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登頂珠峰,那些使命與生命的抉擇時刻

2020-12-01 的雲飄過

人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探險家馬洛裡說:「因為山就在那兒。」

中國登山隊的攀登者說:「人類是註定要走向未來的。」

「為國登頂,寸土不讓。中國人自己的山,就要有中國人登上去」

十一黃金周熱播的電影《攀登者》是根據當年中國登山隊真實的經歷改編而成的,影片講述了1960年三名登山隊隊員方五洲、曲松林、傑布登頂珠峰,卻因為惡劣天氣沒能保護好攝影機,不能提供山頂的360度影像資料,國際登山界對此次登頂不予承認。

1976年國家再次組建登山隊,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再次在隊長方五洲的帶領下登頂珠峰並重新測量了珠穆朗瑪峰的實際高度。

這部影片讓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看到了中國攀登者在登頂珠峰的路上即使凍壞了雙腳、犧牲了雙腿、甚至丟掉了性命,都從來不言放棄。他們為了崇高的信念而堅持,為了捍衛國家主權而堅持。

攀登者在執行永不言棄的國家使命時,影片中方五洲和曲松林在使命和生命之間的艱難抉擇更是讓人陷入沉思……

01使命和隊友的生命

影片背景:

1960年,中國正面臨著與尼泊爾明確兩國的邊界劃分。 尼泊爾方認為,如果你們都沒有登頂過珠峰,為何我們要分享這座最高峰? 從北線登頂是一個悲壯的宣告,也是中國的決心。

影片《攀登者》中登山隊的方五洲和曲松林在完成使命和隊友生命之間選擇的內心掙扎,貫穿在兩次珠峰登頂行動中。

影片中最精彩的人物關係是方五洲與曲松林的衝突與和解,也是對在險境面前是人的生命重要,還是完成任務、保留攝影機更重要的拷問。

1、1960年登頂:攝影機和隊友生命的選擇

影片的開始上演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在登山過程中突遇雪崩,老隊長壯烈犧牲。離世前把隊長一職交給方五洲,臨危受命的五洲帶領著隊員繼續向珠峰挺進。

在登頂的過程中,曲松森遇險,掛在了懸崖邊緣。千鈞一髮之際,方五洲沒有去接住攝影機反而選擇了救下兄弟的性命。

他們通過架設人梯爬上了第二臺階的接近80度垂直的巖壁,曲松林為了避免高山靴的釘子踩傷隊員,光腳爬山,方五洲、曲松林、傑布三人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北坡登頂珠峰的任務。

這是人類第一次從北坡徵服珠峰的壯舉,更是中國人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但是最遺憾的是由於惡劣的天氣沒有保持好攝影機,所以沒能記錄下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影像,因此西方登山界一直對於這次的登頂表示質疑。

這也成為了方五洲、曲松林、傑布的人生中最大遺憾,曲松林的腳趾也由於受凍嚴重被截掉,永遠也不可能再攀登珠峰了。

2、兩種不同的選擇:

為了這個遺憾和過失,負責保護攝影機的曲松林懊惱了多年,他後悔當初沒有用生命保護好它,他更恨方五洲為什麼救下他,而沒有去保住攝影機。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內在誓言,曲松林經歷了這件事情之後,固執的認為為了攝像機可以連命不顧。這種內在誓言在他心裡就是像無法跨越的一座山。

方五洲問:「如果是你,讓我死才能保住攝影機,你會選擇殺了我嗎?」

曲松林說:「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死都要保住攝影機,完成任務。然後我到地底下找你,陪著你.」

他們二人代表著生命與使命的兩種不同選擇:

方五洲認為,隊友的生命更重要;

曲松林認為,丟失了攝影機,即使是自己活了下來,也是荀活於世,生不如死

因此他「恨」了方五洲整整15年。

方五洲會為了使命和自己的隊友而犧牲自己,但是他無法做到讓自己去選擇放棄隊友們的生命。

3、1975年登頂:和解、敬畏生命

在1975年的第二次攀登珠峰的行動中,兩人再次相見,卻由於觀點不同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方五洲認為,在惡劣的天氣來臨之際,應該及時撤退,不可魯莽行事,尤其是登山隊的成員還是一群經驗不足的年輕人。

