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雲升空之後——越來越靚麗的中國航天科工

2020-09-10 魂舞大漠

2018年在珠海,大多沒有注意到「五雲一車」,可能以為就是有,也將是很久遠之事,時間不過剛過去兩年,即展開實驗,可見以發之幽微見長的媒體,此次慢了半拍。惡補太空梭,外面的世界總是很精彩,不必說冷戰時期代價高昂的太空梭,最終的命運在2011降下華麗的大幕,30年間共運送了1360噸貨物600位航天員,不包括研製成本,每次發射高達5億美刀,光榮與悲情同在。2010年X-37B橫空,十年過去一直搞得很神秘,一款自重5噸載荷不過300公斤的小東西,噓,絕密。在網絡可以聽到的聲音,NASA一發力,多少國家會連它的大打都看不見,一騎絕塵使人看不到尾燈,呵呵。也許端地如此,航天強國不一般,我們的研究不過剛開始。

航天是可持續發展者的事業

現在世人知道的X-37B可以變軌飛行,典型的迷你型號,但與以往的高調不同,報導是有,每次都是三言兩語,經過5次飛行,已完成太空實驗2000多天,山脈公司搞了一型更大者,稱為「追夢人」,其老總稱,用不了多久,(也許),它也許往返於天地。

與官營的X-37B不同,「追夢人」的路甚為明晰,未來帶貨營利,成為可想像之事。航天一旦形成經濟鏈條,太空梭的路即可持續。拿薩當年搞得瘋狂,也充滿了血和淚,今天無力,任三大私營公司,paceX、Orbital ATK和Sierra Nevada分食而肥。

我們當年,是航天基礎所致,也是財力有限,定下發展飛船的路,但也沒忘空天飛機,這就是面前的「騰雲」。對新華社的三言兩語,意思無他,不過剛剛開始,驗證技術路線以後,才會拿出可行的方案設計。

搞航天,我們把路走得相當堅實,邁步在可持續推進的道路,亦步亦趨,可重複利用,自可節約成本和資源,滿足於使用即OK,而對「挑戰者」那般大塊頭的傢伙什,沒有興趣。

致於X-51A搞成後可以想像的自主起降型空天飛機,仍有待於觀察,不成功即大張旗鼓,今天軍方掌握的X-37B沒再這樣幹。從來示人潑天富貴的美國,變得奢靡低調如此,可見也開始在錢上打轉轉,一切業務交給三大公司,NASA居中調度而已。

照此蕩漾開去

2019年太空軍成立,美軍多了一面黑旗,凸顯的是霸道縱橫的肆意,本來就是,一直如此。

所可以倚仗者,超燃衝壓發動機,造之能成,要的是高超音速武器成軍,地面,空中,乃至太空,充滿了想像,因此且不要忙著為其鼓掌呢,「星球大戰」計劃流產,1991年正恃太空優勢,打了海灣戰爭,一時想打誰就打誰的口頭禪,在世間耳熟能詳。

對太空的優勢軍事資源,在常規軍力每況愈下的今天,念念不忘的是要將優勢擴大得更加強勢。假如真有那麼一天,積量變為質變,從臨近空間擴大到地球星系,重新執得牛耳,威風自不一般。不顧國際社會一致反對,自以為厚勢會越來越大,這才是其冥頑不化的真正原因。可以為繼的一超獨大,你會看到,類似「追夢人」太空梭,會搞得塊頭更大,搞成了X-51,隨著部署到太空,變成真正的太空戰機,正是世人所擔心的。

我們堅持和平利用太空的目標堅定,不要把航天科工與什麼送人上西天劃上等號,與航天集團分工不同而已。邁進在軍民融合的道路上,路會越來越寬闊。本來我們的航天人,就是這樣一路而來的。唯有如此,才會發展得無比壯麗。

遠大凌霄

黑格爾(Hegel),十九世紀的思想者,說過兩句著名的話,唯志向遠大者知道限制自已,但也不能什麼事都不能做。另一句,一個民族需要有仰望星空的人。今天我們一定基礎,打造五雲一車,即新的目標,騰雲名列其中,項目用於民用,方向對頭,又有條件,當然可以甩開膀子大幹一番,航天人正是仰望星空者,正把大寫的航天精神,一代代白加黑,以汗水變成揮灑的寫意。

