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登頂珠峰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為國登頂,寸土不讓

2021-01-14 影視控

1960年,中國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當時物資匱乏,設備簡陋。最終,王富洲,屈銀華與貢布齊心協力讓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珠峰最高處,也成為世界上成功從珠峰北坡登頂的第一人。1975年,後輩接過任務,再次登頂,進行了測繪並架上了「中國梯」。

電影《攀登者》的主線故事是二次登頂,也就是中國登山隊在1975年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僅從影片來看,全場有無數個燃點和淚點,是一部越往後越好看的電影,它不是漸入佳境,而是一開始就在佳境裡。

開篇就很吸引眼球,即使已經了解了那段歷史,還是會被電影勾起無數好奇,深深地為他們後來的處境擔憂。

劇情一波三折,雪崩、攀爬、搭人梯……看的時候緊張到手心冒汗,那種險境之下的抉擇,走,已不可能;留,生死未卜。黑夜中的珠穆朗瑪峰上,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有極大危險的刺激感,表達得恰到好處。

整部電影內容豐富,火爆的動作戲再加上接連不斷的劇情高潮,然後再輔助一些簡單明了的感情戲,可以說是一部合格的商業大片。

攀登珠峰這個題材本身就特別好,有民族自豪感、有征服自然的壯闊感、還有強烈的個人戰鬥意義。

幾次登山營救的視聽感受,都很帶感。剪輯凌厲,特效紮實,可以看出主創用心了。

吳京和張譯貢獻了出色的演技,兩人的對手戲,兩個男人間的戰友情,表現得極為出色。

他們的第一場對手戲是重逢,張譯這個凍掉了腳掌,生死一線都沒有流淚的漢子,哭著衝吳京吼:「你為什麼要扔掉我的攝像機?」臺詞之下,累積了多少委屈,如果攝像機沒有丟,如果留下影像資料,結果會不會被改寫?他們的命運是否又是另一番模樣?他倆的青春會不會鮮亮起來?

第二場戲,張譯要求隊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訓練動作,隊員高呼不可能。張譯下意識看向吳京,吳京配合默契地脫下外套,示範動作。那一刻,他們仿佛回到了10多年前,他還是那個可靠的老夥計,一個眼神勝過千言萬語,抵過歲月流逝。

第三場對手戲,天氣突變,不適合登頂。張譯堅持,吳京沒有反對。他們的關係終於回到原點,他們是生死相隨的戰友,是為了實現同一個目標,可以燃燒整個生命的英雄。

吳京,登山英雄,為國登頂。

被下放到鍋爐房當一個燒煤人,被砸窗戶,被學生質問「我們真的登上過珠峰頂嗎?」一腔熱血,一身本領,無用武之地,落在人間的角落被人們逐漸忘記。

只有自己還記得在日日夜夜的不甘心裡,繼續錘鍊身體和心臟。十數年如一日,將體能保持在巔峰狀態。這不光是一個登山運動員的職業素養,這是在煤灰之下,依然熠熠發光的夢想和光榮。

他的眼角已爬上皺紋,他早已不再年輕,唯一不變的是堅毅的眼神,此刻熱淚盈眶。

一腔熱血,付之一炬。前輩不再,後繼無人。

十三年的時光,在電影裡是轉瞬,但對真實的人生是幾乎絕望的等待。所以接到重新組織登山隊、召回他的通知,十三年等待有望,攥信紙,吃麵,流淚,沒有多餘的臺詞,卻刻畫出方五洲這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張譯演得非常出色,他像一塊望山石一樣,在珠峰下一日又一日地等待,等待著再攀珠峰。

他一定要登上那座山,登上那座風雪不止的山,不光是為國登頂,也是為了那幫曾經同生共死的戰友們,為了自己鮮活的已逝的青春。

這部電影的一大敗筆是導演把過多的筆墨放在吳京與章子怡的愛情長跑上,有感情戲可以理解,但亂加也是迷之操作。

海報上為國登頂,寸土不讓,難道不是這個故事最感人至深的地方。

而且李仁港導演的文戲真的拍得並不動人,更像是一種強行煽情。還有其他支線的感情戲,出現得莫名其妙,其實電影只要把二次登頂的故事完整拍攝,不強行加戲,這部電影就足夠動人。只能說演員是賣力的,導演卻不盡心。

長久以來,我們是否真正明白登山的意義?

