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45航天宏偉計劃曝光:將打造天地往返「計程車」

2020-12-09 北方熱點陣地

自從中國2004年宣布探月計劃以來,16年的時間已經過去,曾經與中國同期宣布探月的四個國家都沒有成功,唯有中國完成了所有的任務目標。


然而就在「嫦娥五號」成功挖土返回之際,航天科工爆出了未來更加宏偉的25年計劃——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



要知道,這套運輸系統,之前美國在冷戰時期,製造了許多相關的飛行器,最終都不了了之;如今中國再次重啟這套系統,會不會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蹟呢?


在2020中國航天大會上,航天科工展示了他們的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計劃,整個計劃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要在2025年實現,實現關鍵性的技術突破,製造技術驗證機進行試飛。


第二步,在2035年實現空天飛行器運輸的實用化,飛行成功運輸的概率達到99%,成功往返次數達到50-100次,同時將單位載荷的運輸成本降低至50%,周轉時間不大於一周。


第三步,在2045年全面建成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飛行事故概率縮小至千分之五,重複使用次數達到100次以上,將周轉時間進一步降低至12小時,最重要的是將單位載荷內的發射成本降低1-2個數量級,徹底實現航天商業化。

光有對未來的展望遠遠不夠,航天科工直接展示了解決方案。航天科工將航天運輸系統分成了兩個大的框架:一個是一小時抵達全球的項目,另一個則是天地往返運輸項目。


一小時抵達全球項目,是為了未來交通方式的變革,它會讓我國擁有更高的運輸效率,從而產生更大的價值。


而天地往返運輸計劃,就顯得比較高大上,它可以搭載著人類便捷地往返於地月之間,將月球的土壤取回,提取其中的氦-3,為可控核聚變提供清潔的燃料。屆時,如果可控核聚變裝置研發成功的話,全國人民或許會用上免費的電能。

若想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就必須要實現火箭或者空天飛機可重複使用化。通過航天大會的現場圖可以看到,中國目前正在研製與美國「獵鷹」第一級火箭類似的產品,可以實現垂直起降作業(VTVL),降低航天發射成本。

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使用的是垂直起飛,水平起降(VTHL)的分體式空天飛機,於現階段正在試驗。該飛機是"騰雲工程"的一個分支,曾在今年的10月份被央視曝光,並稱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進展。分體式空天飛機分為上下兩級,上一級是曾經過於神秘,不便展示的"神龍"空天飛機,可以在太空與地球之間重複使用。



空天飛機的載體也是可以超音速飛行的大型飛機,其機身扁平,可以將"神龍"背負在背上,飛至大氣層邊緣,依靠3-5倍音速的初始速度,將"神龍"送至外太空,起到一個太空"計程車"的作用。

到2030年,空天飛機技術獲得突破,空天飛機將不再依賴發射架等垂直發射設備,可以獨立地從機場起飛(HTHL),進入太空執行運輸任務。到2045年,空天飛機技術徹底成熟,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將順利建成建設。


