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讓珠峰有了標準「身高」 專訪1975年登頂珠峰的勇士桑珠

2020-12-03 新民晚報

圖說:1975年5月27日,我國運動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飲、潘多從北坡登上珠峰 新華社圖

4月22日,有一部電影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舉行了「盛大」的關機儀式。說盛大,是因為這是史上海拔最高的關機發布會,莊嚴肅穆的珠峰是背景,更是故事的主角;是因為影片由徐克監製、李仁港導演、阿來編劇,並且匯集了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等一眾演員;更是因為這部名叫《攀登者》的電影邀請到真正的「攀登者」,1975年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登山英雄桑珠來到現場。關機儀式前後,桑珠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

圖說:桑珠(中)與電影《攀登者》主創合影 官方圖

一路盤山而上,桑珠接受了本報專訪。他說:「我第一次上大本營的時候,22歲。」

穿著舊衣試訓

1952年出生的桑珠,17歲入伍,在那曲比如縣(平均海拔4000米)當兵。「我在一個炮兵連裡,1974年中國登山隊來部隊招募之前,真不知道『登山』是怎麼回事。不過我是日喀則人,小時候抬眼望去都是高山。」結果,抱著「完成組織布置的任務」報名登山隊的22歲藏族小夥桑珠,順利通過了多輪體檢和體能測試,「坐著解放牌(大卡車),大概那曲部隊加地方,一共30來人,懵懵懂懂地就上拉薩了。」桑珠說,「幾百人住在郊區的鐵皮板房裡,進行體能訓練,兩個多月,又淘汰了一大半,剩下100多人。」

圖說:年輕時的桑珠 桑珠供圖

1974年3月中旬,經過層層選拔的100多名候選隊員被帶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進行高山適應性訓練。他們從這裡開始一點一點向上攀登,5400米、5800米、6000米……沿途的營地被他們一個個甩在身後,最終所有新隊員來到海拔7028米的營地。桑珠樂呵呵地回憶道:「再要住上一兩個晚上,教練會觀察每一個人的狀態,我在7000米沒什麼反應,也不頭疼,吃得還比平時多。」

圖說:桑珠 桑珠供圖

這次適應訓練,讓桑珠印象最深刻的一是珠峰的巍峨肅穆,「從5200米出發,你以為它就在眼前,結果走了一整天,也沒走出去多遠,反而珠穆朗瑪峰越來越遠了」;二是為了節省開支,年輕的候選隊員們穿的都是1960年攀登珠峰的老隊員們用過,甚至用剩下的,「我的登山靴很舊了,鴨絨衣服還補過好幾個地方,睡袋更是到處漏毛,一覺睡醒,身上頭上白茫茫一片。」桑珠說完,爽朗地笑了。無論多艱苦,在他的回憶裡,仿佛只剩下甘甜的味道。

從配角到主角

就這樣,桑珠順利入選了1975年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大名單。1974年8月,他跟隨隊伍從拉薩來到北京。「先帶我們參觀了一下首都,然後就(被)『關』到懷柔集訓了。」桑珠說,他們從夏天練到了冬天,從冬天又練到了第二年3月,隊伍再一次集合,輾轉回到了珠峰。

這一次是要正式攀登了,全體隊員也穿上了新衣服。「我還記得是上海的羽絨廠特別為我們趕製的,我領到的是湖藍色衣服,大紅色褲子,可時髦了。」桑珠還翻找出一張當年的舊照為證——照片裡,黝黑的臉龐、反光的墨鏡,藍衣紅褲的年輕人正捧著搪瓷飯碗,在雪山上噴香地吃著飯。