曲松林卻認為在任務和使命面前,要不顧一切換取最終的成功,因為他太想彌補當年的遺憾了。

第一次攀登失敗後,方五洲意外受傷,由於不想錯過難得的窗口期,李國梁主動請纓要帶領登山隊完成攀登任務。方五洲極力反對的情況下,曲松林固執的下了可以執行的通知。

歷史卻是驚人的相似,李國梁帶隊在第二臺階被氧氣瓶砸倒,一路滾下山去。在崖邊主動用匕首割斷營救自己的繩索,把攝影機扔給了隊友,自己卻壯烈犧牲。

隊友們把他的屍體抬回來時,曲松林深深的意識到失去隊友的痛苦,為自己的錯誤決策後悔不已,緊緊的抱住方五洲痛哭。

血的代價讓他的意識和人性回歸,極大地衝擊了他的信念也幫助他跨過了自己內心不可逾越的山。

當方五洲最終帶領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並測量了新的海撥高度時,看著他們站在山頂不禁讓人想起了犧牲的老隊長、李國梁,還有那一次次面對使命和生命時我們做出來的重要選擇,換回了今天的登頂。

02生命的敬畏:止步夢想94米

在中國人挑戰珠峰的故事裡,總不會少了夏伯渝。

1976年的登山行動中,26歲的夏伯渝因為把睡袋讓給了自己的隊友,在零下35度高山缺氧的環境下睡著了。等睡醒後才發現又腳已經嚴重凍傷,下山後被截去了雙腳,從此他開啟了長達40多年,用假肢登頂珠峰的圓夢之路。

他經歷過47歲時查出患有淋巴癌、67歲時診斷得了血栓,這些都沒有能阻止他攀登者的腳步。他歷時43年的時間,5次挑戰登頂珠峰的夢想,終於在2018年的5月8日,69歲的他用鋼鐵之肢挺立在珠峰之巔。

在登頂珠峰的五次挑戰中,夏伯渝也面臨過類似影片《攀登者》中的抉擇時刻。

2016年67歲的夏伯渝第4次嘗試登頂珠峰時就在距離山頂還有94米的時候,突如其來的暴風雪阻斷了他的衝頂之路。夏伯渝暗自下決心:「如果是我自己,即使是死,我也要死在峰頂。

但是面對和自己一起登珠峰的5名才20多歲的夏爾巴嚮導,他做出了最難難的下撤決定。因為夏伯渝深深的明白,不能因為自己的夢想而不顧他人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它是最寶貴的。

夏伯渝的登山歷程也讓我們看到了無數次堅定的選擇,1975年把睡袋讓給隊友,自己截肢、2016年面對夢想94米的艱難放棄,這些都讓我們看到夢想的路再坎坷都抵不住我們對生命的敬畏之情。

夏伯渝在參加挑戰不可能活動中,主持人董卿這樣說道:「您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每一位我們應該怎麼樣寫好一撇一捺,一個大寫的人,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向生命致敬。」

夏伯渝老先生面對採訪從容淡定的說過:「珠峰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信念,就是要挑戰命運,永不放棄。

在2019年開學第一課欄目中,夏伯渝老先生講述了自己作為第一代「攀登者」以血肉之軀搭建「中國梯」的過程。將國旗插上珠峰之巔作為參與1975年中國第一代對攀登者們而言,五星紅旗是團結拼搏的化身,映照著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

03|登山精神的真實所在

《攀登者》中傳達的登山精神不僅僅停留在完成國家使命中國登山隊隊友和挑戰人類極限的夏伯渝老先生身上,還有眾多的登山愛好者們。

2019年第7期的《戶外探險》雜誌中就刊登了一名登山愛好者王學峰的文章《雪峰驚魂記》。

「2019年5月20日早上7:15,我站在了海拔8844米的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頂沒有開心沒有感動。我只是在發呆,唯一清晰的感覺就是寒冷,風很大雙腿在發抖,我想拍登頂照,但稀薄的冷空氣中帶上來的四臺相機一個接一個掛掉。我在上面不知所措,嚮導不斷的催促我們趕緊下撤。」

他在文章中對於整次登頂的經歷進行了介紹,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在臨近登頂時感受到的死亡氣息。

他由於氧氣面罩出了問題,一直沒吸進氧氣。在8500米處實在難受的無法堅持,決定下撤放棄的時候,是跟隨他的夏爾巴嚮導把氧氣面罩換給他,才算成就了他這次的登頂。

下撤的路線依然危險重重,但是不同國度的登山愛好者都在相互幫助,也會主動伸出手拉對方一把。

這就是登山精神的所在,沒人會在意你是誰,大家都是平等的,遇到困難都會伸來援助之手。

結語:

登上去,活著回來。

《攀登者》的作者阿來說:「登峰是用身體去感觸自然界的偉大,感觸自己人格與意志的升華。」

建國初期,登山隊的隊員堅難的從北坡登頂,支撐他們的有愛國的情懷、有堅定要完成的使命、有永不言棄的攀登精神,這是一種在攀登者身上特有的韌性。

在我們登頂珠峰的夢想下,每每遇到生命衝擊時,我們能秉持對生命可貴的敬畏之心,對登山隊友無私的付出,在這種發自人類內心深處的感情,又怎麼能不讓人感動?

