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珠峰登山隊成員桑珠 分享當年成功登頂的真實史實

2020-12-03 四川新聞網

  本組稿件採寫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薛維睿 陳甘露 劉健 雷遠東 柴楓桔

  10月10日上午,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電影《攀登者》原型人物、1975年珠峰登山隊的成員桑珠,西藏登山隊隊員多吉做客封面新聞,分享中國登山隊勇攀珠峰的艱險過程與真實史實。

  正值電影《攀登者》熱映,上映11天攬下8.69億票房。這部由徐克監製、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劉小鋒、多布傑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電影,憑藉珠峰實景拍攝收穫了口碑與話題。其中,吳京組團第二次登頂珠峰的故事,綜合借鑑了桑珠1975年登峰的經歷。

  1975年5月27日14時30分,中國登山隊索南羅布、潘多、桑珠、羅則、侯生福、貢嘎巴桑、大平措、次仁多吉、阿布欽9人成功登頂珠峰北坡,並對珠峰海拔進行了測量,給出了8848.13米的標準「身高」。這一壯舉,讓他們獲贊「九勇士」。

  這是繼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屈銀華、貢布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的壯舉以來,中國人再次成功登頂珠峰。

  桑珠當年是個「超級替補」

  今年68歲的桑珠看上去精神矍鑠,他回憶了當年中國登山隊需要登上珠峰的背景原因,並與大家分享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登山小故事。桑珠坦言:「1960年中國登山前輩登頂珠峰的事跡與精神,給了我們1975年再次登頂珠峰的決心和動力,完成了中國人自己勘測珠峰高度的任務。」

  1975年登山隊規模龐大,加上登山隊、測繪隊、高山運輸隊等在內共434人,還有38名女隊員。桑珠所在的是修路隊,負責拉繩紮營,被稱為登山的先鋒隊和偵察兵。桑珠回憶,修路隊的任務是從6500米開始修路,修到8100米完成,不用抵達峰頂。

  因為天氣條件惡劣,四月底和五月初的兩次衝頂沒有成功,突擊隊員有不同程度受傷,不得不選擇撤退。5月26日最後一次衝頂前,桑珠臨時從修路隊補充為突擊隊員。

  5月27日早上8點,中國登山隊第三次衝頂。帶著五星紅旗、金屬測量儀器、攝影機照相機和氧氣瓶,桑珠和其他突擊隊員從8680米的營地出發。當天下午2點30分,索南羅布、潘多、桑珠、羅則、侯生福、貢嘎巴桑、大平措、次仁多吉、阿布欽9人成功登頂珠峰北坡,他們被稱為「珠峰九勇士」。

  點讚《攀登者》拍得很專業

  桑珠透露,今年4月22日,在珠峰大本營舉行《攀登者》關機儀式的現場,桑珠也專程來到活動現場,並與影片主演吳京、張譯、何琳、曲尼次仁、拉旺羅布,戲裡戲外兩代「攀登者」們一起在珠峰留下珍貴的同框合影,中國攀登者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精神也在珠峰上得到了新的延續與傳承。

  早在電影籌拍過程中,劇組就經常給桑珠電話諮詢攀登珠峰的專業知識,應該做一些什麼準備,需要用到什麼工具等等。後來,他在上海首映禮上第一次觀看了這部電影,當時感覺熱血沸騰,終於有一部電影來專門記錄攀登珠峰的經歷了。

  桑珠告訴記者:「電影拍得很好,作為一個老登山隊員,看到這部電影上映感覺非常榮耀!上影有這種膽魄,拍攝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有的電影。讓我和中國登山界,看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幕。」

  電影上映期間,有一些電影與真實攀登經歷是否一致的爭議。桑珠回應,電影《攀登者》已經拍得比較專業了,儘管與真實的登山有區別,但是沒有區別就沒有藝術感了,觀眾需要被一些藝術加工的內容吸引來關注這部電影。「吳京、張譯這麼多知名演員來珠峰大本營主演這部電影,專業敬業的態度讓人感動。」

