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背「軟著陸」 「嫦娥」硬功夫

2020-11-23 人民網

原標題:月背「軟著陸」 「嫦娥」硬功夫

近處是一大片土地,淡黃中透著幾分褐色,緻密的紋理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分明;稍遠處是一個近乎圓形的凹陷,其隱約可見的底部似乎隱藏著來自遠古的秘密;遠處的地勢略有起伏,如我們常見的小丘陵一般從左向右橫亙在那裡;小丘陵之外一片虛無之境,只能看到漆黑神秘的天空。

這張圖片看似普通平常,然而,它可能是在新年鐘聲的餘韻中,呈現在地球人面前最具有藝術氣息、最令人感動的一張圖片。它拍攝記錄的是馮·卡門撞擊坑的景象,那是位於距離地球約40萬公裡月球背面一個叫作艾肯特盆的地方。跨越漫漫徵程、拍下這張圖片的「攝影師」是人類的月球使者嫦娥四號探測器。1月3日10時26分,它以完美的驚鴻一落,創造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的歷史。而後,它輕輕「按」下快門,拍攝下第一眼「看」到的景象,通過鵲橋中繼衛星,將其傳輸回地球。

頃刻間,這張照片通過各種傳播方式呈現在人們面前,其記錄的景象成為我們這顆藍色星球上傳播最快、最廣的畫面之一。人們從中不僅零距離領略到月球背面特有的景致,感受到那個天地間別樣的蒼涼與寂寥,而且深深震撼於人類航天科技所達到的精度與高度。月背零距離首照見證的既是造化之手雕琢出的大自然之美,又是人類智慧演繹的科技之美和藝術之美。在這個寒冷的冬季裡,它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溫暖著我們的心。

蒼茫一去40萬公裡

為了月背完美軟著陸那一刻,中國「嫦娥」努力了多少年?這其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奔月實在是一個遠古就有的東方夢想。「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東方夢想在鬥轉星移之間逐漸照入現實。隨著中國探月計劃於本世紀初立項啟動,嫦娥一號、二號、三號探測器陸續升空,接連實現了繞月、撞月探測,月面正面虹灣地區軟著陸等探測任務。

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四號探測任務被確定為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之後,其順利進入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該軌道的衛星。6個多月後,嫦娥四號發射升空,奔月之旅正式拉開大幕。此後,僅經過一次軌道修正,嫦娥四號就順利運行至月球附近。

2018年12月12日,測控中心對其實施近月制動,成功實現了太空精準「剎車」,嫦娥四號被月球引力捕獲,進入環月軌道運行。12月30日,飛行控制中心對嫦娥四號實施降軌控制,使其進入近月點高度約15公裡、遠月點高度約100公裡的預定月球背面著陸準備軌道。

至此,嫦娥四號飛越了約40萬公裡漫漫旅途,順利進入軟著陸備戰狀態,為驚鴻一落做好了充分準備。全球航天愛好者都屏氣凝神,等待其月背著陸、創造人類月球探測歷史的那一刻。

精準實現月背「盲降」

嫦娥四號完美月背軟著陸已成為探月史上的經典。此刻,當我們回首整個軟著陸過程時,大可以帶著幾分輕鬆與愜意,然而彼時又克服了怎樣的困難呢?

首先,地形險要、起伏不定,使軟著陸面臨「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風險。中國科學家綜合科考價值和太陽光照射情況,為嫦娥四號精挑細選了預定著陸區,即位於月背南極艾肯特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雖然該地是相對平坦的盆地中的「坑」,但是月球背面整體上地勢高低起伏不定,盆地區域內部環境仍然複雜多樣。用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來概括,嫦娥四號軟著陸就好像在崇山峻岭的雲貴川地區著陸一樣,難度可想而知。為了以防萬一,科學家將距離馮·卡門撞擊坑不遠的克雷蒂安撞擊坑確定為備選著陸區。

其次,通信延遲、近乎盲降,使軟著陸地面控制實際上失去了及時幹預能力。對於月面軟著陸,中國航天人其實並不陌生。2013年,嫦娥三號就曾在月球虹灣地區完美實施過。但是,那次嫦娥是在月球正面的虹灣地區實施的軟著陸,地面控制系統尚且可以直接完成與其通信,進行幹預指導。這次月背軟著陸,地面控制中心必須通過鵲橋中繼星與其實現數據傳輸,較長的通信時間延遲使得對於情況瞬息萬變的著陸過程進行幹預指導變得無比困難,對於地面來說,嫦娥四號的落月事實上就是一場自主、自助的「盲降」。

為降低「盲降」帶來的風險,地面測控中心可謂做足了準備。一方面儘可能通過各種渠道方式,把目標著陸區的各種參數和信息注入嫦娥四號,使其提前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給其提供最先進的軟硬體裝備。在著陸器「腿」上下功夫自然不必說了,相關團隊專門選擇了特殊鋁合金材料,設計了具有良好緩衝作用的結構,確保其落得穩、站得好。在智能化上下功夫,讓著陸器會思考、會選擇。相關團隊給著陸器裝配了測距測速敏感器,讓它睜大慧眼,自主精準判斷地形地貌,選擇最佳落腳點。

2019年1月3日早上,驚心動魄的軟著陸過程開始了。嫦娥四號在地面指令的操控下,在近地軌道15公裡處開始減速下降並調整登陸姿態。在登陸發動機作用下,嫦娥四號垂直下降。在距離月面100米處,「嫦娥」稍作停留,懸停空中,再次進行障礙物和坡度識別,選擇好理想著陸點,而後緩緩落下,穩穩立在月背之上。精準!完美!

