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是人類探險史上的黃金年代。地球上為數不多的極地,不斷被人發掘,我國的珠穆朗瑪峰就是其中一處。
1921年,在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和皇家地理學會組織下,成立了英國第一支珠峰探險隊。馬洛裡憑藉熟練的攀登技巧,成為了其中一員。
由於是第一次探險珠峰,無任何參考經驗,他們將重點放在了探索路線上。從西藏出發,沿珠峰北坡攀爬到7010米處,由於此處位於珠峰與章子峰的連接部位,是一個非常狹窄的冰雪坳地,更是兩峰間的通風口,連續遭遇暴風天氣,被迫中止行動。此次攀登行動,開啟了珠峰登山探險的序幕。
1922年馬洛裡團隊再次回歸珠峰,這是人類首次在攀登過程中使用瓶裝氧氣的登山行動,由於準備較為充足,此次他們比之前任何一次更接近峰頂,抵達7924.8米。然而,這次登山活動以悲劇結束,當他們第三次衝頂嘗試時,隊伍遭遇了雪崩,七名協助人員死亡。九名搬運工落入冰裂縫。兩名搬運工被挖出獲救,其他七人不幸死亡。
在1924年,馬洛裡再度帶隊來到了珠峰腳下,嘗試了他的第三次珠峰攀登。不幸的是,他和他的登山夥伴歐文在衝頂過程中,消失在東北山脊上。海拔約8605米,是人們用望遠鏡看到馬洛裡最後一眼時,他所在的高度。
1953年,尼泊爾人從珠峰南坡登頂成功。由此,1955年,向我國主張珠峰全部主權,理由是中國人沒有成功登頂過。
1958年,中國同蘇聯組建聯合探險隊,決定於1959年由北坡登頂珠峰。後由於兩國關係惡化,蘇聯撕毀合作登山的協議。在缺乏先進登山裝備的困境下,我們決定擼起袖子自己幹。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運動員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峰頂。
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這段歷史上的一大壯舉。登山隊主力從大本營出發,沿著東絨布冰川一路前行,攀爬至北坳,也就是1921年馬洛裡團隊抵達的風口位置。隨後沿東北山脊一路向上,連續穿過三個臺階。
第一臺階位於海拔8550米附近,高度大概3米。第二臺階是珠峰北坡路線的最大難點,海拔在8700米附近,這裡有一段4米高的垂直峭壁,幾經嘗試,未能發現很好的借力點,難度相當大。最後,劉連滿為了幫助隊友通過第二臺階甘當人梯,由屈銀華脫掉登山靴,站在劉連滿的肩頭上,王富洲和貢布在兩側扶助劉連滿,屈銀華在峭壁上打上冰錐,並穿好保險繩進行攀爬。歷時5個小時才登上第二臺階,屈銀華的雙腳也因此被凍傷,十個腳指頭被切除。此時氧氣已經不足,外加上人牆消耗了過多的體力,劉連滿決定原地等候,由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繼續攀登,通過海拔8800米的第三臺階,並最終成功登頂。
這次登頂,讓中國在邊境線談判中佔據了主動權,從此,珠峰峰頂在內的北側屬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