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山在那,我們要去攀登,今日登頂珠峰熱點

2021-01-15 行走的教育

今天,我和大家討論了一個話題「山在那」。

央視新聞網截屏

「請根據話題,思考一下,談一談,你對『山在那』感受或啟發。」

央視新聞網截屏

學生低頭思考,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放飛自我,但話題很好切入,大家起來競相表達,暢所欲言。

但是表達,似乎有些為所欲為。

演示新聞網截屏

聽了一會,我讓大家停下,回憶一下,昨日語言表達的技巧:先提出觀點,然後再擺事實講道理。要求層次分明,邏輯清楚,言之有物。

大家似有所悟,整理一下,更有條理性。

「這個話題,是源於英國的一位登山家的名言。」我向大家介紹其人。

「人類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壯舉的有記錄的1953年5月29日著名登山家紐西蘭人埃德蒙希拉蕊以及尼泊爾的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但是英國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裡,卻留下了一個登珠峰的高度。馬洛裡在回答《紐約時報》記者提問『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瑪峰?』他回答道『因為山就在那裡!』,令人無不欽佩,也成為登山界的名言;更令人感到惋惜的是,他在1924年6月8日第二次登頂珠峰峰頂時壯烈犧牲。」

「如果我用這個人物事件作為引入,並且提出『因為山在那,我需要仰望。』這就變成了怎樣的開頭?」我繼續引導。

「這是運用先說事實,在總結分析的方法。」有同學大聲說道。

是的,今天,我們學著運用先擺事實,再講道理的方法來談感受。

央視新聞網截屏

「偉大的英國登山家馬洛裡,帶著浪漫的情懷和勇氣,揣著他妻子的玉照,和好友歐文一起登頂珠峰,不幸在75年後,1999年,美國的埃裡克·西蒙森率領一個探險隊來攀登珠峰,發現在距離峰頂僅僅600米的喬治遺體,但他妻子的照片和好友歐文在哪,卻成為至今令人不解的謎團,也令成千上萬的登山者充滿好奇和攀越的渴望。「

」因為山在那裡,我需要仰望。馬洛裡的勇於攀越的精神,就在那裡,令千萬者仰望。這是一種不不斷超越的追求。因為山在那,年輕的杜甫看到東嶽泰山,寫下千古傳誦的《望嶽》,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砥礪多少青年們對理想的追求。「

」早在1966年中國科學家成功測量珠峰的雪面高度為8849.75米,1975年,中國科學家測出珠峰峰頂高度為8848.13米,一直沿用很長時間;2005年獲得珠峰峰頂巖石面海拔8844.43米,一直沿用至今。「

」而2020年5月27日,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將再次登頂珠峰,這又是人類的一次攀越和挑戰,因為山在那。」我要示範,並作了一些知識介紹。

「因為山在那,我們不僅需要仰望,更要去攀登。這就是人類,去探索未知,去實現夢想。讓我們一起仰望,也一起去攀登吧!因為山在那。」#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相關焦點