「玉兔」翩然而下入月宮

完美落月消息傳遍全球,掌聲歡呼聲一片。然而,對於中國航天人來說,卻沒有片刻放鬆,創造探月歷史的光輝一刻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嫦娥四號落月之後依然任重道遠。而接下來首先要完成的是巡視器也就是俗稱的月球車與著陸器分離。

嫦娥四號探測器分為兩個組成部分,即著陸器和巡視器。顧名思義,前者是用來完成軟著陸功能的,可以進行月面固定探測。後者也叫月球車,將在月面行走,開展月面巡視探測。通過嫦娥三號任務的實施,我們對兩者有了比較多的認識。在實現月面軟著陸之後,把「隱身」於著陸器的巡視器釋放到月面上,實現兩者之間的分離是一項難度較高的工作。

完美落月後,科技人員按計劃開展了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的各項準備工作,對鵲橋中繼星狀態、著陸點環境參數、設備狀態、太陽入射角度等兩器分離的實施條件,進行了最終檢查確認。1月3日15時07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鵲橋中繼星,向嫦娥四號發送兩器分離指令。隨後,巡視器開始向轉移機構緩慢移動。轉移機構正常解鎖,在著陸器與月面之間搭起一架斜梯,巡視器沿著斜梯緩緩駛向月面。當晚22時22分,巡視器踏上月球表面,在月壤上留下兩道「腳印」。著陸器相機拍下了其車輪在轉移機構上的大特寫和駛上月球表面的經典一刻,並將其通過鵲橋中繼衛星傳輸到地面,一時間,火遍全球。這是中國第二臺在月球著陸的巡視器,也是有史以來踏上月背的第一臺巡視器。

在這激動人心的一刻,國家航天局揭曉了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的結果,該月球車正式命名為「玉兔二號」。

創造歷史贏全球點讚

嫦娥四號是地球使者,是人類探月史上的驕傲之作,其任務的實施特別是在月球背面的完美軟著陸引來國際社會的一片點讚。國際航天界知名人士紛紛發表評論,熱烈祝賀中國取得的非凡成就。國際媒體刊載重磅文章,對嫦娥四號任務進行深入報導和評論。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對新華社發布的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的報導,簡明扼要地留言點讚:祝賀!美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在其自媒體上表示,祝賀中國嫦娥四號團隊!成功登陸月背,是人類史無前例的第一次,是一次壯舉。

美國有線新聞網網站在題為《中國探測器成功登陸月背》的長篇報導中,不僅詳細介紹了軟著陸的過程和將在月背開展的探測和試驗,而且強調這是「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的裡程碑」。報導還援引了一位美國教授的觀點,認為中國探月工程開發的技術和空間站計劃技術將最終聯合起來打造人類登月項目。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中文網站刊發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報導,援引了中國媒體的報導,介紹了嫦娥四號和中國探月工程任務實施的背景,特別強調了嫦娥四號的結構和中繼星鵲橋的價值。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在題為《太空飛行器登陸月背,中國創造歷史》的報導中,選配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與嫦娥四號月球車的合影照片,圖文並茂。文章援引了中國媒體的相關報導,並把嫦娥四號任務與嫦娥三號任務進行了對比,指出嫦娥四號實現的歷史性突破,特別是鵲橋中繼星起到的重要作用。

美國福克斯新聞臺網站,在首頁顯要位置配圖。並在圖片上以粗體畫龍點睛地寫道,「中國的大飛躍」「北京成功讓太空飛行器登陸月背」。報導援引了一位澳門科技大學教授的話評論說,這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個重大裡程碑,構建了中國在國際太空探索中的先鋒角色。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1月05日 第 08 版)

