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計劃到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

2020-09-19 北京日報客戶端

新華社資料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昨天說,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包為民當天在福州開幕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作《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演講時透露了上述計劃。他說,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目標分為三個階段:2025年前為起步建設階段,主要任務是突破關鍵技術,形成試驗試用系統;2035年實現目標初步建成,年總飛行數百次、總貨運千噸級、總客運千人次;到2045年目標全面建成,實現按需發射,每年總飛行次數達千次量級,總貨運萬噸級,總客運萬人次。

這位專家說,屆時我國航班化航天運輸將形成體系化能力和規模化產業,總體性能水平達到世界一流,全面形成我國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滿足我國航天重大任務和商業化運營需求。

相關新聞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飛行1.55億公裡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透露,截至昨天8時30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公裡,距離地球1800萬公裡。

張榮橋昨天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天問一號」飛行期間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獲取、首次軌道中途修正、載荷自檢等工作。目前各系統工作正常,探測器狀態良好。

「火星捕獲和著陸是後續飛行過程的重大難點,由於我們對火星環境的細節知之甚少,還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當前工程隊伍仍在不斷研究完善飛行控制方案和故障預案,距工程成功還任重道遠。」張榮橋說。

據介紹,如果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圓滿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的國家。據新華社


來源 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 吳越

相關焦點

  • 我國將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 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昨天說,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包為民當天在福州開幕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作《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演講時透露了上述計劃。
  • 2045年有望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1小時全球抵達
    央視新聞客戶端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有多位專家就航天未來發展進行了主題發言,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表示,未來可以發展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進一步提升未來出行的速度和效率。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主要由1小時全球抵達運輸、天地往返運輸、空間轉移運輸等三類運輸系統組成,能夠滿足我國和人類未來進出空間、開發空間、利用空間的任務需求,促進航天產業的發展。
  • 中國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為月地空間經濟區10萬億美元的氦3開採打基礎
    ,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包為民當天在福州開幕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作《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演講時透露了上述計劃。他說,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目標分為三個階段:2025年前為起步建設階段,主要任務是突破關鍵技術,形成試驗試用系統;2035年實現目標初步建成,年總飛行數百次、總貨運千噸級、總客運千人次;到2045年目標全面建成,實現按需發射,每年總飛行次數達千次量級,總貨運萬噸級,總客運萬人次。
  • 航天新目標,中科院:「航班化」航天運輸一小時全球抵達
    今年,我國航天業連連給我國人民帶來驚喜,前段時間,我國無人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往返並在軌投放衛星的雙喜臨門還沒過去,中科院和航天企業的科研專家們便為我國未來航天業發展立下新目標。此次報告會上展望中國未來航天新規劃、新發展以及新未來,為我國航天帶來嶄新目標——「航班化」航天運輸「一小時全球抵達」。
  • 中國宣布重要計劃,25年後實現航天運輸
    、高鐵建設都已經成為世界標杆,不過即使如此,我國也沒有驕傲自滿,依舊持續不斷的對未來交通方式進行探索,此前我國航天大會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作出報告,透露一個重大信息,他表示,我國計劃將在25年後,即2045年實現航班化的航天運輸,1小時內實現全球到達。
  • 中科院院士:2045年中國火箭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
    2020年是中國航天的大年,今年發射的火箭及太空飛行器創造了新紀錄。現在中國航天又有了新目標,2045年將實現火箭1小時全球抵達的航班化航天運輸。新華網報導,日前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發表了《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主題演講。包為民指出,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 全球1小時到達,2045年中國開通航天航班,馬斯克:有人搶跑
    在科幻電影和小說中,太空旅行就和今天乘坐民航客機一樣普通,大家可以隨時在手機APP上訂票,乘坐飛船到太空基地體驗、休假,或者出差。而這個夢想,我國可能會從2045年就開始實現了。9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對媒體表示,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 中國2045航天宏偉計劃曝光:將打造天地往返「計程車」