  • 《攀登者》:登頂珠峰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為國登頂,寸土不讓
    張譯演得非常出色,他像一塊望山石一樣,在珠峰下一日又一日地等待,等待著再攀珠峰。他一定要登上那座山,登上那座風雪不止的山,不光是為國登頂,也是為了那幫曾經同生共死的戰友們,為了自己鮮活的已逝的青春。這部電影的一大敗筆是導演把過多的筆墨放在吳京與章子怡的愛情長跑上,有感情戲可以理解,但亂加也是迷之操作。
  • 《攀登者》:登頂珠峰,那些使命與生命的抉擇時刻
    人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探險家馬洛裡說:「因為山就在那兒。」 中國登山隊的攀登者說:「人類是註定要走向未來的。」「為國登頂,寸土不讓。中國人自己的山,就要有中國人登上去」十一黃金周熱播的電影《攀登者》是根據當年中國登山隊真實的經歷改編而成的,影片講述了1960年三名登山隊隊員方五洲、曲松林、傑布登頂珠峰,卻因為惡劣天氣沒能保護好攝影機,不能提供山頂的360度影像資料,國際登山界對此次登頂不予承認。
  • 45年後同一天成功登頂珠峰 人民網評:山高怕什麼,攀登就是了
    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新華社供圖人民網評:再次登頂珠峰,彰顯中國人的精氣神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成功。巔峰時刻,全民沸騰。
  • 吳京:1960年登頂珠峰不被承認,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攀登者》
    同樣,《攀登者》也是在9月30日上映,可恨的是,因為上課,小編沒有第一時間看到這部劇。不過小編一有時間就去了影院,現在才來更新。影片開始就重現1960年登頂的場景,講述方五洲為救隊友放棄相機,丟失登頂證據的感動故事,也就導致了開片一開始有學生問:「老師,我們到底有沒有登上過峰頂。」「我們自己的山,我們自己要登上去。」這是犧牲隊長說的話。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喬治·馬洛裡|攀登者|夏伯渝|珠峰史詩|...
    很可惜,因為觀眾不喜歡章子怡和吳京的感情戲而打了低分,一部電影大片裡有感情戲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為什麼對這部電影就這麼苛刻呢?這一次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也許是一個契機,讓我們可以重新來審視這部電影,一部用心拍攝的好電影——中國第一部登山冒險題材電影。《攀登者》拍攝的是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向珠峰發起衝刺的故事。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攀登者又送出一份賀禮!北京時間5月28日9點許,深圳山友厲偉、顧文婷、李曉林三人登頂珠峰。其中,李曉林2019年從南坡登頂珠峰,他是深圳第四位南北都登頂的山友。至此,深圳登頂珠峰的人數已達35人,共計39人次(包括重複登頂者),其中包括27名男性和8名女性。從業餘登山的角度來說,是全球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城市。歷年登頂珠峰深圳山友名單及登頂年份厲偉厲偉與顧文婷都來自深圳一家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這不是厲偉第一次攀登珠峰。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在萬千期待中,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於5月27日上午11時正式登頂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三極的「身高」即將迎來歷史性更新,其意義非凡。  這次珠峰測量登山活動究竟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從專業隊員、科研人員到登山愛好者,想要完成登頂的壯舉又將面對何種考驗?讓我們一探究竟——
  • 登頂珠峰!為什麼非要人力給珠峰測身高?權威解讀來了
    一般來說都是在中午11點之前就必須下撤,因為下午以後,它峰頂上那個風特別大,就特別危險了,就是從登珠峰來說,哪怕你到了一點鐘不管你登到什麼位置,你都必須返回,那麼咱們這一次珠峰測量呢,還要在峰頂進行測量工作,還要留下時間,所以咱們一般來說計劃就要(早上)七八點之前,儘量就登上珠峰的這個頂端,所以就是我們要在凌晨的這個一兩點就要出發了。為什麼會選擇凌晨?
  • 攀登心中那座高山
    攀登心中那座高山 時政新聞 2020-05-08 07:12
  •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
    60年間,中國珠峰攀登史留下了許多光榮的名字,這些名字中有為國攀登的勇士,也有越來越多普通人的面孔;60年間,這座山與這些人的故事,為中國體育史中關於精神、榮譽、惠民與和諧等主題寫下了生動的註腳。 山依舊,世間滄桑。人與山,正走向共生共榮。
  • 人類攀登珠峰史上最嚴重事故