(責編:郝孟佳、白宇)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月背軟著陸兩周年成績單:月球車行駛600.55米
    嫦娥四號月背軟著陸兩周年成績單:月球車行駛600.55米 @新華視點1月3日消息,今天(3日)是嫦娥四號月背軟著陸兩周年的日子,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面工作731天,月球車行駛600.55米,持續產出科學成果。
  • 揭秘嫦娥四號月背軟著陸!地月「飛鴿傳書」是咋回事?如何完成...
    嫦娥四號開啟人類探月徵程新篇章!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傳回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嫦娥四號軟著陸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上觀新聞帶您一一解讀背後的高科技。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成功軟著陸。月背、地球通信如何實現?
  • 國人的驕傲——嫦娥5號月背軟著陸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11月30日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
  • 嫦娥五號實現月面軟著陸,開啟「挖土」任務
    嫦娥五號任務月面採樣作業即將拉開帷幕。12月1號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陸影像圖。據了解,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約每秒1.7公裡降為零。期間,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
  • 「嫦娥四號」創紀錄在月背軟著陸!月球背面這個物質太厲害了
    著陸後,「嫦娥四號」探測器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是不是超激動的!月球正面,是大片平坦的月海。那裡海拔較低,火山巖漿更容易湧上地表。月表之下100千米處的熔巖從月殼的裂隙中湧出,填滿了低海拔的大型環形山。熔巖固化後形成了顏色暗淡的平坦玄武巖區域,也就是月海。而月球背面,背對著地球,也默默代替地球承受了更多的隕星轟擊。
  • 人類首次 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成功
    1月3日上午10點26分,經過26天長途跋涉,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著陸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具體位置是月背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嫦娥四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圖片來自微博)嫦娥四號搭載我國和荷蘭、德國、瑞典、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科學載荷,將對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開展著陸巡視探測
  •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
    日上午10點26分,經過26天長途跋涉,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著陸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具體位置是月背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 據介紹,此次嫦娥四號月背著陸的難度極大。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
    從上周開始,地月天宮,好不熱鬧。「胖五」火箭,「嫦娥」探測器,以中國探月工程為代表的民族之光,已然成為2020年最後幾周內,夜空中最亮的星。 11月24日4時30分,長五送嫦五,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啟程。 11月24、25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一、第二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四號的發現將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計劃在月背開展的低頻射電天文觀測也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為研究太陽、行星及太陽系外天體提供可能。
  •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登陸,傳回第一張月背影像圖!
    文/夕揚今天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成功在月背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月球背面影像圖。26天的漫長飛行,1月3日嫦娥四號進入距月面15公裡的落月準備軌道。除此之外,嫦娥四號還負有一個重大任務——種草,也就是月球微型生態系統,在荒涼的月表上培育生命。
  • NASA隱藏多年的秘密,被嫦娥四號揭破,月背藏有詭異發現
    嫦娥四號是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劃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顆人造衛星,它的主要任務是緊接著嫦娥三號,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月球地質、資源方面的探測活動。,這將是人類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因此,嫦娥四號此次的探月計劃也迅速成為了全世界各國的焦點。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月面軟著陸
    2020.12.1日23時許,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成功月面著陸,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實現月面軟著陸,後續任務將開創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韓潤奇 薛英民 高曉燕 薛欣】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太空中飛行一周後,肩負「落月挖土」重任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深夜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等步驟後,成功實施在月面預定區域的軟著陸。
  • 嫦娥五號實現月面軟著陸 後續任務將開創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本報記者 劉揚 ●韓潤奇 薛英民 高曉燕 薛欣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太空中飛行一周後,肩負「落月挖土」重任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深夜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等步驟後,成功實施在月面預定區域的軟著陸
  • 我國嫦娥4號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系世界首次(圖)
    11月30日,國防科工局組織召開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嫦娥四號任務實施方案調整報告、研製總要求及後續總體研製計劃,我國嫦娥四號任務將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圖:第二屆月球與深空探測國際論壇透露的我國探月時間路線圖  嫦娥四號任務是嫦娥三號的備份,嫦娥三號任務圓滿完成後,為充分利用已有產品條件,開展具有創新性和引領性的探測活動,論證組深入研究、充分論證和反覆比選,最終確定了嫦娥四號任務調整後的實施方案。
  • 視頻︱直擊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瞬間
    央視新聞微博1月3日消息,今天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視頻直擊落月瞬間!
  • 嫦娥五號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 哪些黑科技在發揮奇效
    根據國家航天局發布的消息,11月30日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嫦娥五號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嫦娥五號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嫦娥五號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標誌著目前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
  • 嫦娥四號月背大捷,嫦娥五號蓄勢待發,有人問:何時載人登月?
    2019年對我國來說將是極其重要的一年,新年伊始就有兩個好消息傳來,一是我國的首艘國產航母002號,1月8日完成了第四次海試,已經回到了大連造船廠等到下一步的工作,有不少消息稱在今年4月23日的海軍節,國產航母極有可能正式交付到我國海軍的手裡。
  • 嫦娥五號將擇機月面軟著陸
    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截至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正常,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圖為航天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專注工作。文/本報記者 雷嘉 供圖/新華社
  • 嫦娥五號組合體成功分離 嫦娥五號將擇機月面軟著陸
    嫦娥五號組合體成功分離 嫦娥五號將擇機月面軟著陸】嫦娥五號探月任務11月30日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