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大擁堵致多人遇難 登頂者:現場像個動物園一樣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珠穆朗瑪峰應該是一座聖潔靜謐、遠離塵囂的白色山峰,而在最近幾天,在「世界之巔」上卻是一派摩肩接踵的熱鬧景象,在海拔8000米的 「人類禁區」,居然有300多人正在排隊等待登頂。而截至25日,在今年的喜馬拉雅登山季,已有19人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不同山峰遇難,其中,在珠穆朗瑪峰南坡遇難者多達7人。

擁堵的登頂人群

  「我也在關注珠峰大擁堵的新聞,因為在珠峰大本營見過其中兩位遇難者,都是非常好的登山者」,在5月15日成為今年首位登上珠峰女性的何鴻鵠告訴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在珠峰上擁堵其實很正常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足夠的體能和氧氣挺過擁堵。」

  「豪華配置」未遇擁堵,依然險象環生

  何鴻鵠是在尼泊爾當地時間5月15日上午8點30分登上珠峰峰頂的,而她所在的川藏隊也是今年首支登上珠峰的民間登山隊,「我們很幸運趕上了第一個窗口期」。因為受印度季風影響,只有在每年5月中旬的一段時間裡,珠峰才能達到短暫的氣旋平衡,這也成為登山者所說的,最適合衝頂的「窗口期」。

  即便天氣合適,但從海拔8000米左右C4營地出發,何鴻鵠也耗時11個小時才登上了頂峰,幾乎精疲力盡,在下撤過程中同樣遭遇了氧氣耗盡、滑墜等危險,「我沒有經歷過擁堵,但我經歷過登頂前最後一段路程,也就是現在擁堵最嚴重的『希拉蕊臺階』」。

  「那條路就真的只能容納一個人通過,有些地方甚至只能一個人手腳並用才能通過」,何鴻鵠回憶,「等待的時候腳下狹窄,氧氣又在慢慢消耗,而且『堵車』也無法解決,我很能理解那種痛苦和艱難」。

  何鴻鵠所在的川藏隊由8名民間登山愛好者和7名專業登山隊員組成,「再加上我們8個民間隊員每人都配了一名夏爾巴高山協作,相當於是2對1的攀登服務,可以說是登珠峰的『豪華配置』了,再加上又沒有擁堵,但即便這樣危險也不少」。

  「隊員的個人能力也相差很大,我們第一批人上午8點半就登頂了,因為要留夠下撤時間,一般來說中午12點前還沒有登頂就只能下撤了,但我們最後一個登頂的隊員下午2點半才登頂,這已經是很冒險了。」何鴻鵠說,「如果再算上堵的時間,又在8000多米的高度,時間拖得越長,對登山者來說,就更加危險。」

  「所以攀登珠峰,除了一定的智慧和身體能力,更需要一點運氣。」

  可怕的是沒有體力和氧氣挺過擁堵

  「我在下撤的途中,並沒有遇到大規模的登山隊,因為趕上15日-16日第一個窗口期的人並不多,我只遇到了兩三人的半自助或阿爾卑斯式攀登者,」何鴻鵠回憶,「其中還有兩個無腿登山者和一個獨腿登山的英國女孩,我還遇到了在馬納斯魯峰認識的巴西登山者,他這次是挑戰無氧攀登,我現在都還不知道他的情況」。

  「在珠峰上『堵車』其實很正常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足夠的體能和氧氣挺過『堵車』,」何鴻鵠說,「基本跟隊走的外國登山者,每個人都會配一個夏爾巴協作,如果真的堵車特別嚴重,導致氧氣和體力耗盡,夏爾巴也會勸你下撤,畢竟比起登頂,還是生命更重要。」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珠峰攀登商業化逐漸成熟,「堵車」早已不是新聞,1996年導致15人死亡的珠峰山難,原因就是在希拉蕊臺階「堵車」時間太久,導致登山者在下撤途中遇難,而當年登頂的只有98人。

  隨後,攀登珠峰的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登頂對於人們的誘惑也越來也大,攀登珠峰的人數也迎來了增長,2013年共有658人(含登山者與夏爾巴協作,下同)從尼泊爾一側南坡和中國西藏一側的北坡登頂珠峰,創造了新的紀錄。

