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一項重大計劃,將實現全球1小時抵達,建成需25年

2020-09-29 百科世界如此之大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百科世界如此之大】」,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消息資訊

信息技術的發展把全球變成了「地球村」,但實際上這個「地球村」還很大,國與國之間的交通運輸並沒有很方便,中途轉運、換乘、籤證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如何才能縮短國際之間的運輸時間呢?近日,中科院多位院士提出一個偉大構想,在未來建成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實現全球1小時抵達。

現階段航天運輸已經非常發達,隨著大推力火箭、空間站、深空探測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能將數十噸的太空梭或空間站送上太空,並實現長期運作。靠為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補給,還誕生了像Space-X這樣的私人航天公司,甚至已經實現了私人載人航天。但是,在航天民用領域,即使是美國也存在很大空白,距離航班化還很遙遠。

航班化航天運輸的運作理念是,通過高可靠性、低成本、智能化、標準化、模塊化、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進行載人航天,以接近第一宇宙速度高速飛行,理論上90分鐘左右就能繞地飛行一周,一個小時就能飛抵全球任何一個角落。

當然,要實現這一目標非常不容易,至少要攻克四大技術難點:

首先要有高可靠性、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的航天載具,最關鍵的是要成本降低;

其次要有足夠大的運載能力,能進行萬噸級運輸能力;

再者要有足夠多的高解析度衛星,形成全天時、全天候觀測體系;

最後要有完善的保障能力,能在任何情況下解決任何危機。

顯然,我國目前還達不到這種水平,我國航天技術在大推力火箭、深空探測、空間站、載人航天等領域和美國還存在巨大差距,僅相當於美國70年代的水平,至今尚未完成載人登月,要想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完成航天商業化只是第一步,美國距離這個目標更近一些。