中國人對於登山的理解,仍舊是行路中的一種體驗。攀登險峰被認作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是近代才有的事情。

英國探險家榮赫鵬說,當我們看到一座山時,遲早都會被努力到達它的頂峰的欲望所驅使。但更主要的是因為山對我們形成了挑戰,我們必須通過和它的較量來顯示我們能夠達到山頂。

《攀登者》向我們每一個觀影者展現的,是一種屬於攀登的力量,這種獨有的力量,最終會轉化為更高的嚮往。

人面對血肉之軀難以抵抗的強大阻礙時,會有征服的欲望。這是一種對自我極限的挑戰,一次與至高的自我對話的機會。

但《攀登者》裡的登山行為,並不單單為了徵服。

當時中國與尼泊爾正在商討珠穆朗瑪峰主權歸屬,中國主張一國一半,尼泊爾則認為珠峰屬於自己,理由之一是尼泊爾登山隊曾於1953年成功登上珠峰。

「你們自己的山都沒登上去,憑什麼說是你的?」中國登山協會成立的時候,全世界都不看好,攀登最終目的地只有一個——珠穆朗瑪峰。

《攀登者》代表中國人民不屈服永遠向上的精神,也許今天活在中國日益崛起的時代的我們,並不懂得當時登頂珠峰對於國家的意義。少年人,在那個年代所有的一往無前,為的是喚醒積弱百年的國人的靈魂,是將五星紅旗插在峰頂時,領土主權的宣誓。

所以,這次登山不僅僅是自我作為最強者的榮光,而是一次宣示領土主權、豁出命也要完成的國家任務。

第一次,他們如願把五星紅旗插上了峰頂,卻唯獨沒做成一件事:要證明自己是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一」,是要留下影像資料的。可他們登上峰頂時,已是半夜,漆黑一片。

重新登頂這件事,就是在用新的希望彌補舊的遺憾。贏了,是圓滿,輸了,是落到每個人身上無言的傷痕。

每個人都是心甘情願的,但那失去的性命和腳掌,那截掉的雙腿,染紅了白雪的鮮血,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這場逆天的戰鬥有多艱難。

它不僅僅在於給我們講述那個年代的登山故事,我們或許永遠也無法知道,一個登山隊撼動一座山的力量有多大,那似乎不止關乎肌肉迸發的力量,而是內心的堅定。

它不是一個單純的登山故事,它要開闊悲壯的多,是真正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為國登頂,寸土不讓,不是海報上說說而已。

只是出生在香港的李仁港導演,並不能明白當年珠峰登頂對於中國人的意義。都說藝術高於現實,但關於這兩次登山的壯舉,現實卻比電影更震撼和燃情。我們不用刻意渲染那次登山背後的家國情懷,因為它就在那裡,毋庸置疑。

《攀登者》本該是一次登山隊的群像,是帶著五星紅旗為所有人為國家登頂的壯舉。電影裡,這場登頂衝刺的完成者,是新老兩代運動員。老一代,為了填補遺憾;新一代,要以更鮮活的身軀,衝向高峰。兩代人的忘死和困苦,換來的是無數的奇蹟。

但更令人心生敬意的是,對於這些真實發生過的細節,《攀登者》沒有刻意去煽情,它只是把這些真實的傳奇,再度搬演。

如果二次登頂還有什麼遺憾,大概是女隊員潘多,差點兒成為第一個登頂珠峰的女性。登上峰頂的潘多,當時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剛剛經歷了凍傷與疾病。十一天前,日本女登山家田部井淳子,從南坡登上了峰頂。

登上山頂的英雄們,看起來那麼普通。但他們的精神與信念,定義了什麼叫英雄。他們的面容都隱藏在時代和風霜中,卻有一顆不屈服、不甘心的心。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成功,中國人第一次站在地球之巔。1975年二次登頂,隊員們測量出了當時最精準的珠峰海拔,標定了珠峰的高度為8848.13米。

作為普通人,不是所有人都有攀登高峰的機會,但生活迫使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攀登一座又一座心中的高峰。慶幸自己活在和平年代的順境裡,擁有自由選擇和隨便放棄的權利,也為當年為國登頂的登山英雄們喝彩。