圖說:在雪山上吃飯的桑珠 桑珠供圖

不過,這個能吃能睡力氣還大的「時髦」小夥子最初並不是突擊頂峰的主力隊員,只是修路隊的一員,「從6500米開始修路,要拉繩子,要架金屬梯,要運輸物資。我們一直修到8100米,就算完成任務了。」但沒承想,對氣候變化的預報偏差和準備不足,讓突擊隊凍傷嚴重,只好從修路隊補充隊員。桑珠很順暢地回憶起來,「從大本營到5400米一天,6000米一天,6500米一天,7280米又一天,這樣四天,然後從7280米、7900米、8100米到8600米,如果天氣好的話,就是再三四天,但如果天氣不好的話,就只能往下撤。」中國登山隊花費了近三個月時間,折損了不少主力,「最後登頂的九個人,我算算,有六個是修路隊的。

一路背著國旗

1975年5月27日14時30分,中國登山隊索南羅布、潘多、羅則、桑珠、侯生福、貢嘎巴桑、大平措、次仁多吉、阿布欽「九勇士」——繼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屈銀華、貢布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的壯舉——再次成功登頂珠峰。不同於上一次的暗夜行軍,沒能留下影像資料,這一次中國登山隊在珠峰頂上的無氧環境下工作、停留了足足70分鐘。

圖說:雪山腳下的桑珠 桑珠供圖

「我們讓珠峰有了8848.13米的標準『身高』。」桑珠介紹說,用於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的金屬覘標重5公斤,是隊員大平措背上去的,「大家一起把覘標展開、連接,以三足鼎立之勢架設好,再用三根尼龍繩向三個方向用冰錐固定在冰上。」就這樣,上書「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的紅色三米高的覘標,牢固地豎立在珠峰頂上,不僅為國家測繪人員精確測算珠峰高度提供了技術支持,而且也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世界各地登山者登頂珠峰的「鐵證」。

圖說:生活中的桑珠 桑珠供圖

「忙完覘標,我從背包裡拿出了五星紅旗。這面旗子從6500米起,我就一直背著。」經歷這一路的風雪,五星紅旗更鮮豔了,九名隊員莊重地站在了覘標旁,「索南羅布、羅則和我,莊重地舉起了國旗。五星紅旗就這樣飄揚在地球之巔,真的特別驕傲,特別激動。」桑珠的記憶裡,白雲茫茫、群峰起伏,他和另外八名隊員擁抱、流淚,一遍遍對著大山呼喊,完全不記得吸氧和休息。

率隊完成壯舉

如果說1975年的這一次登頂珠峰,讓桑珠以「登山英雄」的身份載入了中國登山史,並且扎紮實實地改變了他的人生際遇和道路,是一個美麗的「意外」;那麼作為西藏登山隊隊長,桑珠用整整14年時間,帶領、指揮隊員攀登完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山峰,則是他最大的驕傲。

圖說:桑珠寫給本報讀者的話

1993年,「中國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險隊」成立,桑珠介紹說:「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都在亞洲,其中有9座在中國境內及其邊境線上。攀登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是每一個登山家的夢想,之前全世界僅有13人以個人形式登上14座高峰,我們這支隊伍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以團體形式攀登14座高峰的探險隊。」關於祖國的壯美山川,關於隊員的天賦技巧,桑珠都是充滿信心和底氣的。1993年隊伍從拉薩出發,前往尼泊爾安納布爾納峰、道拉吉裡峰,1994年輕車熟路「拿下」希夏邦馬峰、卓奧友峰……卻不承想,這14座山峰的攀爬是一場漫長的遠徵,用了足足14年。「尤其是2005年,我們的主力隊員仁那,在巴基斯坦東北部的群山溝壑間,被山上滾下的碎石擊中頭部,意外身亡,這讓我一度想要放棄,想要向組織上提出更換隊長。」一直都嬉笑著的桑珠語氣突然黯淡下來,「另外一位成功登頂13座高峰的邊巴扎西也在那一次意外中嚴重受傷,頭骨上有了一條裂縫。」當他動搖的時候,桑珠的隊友們給了他信任和力量,重傷後艱難康復的邊巴扎西2007年說服家人、再次請纓,仁那的妻子吉吉則抑制住內心的傷痛,強烈要求替丈夫出徵,「他們做到了,在8068米的迦舒布魯姆一峰登頂了。我們做到了,讓五星紅旗在14座高峰上飄揚。」桑珠頓了頓,用驕傲的口吻說道,「我們中國登山人,是智慧、勇敢、堅韌的。」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相關焦點

