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中國登山隊9人登頂珠峰,為何合影裡只有8人

2020-12-03 新華社客戶端

10月23日下午,國慶檔「三強」影片中,《攀登者》率先宣布將延長上映一個月至11月30日。與此同時,在銀星皇冠假日酒店舉行的「銀星光影沙龍」上,《攀登者》出品人、上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鄭重地向影片所有主創道上了一句「感謝」,「8個多月時間裡,完成這樣一部有大片氣象的影片,整個團隊就是兩個字,拼命!」

電影《攀登者》以1960年、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從北坡登頂珠峰,測量珠峰的「中國高度」為題材,塑造了感人的「攀登者」群像。用任仲倫的話來說,這部電影的題材和主題都有規定性,就是把當年攀登珠峰感天動地的壯舉拍成一部大片,但如何拍,拍成什麼樣的影片,就是主創團隊面臨的技術與藝術雙重考驗,「電影圈有句話叫『拍什麼像什麼』,用攀登者的精神拍《攀登者》,一步步腳踏實地攀登屬於這部影片的高峰」。

《攀登者》延長上映消息發布後,有網友如此評論,「好電影值得時間淬鍊價值」。「《攀登者》的好,在於它的節奏感,跟隨劇情,行經幽暗與明亮,垂直向上,見山,見天地,最終見著自己。兩次攀登的主線一輕一重,開篇光影拉開,就吊著觀眾懸空的心。到最後,情緒跟隨人物著陸。這樣的觀影過程也完成了一次『攀登』。電影的主角是珠穆朗瑪峰,山下的人物,各自帶著心裡的糾結和遺憾,幾組人物關係設置十分細膩。」讓任仲倫印象很深的是另一番評論,「這部影片沒有配角,人物戲份有多有少,但每個演員都奉獻了最好的表演力量,讓角色綻放光芒」。

2019年這個「最強」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影片拿下票房逾65億元,業內評價「拍活了主旋律」。何謂「拍活」,在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影評人石川看來,關鍵在於能否樹起讓觀眾信服的人物。「《攀登者》的拍攝,有其時間和空間上的困難。影片沒有簡單地複述歷史事件,也並非為了動作場面而展示動作,而是把更多筆墨花在塑造人物上,揭示人物外在與內在的動機,以文學力量加深人物的情感深度。」

「當年的中國登山隊隊員們為什麼要攀登珠峰?今天的我們為什麼要拍這部影片?」在《攀登者》中飾演測量隊員的上影演員劇團演員陳龍說,在前期功課中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演員的心裡燃起了熊熊烈火,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情,拍不出這部影片」。

「覘標和人緊緊綁在一起,人在,覘標在」,陳龍透露,影片中這個細節是他與導演李仁港在拍攝過程中商定的。「很多人說,我演的是那個測量『中國高度』的人。其實不是,我只是那個團隊的代表。1975年中國登山隊中,光測量隊員就有200多位,最終登頂的只有9人。而在所有珠峰之巔的照片中,只能看到8個人。那個沒有出現在鏡頭裡的隊員,正是要冒著手指被凍傷的風險,為大家留下登頂證據的。即便是登頂成功者,也有『隱身』幕後的。《攀登者》致敬的不僅是登頂的英雄,更是在登頂背後默默付出的英雄們。」

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登頂珠峰成功的三人中,一位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一位是普通的林業工人,還有一位是剛剛翻身解放的西藏農奴。影片中張譯飾演的曲松林原型正是當年的四川林業工人、後來的登山英雄屈銀華。攀登海拔8600米處的「第二臺階」時,屈銀華脫去登山靴、羽絨襪踩上隊友的肩膀,在嚴寒中暴露數小時的腳最終被切除10個腳趾。

「電影中,方五洲為了救曲松林而捨棄攝像機,失去了登頂的影像資料,曲松林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無法原諒他。今天的年輕觀眾或許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要恨你的救命恩人?但當年,我們的父輩就是這樣的人。『鐵人』王進喜有句名言,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拍攝《攀登者》,希望讓更多今天的年輕人理解當年的年輕人,他們的父輩、祖輩。理解一種精神,同時傳承一種精神。」任仲倫說,「讓這部影片留在上影、上海的史冊,也留在共和國的史冊,這是我們拍攝時的態度與信念。」(作者:施晨露)