相關焦點

  • 吳京:1960年登頂珠峰不被承認,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攀登者》
    同樣,《攀登者》也是在9月30日上映,可恨的是,因為上課,小編沒有第一時間看到這部劇。不過小編一有時間就去了影院,現在才來更新。影片開始就重現1960年登頂的場景,講述方五洲為救隊友放棄相機,丟失登頂證據的感動故事,也就導致了開片一開始有學生問:「老師,我們到底有沒有登上過峰頂。」「我們自己的山,我們自己要登上去。」這是犧牲隊長說的話。
  • 《攀登者》:登頂珠峰,那些使命與生命的抉擇時刻
    中國登山隊的攀登者說:「人類是註定要走向未來的。」「為國登頂,寸土不讓。1976年國家再次組建登山隊,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再次在隊長方五洲的帶領下登頂珠峰並重新測量了珠穆朗瑪峰的實際高度。這部影片讓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看到了中國攀登者在登頂珠峰的路上即使凍壞了雙腳、犧牲了雙腿、甚至丟掉了性命,都從來不言放棄。他們為了崇高的信念而堅持,為了捍衛國家主權而堅持。
  • 45年後同一天成功登頂珠峰 人民網評:山高怕什麼,攀登就是了
    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新華社供圖人民網評:再次登頂珠峰,彰顯中國人的精氣神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成功。巔峰時刻,全民沸騰。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攀登者又送出一份賀禮!北京時間5月28日9點許,深圳山友厲偉、顧文婷、李曉林三人登頂珠峰。其中,李曉林2019年從南坡登頂珠峰,他是深圳第四位南北都登頂的山友。至此,深圳登頂珠峰的人數已達35人,共計39人次(包括重複登頂者),其中包括27名男性和8名女性。從業餘登山的角度來說,是全球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城市。歷年登頂珠峰深圳山友名單及登頂年份厲偉厲偉與顧文婷都來自深圳一家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這不是厲偉第一次攀登珠峰。
  • 1960年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頂,他們是真正的「攀登者」
    今天上午,1960年中國首次攀登珠峰英雄北京見面會暨院線電影《珠峰北坡·極地使命》啟動儀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1960年登頂珠峰唯一在世者、88歲的貢布和多位已進入耄耋之年的親歷者來到現場。電影《珠峰北坡·極地使命》以王富洲、貢布、屈銀華等登山英雄登頂珠峰北坡的重大歷史題材為背景,是一部向英雄致敬的作品。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在萬千期待中,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於5月27日上午11時正式登頂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三極的「身高」即將迎來歷史性更新,其意義非凡。  這次珠峰測量登山活動究竟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從專業隊員、科研人員到登山愛好者,想要完成登頂的壯舉又將面對何種考驗?讓我們一探究竟——
  •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
    為國攀登這是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運動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飲、潘多從北坡登上珠峰。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哪怕只有一個人,我們也要登上去。」回憶起60年前那場攀登,登頂勇士之一貢布這樣說。 那時,登山隊沒有先進的技術裝備,沒有提前鋪設好的保護繩,沒有成熟的攀登路線可參考,甚至連從日喀則到珠峰山腳下300多公裡的路,都是攀登前臨時修好的。
  • 攀登者票房預期下降 上海電影和北京文化大幅下跌|珠穆朗瑪峰|大幅...
    騰訊證券9月30日訊,受攀登者票房預期下降影響,上海電影和北京文化今天開盤後出現大幅下跌,截止發稿時,上海電影跌7.25%,北京文化跌5.59%。《攀登者》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攀登者》根據中國登山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兩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故事改編,它能讓觀眾了解到當年中國登山隊這些平凡人物的英雄事跡。他們1960年從北坡登上珠峰,不僅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而且在當年珠穆朗瑪峰主權歸屬尚存爭議的歷史背景下,更代表著國家主權的宣示。
  • 2020年中國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意味著什麼?
    正是因為人的這一特質,人類似乎對於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對著自然界也充滿了挑戰性。於是人們通過想方設法去探索一切未知的事物來尋求答案。人類對於「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的探尋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即便知道珠峰上等著他們的是重重困難,人類也未放棄過對珠峰的探索。一直以來,人類對珠峰有過多次的探尋,監管探尋結果差強人意,但是人類每一次探尋都有新的發現。