  《攀登者》熱映將引發新一波珠峰熱

  王勇峰呼籲:「攀登珠峰要理性、科學」

  《攀登者》熱映勢必再次掀起一波珠峰熱。10月10日,與《攀登者》原型之一桑珠一起做客封面新聞時,多次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結合今年「珠峰大堵車」,呼籲登山愛好者「攀登珠峰要理性、科學」。

  今年5月,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迎來了前所未有熱潮,不少沒有豐富登山經驗的攀登者也慕名而來,挑戰珠峰。因為登山人數眾多,8000米海拔的珠峰上竟出現了「人山人海」的景象,形成「珠峰大堵車」。登山盛況背後是超過十人喪生的悲劇。

  「珠峰大堵車背後其實是管理問題,一個是環保、一個是珠峰承載問題。」王勇峰透露,今年珠峰南坡上山人數超過一千人、北坡有三百多人登頂,可以說超過了山峰承載。「我們北坡有人數限制,只有300多人上去,但南坡人數多了很多倍。」相比大堵車,登山專業人士更在意山峰的環保問題,「珠峰只有一個,環保問題是全世界關心的,我們北坡有嚴格限制和管理,我們要求6500米以上至少每人帶回8公斤垃圾,這個重量是科學估測的,包括他們上山過程所產生的垃圾,北側對環境保護要求很高。」

  談到珠峰攀登熱潮,王勇峰其實很欣慰,「相比我們那個年代、相比桑珠隊長攀登珠峰的年代,現在登峰的各方麵條件都好了很多,不管是保障、道路,還是救援、工具,時代進步、經濟發達,所以越來越多的業餘愛好者都可以上頂峰。」王勇峰透露,每年大概有幾百名沒有太多高峰經驗的業餘愛好者上珠峰,而這個背後確實也引發了一些安全隱患。「今年我們救援隊一直在山上,承擔了很多救援任務,但還是有人不幸去世了。」

  從登山運動管理者的角度,王勇峰希望尼泊爾政府方面能有更多的限制和管理措施。「我們兩邊都在交流,關於珠峰管理上面尼泊爾政府那邊也在向我們請教,一直都有很好的溝通。我們北側每年一個是限制登頂人數,另一個是嚴格控制了登頂人的資質。」

  王勇峰說,北側登頂珠峰一直是嚴格執行標準,「上8000米高峰要有7000米以上經驗,上7000米高峰要有6000米以上經驗。」

  今年南坡「珠峰大堵車」導致超過10人死亡的事故之後,外媒報導尼泊爾政府也在考慮對於登頂人的資質有所考核,其中也希望向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的成功經驗學習,對於登山者此前的登山履歷進行考核和限制。王勇峰說:「我們也一直很希望尼泊爾政府能有這樣的限制,讓更多的愛好者更科學、安全地登頂珠峰。」

  《攀登者》中的那些細節

  電影《攀登者》的熱映,讓許多觀眾沉浸在關於中國登山運動員攀登珠峰那段激情燃燒的往事中,而與電影有關的真實事件、原型人物更吸引著大家想要更多地了解,包括諸多令人關注的細節。

  關於「中國梯」

  很多人對電影《攀登者》中的「中國梯」很感興趣。桑珠講述說,1960年那一次攀登,是靠人身當梯子上去的,「1975年我們再次登珠峰的時候,我們汲取經驗教訓,決定加一個金屬梯。這個梯子,從1975年一直用到2005年,才換成了新的。這個梯子很珍貴了,現在已經成了文物,已經進入了登山博物館。很多國外的人問這個梯子的價值,我說,這是我們登頂的唯一一個金橋。它是航空材質,鋁合金,也是我們登山隊專門找飛機製造廠做的。因為上山背不了太重,那種材質在當時最輕便的。一共有五節,可以銜接一起的。」

