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站在世界之巔(圖)

2020-11-28 搜狐網

    1960年,我國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頂峰的3名英雄。右起: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那一刻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貢布(藏族)和屈銀華共同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中國人首次站上世界之巔。 

 親歷者

  王富洲:74歲,河南西華人,著名登山家,曾任中國登山隊黨委書記。現居北京。

  75歲的王富洲步履沉重,雙腳拖地,幾乎只能一步一挪,上下樓更費勁。

  他習慣把房間的光線調得很暗。因為視力的問題,他幾乎要把臉貼著電視屏幕才能看清畫面,對光線的明暗變化尤其敏感。

  走在人群中,很少有人能想像這個行動遲緩的老者,乃是最早站到珠穆朗瑪峰頂的中國人。

  鄉音未改,當半個世紀前的往事在他濃重的河南口音中漸次呈現,你會明白,蒼老的面容背後,是他不滅的雄心和激情。 

 「逼上珠峰」

  王富洲回憶,攀登珠峰的主意,是蘇共中央提出來的。那時蘇聯在登山運動方面發展得比較好,可他們沒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鑑於中蘇之間特殊的友鄰關係,蘇聯提議,兩國共同組隊攀登珠峰。

  對於那時的中國而言,攀登珠峰不僅僅是學習蘇聯發展登山運動那麼簡單,在這背後有著更加深遠的政治意義。

  珠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境,對於珠峰的歸屬,當時中尼雙方存在爭議。劃界談判時,中方提議將邊境線劃在珠峰頂峰,但尼方認為珠峰完全在尼泊爾境內,與中國無關。

  王富洲介紹說,珠穆朗瑪在藏語中意為「大地之母」,在尼泊爾,人們把她叫做「薩加馬塔峰」,西方人則稱之為「埃非勒士峰」。中方曾建議給這座山起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友誼峰」,但尼方拒絕接受:「你們中國人都沒上去過,怎麼能說是你們的?」

  1953年5月29日,39歲的尼泊爾嚮導丹增·諾蓋和紐西蘭登山家艾德蒙·希拉蕊從南坡登頂珠峰,成為歷史上第一支成功登頂的隊伍。正是丹增·諾蓋的這一創舉,成了尼方在談判中的重要砝碼。

  在這樣的情境下,中國人可謂「逼上珠峰」。

  按照中蘇雙方約定,兩國於1958年選拔隊員訓練隊伍,1959年正式攀登。剛剛從北京地質學院畢業的王富洲通過層層考核順利入選。

  他的隊友來自各行各業,貢布是西藏班禪警衛營的一名戰士,來自四川的屈銀華是一名伐木工人,身兼教練和隊員之職的劉連滿則是哈爾濱電機廠的一名消防員。

  頗有意思的是,直到來北京讀大學,出生在中原大地的王富洲基本上沒見過山。入選登山隊之前,他甚至不知道登山是怎樣一項運動。  

意外變化

  在香山接受了一段時間集訓後,王富洲和隊友前往蘇聯進行高山訓練。準備工作按部就班展開,可就在此時,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從50年代末期開始,中蘇關係已逐步走向破裂。1960年7月,蘇聯政府一紙命令,當時在中國的所有蘇聯專家一夜之間全部撤退回國。

  蘇聯撤出給攀登計劃造成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王富洲回憶說,人員方面的困難還好辦一些,經過一年多的訓練,中方隊員已基本具備攀登珠峰的身體和技術條件,很多隊員已經登頂過一些7000米以上的高峰,如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列寧峰(7134米)和新疆境內的慕士塔格峰(7546米)。

  更大的困難在於物資匱乏。按照原來的約定,所有高山物資、裝備和食品均由蘇方提供,蘇方撤出後,這些東西都只能想辦法去西歐購買。

  由於歐美對華實施封鎖,當時只能先從香港市場換回外匯,再去瑞士、法國、義大利等國購買物資和裝備。

  「蘇聯參加我們要上,蘇聯不參加我們也要上!」王富洲說,雖然當時中國正處於三年困難時期,但中央決心很大。為了完成這次任務,西藏方面還緊急修通了從日喀則到珠峰大本營的380公裡公路。 

 三次行軍

  1960年3月,200多人的隊伍集結珠峰大本營,其中包括90多名登山隊員。

  按照蘇聯人教的辦法,登山隊計劃步步為營逐漸適應,分4次行軍完成登頂。

  第一次行軍,登山隊前進至6400米高度,沿途建立3個高山營地,並將物資和裝備運到6400米。另外派遣一個偵察組偵察北坳路線——這是攀登珠峰必須面對的第一道難關。

  完成既定任務後,隊員撤回大本營休整,適應性行軍過程也是考察隊員體能和技術的過程。

  第二次行軍,登山隊打通從北坳底部到頂端的「登山公路」,在7007米建立營地。不幸的是,來自蘭州大學的青年教師汪璣在此次行動中因高原反應犧牲了。

  按照計劃,第三次行軍的基本任務為偵察突擊頂峰的路線並建立突擊營地,如果條件成熟則相機而動直接登頂。

  然而行動過程中天氣突變,雖然3名隊員在8500米建立了突擊營地,但此次行動損失慘重,北京大學教師郭子慶因高原反應犧牲,全隊共有50多人不同程度凍傷,包括隊長史佔春在內的多名主力隊員不得不抱憾退出。