  • 因為山在那,我們要去攀登,今日登頂珠峰熱點
    「人類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壯舉的有記錄的1953年5月29日著名登山家紐西蘭人埃德蒙希拉蕊以及尼泊爾的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但是英國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裡,卻留下了一個登珠峰的高度。馬洛裡在回答《紐約時報》記者提問『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瑪峰?』他回答道『因為山就在那裡!』,令人無不欽佩,也成為登山界的名言;更令人感到惋惜的是,他在1924年6月8日第二次登頂珠峰峰頂時壯烈犧牲。」
  • 曾6次登頂珠峰的她 成為美國首位無氧登頂珠峰並活著下撤的人
    瑪麗莎在攀登途中,照片來自 Instagram.com5 月 20 日,也就是瑪麗莎無氧登頂珠峰的前 3 天,尼泊爾女登山家 LhakpaSherpa 第 7 次成功登頂珠峰,成為歷史上登頂珠峰次數最多的女性登山者
  • 吳京章子怡胡歌《攀登者》:登上珠峰,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人
    攀登珠峰從來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哪怕到了現在,依舊有許多人喪生其中,可何況是我國的60年代?那為什麼非要大費周章、消耗財力物力去攀登珠穆朗瑪峰呢?這是有真實歷史背景的。當時中國百廢俱興,實力不夠強大,和鄰國尼泊爾就領土歸屬權問題無法達成共識。
  • ...金氏兄弟登頂珠峰14周年|珠穆朗瑪峰|喬治·馬洛裡|登山|金飛豹...
    對於心中的女神,金飛豹無法忍受在她的身體上覆蓋著人類製造的無知和愚昧,於是他發起了第一次珠峰清潔活動。這項活動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時至今日,每年的6月5日世界環境日時,都有許多志願者主動傳承著清潔珠峰的活動。
  • 1975年,珠峰登頂者和那些「走到一半的人」
    因光線問題,這次登頂無法拍攝影像資料,遂引發質疑。因而再次登頂、留下證據,並測定珠峰高度,向世界證明中國登山隊的實力成為一項「政治任務」。圖為1960年攀登過程中,登山隊員冒著強風前進。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10日《南方周末》)「我和他們握手,一握下去,是空的。我心裡一驚,沒有手指。」
  • 珠峰登頂!我們要測量準確的高度,中國的高度!
    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本次登頂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作為地球之巔,一直為世人所矚目。
  • 明月鏡片登頂珠峰,國產品牌揚眉吐氣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位中國登山隊隊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也是人類從北坡登頂成功。2020年,時隔60年之後,中國人再次登頂珠峰,並對珠峰高程進行了精確測定。在這次登山之旅中,除了由中國登山隊和國測一大隊共同組成的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一支國產品牌——明月鏡片,不僅對此次珠峰高程重測活動提供了全方位的登頂保障,更是全程參與其中。
  • 你知道電影《攀登者》背後的故事原型嗎?為什麼一定要登上珠峰?
    電影《攀登者》是由上海電影集團出品,徐克監製、李仁港導演、阿來擔任編劇、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領銜出演的一部大片。故事是以登山為題材,改編自六十年代我國登山運動員攀登珠峰的故事。影片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並且在極度艱難的情況下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的任務,但是由於當時攝像機機的掉落,沒能在登頂的珠峰拍下影像證據,造成當時的登頂受到西方的質疑,也成為片中方五洲等人心中永遠的痛。時隔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喬治·馬洛裡|攀登者|夏伯渝|珠峰史詩|...
    這一次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也許是一個契機,讓我們可以重新來審視這部電影,一部用心拍攝的好電影——中國第一部登山冒險題材電影。《攀登者》拍攝的是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向珠峰發起衝刺的故事。1960年第一次登頂珠峰,中國登山隊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但由於沒有拍下照片,因而這一次登頂珠峰並沒有被西方世界承認。
  • 珠峰大擁堵致多人遇難 登頂者:現場像個動物園一樣
    何鴻鵠所在的川藏隊由8名民間登山愛好者和7名專業登山隊員組成,「再加上我們8個民間隊員每人都配了一名夏爾巴高山協作,相當於是2對1的攀登服務,可以說是登珠峰的『豪華配置』了,再加上又沒有擁堵,但即便這樣危險也不少」。
  • 1975年珠峰登山隊成員桑珠 分享當年成功登頂的真實史實
    早在電影籌拍過程中,劇組就經常給桑珠電話諮詢攀登珠峰的專業知識,應該做一些什麼準備,需要用到什麼工具等等。後來,他在上海首映禮上第一次觀看了這部電影,當時感覺熱血沸騰,終於有一部電影來專門記錄攀登珠峰的經歷了。  桑珠告訴記者:「電影拍得很好,作為一個老登山隊員,看到這部電影上映感覺非常榮耀!上影有這種膽魄,拍攝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有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