  對於《攀登者》編劇阿來,桑珠說:「阿來前前後後採訪了不少登上珠峰的前輩,還專門到拉薩那邊去採訪過的,積累了不少素材。他是一位出過很多書的好作家,我也很信任阿來在《攀登者》中的寫作。」

  關於「黑牡丹」

  在電影《攀登者》中,對唯一的女性攀登者「黑牡丹」的形象表達比較少。她的原型人物則是1975年登上珠峰的唯一一位女登山隊員潘多女士。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給大家介紹了潘多女士的情況。

  「潘多老師是我們國家老一輩的登山運動員,她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就成了國家隊的隊員,在她那個年代創造了女子登山的世界紀錄。潘多老師一直是一個經驗豐富的登山隊員。在1975年的時候,她是女子登山隊的副隊長,肩負著很多的責任。我們在1975年登山的時候要創造的紀錄,一個是珠峰頂上人數最多,還有一個是要有女子登山隊員登上頂。當時女子隊員有幾個,最後還是潘多老師登上了珠峰。她在世界登山界是非常有名的。《攀登者》這個電影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拍出來,可能對潘多老師的描述不是太多,我想跟電影時長也有關係。」

相關焦點

  • 封面新聞專訪《攀登者》原型、1975年登珠峰中國運動員桑珠 回憶...
    電影中的真實事件、原型人物也吸引著大家想要更多了解的好奇。10月10日,《攀登者》原型人物之一、1975年成功登頂珠峰的九位中國登山隊成員之一桑珠先生,以及多次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來到封面新聞咖啡廳,分享當年的真實往事,以及他們對電影《攀登者》的一些感受。
  • 我們讓珠峰有了標準「身高」 專訪1975年登頂珠峰的勇士桑珠
    圖說:1975年5月27日,我國運動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飲、潘多從北坡登上珠峰 新華社圖4月22日,有一部電影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舉行了「盛大」的關機儀式。
  • 1975年,珠峰登頂者和那些「走到一半的人」
    因光線問題,這次登頂無法拍攝影像資料,遂引發質疑。因而再次登頂、留下證據,並測定珠峰高度,向世界證明中國登山隊的實力成為一項「政治任務」。圖為1960年攀登過程中,登山隊員冒著強風前進。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10日《南方周末》)「我和他們握手,一握下去,是空的。我心裡一驚,沒有手指。」
  • 1975年潘多成首位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
    ,9名隊員登頂,藏族隊員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1975年,中國珠峰登山隊在王富洲和史佔春的帶領下,由漢、藏、回、蒙古、朝鮮、土、鄂溫克等7個民族的隊員組成,共434人,其中運動員179人,包括女運動員36人,其餘255人有科考、氣象、通訊、新聞、醫務、交通運輸、炊事及其他後勤人員,絕大部分成員來自工農兵。全隊從3月初進山,6月初撤營。
  • 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攀登珠峰,潘多成為首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
    1956年中國登山隊成立,開啟中國現代登山運動。 1960年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實現人類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珠峰壯舉。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攀登珠峰,潘多成為首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
  • 45年後同一天成功登頂珠峰 人民網評:山高怕什麼,攀登就是了
    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新華社供圖人民網評:再次登頂珠峰,彰顯中國人的精氣神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成功。巔峰時刻,全民沸騰。
  • 1975年中國登山隊9人登頂珠峰,為何合影裡只有8人
    電影《攀登者》以1960年、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從北坡登頂珠峰,測量珠峰的「中國高度」為題材,塑造了感人的「攀登者」群像。「當年的中國登山隊隊員們為什麼要攀登珠峰?今天的我們為什麼要拍這部影片?」在《攀登者》中飾演測量隊員的上影演員劇團演員陳龍說,在前期功課中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演員的心裡燃起了熊熊烈火,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情,拍不出這部影片」。
  • 圖文:女登山家潘多去世 1975年登上珠峰
    北京,2014年4月1日 (體育)(2)登山——世界首位珠峰北坡登頂女登山家潘多去世 2014年3月31日上午,中國著名登山家潘多因病去世,享年75歲。生長在珠峰腳下的潘多,藏語名字的意思是「有用的人」。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2020年5月25日,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的45周年。開展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1966、1968年  國家測繪總局和中國科學院合作,兩次組隊首次對珠峰高程進行測定,據自然資源部消息,這兩次測量未在峰頂樹立測量覘標,也未測量峰頂冰雪厚度,高程未公布  1975年  7月23日,中國測繪工作者精確測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程為8848.13米(已減去積雪厚度0.92米)  1992、1998年