  面對這支已經在冰天雪地裡苦苦煎熬了兩個多月的登山隊,時任前線總指揮的韓復東曾經考慮過明年再登,但是,最終他們決定,重新組織隊伍,再次投入戰鬥!

  在前幾次行動中擔任運輸任務的王富洲,此時入選第四次行軍突擊組,組長為登山隊副隊長許競,隊員還包括劉連滿和貢布。後來的登頂隊員屈銀華,此時仍是運輸隊員。

  為了表達必勝的決心,已經沒有退路的登山隊員分別寫下遺囑,王富洲至今清楚地記得,那份遺囑其實不像遺囑,除了表決心,對家人親友幾乎一句話沒有。「那時就一個心思,登頂!」 

 臨危受命

  第四次行軍是從5月17日開始的。6天後,許競、王富洲、劉連滿和貢布4名突擊隊員到達8500米突擊營地,屈銀華隨後亦率運輸隊員趕到。

  按照原來的計劃,4名突擊隊員次日一早出發衝頂,屈銀華則隨突擊組行動至「第二臺階」底部,以拍攝從突擊營地到「第二臺階」的紀錄片。

  可是當他們抵達突擊營地時,發現原來的兩頂帳篷只剩下一頂,先期運到這裡的鍋碗瓢盆都不見了,沒有辦法做飯燒水。

  更要命的是氧氣也不夠,按計劃,他們從突擊營地出發時應該有10筒氧氣,每人兩筒,但因為運輸當中發生問題,結果其中兩筒是空的,另有幾筒氧氣不滿。於是只好改變計劃,拍攝任務交給王富洲,屈銀華留守突擊營地接應。

  5月24日上午9點多,4名突擊隊員鑽出帳篷,向頂峰進發。剛剛走出幾十米遠,許競突然兩次倒下,王富洲知道,許競不成了。

  自第一次行軍以來,身為登山隊副隊長的許競幾乎每次都是擔綱先鋒偵察之職,為全隊前進開闢道路,這讓他的體力早已嚴重透支。

  沒有時間猶豫,只能趕緊讓屈銀華頂替許競參與衝頂,王富洲則作為事先確定的第一代理人,臨危受命擔當突擊組組長。 

 成功登頂

  中午12點多,4人來到「第二臺階」,這是一個高約30米的天險,平均坡度在80度左右。正是這一天險,阻斷了眾多登山家前進的腳步,是從北坡登頂珠峰過程中最大的難題。

  他們發現,「第二臺階」下半部分巖石上有一條裂縫,可容一人通過,從裂縫中間爬上去之後是一段高約6米的峭壁,幾乎直上直下,而且光溜溜的無處下腳。消防員出身的劉連滿攀爬能力最強,他試著爬了幾次都未能成功,「摔得夠嗆,體力消耗也很大」。

  王富洲說,最後還是劉連滿想出了搭人梯的辦法,屈銀華藉助劉連滿的託舉,在巖石上砸進兩枚冰錐,穿上保險繩,並利用保險繩第一個爬上峭壁頂端。其他3人亦如法炮製,成功突破「第二臺階」。

  「第二臺階」的艱險遠遠超過他們此前的估計,他們原本計劃用9個小時登頂,可是光通過「第二臺階」就花了5個多小時。而且,劉連滿在此處耗盡體力無法繼續前行。屈銀華則為了攀爬方便脫掉高山靴,導致腳趾全部被凍掉,連腳後跟的肉都被凍掉了。

  在海拔8700米處,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將劉連滿安置在一塊避風的大石頭旁,繼續向頂峰進發。此時天色已晚,3人決定摸黑前進,根據天氣預報,本輪好天氣將於次日結束,他們必須趕在風雪來臨之前登頂下撤,而且他們也沒有攜帶紮營裝備。

  藉助微弱的星光和雪光,最後衝刺走得異常艱難,找不到路線,只能用手摸索著往上走,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食,3人體力都下降得很厲害,有些地方完全是一寸一寸爬上去的,從8700米到登頂,上升100多米花了10多個小時。

  登頂時間為5月25日凌晨4點20分,環顧四周,除了夜空和閃亮的星星,再也無路可走,他們這才確信已經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使命。 

