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我們有責任向你們提出要求,要求允許組織蘇中聯合爬山隊,以求在1959年3月-6月登上埃佛勒斯峰,並以此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周年紀念的獻禮。——蘇聯部長會議體育運動委員會登山協會主席團,籤名蘇聯12名知名登山運動員,1957年11月發出邀請。
這是蘇聯曾經發出的邀請,現如今世界最高峰已經被徵服,每年有來自全世界成百上千的人登上珠峰,其中很多都是業餘的登山愛好者,這得益於我國登山隊員第一次在「第二階梯」打的鋼錐和1975年在鋼錐基礎上架的6米「中國梯」。如果不是《攀登者》這部電影,我們普通人根本無法想像1960年和1975年前人們是克服了怎樣的艱難困苦,身心折磨才讓世界認可中國的。
人為什麼要登山?
影片一開始我們直擊了1960年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飾)、傑布(拉旺羅布)等多名登山人員在登珠穆拉瑪峰途中遇到雪崩,整個登山隊傷亡慘重,最後只有他們三個登上了珠峰。他們三個在海拔8000對米的高度上,搭人梯,曲松林光腳第一個爬上最後那20米的壯舉。然而遺憾的是當時國際上並未承認中國第一次登上珠峰,因為當時的標準是在珠峰頂拍攝360度影像,方五洲在雪崩的時候為了救曲松林,丟了攝像機,這成了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心病。正如多年後,他們再次重聚,因為當年赤腳上山頂凍傷而切除了腳趾的曲松林和頭髮依稀斑白的方五洲彼此爭論人命和攝像機的重要性那樣,1960年證明中國人登上了珠穆拉瑪峰真的那麼重要嗎?
電影裡是因為救人命才沒有拍攝成功,我們查看歷史,1960年其實是有影像資料,不過不是在山頂,因為王富洲、貢布、屈銀華踩著劉連滿,用了近3個小時才完成「第二階梯」的攀爬,劉連滿也體力不支,他們沒有食物,氧氣不足,爬上來的3人再行進100米到達峰頂的時候是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天還是黑暗的,根本拍不了影像,而是下山的時候屈銀華拍了一段視頻,但是他們將毛主席的石膏像和國企埋在了峰頂,同時也拿了九塊奧陶紀灰巖巖石標本。
1957年我們收到蘇聯體育運動委員會登山協會主席團來信想和中國一起爬上珠峰,當時我們和蘇聯關係密切,可是經過3年的籌備訓練,隨著中蘇關係的緊張,一方面蘇聯放想獨享登頂成功的果實,撕毀合約,另一方面與蘇聯交好的印度正緊鑼密鼓地籌備1960年從南坡攀登珠峰,外加1953年總理正和尼泊爾放談判中尼邊境劃分問題,尼放借中國人沒有登上過珠峰,大肆宣揚珠峰不歸屬中國。在這樣的國際壓力下,中國的世界第一峰,我們自己的大好山河,一定得由中國人登上去。所以賀龍將軍就提出「他們不幹,我們自己幹!任何人也休想卡我們的脖子。中國人民就是要爭這口氣,你們一定要登上去,為國爭光。」
無法想像的困難
電影中我們看到了雪崩、到處的冰裂縫、暴風、飢餓、設備故障、繩索斷裂、高原反應、體力不支等等惡劣的攀登困難橫亙在登山隊和珠峰之間。但是當1975年再次選擇的時候,方五洲救了隊員的同時,跳向迎面襲來的大雪中死死抱住測繪機器的時候,我們熱淚盈眶,他和曲松林、徐纓(章子怡飾)等等幾百登山團隊,在經歷了1960年那次遺憾之後,更能深刻體會到光有一腔孤勇是得不到國際認可的,我們得把一切都做到完美,不能讓所有關注中國的國際和中國人民失望。
1975年進行了多次的嘗試均以失敗結束,也過了珠峰一年一度的窗口期,然而當時的國際環境是,日本登山協會計劃5月登頂,田部井淳子將作為第一個登上珠峰的女性被載入史冊,我們的山河,徵服它的第一位女性不是中國人,這怎麼可以,所以原定於1976年登珠峰的中國登山隊必須提前到1975年登上珠峰,並且必須有女性登山隊員。於是最終於1975年5月27日,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成功登頂的女性。
三段畫蛇添足的感情戲
《攀登者》這麼好的現實題材,電影中雪崩、暴風、冰裂縫、隊員凍傷、帳篷掀飛特效畫面也是很用心,吳京拉輪胎、翻障礙物、水中憋氣用三分鐘完成訓練動作,徒手攀上廢棄工廠煙囪、鍋爐房裡引體向上,張譯光腳踩隊員上第二階梯、拿出已經被切除的半個腳掌、拉回李國梁屍體的悲痛等等都刻畫的很好。唯獨有三段跟女性相關的感情戲,讓人覺得非常的尷尬,這也許是《攀登者》分低的唯一因素。
片中有三個女性是比較突出的,一位是方五洲的初戀,從蘇聯留學回來的氣象學家徐纓(章子怡飾),一位是與李國梁暗生情愫,最終登上珠峰的黑牡丹(曲尼次仁),還有一位是被楊光保護的軍醫趙虹(何琳飾)。登山團隊的每一位角色都至關重要,尤其是女性,而導演給我們展示的並不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氣魄,更多的是情感戲。
作為中國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女性潘多,現實中當時她34歲,有孩子還剛流產。而電影中卻變成了一個李國梁頭號小迷妹,登山過程中也沒有過多的展示,到山頂了還在回憶李國梁,感覺她只是為了完成他的遺願。而前兩次訓練的時候,李國梁因為要救她,兩人都掉入冰封,還上演了人工呼吸的親吻戲碼。同樣的方五洲為了救徐纓,撐起了一座要倒塌的小冰山,直接導致自己受傷,要不是後面的多3天窗口期,他根本無法繼續參與1975年的登頂任務。最滑稽的是楊光被凍傷腿截肢,是因為在零下三十多度,把自己的羽絨睡袋一半給了趙醫生。
如果《攀登者》能夠摒除這些多餘的感情戲,再弱化吳京個人英雄展示,再多一些團隊協作重要性,外加國際歷史壓力,這無疑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好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