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一項重要戰略,將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2045年前建成

2020-09-21 田柳Talk

這幾年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而如何將航天技術更好的轉為民用,造福普通大眾也成了很多科研工作者應該思考的。有關這個問題,終於在最近有了最新的消息。國內媒體在9月18日報導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在當天宣布了一項重要戰略,把航天與航班運輸結合起來,最終實現一小時全球抵達的目標。

據悉,包為民是在福州開幕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作《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演講時透露的這一計劃。他指出,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力爭在2045年以前,完成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從而讓一小時抵達全球成為可能。而這項複雜的工程也將分為三個階段來分別進行,並確保每一步都萬無一失。2025年以前這5年為起步建設階段,主要任務就是突破關鍵技術,形成試驗試用系統。

第二步則是在2035年實現初步建成的目標,做到年總飛行數百次,總貨運達到千噸級,總客運人次突破一千人。然後再用十年的時間將2035年的數據往上提升10倍,在2045年實現按需發射。屆時,我國航班化航天運輸將形成體系化能力和規模化產業,總體性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滿足我國航天重大任務和商業化運營需要。即便是現在最快的交通工具飛機,想要飛到距離我國最遠的南美阿根廷,也需要好幾十個小時,而且中途還需要轉機,十分的麻煩。試想一下,最快可能在2035年,有些人就可以體驗到一小時跨越半個地球的快捷,不得不感嘆科技進步的魅力。

事實上,一小時抵達全球這個目標,幾年前炒得最熱的是美國,只不過美國更傾向於用於軍事方面,從而實現一小時打擊全球的目標。當時美國是希望利用一種成熟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然後將其改造可以執行攻擊任務的高超音速武器。但後面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前前後後折騰了十來年美國始終無法在這一領域再進一步,這使得中國這個後起之秀在成功裝備國產高超音速飛彈後,技術引領者美國卻仍處於試驗階段。現在中國又準備將一小時抵達全球這個概念引申到民用航空領域,美國算是一步慢,就步步慢了。