 不斷超越

  登頂珠峰4年後,王富洲完成了他的又一壯舉:登頂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這是最後一座有人登頂的8000米以上高峰。

  隨後開始的「文化大革命」,讓剛剛起步的中國登山事業陷入低谷。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曾希望中國女子登山隊員創造女性最早登頂珠峰的紀錄,選定的時間為1966年,「物資都運到了8100米,我也到了8100米,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就停了下來」。說起當年這次半途而廢的行動,王富洲至今覺得遺憾。

  「文化大革命」期間,王富洲被下放至山西屯留幹校勞動1年。直到林彪出事後,體育工作逐步恢復,王富洲才回到北京,參與群眾體育的組織工作。

  1975年,王富洲再次來到珠峰腳下,作為中國登山隊的黨委書記,他見證了潘多等9名隊員創造歷史的時刻。在此後的歲月裡,中國的高山驕子們不斷超越,一次次刷新歷史。作為一名先行者,王富洲關注的目光從未離開,談及西藏登山隊歷時14年登頂全球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戰績,王富洲難掩興奮:「這是世界性的壯舉!」

  1989年,在王富洲及著名科學家孫鴻烈院士、劉東生院士等人共同倡議下,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宣告成立。「賀老總很早就強調,要將探險活動和科學考察結合起來,一座山登上去了,這個地方的山川地貌、氣候環境、礦產資源等等也要搞清楚。」

  人到老年的王富洲,主要致力於科學探險活動的普及推廣,雖然已是74歲高齡,雖然腿腳不便,他現在仍然堅持每天去辦公室上班,他說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對於50前的那段傳奇,他淡淡地說:「我只是一個幸運兒,趕上這個機會了。」

(責任編輯:肖堯)