如是觀照你會發現,壯志凌霄,正一步步把許多夢想變成了現實,尤其2020年的密集發射,成就燦爛,噴礴而出,騰雲變成扎紮實實的項目,已沒有什麼不可以。發射當天,美國的TheDrive之《戰爭地帶》專欄即稱,有類X--37B。也許,做為技術驗證,在軌飛行很短的時間內,沒有加裝太多的任務載荷,只是驗證了飛行器本身的一些技術,於宣傳上,要表達的是嚴謹細緻的工作精神,第一次實驗,我們做到了,難道不是明證嗎?

與有意遮遮掩掩,被包裝成絕密的X-37B不搭嘎,實驗只是實驗而已。想造能有,不為人誇顏色好,就值得認真點一贊。

當技術的曙光照進新的技術現實,自然就有了天地一新的感覺,太空並非誰家一己之高地,以之成為新的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正是我們心心念念的事。新的天地往返飛行器,要表達的是可持續的聲音,有了它,我們太空產業即可飛得更高更快和更遠。就在天問一號開啟漫漫徵途的日子裡,下一次發射,騰雲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新視野,目前還不得而知,有一點可以肯定,所謂望不見大燈的說法,已不再成立。加油了,中國航天人!

相關焦點

  • 走進新國企:航天科工發布軍民融合發展成果
    中新網7月7日電 7月6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組織的「砥礪奮進新國企」系列採訪活動走進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活動上,航天科工從新產業、新平臺、新系統等多角度展示軍民融合產業的發展成果。  新產業:商業航天揚帆起航  在新產業方面,中國航天科工國內率先發布千億商業航天項目規劃,持續推動飛雲、快雲、行雲、虹雲、騰雲五大商業航天工程實施;快舟一號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發射,從籤訂合同到發射僅歷時8個月,順利完成「商業航天第一單」;開拓者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鯤一號」,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航天科工已具備獨立自主研製各類典型空間飛行器及平臺的能力
  • 中國航天科工與海南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航天科工與海南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11-22 2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航天科工魏毅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航天科工魏毅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中國工程院選舉產生了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此次增選院士名單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魏毅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魏毅寅,男,1962年9月生,工學博士,研究員。
  • 騰雲工程,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運輸成本降至1/10
    「騰雲工程」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聯合國內優勢機構共同合作研製可重複使用運載器,並計劃於2020年左右首飛,旨在研發可水平起降並多次重複使用的新一代空天飛行器,實現廉價、安全、便捷的空天往返飛行。2017年新京報快訊報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正聯合國內優勢機構,研製可重複使用運載器,並計劃於2020年左右首飛。據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介紹,該運載器設計重複使用次數將達到20次以上。重複使用次數越多,成本越低,初期目標是將運輸成本降至目前的1/5,未來有望降至1/10。
  • 航天科工公布空天飛機等一系列計劃,引國際航天媒體高度關注
    據美國《太空新聞》報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在周一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一套未來五年的商業空間規劃。報導稱,航天科工在10月19日於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論壇上概述了發展發射服務、衛星星座和可重複使用太空梭的計劃「未來五年,航天科工將提高商用航天系統的能力,縮短商用火箭發射的準備時間和頻率,並對運載火箭的再利用進行進一步研究,以降低成本,」航天科工總工藝師符志民說
  • 中國航天科工與通用技術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暨航天醫科合作協議
    中國航天科工與通用技術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暨航天醫科合作協議 2020-12-30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航天科工舉辦傳承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
    23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天科工)在京舉行「傳承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會上,航天科工科技委高級顧問李伯虎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毛二可院士,航天科技集團姜傑院士,以及多位青年代表從不同角度,深情講述了陳定昌院士的感人事跡,深切表達了對陳定昌院士的思念之情,並表示要以陳定昌院士為榜樣,接續奮鬥,不斷推動國防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 中國2045航天宏偉計劃曝光:將打造天地往返「計程車」
