰?
    電影《攀登者》是由上海電影集團出品,徐克監製、李仁港導演、阿來擔任編劇、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領銜出演的一部大片。故事是以登山為題材,改編自六十年代我國登山運動員攀登珠峰的故事。影片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並且在極度艱難的情況下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的任務,但是由於當時攝像機機的掉落,沒能在登頂的珠峰拍下影像證據,造成當時的登頂受到西方的質疑,也成為片中方五洲等人心中永遠的痛。時隔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
  • 60年前,中國人為什麼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瑪峰?
    國慶檔正熱,《攀登者》是其中一大熱門。本片還原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憑藉血肉之軀兩次登頂珠峰的故事。今天登頂珠峰,怎麼能和1960年中國首次登頂珠峰相提並論呢?今天君君就為大家講述《攀登者》背後;60年前,一個關乎於領土主權和國家榮辱的真實故事。
  • 攀登者原型故事根據什麼事件改編 夏伯渝幾次登珠峰成功?
    攀登者電影原型登頂幾人?電影攀登者即將上映,電影講述的故事原型讓人淚目,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親歷者現狀如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吳京如何演繹中國攀登者。
  • 1960年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頂,他們是真正的「攀登者」
    今天上午,1960年中國首次攀登珠峰英雄北京見面會暨院線電影《珠峰北坡·極地使命》啟動儀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1960年登頂珠峰唯一在世者、88歲的貢布和多位已進入耄耋之年的親歷者來到現場。電影《珠峰北坡·極地使命》以王富洲、貢布、屈銀華等登山英雄登頂珠峰北坡的重大歷史題材為背景,是一部向英雄致敬的作品。
  • 《攀登者》:登頂珠峰,那些使命與生命的抉擇時刻
    中國人自己的山,就要有中國人登上去」十一黃金周熱播的電影《攀登者》是根據當年中國登山隊真實的經歷改編而成的,影片講述了1960年三名登山隊隊員方五洲、曲松林、傑布登頂珠峰,卻因為惡劣天氣沒能保護好攝影機,不能提供山頂的360度影像資料,國際登山界對此次登頂不予承認。
  • 為什麼中國人1960年登頂珠峰不為西方人承認?
    電影中提到當時國際登山界不承認1960年中國人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的這個事實,但是沒有詳細解釋原因,只說是因為沒有拍到照片。真的是那麼簡單嗎?為什麼人家不相信呢?好奇心讓我不等看完電影就開始在網上搜查,反正動作片看的時候不需要費太多腦力,可以邊看邊查。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中國人登頂珠峰、不被世人承認的真實故事遠比這個電影精彩得多,意義也深遠得多。
  • 由《攀登者》的珠峰 「中國梯」看 「中國基站」(略有劇透)
    國慶假期,小編也去看了《攀登者》,此片劇情上是有許多不足,添加了大段多餘的感情線,卻沒有詳細描繪為何登山的背景,第一次登頂不被國際承認的挫敗,第二次登山前期準備這些重要看點都被潦草帶過。
  • 《攀登者》:人類心臟「珠峰」透視圖
    只有成功登上山頂並用相機記錄下山峰圖像後,世界才能被目擊。沒有相機,你所有的付出都將是徒勞的。救人?還是留著攝像機?這是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時遇到的真實場景,現在阿來由徐克編寫,由李仁港指導,他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在屏幕上複製。
  • 攀登者真實事件方五洲原型是誰 1960年登珠峰不被認可怎麼回事
    馬上電影《攀登者》就要上映了,今天也發布了國際版預告,看得不少人眼眶發紅,也讓更多人想知道攀登者真實事件,想要知道攀登者是根據什麼改編的。電影主角方五洲原型又是誰呢?在預告說有說到的1960年登珠峰不被承認,這是怎麼回事?
  • 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明白 《攀登者》中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真正意義
    《攀登者》位列第三,排片率16.9%,累計票房7.8億,已經很難達到預期中「三足鼎立」的局面,確實有些出乎有意料之外,但影響不了,這仍然是一部優秀作品的事實。從影片籌拍之初,就有很多人不明白,登上珠穆朗瑪峰到底有什麼意義,甚至還有網友直接指責影片會對珠峰造成環境汙染。這種言辭,既可笑又無知,更讓人無語。
  • 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明白《攀登者》中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真正意義
    從影片籌拍之初,就有很多人不明白,登上珠穆朗瑪峰到底有什麼意義,甚至還有網友直接指責影片會對珠峰造成環境汙染。這種言辭,既可笑又無知,更讓人無語。我們將時間推回到六十年前。和中國接壤的尼泊爾(尼泊爾是當時印度的附屬國),在1953年5月29號,尼泊爾嚮導丹增諾蓋和紐西蘭登山家愛德蒙希拉蕊,由相對容易的南坡,登上了珠穆朗瑪峰。本屬於中國的土地上,插著紐西蘭的國旗,也讓印度有了爭奪珠峰的藉口:中國人並未登上過珠峰,就不能說珠穆朗瑪峰是屬於中國的。
  • 人類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回顧珠峰上震撼歷史的兩大事件
    由於是第一次探險珠峰,無任何參考經驗,他們將重點放在了探索路線上。從西藏出發,沿珠峰北坡攀爬到7010米處,由於此處位於珠峰與章子峰的連接部位,是一個非常狹窄的冰雪坳地,更是兩峰間的通風口,連續遭遇暴風天氣,被迫中止行動。此次攀登行動,開啟了珠峰登山探險的序幕。
  • 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中國人為什麼要登上珠穆朗瑪峰?
    8844.43米,一個迷人而又致命的海拔,也是珠穆朗瑪峰讓無數攀登者魂牽夢繞的原因。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人就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憑藉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兩次登頂珠峰。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很少有人知道,當時的攀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珠峰的歸屬。往事不如煙,讓我們重拾一段盪氣迴腸的史詩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