  • 1975年珠峰登山隊成員桑珠 分享當年成功登頂的真實史實
    這部由徐克監製、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劉小鋒、多布傑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電影,憑藉珠峰實景拍攝收穫了口碑與話題。其中,吳京組團第二次登頂珠峰的故事,綜合借鑑了桑珠1975年登峰的經歷。
  • 封面新聞專訪《攀登者》原型、1975年登珠峰中國運動員桑珠 回憶...
    10月10日,《攀登者》原型人物之一、1975年成功登頂珠峰的九位中國登山隊成員之一桑珠先生,以及多次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來到封面新聞咖啡廳,分享當年的真實往事,以及他們對電影《攀登者》的一些感受。桑珠(中)1952年,出生於日喀則的桑珠17歲入伍。
  • 1975年,珠峰登頂者和那些「走到一半的人」
    因光線問題,這次登頂無法拍攝影像資料,遂引發質疑。因而再次登頂、留下證據,並測定珠峰高度,向世界證明中國登山隊的實力成為一項「政治任務」。圖為1960年攀登過程中,登山隊員冒著強風前進。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10日《南方周末》)「我和他們握手,一握下去,是空的。我心裡一驚,沒有手指。」
  • 1975年潘多成首位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
    36歲的副隊長田部井淳子(Junko Tabei),於1975年5月16日中午當地時間12時30分同尼泊爾嚮導安則林(27歲)一起,沿南坡傳統路線登上了珠峰頂峰。日本女隊此次登山遇到的困難較大。,9名隊員登頂,藏族隊員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
  • 中國珠峰登山隊登頂了!珠峰身高水準原點是青島這座小石屋,就在...
    圖片來源:新華社登頂震撼視頻2020年5月27日13時22分,歷經兩個小時,珠峰各項測量工作已經完成!勇士們開始下山返回!從1960年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到1975年我國測繪工作者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穆朗瑪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已減去積雪厚度0.92米),再到2005年我國對珠峰複測,登山隊員成功將紅色覘標豎立在峰頂,珠峰海拔高程重新確定為8844.43米,給珠峰「量身高」這一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從未停下
  • 從海底之塵走向世界之巔 60年珠峰登頂之路
    終於,1960年5月25日凌晨4時20分,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3人同時登頂成功,並艱險下撤,完成了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頂的壯舉。1960年6月7日,人類歷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右)、貢布(中)與屈銀華三人凱旋拉薩後捧花合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變遷中壯大——1975年:首次將測量覘標矗立於珠峰之巔珠峰歷經長達4億年的變遷。
  •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
    60年間,中國珠峰攀登史留下了許多光榮的名字,這些名字中有為國攀登的勇士,也有越來越多普通人的面孔;60年間,這座山與這些人的故事,為中國體育史中關於精神、榮譽、惠民與和諧等主題寫下了生動的註腳。 山依舊,世間滄桑。人與山,正走向共生共榮。
  • 圖文:女登山家潘多去世 1975年登上珠峰
    北京,2014年4月1日 (體育)(2)登山——世界首位珠峰北坡登頂女登山家潘多去世 2014年3月31日上午,中國著名登山家潘多因病去世,享年75歲。生長在珠峰腳下的潘多,藏語名字的意思是「有用的人」。
  • 45年後同一天成功登頂珠峰 人民網評:山高怕什麼,攀登就是了
    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新華社供圖人民網評:再次登頂珠峰,彰顯中國人的精氣神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成功。巔峰時刻,全民沸騰。
  • 珠峰再測「身高」,8844.43的記憶會被改寫嗎?|珠穆朗瑪峰|珠峰高程...
    (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攝)今天,據最新消息,因海拔7790米以上區域雪深過米,為保障隊員安全,珠峰測量登山隊決定撤回6500米前進營地,休整待命。珠峰的「身高」有無變化?8844.43的記憶是否會改寫?我們拭目以待……歷史上中國人怎樣測量珠峰?歷史上,我國從300多年前便已邁出了探求世界最高峰高度的步伐。那麼,他們都是用什麼方法測量的呢?
  • 登峰測極|珠峰到底有多高?揭秘中國6次大規模測繪和科考
