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距離我國首次精準測量珠穆朗瑪峰高程並向世界公布的第45周年的時候,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測量。
而王少勇,作為中國自然資源報社的首席記者,也跟隨著測量登山隊在珠穆朗瑪峰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時間。於是便有了現在眼前的這本《珠穆朗瑪日記》。
這本《珠穆朗瑪日記》是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作者王少勇在2020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的真實時光。從2020年3月17日來到拉薩,到2020年5月27日測量完成,這期間所見所聞所感。當然日記還有二篇,分別是在拉薩準備撤回,以及回北京後。
首先,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一年。
這是中國和尼泊爾兩國建交六十五周年;
這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六十周年;
這是中國首次精準測量珠穆朗瑪峰高程並向世界公布四十五周年;
這是世界爆發新疫情的一年。
在這麼一個有著歷史意義的一年,自然資源部同外交部,國家體育總局以及西藏自治區組織了這次2020珠峰高程測量活動。
日記是從3/17日開始的,這一天,作者從北京出發,飛往拉薩,開始了為期十天的隔離。
所以從17至27的日記裡,作者始終在酒店的房間裡,他觀察著窗外的景色:布達拉宮。
4/5日是2020珠峰高程測量出徵儀式舉行的日子。這一刻,測量登山隊員的宣誓,既展現出必勝的決心,又讓人激動。
書中介紹了血氧飽和度測量儀,通過這個,可以知道血氧飽和度過低會導致器官缺氧,易對大腦造成損傷,更嚴重會危及生命。
同時也介紹了這次珠峰高程測量中重要的手段GNSS測量。這是一種整合了北鬥、GPS、GLONASS、GALILEO等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可能實時獲得某一點的坐標和高度等地理信息。
關鍵的是這次使用的是國產GNSS設備,從未在珠峰峰頂使用。這次的採用儀器全部國產化,對我國測繪裝備製作也有裡程碑意義。
作者在這裡對網絡通訊進行了對比。
15年前珠峰測量,只能靠海事衛星電話,而現在可以通過移動路由器和上網卡,將4G信號轉為WIF信號,而且珠峰大本營2017年就通上了國家電網的電,告別了柴油發電機發電的時代。2012年時,船上還沒有的手機信號,也沒有WIFI。
珠峰大本營是遊客所能到達的最高處,這裡的水是水管從山上引下的冰雪融水,還有坐便馬桶,廁所裡有電燈。
作者講述了辛苦的交會測量組的組長的故事,講述了國測一大隊車隊司機的故事,他們把自己的熱情奉獻給了自己的工作;講述了天文測量的兄弟,為了讓終端儀器工作,放在自己懷裡暖至可以開機工作;講述了爬山過程中的艱難險阻,爬山時心裡路程,爬山時美麗又令人驚心動魄的風景。
珠穆朗瑪峰,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壯麗的風景,多變的氣候,還有那種至純至真的感受,淨化心靈,感受自然。
這本《珠穆朗瑪日記》的最後,還有幾張照片,十足珍貴,也十足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