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源遠流長的國家,一直在不斷完善自我,運用所掌握的一切技術和智慧,一次次地挑戰自己的極限,一次次地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驕傲。
珠穆朗瑪峰有「世界屋脊」的稱號,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曾經讓無數人望而止步,只能仰望,如同高嶺之花讓人不敢接近。
登頂一直都是許多登山愛好者的夢想,然而成功的只有少數人,甚至不少人在這個途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而在60年前,中國便徵服了它。
那是在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眾人經歷了失溫、雪崩等重重困阻,最終由貢布、王富洲和屈銀華三人代表著全中國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端,並且創造了人類從北坡登頂的世界最高峰歷史記錄。
在珠穆朗瑪峰的頂端留下了專屬於我們中國人的痕跡,讓鮮豔的五星紅旗在頂峰隨風飄揚。讓中國人為之自豪、驕傲。
世界之脊一定要被中國人徵服
對於攀登珠穆朗瑪峰這件事情從始至終都是全人類在努力的目標。
在此之前,紐西蘭的埃德蒙·希拉蕊曾以英國登山隊隊員的名義和來自尼泊爾的嚮導丹增·諾爾蓋一同從珠穆朗瑪峰的東南山脊路線攀登上了頂峰,成為了首個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的隊伍。
三年後,又有了第二支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的隊伍。他們是一支來自瑞士由艾伯特·艾格特帶領的隊伍。
攀登珠穆朗瑪峰峰頂似乎已經成了大勢所趨。
埃德蒙·希拉蕊和他的嚮導
1955年受全蘇共中央理事會之邀,我國便派出了學員前往蘇聯去學習當時相關的先進登山技術。
在第二年的春天,蘇方派了兩名登山教來到中國。
在北京培訓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登山運動員。在培訓結束後,以這批40多名學員為主的中國第一支登山隊,被命名為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
1957年蘇聯來信邀請中國人共同攀登珠穆朗瑪峰。
出於對多方麵條件不夠成熟的原因下,我方本來是打算「婉辭謝絕」這次邀請的。
但是因為當時就任為國務院副總理兼任體委主任的賀龍與體育很早之前就有了不解之緣,所以他對於這件事十分上心。
他的積極態度加上蘇聯駐華使館對這件事催問的推動,最終於1958年4月5日周總理提出了「可以考慮來」的意見。
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也就正式拉開了序幕。
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
1958年的夏天,中蘇雙方在北京的新僑飯店進行了相關工作的會談,共同協商制定了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三年行動計劃:「1958年偵察,1959年試登,1960年登頂」。
由蘇聯方面負責高山裝備以及高山食品,而我們中方則負責全部人員和物資由北京到珠穆朗瑪峰山下的運輸。
要說其中工作最為繁雜並且耗資最大的一項便是修建一條從日喀則通往珠穆朗瑪峰腳下的進山公路。
物資量大、公路建設不發達、高山峽谷地段過於險峻危險都是阻礙物資運輸的原因,經過國家方面的商量後,從長遠的角度去考慮西藏今後經濟發展的需求,以及支援中蘇登山隊。
在這個國家建設處處用錢的時候,中央還是特批了幾百萬元經費。
並且為了更好地為登山隊爭取到地方的支持,賀龍還特意寫了一張條子給他的老部下——時任西藏軍區司令張國華。請他盡力去支援相關工作。
最終在1958年9月,400多名藏族民工和600多名軍工開工了,修路如火如荼地開始著。
1959年初,中方全體人員率先到達了拉薩並迅速開始了新一輪的集中訓練。而在當時西藏的局勢十分緊張,在3月10日的時候西藏的上層反動分子公開地發動了叛亂。
3月20日凌晨時,拉薩的武裝叛亂的槍聲響起了,當天上午10點開始解放軍進行了全方面的反擊, 3月22日時叛亂分子投降。
出於考慮到合登珠穆朗瑪峰任務還要繼續進行下去,登山隊大部分人員從拉薩轉移至新疆繼續進行相關的訓練。
本來按照預定計劃,蘇方隊員將於3月的下旬在拉薩與中方會合的,但是卻意外的取消。
當時蘇聯登山隊的隊員之一菲裡莫洛夫曾經在1991年撰文的回憶中說道:「就在動身的前一天,蘇體委緊急通知……任務取消,原因未說……」。
蘇方開始出現了問題。
中方從10月份開始便多次邀請蘇方來北京繼續商談合登珠穆朗瑪峰峰頂一事,蘇方卻一反最初的態度,閃爍其詞,最終由於蘇方的態度合登活動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我們自己幹!」
蘇方突然放棄登頂活動讓人始料未及,前階段我們已經付出了那麼多地努力,此時放棄實在是過於可惜,於是乎登頂活動繼續進行,由我們自己去獨立完成!