  2014年導致16名夏爾巴死亡的雪崩事故和2015年導致19名登山者死亡的尼泊爾大地震,讓這兩年的登珠峰人數銳減,這也導致從2016年開始,重返珠峰的登山者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2016年共有641人登頂珠峰,僅次於2013年,2017年共有648人登頂珠峰。

  2018年,這個數字增長到了令人吃驚的802人,其中南坡登頂的就達到了563人。因此,2019年,當尼泊爾旅遊局向381名登山者頒發了登珠峰許可證後,很多人預計今年的登頂人數又將創下新的紀錄,而隨之攀升的還有死亡數字。

  相關新聞

  現場像個動物園一樣擁擠

  近日,珠峰迎來登頂旺季,登山者須在8000多米排隊3小時登頂。登頂者對紐約時報說,現場像個動物園一樣擁擠,珠峰頂點平臺僅兩個桌球桌大小,卻擠了約20人,大家全在自拍。尼泊爾旅遊局局長稱政府無法阻止人們攀登珠峰,登山公司應對登山者安全負責。

  BBC的報導中指出,儘管有人呼籲限制發放登山許可證的數量,但登山活動還是在擁擠的峰頂附近繼續。在今年的春季登山季,尼泊爾已經發放了381張許可證,每張1.1萬美元(約合76000元人民幣)。

  另據新華社報導,考慮到每一位登山者至少僱傭一位登山嚮導,估計攀登珠峰的人數多達1000人。

  短期內無法解決擁堵應提高登山者門檻

  建議

  據報導,5月21日-23日是今年的第二個窗口期,尼泊爾官方預計22日登頂的人數將達到300人,何鴻鵠說,「下一個窗口期是25日-26日,今年的窗口期確實太短了,這肯定會導致擁堵,也帶來很多嚴重的問題。」

  「這麼多人想登頂,大擁堵其實是沒法解決的問題,」何鴻鵠說,「在珠峰大本營,各個登山隊之間,出發登頂的時間也都是保密的,而尼泊爾的登山管理部門也並沒有從中協調,好像大家都默認了『擁堵』一樣」。

  「相比於擁擠的南坡,中國西藏那邊的北坡人數就要少一些,也有序一些,因為中國政府對攀登者有著嚴格的要求,比如必須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證書,而尼泊爾政府對登山者的要求就只是健康即可,不少沒有高山經驗的人也來到了珠峰,」何鴻鵠認為,無法解決擁堵的問題,尼泊爾政府最起碼應該提高登山者的門檻。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湯皓