    澎湃新聞記者 王萬春 圖2020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珠峰大本營現場指揮部獲悉,此前中國測繪工作者分別於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
  • 珠峰登頂!我們要測量準確的高度,中國的高度!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測繪工作者先後於1975年和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當前我國公開出版的地圖和教材中使用的權威數據是8844.43米,而在本次登頂測量結束後,科學家們還要在對數據分析、處理的基礎上,進行理論研究、嚴密計算和反覆驗證,才能確定珠峰精確高程。珠峰的新「身高」也將在2-3個月後公布。
  • 登頂!解惑:為何給珠峰量身高?珠峰的「頭」和「腳」如何確定?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測繪工作者先後於1975年和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高度)。1975年,我國測繪工作者首次利用測量覘標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我國測量隊採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定位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測得珠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這一數據也成為我國公開出版的地圖和教材中使用的權威數據。
  • 11點登頂珠峰!記住這些勇士,他們用雙腳丈量大地、測九州方圓、繪...
    為什麼登頂要凌晨出發?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下午以後,峰頂上風特別大就特別危險了,到了一點鐘不管你登到什麼位置,你都必須返回。這一次還要在峰頂進行測量工作,還要留下時間,所以就是我們要在凌晨的這個一兩點就要出發了。
  • 珠峰「身高」怎麼測?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事隔多年,如今為什麼再測珠峰?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說,我國是珠峰的主權國家之一,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世界最高峰的數據測出來。作為終年積雪、高聳入雲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測量起來頗有難度。
  • 六十年的輪迴,再次登頂珠峰的思考
    山一直在那裡,但是每次攀登都有不同意義。1960年,中國登山隊為了彰顯對珠穆朗瑪峰的主權,人類史上第一次從被稱為「飛鳥也無法越過」的珠峰北坡登頂,當然代價也是巨大的,後來作為電影《攀登者》中曲松林原型的屈銀華在攀登「第2臺階」時,雙腳長時間暴露在嚴寒中,10個腳趾被切除。
  • 中國人成功登頂地球之巔再測珠峰高度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峰頂開展測量工作。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同一時刻,地面6個交會點對峰頂覘標進行交會觀測。在珠峰前進營地的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副總工程師陳剛說:「珠峰任何顯著變化都對全球地學、生態等領域研究有重要指示意義,並影響人類生產生活。」
  • 登頂珠峰!為什麼非要人力給珠峰測身高?權威解讀來了
    中國登山隊於1960年5月25日清晨4點20分勝利登上了海拔8882米的珠穆朗瑪峰。(新華社圖)本次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點在以下五方面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值得注意的是,登頂成功後並不會馬上公布珠峰新的「身高」。
  • 登頂成功!珠峰「身高」是咋測出來的?7問揭秘2020珠峰測量
    此前,5月6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第一次向珠峰頂峰進發。5月8日,修路隊員準備通過北坳冰壁時,發現攀登路線上雪比較深,有流雪的危險,撤回前進營地。登頂時間比原定日期延後。因天氣原因,隊員分兩批撤回大本營進行休整,等待第二個衝頂窗口期。
  • 權威專家解讀如何給珠峰「量身高」
    那珠峰的「身高」究竟是怎麼測出來的?測定珠峰高程有哪些意義?《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專訪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黨亞民。海拔高程起算面怎麼確定珠峰到底有多高?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明確珠峰腳下的「海拔零米」在哪裡。這就好比蓋房子,首先得找到地基的位置。遺憾的是,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