一開始由蘇方負責的高山裝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而國內的技術目前無法自行生產,為了登山活動的順利進行便到國外去進行購買。
當史佔春在瑞士採購時卻得知了一個消息:印度也正準備1960年攀登珠峰。這便更是堅定了中國登山隊登峰的決心。
登山隊在正式突擊峰頂前分別進行了三次適應性行軍。
第一次從大本營出發到海拔6400米處的位置後返回大本營進行休息整頓;
第二次到海拔7600米處並度過了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第一道難關,那就是北坳路線,再次返回大本營;
第三次則到了海拔8300米處,偵察確定了衝擊峰頂的合適路線,更是建立下了最後一個營地,只要條件成熟了便可以爭取直接登頂了。
適應性行軍一次比一次更加有進步。在第三次高山行軍超額完成了預定的計劃。
但是有得必有失,我們的損失也不少。登山隊員死去,人員凍傷,情緒一度低迷,但是就算如此登山計劃也沒有被放棄,最後周總理下達指示登頂繼續進行。
由於隊員的受傷損失,主力隊重新進行的選擇。
由原先的副隊長徐競擔任突擊小隊的隊長,而王富洲、劉連滿和貢布和屈銀華等一共十個人肩負將最後的運輸重擔,經過幾天幾夜的艱辛前進,到達了位於海拔8500米處的突擊營地。
這時無線設備已經在中途意外失去,那麼突擊小隊已經近似於與大本營失聯了,所有的隊員卻都不曾想過放棄。
卻未曾想到在24日早晨,剛走出帳篷的徐競倒下了。將他安頓好後,王富洲臨危受命接過了突擊隊隊長的擔子,屈銀華則從運輸隊安排至突擊隊,成為新的一名突擊隊隊員。
四人繼續攀登,時間一點點過去,可能在平原地區毫不起眼的4米多巖壁,就要花費看他們的三個多小時的時間。在海拔8700米處當劉連滿再一次摔倒後,再三掙扎都沒法再次站起來。
其餘三人將他安置在一處相對安全的地方休整,將無比珍貴的氧氣留下一瓶,繼續開始攀登…
最終登山隊不負眾望,在北京時間1960年5月25日的凌晨4點20分,由貢布、王富洲、屈銀華成功登頂,完成這一壯舉。
重登珠峰,我們再創輝煌
時間飛快流逝著,六十年悄無聲息地過去了。
而在這六十年中,中國飛速發展,不斷進步,在六十年前我們攀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便無比滿足。
在六十年後的現在,中國已經有了很好的條件,開始測量起了最高峰。
當初的我們高山裝備需要從他國進行購買,而現在的我們已經完全可以自行生產,甚至自主研發出了更加有用的設備。
在2019年的10月,主席前往尼泊爾訪問時,兩國共同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聯合聲明》中提到「雙方將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高程並開展科研合作」。
在2020年5月24日測量登山隊的隊員們從6500米高處的前進營地出發,第二天抵達位於7790米的二號營地,在26日時測量登山隊公布了8名攻頂隊員的名字。
他們分別是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和洛桑頓珠,並且當天這些隊員便從二號營地出發並抵達位於8300米高處的突擊營地。
在11點時,修路隊已經抵達了海拔8600米處,並且預計在14點前便可完成珠穆朗瑪峰峰頂的修路任務。
27日凌晨2點,隊員們再次出發,於凌晨4點45分到達了位於8500米高處的第一臺階。
在清晨7點通過了8700米高處的第二臺階,並且在9點55分通過了8800米高的第三臺階,並向著頂峰開始衝刺。
27日11點03分的時候,隊員們成功登頂,世界之巔上再次飄揚起五星紅旗。
他們將要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並開始展開了各項峰頂的測量工作。
13點30分,登山隊員們成功完成了測量工作並開始下撤,他們創造了中國人在珠穆朗瑪峰峰頂停留時長的最新記錄。大量的裝備都國產化,精度和可靠性都大幅度得到提高。
同時這也是我國首次在珠穆朗瑪峰開展航空重力測量,並且首次實現在珠穆朗瑪峰的北坡登山路線上5G全面覆蓋。
這一個個奇蹟都證明著,中國在不斷進步。
結語
六十年悄然而逝,時間它悄悄地走了,似乎不讓人輕易察覺,容易讓人放鬆警惕而懈怠,但是它並沒有成功,在這六十年間,中國沒有停滯不前而是不斷地發展進步。
在六十年前,由於種種因素限制,登頂都是一件無比艱難的事情。而六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不僅能登頂,還將在頂峰運用屬於我們自己的技術進行測量。這是我們中國在不斷增強的一個體現。
國家的壯大離不開每一個人的付出,登頂的成功體現出我們中國人堅定不移的信念,相信未來的中國會更加強大,未來的成就必將更加輝煌。
文/趣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