相關焦點

  • 珠峰8000米「死亡地帶」發生大擁堵,登頂零門檻,給錢就能上!
    汝志剛親述尼泊爾登上見聞,他介紹,今年因為氣候原因導致登頂的窗口期變短,往年長達一周的黃金登頂時間縮短成3天,眾多登山者在無人疏通的情況下登頂珠峰,所有登山隊集體衝頂造成了史無前例的大擁堵。海拔8000米以上地帶含氧量只有30%空氣稀薄、氣候寒冷,被稱為「死亡地帶」一旦發生擁堵是非常致命的。
  • 珠峰8000米死亡地帶現「擁堵」, 春季登山季已致14人喪生
    珠峰8000米「擁堵」 排隊登珠峰 擁堵致多人死亡這張照片拍攝於素有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瑪峰,可以看到登山者排成的「長龍」蜿蜒在通向頂峰的狹窄山脊上。有網友感嘆,這可能是海拔最高的「交通擁堵」了。僅5月23日一天就有3人喪生。都說無限風光在險峰,想徵服高山峻岭,光憑勇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具備經驗、耐力等多重因素,即便是有豐富經驗的登山家,在徵服珠峰的路上也屢屢受挫,甚至葬身於此。去年4月,日本登山家慄城史多第八次挑戰攀登珠峰,結果中途遭遇山難不幸遇難。
  • 珠峰八千米「死亡地帶」:數百人排隊擁堵致多人死亡,要歸責於誰
    從上世紀到現在,因為科技的不斷進步,登山設備的更專業化,登山者的安全也更加有保障,登山者的數量也在不斷上升,每年最早的登山季就是三月到五月,這個時候珠峰氣候會相對溫和,下雨和下雪的機率很小,所以這個時候登山的人數會比較多。
  • 珠穆朗瑪峰大擁堵致14人死亡的背後
    從進入珠峰區域到成功登頂的20多天時間裡,算下來差不多平均每天就有一人遇難。山上的遺體,尼泊爾的政府會定期上去清理一次,將遺體收集起來集中掩埋。有些遺體因海拔太高,無法運輸下山,或者在裂縫懸崖下,能看到但無法處理,只能留在那裡,成為後來人的路標。據統計,自1953年珠峰被人類徵服後,已經有近300人因攀登珠峰而喪命。
  • 珠峰8000米死亡地帶現「擁堵」 春季登山季已致14人喪生
    珠峰8000米的「死亡地帶」出現擁堵,由於等候時間過長,迄今已有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蹤。有網友感嘆,這可能是海拔最高的「交通擁堵」了。隨著天氣轉暖,5月以來,巍峨聳立的珠峰迎來了登山熱潮,出現了大排長龍的景象。為登頂,許多登山者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帶」排隊3小時。據尼泊爾政府部門的統計,由於等候時間過長,消耗體力過多,加之高寒和缺氧,迄今已有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蹤。僅在珠峰南坡就有7人喪生。
  • 珠峰大擁堵:「一路上都是待救的人、要死的人、已死的人」
    照片發布後,人們驚呼原來珠峰也會「堵車」。與平地堵車不同,珠峰擁堵顯然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今年攀登季死亡人數為14人,另有3人失蹤,這在珠峰攀登史上排名第四,僅次於1996年山難、2014年雪崩、2015年大地震。普通年份登珠峰死亡人數一般為5人左右,2018年為6人,2016年和2017年為5人。今年死亡的14人中,並沒有中國公民。
  • 海拔8000米,親歷珠峰死亡擁堵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在珠峰地區,每年3月初至5月末、9月初至10月末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而最適宜衝頂的「窗口期」,長不過四五天,短則兩三天。 在5月21日到23日的窗口期,也有多位中國登山者成功登頂珠峰。他們親歷了這次珠峰「大擁堵」,以下為兩位登山者的親歷和口述。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4分鐘告訴你登珠峰有多恐怖!
    終於,在2020年5月27號早上11點左右,不負眾望,成功登頂!全場沸騰,大家開香檳慶祝。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
  • 曾6次登頂珠峰的她 成為美國首位無氧登頂珠峰並活著下撤的人
    瑪麗莎在攀登途中,照片來自 Instagram.com5 月 20 日,也就是瑪麗莎無氧登頂珠峰的前 3 天,尼泊爾女登山家 LhakpaSherpa 第 7 次成功登頂珠峰,成為歷史上登頂珠峰次數最多的女性登山者
  • 1975年,珠峰登頂者和那些「走到一半的人」
    很多人缺了手指、腳趾,甚至雙腳,「都是被凍掉的」。1960年,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登上珠峰頂端。外國登山隊已經多次從尼泊爾側的南坡登頂,他們是世界上首次從中國境內的北坡登頂。但這次登頂沒有影像資料或他國見證人,質疑聲四起。再次登頂、留下證據,並測定珠峰高度,向世界證明中國登山隊的實力,成為一項「政治任務」。1975年,任務再度啟動。