相關焦點

  • 1975年珠峰登山隊成員桑珠 分享當年成功登頂的真實史實
    本組稿件採寫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薛維睿 陳甘露 劉健 雷遠東 柴楓桔  10月10日上午,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電影《攀登者》原型人物、1975年珠峰登山隊的成員桑珠,西藏登山隊隊員多吉做客封面新聞,分享中國登山隊勇攀珠峰的艱險過程與真實史實。  正值電影《攀登者》熱映,上映11天攬下8.69億票房。
  • 1975年,珠峰登頂者和那些「走到一半的人」
    因光線問題,這次登頂無法拍攝影像資料,遂引發質疑。因而再次登頂、留下證據,並測定珠峰高度,向世界證明中國登山隊的實力成為一項「政治任務」。圖為1960年攀登過程中,登山隊員冒著強風前進。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10日《南方周末》)「我和他們握手,一握下去,是空的。我心裡一驚,沒有手指。」
  • 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攀登珠峰,潘多成為首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
    1956年中國登山隊成立,開啟中國現代登山運動。 1960年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實現人類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珠峰壯舉。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攀登珠峰,潘多成為首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
  • 我們讓珠峰有了標準「身高」 專訪1975年登頂珠峰的勇士桑珠
    穿著舊衣試訓1952年出生的桑珠,17歲入伍,在那曲比如縣(平均海拔4000米)當兵。「我在一個炮兵連裡,1974年中國登山隊來部隊招募之前,真不知道『登山』是怎麼回事。不過我是日喀則人,小時候抬眼望去都是高山。」
  • 1975年潘多成首位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
    1975年春,日本人田部井淳子(Junko Tabei)成為世界上首位從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 一支由15名日本婦女組成的日本女子珠峰登山隊,隊長久野英子(Eiko Hisana),由一名日本男記者陪同,於3月16日在珠峰南坡海拔5350米的高度上建立了大本營。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2020年5月25日,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的45周年。開展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24日,經過休整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從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出發,向珠峰頂峰發起第三次衝擊。  26日,測量登山隊公布了新一輪8人衝頂隊員名單: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隨後衝頂隊員從海拔7790米的二號營地出發,前往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計劃27日凌晨開始衝頂。
  • 中國珠峰登山隊登頂了!珠峰身高水準原點是青島這座小石屋,就在...
    從1960年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到1975年我國測繪工作者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穆朗瑪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已減去積雪厚度0.92米),再到2005年我國對珠峰複測,登山隊員成功將紅色覘標豎立在峰頂,珠峰海拔高程重新確定為8844.43米,給珠峰「量身高」這一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從未停下
  • 你了解珠峰上的中國梯嗎?1975年,中國登山隊用血肉之軀帶它攀山
    在海拔8700米的珠峰「第二臺階」,有一處巖壁幾乎直上直下,極難攀登。1975年,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時,用血肉之軀帶著一道長約6米的金屬梯攀上8700米,將其架設在峭壁之上。這段梯子也由此得名「中國梯」!據統計,它曾幫1300多名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成功登上地球之巔,贊!
  • 從海底之塵走向世界之巔 60年珠峰登頂之路
    北京時間5月27日上午11時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全部成功登頂珠峰!此次登頂珠峰的中國人還有更重要的使命——測量珠峰高程。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 將揭曉「世界高度」新答案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拉薩5月27日電 (龐無忌 張偉)作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高」了,還是「矮」了?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簡稱「測量登山隊」)攻頂組登頂珠峰,將揭曉「世界高度」新答案。