編輯:衍白

相關焦點

  • 中國將造天地往返飛行器,計劃2030年試飛
    在空天往返方面,航天科工正聚焦於研發水平起降、可重複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現已完成發動機等多項關鍵技術地面試驗。
  • 全球1小時到達,2045年中國開通航天航班,馬斯克:有人搶跑
    而這個夢想,我國可能會從2045年就開始實現了。9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對媒體表示,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 我國計劃到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
    ,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包為民當天在福州開幕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作《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演講時透露了上述計劃。
  • 朝鮮半島2045年統一?文在寅宏偉藍圖被質疑太樂觀
    「希望朝鮮半島在光復100周年的2045年實現和平統一。」《韓國日報》報導稱,韓國總統文在寅15日在「光復節」74周年慶祝儀式上發表講話首次談到朝鮮半島統一時間,並提出統一藍圖。  文在寅表示,他計劃在任內實現半島無核化,並承諾為韓朝能在2032年共同舉辦奧運會,在2045年實現統一奠定堅實基礎。
  • 神舟十號將擇機發射 天地往返工具成就太空傳奇
    今年6—8月,神舟十號飛船將擇機發射,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次進行有人交會對接,三名航天員將在太空中工作、生活一段較長的時間。這也是神舟飛船開展首次應用飛行。  神舟飛船的首次應用飛行,其重大意義在於: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的狀態基本是一致的,本次任務取得成功後,這種狀態的神舟飛船和長徵2F運載火箭將構成我國標準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
  • 1小時全球抵達2045年將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不再是夢
    最晚將在2045年,中國將通過&34;航天系統的穩步發展,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不僅如此,普通人上太空、臨近空間旅遊也不再是夢。前不久,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就成功完成了返回著陸的計劃,此次試驗代表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突破,同時也為後續的藍圖提供了發展空間。除了中國以外,世界擁有航天夢的各國也一直在該領域進行著探索。讓人感到最為&34;的便是美國馬斯克的&34;。作為被行業戲稱為當代&34;的SpaceX公司,計劃了從2025年開始將100萬人殖民火星。
  • 中國航天再現「三步走」,航天運輸航班化指日可待?
    中國又出「大事」了!近期,一張15年前的剪報重新讓中國「炸了鍋」,一個「新」的「三步走」又給大家帶來了希望,中國航天人的腳踏實地再次被人們斟酌回味,難道說,中國航天領域又要「再上一層樓」?航天運輸航班化也指日可待了?就此看來,各位「航天大神悶聲幹大事」基本石錘,好消息指日可待。
  • 中國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為月地空間經濟區10萬億美元的氦3開採打基礎
    ,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包為民當天在福州開幕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作《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演講時透露了上述計劃。他說,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目標分為三個階段:2025年前為起步建設階段,主要任務是突破關鍵技術,形成試驗試用系統;2035年實現目標初步建成,年總飛行數百次、總貨運千噸級、總客運千人次;到2045年目標全面建成,實現按需發射,每年總飛行次數達千次量級,總貨運萬噸級,總客運萬人次。
  • 2045年有望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1小時全球抵達
    央視新聞客戶端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有多位專家就航天未來發展進行了主題發言,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表示,未來可以發展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進一步提升未來出行的速度和效率。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主要由1小時全球抵達運輸、天地往返運輸、空間轉移運輸等三類運輸系統組成,能夠滿足我國和人類未來進出空間、開發空間、利用空間的任務需求,促進航天產業的發展。
  • 聚焦中國航天 計劃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
    2015年計劃完成20次宇航發射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15年中國計劃完成20次宇航發射,將超過40顆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無論是從發射次數,還是發射太空飛行器的數量,都將創下中國航天歷史新高。  中國航天在近年來持續高密度發射,從2013年的16次,到今年的20次。
  • 我國將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 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昨天說,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包為民當天在福州開幕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作《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演講時透露了上述計劃。
  • 俄羅斯富翁耗巨資打造頂級科學團隊,計劃在2045年打造永生人
    這個年齡對於以前來說可以是很長命,但還是不能滿足現代人類,尤其是當一個人有錢有權後,長壽的欲望就更加強烈,古往至今,人人如此,從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開始就在尋找長壽秘訣,只是可惜找了大半輩子都沒有找到。而隨著現代生活和科技的改善,這類想法則更加強烈 。
  • 中國航天未來怎麼走?月球科研站、載人登火都已規劃
    12月1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袁潔描繪了中國航天未來的發展路... 人民網北京12月13日電(趙竹青)中國航天未來25年將有哪些大動作?
  • 長徵九號計劃於2028年首飛 助力中國建立月球基地
    8日,在京舉行的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中國火箭專家們宣布了中國重型火箭、低成本火箭和可重複使用運載器的最新研發進展。  瞄準深空探測,重型火箭低軌運力可達140噸  當前,世界航天強國紛紛啟動重型運載火箭研製計劃,歐洲、日本、印度競相推進新型大運載火箭研究論證。與此同時,中國航天人也加緊研製自己的重型運載火箭。
  • 俄羅斯2045永生計劃
    2011年,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裡·伊茨科夫(Дмитрий Ицков)推出了一項令人驚嘆的「俄羅斯2045」計劃,也被稱為「阿凡達計劃」。總之,計劃將人類意識轉移到非生物載體上,從而延長生命,甚至實現「永生」。
  • 中國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穩步發展,計劃25年後1小時全球抵達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一旦「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成熟,普通人上太空、臨近空間旅遊、全球1小時抵達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及運輸系統則是讓普通人實現上述目標的基礎。在中國首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著陸的背景下,空天飛行器發展成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熱議話題之一。
  • 航天科技集團公布了我國這些航天大計劃
    原標題:探索近鄰宜居行星、月球科研站、太陽系邊際探索……航天科技集團公布了我國這些航天大計劃!12月1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袁潔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國企公開課上,向在場的500名學子描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面向未來即將開展的重大工程項目。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為推動航天強國建設夯實基礎。
  • 中國計劃發射太極2號衛星,力爭到2045年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國計劃在2024年前發射「太極2號」衛星,對天基引力波探測的關鍵技術進行在軌實驗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嶽良在中國東部福建省會福州市舉行的2020年中國空間大會上說,「太極1號」是中國該計劃中的第一顆衛星,於2019年8月發射,在軌運行良好。「太極1號在中國引力波探測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實驗結果驗證了整個「太極」程序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 中國航空突破往返太空核心技術,將一舉超越美國
    據央廣網報導,在中國商業航天論壇上專家指出,中國航空已經突破往返太空的核心技術,即空天飛行動力技術。如果按計劃實施並予以實現,商業航天上中國將一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可以實現太空飛行「航班化」的國家,終於等到這一天!
  • 中國航天董事長吳燕生:到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
    雲財經訊,2020年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活動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廣東省東莞市召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出席會議並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