    自從中國2004年宣布探月計劃以來,16年的時間已經過去,曾經與中國同期宣布探月的四個國家都沒有成功,唯有中國完成了所有的任務目標。在2020中國航天大會上,航天科工展示了他們的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計劃,整個計劃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要在2025年實現,實現關鍵性的技術突破,製造技術驗證機進行試飛。
  • 頭條 | 港媒關注中國打造太空梭:將成為強大武器 太空競賽追趕美國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8日報導,作為中國空間計劃的組成部分,這種太空梭正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發。重要防務承包商航天科工的副總經理劉石泉說,他們的目標是讓這種太空梭既能搭載航天員也能運載貨物往返。
  • 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
    其前身源於1956年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可見兩家公司的前身就是航天工業總公司。  分立之後,航天科技主要從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空間站等宇航產品和戰略、戰術飛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和發射服務。
  • 當5G遇上衛星——中國聯通與航天科工完成國內首個「5G+低軌衛星...
    中國聯通-航天科工「低軌衛星+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圓滿成功2020年12月1日上午7時15分左右,低軌寬帶網際網路衛星過境岱山縣海域,演示人員使用5G手機撥打聯通移動號碼,與岱山縣指揮大廳實現了通話,聲音清晰無卡頓,並體驗了使用5G手機上網觀看視頻、發送微信,感受海上5G+衛星網際網路通信。
  • 中國打造太空梭:將成為強大武器 太空競賽追趕美國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8日報導,作為中國空間計劃的組成部分,這種太空梭正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發。重要防務承包商航天科工的副總經理劉石泉說,他們的目標是讓這種太空梭既能搭載航天員也能運載貨物往返。
  • 中國航天科工與北京理工大學籤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12月14日,中國航天科工與北京理工大學籤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航天科工黨組書記、董事長袁潔,黨組副書記陳國瑛;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趙長祿,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黨委常委、副校長龍騰;雙方有關部門及單位領導出席活動。
  • 回望「十三五」 | 中國航天科工成績單!
    「十三五」以來,中國航天科工1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數量位居央企前茅,專業技術人員比例較「十二五」末提升了16.4個百分點,高學歷人才比例大幅提升。△中國航天科工黨組領導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調研扶貧工作在謀求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讓人民共享航天發展成果也始終是中國航天科工的奮鬥目標。
  • 中國正式開啟空天飛機時代,近日成功完成首次飛行
    意思就是空天飛機可以像飛機一樣在機場跑道自主升空,爾後經過發動機模式轉換實現加速進入太空軌道,返回再入大氣層時依靠自主動力在大氣層內飛行,能像飛機一樣在機場降落。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太空梭亦或者X-37B都只具備在大氣層外的軌道飛行能力,返回時則是無動力滑翔降落。
  • 網際網路衛星、空中區域網、空天飛機,我國商業航天好多「黑科技」
    馬斯克的「星鏈」上天之後,他距離「封神」又近了一步,很多人都期盼這個造特斯拉汽車的真實版「鋼鐵俠」,給他們帶來太空網際網路,實現手機隨時隨地直連衛星的夢想。據媒體報導,10月19日,在湖北武漢舉行的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傳出了我國一批先進航天項目紛紛取得階段性進展的好消息,其中包括我國的網際網路衛星,「虹雲」工程。
  • 中國航天科工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
    中國航天科工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 2020-11-28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基物聯網升空,「萬物互聯」再迎機遇
    「行雲二號」01星、02星由中國航天科工所屬航天三江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研製,是行雲工程α階段的2顆技術驗證星,在星間雷射鏈路技術、星載數字多波束通信載荷、空地衛星通信協議等多個重要技術領域實現了自主創新。
  • 中國航天科工新一代「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實驗室」馳援新疆
    中國航天科工新一代「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實驗室」馳援新疆 2020-07-21 1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航天科工所屬單位積極復工復產
    面對疫情防控和履行強軍首責的雙重考驗,中國航天科工所屬單位聞令而動,迎難而上,以實際行動在疫情面前保生產,戰時狀態奪勝利!積極復工復產,穩定產業鏈發展,專注改革創新,危中求機籤訂單,用責任和擔當堅守「主陣地」,在大戰大考中凸顯責任與擔當,為奪取「兩個成果」加速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