當然,我國也沒有打算在短期內實現,初步計劃分三個階段發展:2025年起步建設,突破關鍵技術,建成試驗系統;2035年初步建成,試飛次數達到百次,總貨運達到千噸級,客運達到千人次;2045年全面建成,實現每年總飛行次數千次、總貨運萬噸級、總客運萬人次目標,總耗時25年。這個目標看似遙遠,但只要腳踏實地一步步進行,總是有可能完成的。再者,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幾乎每年都有新進步,十年前我們想不到今天的發展進程,我們同樣無法想像十年後的發展,總之未來大有可期。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或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中國宣布一項重要戰略,將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2045年前建成
    這幾年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而如何將航天技術更好的轉為民用,造福普通大眾也成了很多科研工作者應該思考的。有關這個問題,終於在最近有了最新的消息。國內媒體在9月18日報導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在當天宣布了一項重要戰略,把航天與航班運輸結合起來,最終實現一小時全球抵達的目標。
  • 中科院院士:2045年中國火箭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
    2020年是中國航天的大年,今年發射的火箭及太空飛行器創造了新紀錄。現在中國航天又有了新目標,2045年將實現火箭1小時全球抵達的航班化航天運輸。新華網報導,日前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發表了《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主題演講。包為民指出,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 1小時內抵達全球!中國宣布重要計劃,25年後實現航天運輸
    ,他表示,我國計劃將在25年後,即2045年實現航班化的航天運輸,1小時內實現全球到達。目前最快的交通運輸方式就是空運,不過自從超音速民用飛機被市場淘汰之後,目前所有的民用飛機都是亞音速,雖然速度已經比傳統陸運和海運要快得多,但是距離1小時全球到達的速度
  • 中國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穩步發展,計劃25年後1小時全球抵達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一旦「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成熟,普通人上太空、臨近空間旅遊、全球1小時抵達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及運輸系統則是讓普通人實現上述目標的基礎。在中國首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著陸的背景下,空天飛行器發展成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熱議話題之一。
  • 1小時全球抵達不是夢?中國宣布一重要計劃,2045年有望實現
    據央廣網報導,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針對未來航天事業的發展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眾多專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中國也在會上宣布了一項重要計劃,指出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一旦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不是夢。更令人振奮的是,從目前的發展進度來看,2045年就有望實現。
  • 「1小時全球抵達」或2045年實現
    「1小時全球抵達」更是已經提上日程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有多位專家就航天未來發展進行了主題發言,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表示,未來可以發展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進一步提升未來出行的速度和效率。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主要由1小時全球抵達運輸、天地往返運輸、空間轉移運輸等三類運輸系統組成,能夠滿足我國和人類未來進出空間、開發空間、利用空間的任務需求,促進航天產業的發展。
  • 1小時全球抵達2045年將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不再是夢
    最晚將在2045年,中國將通過&34;航天系統的穩步發展,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不僅如此,普通人上太空、臨近空間旅遊也不再是夢。前不久,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就成功完成了返回著陸的計劃,此次試驗代表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突破,同時也為後續的藍圖提供了發展空間。除了中國以外,世界擁有航天夢的各國也一直在該領域進行著探索。讓人感到最為&34;的便是美國馬斯克的&34;。作為被行業戲稱為當代&34;的SpaceX公司,計劃了從2025年開始將100萬人殖民火星。
  • 2045年有望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1小時全球抵達
    央視新聞客戶端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有多位專家就航天未來發展進行了主題發言,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表示,未來可以發展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進一步提升未來出行的速度和效率。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主要由1小時全球抵達運輸、天地往返運輸、空間轉移運輸等三類運輸系統組成,能夠滿足我國和人類未來進出空間、開發空間、利用空間的任務需求,促進航天產業的發展。
  • 美國「全球1小時到達」計劃擱淺,中國負責實現:空天技術獲突破
    我們的空天飛行器項目定位與美國不同,初步立意在於「航班化」發展,即空天飛行器運載規則逐漸與航班看齊,安排固定的運載時間點、運載周期段,價格也將漸趨平民化,對國民的出行方式將產生巨大影響;雖然就功能而言,軍民同用不存在技術難題。屆時,空天飛行器將實現「全球1小時抵達」的航天運輸,將充分滿足我國航天、商業領域的運載需要,經濟、文化、生活和觀念等社會各個層面帶來深刻影響。
  • 我國未來將實現全球運輸1小時抵達,科技力量的強大
    2、我國計劃於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1小時全球抵達9月21日消息,據新華社福州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表示,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 航天新目標,中科院:「航班化」航天運輸一小時全球抵達
    此次報告會上展望中國未來航天新規劃、新發展以及新未來,為我國航天帶來嶄新目標——「航班化」航天運輸「一小時全球抵達」。這便是我國將計劃在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1小時全球抵達這一偉大目標。據報導了解,目前我國的「航班化」航天運輸計劃目前分為三個階段逐步推進。
  • 全球1小時到達,2045年中國開通航天航班,馬斯克:有人搶跑
    而這個夢想,我國可能會從2045年就開始實現了。9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對媒體表示,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 我國計劃到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
    ,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包為民當天在福州開幕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作《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演講時透露了上述計劃。
  • 中國2045航天宏偉計劃曝光:將打造天地往返「計程車」
    自從中國2004年宣布探月計劃以來,16年的時間已經過去,曾經與中國同期宣布探月的四個國家都沒有成功,唯有中國完成了所有的任務目標。在2020中國航天大會上,航天科工展示了他們的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計劃,整個計劃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要在2025年實現,實現關鍵性的技術突破,製造技術驗證機進行試飛。
  • 我國將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 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昨天說,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包為民當天在福州開幕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作《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演講時透露了上述計劃。
  • 火星上有重大秘密?美國為此探索25年,或許計劃打造第二個地球
    作為全球國家中對太空展開探索最多的國家,擁有很多的成就。比如說美國是全球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早擁有衛星定位系統的國家,也就是熟知的GPS。此外在200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管理局與麻省理工大學進行合作,主要是火星展開探索,並且計劃在火星表面著陸。此後在2011年計劃再度開始對火星的探測,事實上早在1964年美國就已經發射了「水手3號」和「水手4號」探測器,也是美國第一次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中國宣布一項重大工程後,17國上門求合作被批准,但唯獨拒絕美國
    圖為中國空間站想像圖中國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尤其中國在宣布一項重大工程後,17個國家上門尋求合作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預示著中國將在不久之後正式開展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的工作,進入21世紀後,雖然中國在載人航天及衛星導航系統方面取得重大進步,但唯獨在重型運載火箭研製方面與美俄等航天強國有著較大差距,要想建造空間站及進行更遠的深空探測
  • 載人登月、火星基地、火箭送物流,中國航天大會透露了這些信息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於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福州舉行,今年大會的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每一年的航天大會都會吸引國內外航天工作者和愛好者的關注,今年的大會也是乾貨滿滿,不僅公布了載人登月新方案,甚至還有地火經濟圈、自主學習的人工智慧火箭等重大構想。
  • 特斯拉計劃在中國建免費充電站 訂車需付25萬元
    原標題:特斯拉計劃在中國建免費充電站 訂車需付25萬元 特斯拉計劃在中國建免費充電站  據國外媒體報導,電動汽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  公司負責銷售的副總裁傑羅姆·吉倫(Jerome Guillen)在北美國際汽車展上表示,2014年特斯拉會把全球銷售與服務的網店數量提高一倍。「2014年的任務是什麼?增長、增長、還是增長,」他說到。「就是永不停止增長——這才是我們的速度。」  如果成行,特斯拉在中國的充電站將成為一項巨大的成就。
  • 星鏈計劃取得重大進展:下載速率100M,實現了衛星間雷射通信
    important}【ALENG 自媒體】9月4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在剛剛完成了星鏈計劃(StarLink)第11批次60顆網際網路衛星發射任務之後,馬斯克旗下Space X公司也正式宣布:星鏈計劃取得重大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