  • 從海底之塵走向世界之巔 60年珠峰登頂之路
    北京時間5月27日上午11時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全部成功登頂珠峰!此次登頂珠峰的中國人還有更重要的使命——測量珠峰高程。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公布新一輪衝頂隊員名單,8名隊員今日衝頂
    次仁桑珠解釋,隊員之所以在這樣的大風中繼續行軍,是為了能趕上27日的衝頂窗口期。據了解,隊員登頂後將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同一時刻,地面六個交會點對峰頂覘標進行交會觀測。目前,全球重力測量的海拔高度紀錄為7790米,由中國測繪人員2005年在珠峰高程測量中創造。若此次成功將重力測量推至珠峰峰頂,將創造新的重力測量海拔高度紀錄。
  • 丈量珠峰新高度 中國2020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5月27日11點整,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全部登頂成功。這意味著,再經過2至3個月的周密計算,我們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 在藏語中,「珠穆」代表「女神」,「朗瑪」代表「母象」,珠穆朗瑪則是「大地之母」的意思。確實,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被喻為世界第三極,是亞洲的水塔,也是許多人心中的聖地。
  • 中國人成功登頂地球之巔再測珠峰高度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27日電地球之巔27日再迎中國人。中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於當日11時登頂珠穆朗瑪峰,其使命是精確測量山峰高度。這項工作將增進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並促進科學發展。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在峰頂合影留念。
  • 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給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2020年5月27日11:03,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60年前,中國登山隊隊員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的壯舉。45周年前,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60年來,中國人一次次挑戰世界之巔,一次次刷新珠峰測繪記錄。這次,「萬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將重新定義。
  • 《攀登者》:登頂珠峰,那些使命與生命的抉擇時刻
    中國人自己的山,就要有中國人登上去」十一黃金周熱播的電影《攀登者》是根據當年中國登山隊真實的經歷改編而成的,影片講述了1960年三名登山隊隊員方五洲、曲松林、傑布登頂珠峰,卻因為惡劣天氣沒能保護好攝影機,不能提供山頂的360度影像資料,國際登山界對此次登頂不予承認。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 將揭曉「世界高度」新答案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拉薩5月27日電 (龐無忌 張偉)作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高」了,還是「矮」了?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簡稱「測量登山隊」)攻頂組登頂珠峰,將揭曉「世界高度」新答案。
  •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
    為國攀登這是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運動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飲、潘多從北坡登上珠峰。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平民故事這是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聖火珠峰傳遞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中國登山隊員在峰頂展示中國國旗、奧運五環旗和北京奧運會會徽旗。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剛剛,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 登峰測極|珠峰到底有多高?揭秘中國6次大規模測繪和科考
    1975年:世人記憶中的88481975年3月,我國第三次對珠峰進行測量。1975年,測量隊員在珠峰峰頂架起覘標。據當年成功登頂的桑珠後來向澎湃新聞回憶,幾百人住在郊區的鐵皮板房裡進行體能訓練,兩個多月,淘汰了一大半,剩下100多人被帶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進行高山適應性訓練。當年22歲的桑珠最初並不是突擊峰頂的主力隊員,只是修路的一員,他和隊員負責海拔6500米至8100米的路段,在冰縫峭壁間架梯、拉繩、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