    幾乎每年都有高山嚮導遇難根據珠峰的氣候特點,每年5月下旬都是登頂的最佳時機,現在則是夏爾巴人高山嚮導最忙碌的時刻:「珠峰每年上半年只有4個『開窗期』(可登頂的日期),一般就是五月十八、十九和二十三、二十四這四天。職業嚮導們要在登山旺季來臨前完成『修路』工作」。
  • ...金氏兄弟登頂珠峰14周年|珠穆朗瑪峰|喬治·馬洛裡|登山|金飛豹...
    因為山就在那裡1923年,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裡被《紐約時報》問到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時,他回答說:「因為山在那裡。」留下這句傳世名言的馬洛裡,最終卻沒能徵服世界第一峰,1924年,他在珠峰的冰天雪地中徹底失聯。
  • 珠峰登頂,必然還是偶然?可還曾記得1960年,那次不被承認的偉績
    這個跨越著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境線的自然奇觀,於昨日的11時整,伴隨著五星紅旗再一次成功插入珠峰頂端,這一世界第一高峰,又一次被我們的英雄成功的徵服了。此前對珠峰的14次探索,我國佔了7次,印度佔了6次,美國也探索了1次。這一次次的探索,一次次數字的刷新,它不僅記錄著這一自然景觀的海拔高度,也彰顯著國力的強勁與中國科學的不斷突破。而每一次數字更替的背後,更是一代代攀登者精神的傳承。
  • 攀登者用血肉之軀在珠峰搭成「中國梯」,這一幕感天動地!
    這架金屬梯不僅幫助這批中國登山隊員成功登頂,它還擔負了33年神聖的使命,截止到2008年,它總共幫助了13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實現了自己的珠峰夢。這架金屬梯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梯」。和共和國同齡的「無腿勇士」夏伯渝老人,曾參與了1975年那次攀登珠峰、架設「中國梯」的過程。但「中國梯」的緣起,其實是受了第一代中國登山運動員的指引。
  • 珠峰登頂!我們要測量準確的高度,中國的高度!
    01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的「身高」?據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黨亞民介紹,重測珠峰高程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珠峰高度一定發生了變化。第二,珠峰測量技術也有了大的飛躍,新技術可以明顯提升珠峰測量精度。
  • 吳京章子怡胡歌《攀登者》:登上珠峰,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人
    攀登珠峰從來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哪怕到了現在,依舊有許多人喪生其中,可何況是我國的60年代?那為什麼非要大費周章、消耗財力物力去攀登珠穆朗瑪峰呢?這是有真實歷史背景的。當時中國百廢俱興,實力不夠強大,和鄰國尼泊爾就領土歸屬權問題無法達成共識。
  • 攀登者:歷史上中國人首次登上珠峰,沒有留下證明的真相是什麼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5分,三位中國登山隊員登上珠峰,他們分別是地質工作者王富洲、解放軍炊事員貢布、伐木工人屈銀華,這也是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上頂峰。 而當時支持隊友登頂的消防隊員劉連滿則因為在第二臺階處甘當人梯,耗盡了巨大的體能,只能留守。當他們三人成功登上峰頂正值夜晚,因黑暗無法拍攝;他們放在頂峰留下的紀念物太輕,可能被大風捲走。
  • 我們讓珠峰有了標準「身高」 專訪1975年登頂珠峰的勇士桑珠
    說盛大,是因為這是史上海拔最高的關機發布會,莊嚴肅穆的珠峰是背景,更是故事的主角;是因為影片由徐克監製、李仁港導演、阿來編劇,並且匯集了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等一眾演員;更是因為這部名叫《攀登者》的電影邀請到真正的「攀登者」,1975年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登山英雄桑珠來到現場。關機儀式前後,桑珠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
  • 登頂珠峰,怎麼成了「絕佳廣告」和朋友圈的炫耀?
    「死亡地帶」排隊3小時1953年5月29日,紐西蘭探險家埃德蒙-希拉蕊和尼泊爾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首次登頂珠峰。如今,60多年過去了,攀登珠峰早已不是職業探險家和專業登山者的專屬運動,越來越多的業餘愛好者來到珠峰,圓心中的「世界最高峰之夢」。但是,越來越低的門檻也讓一些業餘登山者忽略了高風險性,葬身於此。
  • 他三登珠峰最短一次僅用9天 成民間登頂珠峰次數最多的中國人
    「我用了整整3年時間才把第一次登珠峰帶來的很多東西消化掉,」孫義全說,沉澱之後,他卻開始懷念珠穆朗瑪峰,想再登一次。 於是,他在2016年年底開始準備,2018年年初第二次攀登珠峰,這次他沒有想太多,到了山頂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對頂峰不再嚮往,而是開始享受整個攀登過程,「所以還沒下山就決定今後還會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