  • 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給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2020年5月27日11:03,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60年前,中國登山隊隊員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的壯舉。45周年前,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60年來,中國人一次次挑戰世界之巔,一次次刷新珠峰測繪記錄。這次,「萬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將重新定義。
  • 登頂珠峰有多難,不但要看"天意",還要有錢有裝備,克服三大難關
    看以下這組數據就知道了:▲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珠峰傳遞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我國第一次登頂: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三人登上了珠穆朗瑪峰;我國第二次登頂:1975年5月27日,九名中國登山隊隊員從北坡成功登上珠峰;▲2020年5月16日,身著現代裝備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從珠峰大本營出發我國與日本和尼泊爾聯合登頂:1988年5月5日,中國登山運動員登頂後展示中國
  • 丈量珠峰新高度 中國2020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5月27日11點整,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全部登頂成功。這意味著,再經過2至3個月的周密計算,我們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 在藏語中,「珠穆」代表「女神」,「朗瑪」代表「母象」,珠穆朗瑪則是「大地之母」的意思。確實,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被喻為世界第三極,是亞洲的水塔,也是許多人心中的聖地。
  • 為什麼中國人1960年登頂珠峰不為西方人承認?
    然而,當時以及此後很多年,國際登山界都拒絕承認這個壯舉,認為中國人是在編故事騙人,理由基本上是這樣的:中國官方登頂紀錄稱王富洲、屈銀華、貢布三位中國登山隊隊員登頂珠峰,可是這三位只有兩年多的登山經驗,之前世界上最強大、最有經驗的登山隊嘗試了無數次登頂,只有兩次成功,而且都是從南坡,北坡比南坡又險峻很多,這幾個才登山兩年多的中國小夥子竟然就登頂了?
  • 到底多少人登頂過珠峰
    珠穆朗瑪峰至今形成有6000多萬年,人類攀登珠峰的歷史有多長呢?人類有想登珠穆朗瑪峰的意識和付諸於行動到今天不到一百年。1921年,英國的登山隊首次從中國的西藏境內開始登珠峰,但是英國登山隊沒有越過北坳頂部,英國登山隊自己宣稱到達6985米。
  • 六十年的輪迴,再次登頂珠峰的思考
    英雄的犧牲不會白費,1975年登山隊藉助屈銀華當年打下的鋼錐,在「第二臺階」上架起近6米的金屬梯,使得天險變通途,在15年之後,第二次登上了珠峰。但是登頂的人中,卻不包括夏伯渝。當時作為登山隊一員的夏伯渝因為把睡袋讓給一位丟失睡袋的藏族同胞,導致自己凍傷,雙小腿被截肢,一直到後來許多年,夏伯渝都對此耿耿於懷:「登頂的9人本來應該再加上我的。」這樣慘痛的失敗,夏伯渝一共經歷了四次。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4分鐘告訴你登珠峰有多恐怖!
    終於,在2020年5月27號早上11點左右,不負眾望,成功登頂!全場沸騰,大家開香檳慶祝。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
  • 1960年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站在世界之巔(圖)
    珠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境,對於珠峰的歸屬,當時中尼雙方存在爭議。劃界談判時,中方提議將邊境線劃在珠峰頂峰,但尼方認為珠峰完全在尼泊爾境內,與中國無關。  王富洲介紹說,珠穆朗瑪在藏語中意為「大地之母」,在尼泊爾,人們把她叫做「薩加馬塔峰」,西方人則稱之為「埃非勒士峰」。
  • 史佔春1960年攀登珠峰差點墜落 1975年完成測繪
    地球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9座在中國境內或邊界上,但中國的登山運動在1955年以前,卻一直是空白。195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組成了35人的登山隊,史佔春任隊長,這支年輕的登山隊到1958年為止,先後徵服了蘇聯境內最高峰萬厄爾布魯士峰,號稱「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公格樂九別峰和號稱「山中之王」的貢嘎山,中國登山運動逐漸開始起步。
  • 封面新聞專訪《攀登者》原型、1975年登珠峰中國運動員桑珠 回憶...
    10月10日,《攀登者》原型人物之一、1975年成功登頂珠峰的九位中國登山隊成員之一桑珠先生,以及多次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來到封面新聞咖啡廳,分享當年的真實往事,以及他們對電影《攀登者》的一些感受。桑珠(中)1952年,出生於日喀則的桑珠17歲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