攀登者的故事並不沒有結束,相信會有更多的人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登上一座座心中的大山,站在峰頂,一覽眾山小!

相關焦點

  • 1960年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頂,他們是真正的「攀登者」
    今天上午,1960年中國首次攀登珠峰英雄北京見面會暨院線電影《珠峰北坡·極地使命》啟動儀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1960年登頂珠峰唯一在世者、88歲的貢布和多位已進入耄耋之年的親歷者來到現場。電影《珠峰北坡·極地使命》以王富洲、貢布、屈銀華等登山英雄登頂珠峰北坡的重大歷史題材為背景,是一部向英雄致敬的作品。
  • 《攀登者》:登頂珠峰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為國登頂,寸土不讓
    1960年,中國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當時物資匱乏,設備簡陋。最終,王富洲,屈銀華與貢布齊心協力讓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珠峰最高處,也成為世界上成功從珠峰北坡登頂的第一人。1975年,後輩接過任務,再次登頂,進行了測繪並架上了「中國梯」。電影《攀登者》的主線故事是二次登頂,也就是中國登山隊在1975年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 吳京章子怡胡歌《攀登者》:登上珠峰,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人
    第一時間去看了《攀登者》的點映,我挺喜歡這部電影的。電影劇情挺精彩的,一波三折,險象環生,特效也非常震撼,驚心動魄,讓人看得很揪心。電影裡有不少淚點,主題鮮明,以攀登者的故事為主的主旋律愛國電影,涉及國家,個人,集體,榮譽,生命,信念和愛情,可以說,當年那些勇攀珠穆朗瑪峰的人都是無所畏懼、值得歌頌的英雄。
  • 攀登者用血肉之軀在珠峰搭成「中國梯」,這一幕感天動地!
    第一代「攀登者」以血肉之軀搭建「中國梯」,將國旗插上珠峰之巔在珠峰北坡海拔8600米的地方,有一處30米高、幾乎垂直的峭壁,如同大自然使用天斧將雪山垂直劈開了一塊——它就是曾經令所有登山者們都談之色變的「第二臺階」。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喬治·馬洛裡|攀登者|夏伯渝|珠峰史詩|...
    這一次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也許是一個契機,讓我們可以重新來審視這部電影,一部用心拍攝的好電影——中國第一部登山冒險題材電影。《攀登者》拍攝的是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向珠峰發起衝刺的故事。1960年第一次登頂珠峰,中國登山隊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但由於沒有拍下照片,因而這一次登頂珠峰並沒有被西方世界承認。
  • 吳京:1960年登頂珠峰不被承認,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攀登者》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吳京飾)和曲松林(張譯飾)在氣象學家徐纓(章子怡飾)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 1975年,珠峰登頂者和那些「走到一半的人」
    因光線問題,這次登頂無法拍攝影像資料,遂引發質疑。因而再次登頂、留下證據,並測定珠峰高度,向世界證明中國登山隊的實力成為一項「政治任務」。圖為1960年攀登過程中,登山隊員冒著強風前進。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10日《南方周末》)「我和他們握手,一握下去,是空的。我心裡一驚,沒有手指。」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攀登者又送出一份賀禮!北京時間5月28日9點許,深圳山友厲偉、顧文婷、李曉林三人登頂珠峰。其中,李曉林2019年從南坡登頂珠峰,他是深圳第四位南北都登頂的山友。至此,深圳登頂珠峰的人數已達35人,共計39人次(包括重複登頂者),其中包括27名男性和8名女性。從業餘登山的角度來說,是全球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城市。歷年登頂珠峰深圳山友名單及登頂年份厲偉厲偉與顧文婷都來自深圳一家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這不是厲偉第一次攀登珠峰。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當他們攀登到海拔6700米處時,發現攀登路線上積雪比較深,有流雪的危險,所有人員便撤回前進營地。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活動負責人王勇峰當時表示,根據研判,此次登頂測量時間較原計劃推後。袁泉 攝  攀登珠峰,無疑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任務。珠穆朗瑪峰的北坡和南坡分屬中國和尼泊爾,無論選擇從南坡攀登還是從北坡攀登,攀登者最終都將到達同一個頂峰。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南北坡的攀登難度,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想從南坡登峰,具備一定攀登經驗的登山者,可以通過登山公司的幫助實現登頂珠峰的夢想。危險係數更高的北坡,則是攀登珠峰的另一個選項。