  • 他三登珠峰最短一次僅用9天 成民間登頂珠峰次數最多的中國人
    第一次登頂珠峰下山途中 第一次登珠峰,孫義全說,開始整個人是極其興奮、夾雜著很多欲望的:對峰頂景色的嚮往,對登頂後身邊人的看法,對日後生活的改變等等……後來整個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 珠峰在黃金衝頂期遭遇「堵車」,南坡已有7人死亡
    5月中下旬的黃金衝頂期嘗試登頂,今年更是出現擁堵現象,間接導致多位登山者喪生。據報導,許多登山者被迫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帶」排隊3小時,經尼泊爾政府部門的統計,由於等候時間過長,消耗體力過多,加之高寒和缺氧,迄今已有14人死亡,在珠穆朗瑪峰南坡喪生的多達7人,馬卡魯峰3人,幹城章嘉峰2人,卓奧友峰和洛子峰各有1人遇難。
  • 《攀登者》:登頂珠峰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為國登頂,寸土不讓
    最終,王富洲,屈銀華與貢布齊心協力讓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珠峰最高處,也成為世界上成功從珠峰北坡登頂的第一人。1975年,後輩接過任務,再次登頂,進行了測繪並架上了「中國梯」。電影《攀登者》的主線故事是二次登頂,也就是中國登山隊在1975年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僅從影片來看,全場有無數個燃點和淚點,是一部越往後越好看的電影,它不是漸入佳境,而是一開始就在佳境裡。
  • 珠峰「絕命海拔」下,花50萬請來的救命人,能拉得住你嗎?
    5月28日剛從珠峰大本營下來的Gelje有些慶幸,生死時速,他帶領的印度團趕在這次「珠峰大擁堵」之前完成了登頂。14日開始,在經歷接連陰雨天后,今年珠峰攀爬的窗口期(適宜登頂的時間)終於開始顯露。兩天後,在印度客人的要求下,嚮導Gelje帶著11人的登山隊伍出發了。當時,Gelje覺得這並不是一個最佳時間,再等一周,等氣候更穩定時衝頂或許更為保險。
  • 珠峰的綠靴子屍體成著名路標,20多年了,為什麼一直無人安葬?
    珠峰攀登:從勇敢者的遊戲到珠峰大擁堵在大家的印象中,珠峰高度是8848,這個高度小朋友也知道,不過在在2005年時測量的高度是8844.43米(淨高,不含冰層),當然這並不是關鍵,主要是珠峰高度早已超過了人體耐缺氧力極限,所以在如此高度下登頂,難度可想而知。
  • 死亡7人!珠峰「死亡地帶」排隊3小時,多人遇難!
    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登山者們也在遭遇「大堵車」。▲珠峰「大堵車」(圖源:外媒)[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 ]來自北大登山隊的王輝,5月22日與一支12人的隊伍成功登頂了珠峰8848米,這是他第一次從南坡登頂珠峰。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30多名隊員當日從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出發,開啟珠峰高程登頂測量。次日17時左右,登山隊安全抵達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全體隊員身體狀態良好,並在此營地進行至少一天的休整,繼續調試測高設備。  8日一早,西藏聖山登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6名修路嚮導和27名物資運輸人員從前進營地出發,準備通過海拔7028米的北坳冰壁。
  • 珠峰上都堵成這樣了,全球登頂第一人要是知道,絕對躺不住了……
    ,說這兩天珠峰上都紅色擁堵了,登頂的人排成了這樣↓↓我的媽呀,什麼時候珠峰也成網紅景點了?據說這個300多人的隊要排12個小時才能爬到上面去拍照,在過去10天中,已經有11人在擁堵中喪命。曾經有個登山家說,登珠峰危險重重,譬如天氣、雪崩、體溫過低等等,但最危險的,還是擁堵。
  • 46萬一個名額 珠峰「生死攀登」你敢挑戰嗎?
    據介紹,登頂珠峰共有20條線路,其中最主要的是位於南、北坡的兩條傳統線路,北坡線路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境內。每年中國一側的珠峰攀登活動即在此開展。  一家西藏專業登山公司報價接近46萬元/人  截至目前,2019年珠穆朗瑪峰春季登山活動已有11名登山者遇難。
  • 《攀登者》:登頂珠峰,那些使命與生命的抉擇時刻
    尼泊爾方認為,如果你們都沒有登頂過珠峰,為何我們要分享這座最高峰? 從北線登頂是一個悲壯的宣告,也是中國的決心。影片《攀登者》中登山隊的方五洲和曲松林在完成使命和隊友生命之間選擇的內心掙扎,貫穿在兩次珠峰登頂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