    25年計劃——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在2020中國航天大會上,航天科工展示了他們的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計劃,整個計劃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要在2025年實現,實現關鍵性的技術突破,製造技術驗證機進行試飛。第三步,在2045年全面建成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
  • 火星探測、航班化航天運輸! 西電人聚焦航天科技前沿研究
    9月18日至21日,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會上,西電航天人面向航天科技前沿研究做主旨報告、特邀報告,共同聚焦中國航天事業未來發展。「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1978級西電校友包為民院士在《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主旨報告中向大眾描繪了「航班化航天運輸」的新願景,「把航天飛行速度應用於交通運輸上」,引發了熱烈反響
  • 1小時全球抵達2045年將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不再是夢
    最晚將在2045年,中國將通過&34;航天系統的穩步發展,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不僅如此,普通人上太空、臨近空間旅遊也不再是夢。前不久,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就成功完成了返回著陸的計劃,此次試驗代表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突破,同時也為後續的藍圖提供了發展空間。除了中國以外,世界擁有航天夢的各國也一直在該領域進行著探索。讓人感到最為&34;的便是美國馬斯克的&34;。作為被行業戲稱為當代&34;的SpaceX公司,計劃了從2025年開始將100萬人殖民火星。
  • 中國航天再現「三步走」,航天運輸航班化指日可待?
    近期,一張15年前的剪報重新讓中國「炸了鍋」,一個「新」的「三步走」又給大家帶來了希望,中國航天人的腳踏實地再次被人們斟酌回味,難道說,中國航天領域又要「再上一層樓」?航天運輸航班化也指日可待了?就此看來,各位「航天大神悶聲幹大事」基本石錘,好消息指日可待。
  • 中國宣布一重要計劃,2045年有望實現
    據央廣網報導,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針對未來航天事業的發展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眾多專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中國也在會上宣布了一項重要計劃,指出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一旦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不是夢。更令人振奮的是,從目前的發展進度來看,2045年就有望實現。
  • 中國宣布一項重要戰略,將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2045年前建成
    這幾年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而如何將航天技術更好的轉為民用,造福普通大眾也成了很多科研工作者應該思考的。有關這個問題,終於在最近有了最新的消息。國內媒體在9月18日報導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在當天宣布了一項重要戰略,把航天與航班運輸結合起來,最終實現一小時全球抵達的目標。
  • 「1小時全球抵達」或2045年實現
    近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專家齊聚暢談航天未來發展曾以為遙不可及的航班化航天系統不再是夢
  • 中國航天示未來願景:運載火箭會學習 航天運輸航班化
    運載火箭會學習 航天運輸航班化中國航天大會展示未來願景火箭模擬發射吸引眾多參觀者拍照。未來的航天運輸將實現「航班化」——我國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每年總飛行次數達千次量級,總貨運萬噸級,總客運萬人次。未來的航天飛行器「更柔軟」——如果航天飛行器具備隨時變形或適應環境連續改變能力等特殊性能,就可以在複雜飛行環境中完成更多更具挑戰性的任務。
  • 我國科學家正研究「更柔軟」航天飛行器,使其具備隨時變形能力
    延伸閱讀中國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穩步發展,計劃25年後1小時全球抵達一旦「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成熟,普通人上太空、臨近空間旅遊、全球1小時抵達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及運輸系統則是讓普通人實現上述目標的基礎。
  • 運載火箭會學習 航天運輸航班化 中國航天大會展示未來願景
    未來的航天運輸將實現「航班化」——我國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每年總飛行次數達千次量級,總貨運萬噸級,總客運萬人次。此後,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天宮對接,北鬥組網……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航天大會期間,「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介紹了我國航天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展示了一系列航天實物和模型。
  • 中國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穩步發展,計劃25年後1小時全球抵達
    在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作了《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的報告。包為民表示,我國計劃在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1小時全球抵達。1小時全球到達預計在2045年實現可重複使用航天運輸系統是可多次往返於地面與空間軌道、對此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輸系統,具有「自由進出空間、按需返回地面、多次可重複使用」的典型特徵。
  • 中國宣布一項重大計劃,將實現全球1小時抵達,建成需25年
    近日,中科院多位院士提出一個偉大構想,在未來建成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實現全球1小時抵達。靠為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補給,還誕生了像Space-X這樣的私人航天公司,甚至已經實現了私人載人航天。但是,在航天民用領域,即使是美國也存在很大空白,距離航班化還很遙遠。
  • 一枚火箭載多顆衛星,汽車運輸發射,中國航天低成本發射或已來臨
    此次發射亮點很多,除了一次火箭發射搭載的衛星越來越多以外,還有一個亮點值得關注,那就是使用了移動運輸車發射,不再是龐大的發射平臺,而這個裝備的研發充滿了艱辛,如今成功使用在商業衛星發射上。也許未來15年內,我們就將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