  • 《攀登者》:人類心臟「珠峰」透視圖
    方五洲屬於國家和夢想,肩負著使命。徐纓,最渴望的還是家庭和愛情。正如章子怡自己發現的那樣,徐纓的角色需要知識分子的自覺和犧牲。當Fang五洲被狀態命令中斷時,徐纓知道兩個人不可能。於是她接受了學校的推薦,出國深造,臨走前,她匆匆向方五洲道別。角色徐纓在攀登心臟山時非常活躍。她沒有放棄,積極規劃未來。
  • 攀登者聯盟,能把國產電影帶到哪個高度?|攀登者|喬治·馬洛裡|國產...
    為什麼要攀登珠峰?因為山就在那裡。1923年,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裡回答美國記者提問時,給出了這樣簡單又頗具哲理的回答。第二年,他和搭檔在攀登珠峰時失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喬治·馬洛裡是全世界登山家的偶像,他的經歷足以證明,徵服地表最高點的難度有多高。登頂珠峰難於上青天,而從北坡登頂更被視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珠穆朗瑪峰上著名的屍體時刻警醒著每個攀登者
    作為一個珠峰攀登者,這種成就感更是由心而生吧!但是作為每一個登山者來說,只要從珠穆朗瑪峰北坡登頂,就會遇到在海拔8500米的珠峰東北山脊必經之路上,一個石灰巖洞穴中的那個遇難者,也是珠峰最著名的屍體。綠靴子珠峰是勇者之峰,也是死亡之峰,登頂珠峰是無數登山者的終極夢想。
  • 封面新聞專訪《攀登者》原型、1975年登珠峰中國運動員桑珠 回憶...
    10月10日,《攀登者》原型人物之一、1975年成功登頂珠峰的九位中國登山隊成員之一桑珠先生,以及多次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來到封面新聞咖啡廳,分享當年的真實往事,以及他們對電影《攀登者》的一些感受。桑珠(中)1952年,出生於日喀則的桑珠17歲入伍。
  • 由《攀登者》的珠峰 「中國梯」看 「中國基站」(略有劇透)
    國慶假期,小編也去看了《攀登者》,此片劇情上是有許多不足,添加了大段多餘的感情線,卻沒有詳細描繪為何登山的背景,第一次登頂不被國際承認的挫敗,第二次登山前期準備這些重要看點都被潦草帶過。
  • 有成功也有失敗,攀登珠峰的電影見證勇敢者的壯舉
    《攀登者》,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劇情冒險電影。影片以1960年與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事跡為背景,講述方五洲、曲松林等中國攀登者懷揣著最純粹的夢想集結於珠峰,肩負時代使命於世界之巔的故事。
  • 攀登者:歷史上中國人首次登上珠峰,沒有留下證明的真相是什麼
    《攀登者》這部電影強有力地向世人展現中國人不屈服,勇於攀登的精神。生於新時代的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攀登者是如何在資源匱乏,信息不發達,設備不齊全的情況下徵服珠穆朗瑪峰的。那些真正的攀登者,他們恐怕才是最好的編劇,詮釋了生與死,詮釋了人性的光輝。影片開頭先是演繹了中國攀登者在1960年攀登珠峰,雖然成功但是不被國際認可的故事。原因是他們沒有照片證明。團隊在攀登途中突遇暴風雪,負責攝影的曲松林被暴風雪無情地撲倒,在雪坡上滾至數百米,攝影機與他被迫分離。隊長方五洲為了救曲松林的性命,索性拋下攝影機不管,最終把他救了回來。
  • 45年後同一天成功登頂珠峰 人民網評:山高怕什麼,攀登就是了
    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新華社供圖人民網評:再次登頂珠峰,彰顯中國人的精氣神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成功。巔峰時刻,全民沸騰。
  •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
    終於,他們到達了攀登之路的頂點。 就是這幾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幾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劉連滿在無氧狀態下挨過了一夜,王富洲體重從攀登前的160斤掉到了之後的101斤,屈銀華凍傷的十趾和腳後跟下山後被全部切除。 他們換來的,是舉國歡慶的一個歷史定格,是艱苦歲月中一個民族的希望!
  • 記住這一時刻:2020年5月27日11點整!我國成功登頂珠峰!
    看過《攀登者》這部電影的人應該深有感觸,即便是隔著屏幕,我們也能感受到那登頂剎那間的自豪和永恆!然而今天,我們再次目睹了這一壯觀歷史的重演,請記住這一時刻:2020年5月27日11點整!我國珠峰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這一時刻註定載入歷史!45年前的歷史重演在為這些登山隊員所取得的成就歡呼的同時,我們怎麼能忘記45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登頂?
  • 攀登者原型故事根據什麼事件改編 夏伯渝幾次登珠峰成功?
    攀登者電影原型登頂幾人?電影攀登者即將上映,電影講述的故事原型讓人淚目,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親歷者現狀如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吳京如何演繹中國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