相關焦點

  • 從海底之塵走向世界之巔 60年珠峰登頂之路
    新華社 扎西次仁 攝從滄海到高峰,從身負重壓到重見天日,從歷經磨礪再到觸碰藍天,這是珠峰的形成過程,也是中國登山隊一往無前的探索歷程。生於無形——1960年: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頂珠峰的頂部,曾是一片遠古的海洋。無人知道,這裡堆積的物質,將在億萬年後衝破雲霄。也沒有人能夠預料,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能完成近乎不可能的登峰壯舉。
  • 吳京:1960年登頂珠峰不被承認,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攀登者》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吳京飾)和曲松林(張譯飾)在氣象學家徐纓(章子怡飾)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 為什麼中國人1960年登頂珠峰不為西方人承認?
    事關國家尊嚴,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同志指示成立中國登山協會,並要在1960年完成登頂任務。於是中國第一批職業登山運動員趕赴蘇聯訓練,經過十分嚴格的訓練,中國登山運動員於1957年獨立組隊,成功登頂四川第一高峰——貢嘎山,這是中國人首次登頂海拔7500米以上的高峰,為此後登頂珠峰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 1960年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頂,他們是真正的「攀登者」
    81歲了……1960年,風華正茂的他們和同伴向珠穆朗瑪峰北坡進發,他們的英雄故事傳揚至今。今天上午,1960年中國首次攀登珠峰英雄北京見面會暨院線電影《珠峰北坡·極地使命》啟動儀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1960年登頂珠峰唯一在世者、88歲的貢布和多位已進入耄耋之年的親歷者來到現場。電影《珠峰北坡·極地使命》以王富洲、貢布、屈銀華等登山英雄登頂珠峰北坡的重大歷史題材為背景,是一部向英雄致敬的作品。
  •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
    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之巔,這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 60年後的5月25日,珠峰依然巍峨,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們正克服重重困難,向峰頂發起第三次衝擊。世界期待著,他們為人類揭曉「世界高度」新答案。
  • 中國人成功登頂地球之巔再測珠峰高度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27日電地球之巔27日再迎中國人。中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於當日11時登頂珠穆朗瑪峰,其使命是精確測量山峰高度。這項工作將增進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並促進科學發展。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在峰頂合影留念。
  • 盤點珠峰探索:英國最早,中國最多,首次登頂是大洋洲國家?
    2020年珠峰登山隊員成功登頂當五星紅旗插在世界之巔,無數網友為攀登勇士點讚歡呼,驚嘆於珠峰之巔的壯美景色,敬佩於登山者的勇氣。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時30分,這是人類登山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尼泊爾的夏爾巴嚮導帶著紐西蘭人希拉蕊首次登上了珠峰,希拉蕊和丹增在頂峰埋下了一個小十字架,並且拍下了聯合國國旗、尼泊爾國旗和英國國旗,他們也是第一隊提供到達珠峰頂峰的照片,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普遍認為希拉蕊是登頂珠峰成功的第一人,而對馬洛裡和歐文登頂成功存疑。
  • 中國首次登頂珠峰損失有多少:數人犧牲 50多人凍傷
    、屈銀華於1960年5月25日清晨4點20分(北京時間)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圖為登山隊隊員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坡上前進。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那一刻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貢布(藏族)和屈銀華共同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中國人首次站上世界之巔。親歷者王富洲:74歲,河南西華人,著名登山家,曾任中國登山隊黨委書記。現居北京。他習慣把房間的光線調得很暗。
  • 1960年我國成功登頂珠峰!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5分,中國登山隊王富洲、曲銀華、貢布三人登上珠峰頂,成為世界上從珠峰北坡登頂成功的第一批中國人。我國首次成功徵服珠峰的登山運動員(右起)王富洲、貢布(藏族)和屈銀華。不過,按照國際登山慣例,登頂者必須有充足的登頂證據才能得到公認。
  • 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的西藏記憶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 供圖中新網拉薩5月25日電 題: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的西藏記憶作者 張偉5月25日是中國人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60周年,也是中國西藏登山隊成立60周年。
  • 6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登頂珠峰 "中國梯"成就夢想
    但也有一些人、一些事,在被時間衝刷打磨後,更顯熠熠生輝。一如60年後的今天,人們依舊不會忘記1960年的5月25日——那一天,五星紅旗第一次插上了珠穆朗瑪峰頂;那一天,人類首次經由珠峰北坡,站在了世界「第三極」上。登頂「1960年中國人是怎麼上去的呢?我們衝頂的隊員中有一人叫劉連滿,他是消防員出身。
  • 1960年,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可誰知邁出的每一步都是「被迫」的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被稱為「世界屋脊」,山上最高的山峰叫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境,近代以來全球有許多登山愛好者都懷抱著一個夢想,那就是「徵服」頂珠穆朗瑪峰,不過成功的卻只有極少數,很多人在攀登它的途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今天我們來說說新中國建立後中國人首次登上峰頂的故事。
  • ...金氏兄弟登頂珠峰14周年|珠穆朗瑪峰|喬治·馬洛裡|登山|金飛豹...
    ,於25日凌晨4時20分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站在了世界之巔。1960年6月7日中國登山隊隊員(右起)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登頂珠峰凱旋迴到拉薩時受到各族人民的熱烈歡迎 ▼他們是最早登頂珠穆朗瑪峰的中國人,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壯舉,為世界登山史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 世界上最早登頂珠峰的2個人,為何要秘密起誓?46年後真相大白!
    文/歷史九點半吳京《攀登者》上映了,講述的是中國登山隊從北坡登頂珠峰壯舉,中國首次登頂珠峰是1960年5月25日,而人類歷史上首次登頂珠峰發生在1953年5月29日,不過是從相對較容易的尼泊爾南坡登頂成功的。
  • 珠峰之巔再豎中國覘標,世界第三極定格「北京時間」
    2020年5月27日,在萬眾矚目下,珠峰峰頂再次豎起中國覘標,與6個交匯點同步測量正式展開,這標誌著珠峰登頂測量階段畫上完美句號。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勇士們克服重重困難,不斷向峰頂衝刺,最終成功實現首次測繪隊員與登山隊員一同登頂的目標。登頂英雄值得每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 1975年,珠峰登頂者和那些「走到一半的人」
    因光線問題,這次登頂無法拍攝影像資料,遂引發質疑。因而再次登頂、留下證據,並測定珠峰高度,向世界證明中國登山隊的實力成為一項「政治任務」。圖為1960年攀登過程中,登山隊員冒著強風前進。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10日《南方周末》)「我和他們握手,一握下去,是空的。我心裡一驚,沒有手指。」
  • 攀登者真實事件方五洲原型是誰 1960年登珠峰不被認可怎麼回事
    馬上電影《攀登者》就要上映了,今天也發布了國際版預告,看得不少人眼眶發紅,也讓更多人想知道攀登者真實事件,想要知道攀登者是根據什麼改編的。電影主角方五洲原型又是誰呢?在預告說有說到的1960年登珠峰不被承認,這是怎麼回事?
  • 丈量珠峰新高度 中國2020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5月27日11點整,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全部登頂成功。這意味著,再經過2至3個月的周密計算,我們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 在藏語中,「珠穆」代表「女神」,「朗瑪」代表「母象」,珠穆朗瑪則是「大地之母」的意思。確實,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被喻為世界第三極,是亞洲的水塔,也是許多人心中的聖地。
  • 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攀登珠峰,潘多成為首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
    1956年中國登山隊成立,開啟中國現代登山運動。 1960年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實現人類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珠峰壯舉。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攀登珠峰,潘多成為首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
  • 珠峰登頂!我們要測量準確的高度,中國的高度!
    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本次登頂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作為地球之巔,一直為世人所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