當然了,我們也絕對不能驕傲自滿,雖說在高超音速武器這一局上我們取得了領先,可也必須認識到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存在的巨大差距。也就是說我國提出的這個航班化航天運輸計劃,思路是肯定不錯的,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航天技術本身,美國在這方面優勢還是很大的。在這一前提之下,就算美國輸在了起跑線上,也不能說一定就沒有翻盤的機會。不過我們也是有自己的優勢的,那就是政策連貫性更強,中國可以提出一個長達數十年的奮鬥目,而美國可能連五年後的事都說不準。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2045年中國火箭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
    2020年是中國航天的大年,今年發射的火箭及太空飛行器創造了新紀錄。現在中國航天又有了新目標,2045年將實現火箭1小時全球抵達的航班化航天運輸。新華網報導,日前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發表了《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主題演講。包為民指出,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 1小時全球抵達不是夢?中國宣布一重要計劃,2045年有望實現
    據央廣網報導,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針對未來航天事業的發展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眾多專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中國也在會上宣布了一項重要計劃,指出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一旦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不是夢。更令人振奮的是,從目前的發展進度來看,2045年就有望實現。
  • 中國宣布一項重大計劃,將實現全球1小時抵達,建成需25年
    近日,中科院多位院士提出一個偉大構想,在未來建成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實現全球1小時抵達。現階段航天運輸已經非常發達,隨著大推力火箭、空間站、深空探測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能將數十噸的太空梭或空間站送上太空
  • 1小時全球抵達2045年將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不再是夢
    最晚將在2045年,中國將通過&34;航天系統的穩步發展,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不僅如此,普通人上太空、臨近空間旅遊也不再是夢。前不久,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就成功完成了返回著陸的計劃,此次試驗代表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突破,同時也為後續的藍圖提供了發展空間。除了中國以外,世界擁有航天夢的各國也一直在該領域進行著探索。讓人感到最為&34;的便是美國馬斯克的&34;。作為被行業戲稱為當代&34;的SpaceX公司,計劃了從2025年開始將100萬人殖民火星。
  • 「1小時全球抵達」或2045年實現
    「1小時全球抵達」更是已經提上日程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有多位專家就航天未來發展進行了主題發言,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表示,未來可以發展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進一步提升未來出行的速度和效率。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主要由1小時全球抵達運輸、天地往返運輸、空間轉移運輸等三類運輸系統組成,能夠滿足我國和人類未來進出空間、開發空間、利用空間的任務需求,促進航天產業的發展。
  • 1小時內抵達全球!中國宣布重要計劃,25年後實現航天運輸
    25年後,即2045年實現航班化的航天運輸,1小時內實現全球到達。目前最快的交通運輸方式就是空運,不過自從超音速民用飛機被市場淘汰之後,目前所有的民用飛機都是亞音速,雖然速度已經比傳統陸運和海運要快得多,但是距離1小時全球到達的速度
  • 2045年有望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1小時全球抵達
    央視新聞客戶端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有多位專家就航天未來發展進行了主題發言,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表示,未來可以發展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進一步提升未來出行的速度和效率。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主要由1小時全球抵達運輸、天地往返運輸、空間轉移運輸等三類運輸系統組成,能夠滿足我國和人類未來進出空間、開發空間、利用空間的任務需求,促進航天產業的發展。
  • 中國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穩步發展,計劃25年後1小時全球抵達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一旦「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成熟,普通人上太空、臨近空間旅遊、全球1小時抵達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及運輸系統則是讓普通人實現上述目標的基礎。在中國首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著陸的背景下,空天飛行器發展成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熱議話題之一。
  • 全球1小時到達,2045年中國開通航天航班,馬斯克:有人搶跑
    而這個夢想,我國可能會從2045年就開始實現了。9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對媒體表示,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 我國未來將實現全球運輸1小時抵達,科技力量的強大
    2、我國計劃於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1小時全球抵達9月21日消息,據新華社福州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表示,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 中國2045航天宏偉計劃曝光:將打造天地往返「計程車」
    自從中國2004年宣布探月計劃以來,16年的時間已經過去,曾經與中國同期宣布探月的四個國家都沒有成功,唯有中國完成了所有的任務目標。飛行事故概率縮小至千分之五,重複使用次數達到100次以上,將周轉時間進一步降低至12小時,最重要的是將單位載荷內的發射成本降低1-2個數量級,徹底實現航天商業化。
  • 美國「全球1小時到達」計劃擱淺,中國負責實現:空天技術獲突破
    我們的空天飛行器項目定位與美國不同,初步立意在於「航班化」發展,即空天飛行器運載規則逐漸與航班看齊,安排固定的運載時間點、運載周期段,價格也將漸趨平民化,對國民的出行方式將產生巨大影響;雖然就功能而言,軍民同用不存在技術難題。屆時,空天飛行器將實現「全球1小時抵達」的航天運輸,將充分滿足我國航天、商業領域的運載需要,經濟、文化、生活和觀念等社會各個層面帶來深刻影響。
  • 我國將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 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昨天說,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他說,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目標分為三個階段:2025年前為起步建設階段,主要任務是突破關鍵技術,形成試驗試用系統;2035年實現目標初步建成,年總飛行數百次、總貨運千噸級、總客運千人次;到2045年目標全面建成,實現按需發射,每年總飛行次數達千次量級,總貨運萬噸級,總客運萬人次。
  • 我國計劃到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
    ,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包為民當天在福州開幕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作《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演講時透露了上述計劃。
  • 中國實施戰略反攻,這次美國無從阻攔,太好了
    包為民院士在報告中提到,中國計劃在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所謂「航班化」,就是航天運輸變得像飛機起落一樣,有固定的發射時間和周期,飛行器可重複使用。整個計劃將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在2025年前,突破關鍵技術,建設試驗、試用系統。第2階段,在2035年前,初步建成「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總貨運千噸級,總客運千人次。
  • 航天新目標,中科院:「航班化」航天運輸一小時全球抵達
    此次報告會上展望中國未來航天新規劃、新發展以及新未來,為我國航天帶來嶄新目標——「航班化」航天運輸「一小時全球抵達」。這便是我國將計劃在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1小時全球抵達這一偉大目標。據報導了解,目前我國的「航班化」航天運輸計劃目前分為三個階段逐步推進。
  • 中國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為月地空間經濟區10萬億美元的氦3開採打基礎
    ,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包為民當天在福州開幕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作《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演講時透露了上述計劃。他說,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目標分為三個階段:2025年前為起步建設階段,主要任務是突破關鍵技術,形成試驗試用系統;2035年實現目標初步建成,年總飛行數百次、總貨運千噸級、總客運千人次;到2045年目標全面建成,實現按需發射,每年總飛行次數達千次量級,總貨運萬噸級,總客運萬人次。
  • 載人登月、火星基地、火箭送物流,中國航天大會透露了這些信息
    火星作為目前太陽系最有探測價值的星球,我國對火星探測有長遠的發展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我國計劃於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一小時抵達全球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在航天大會上表示,我國計劃在2045年前實現1小時火箭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 「嫦娥五號」預計年底前發射 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
    於登雲說,目前我國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已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近年來,全球迎來新一輪探月熱潮,各國更加注重月球資源的勘探、開發和利用,構建長期月球基地。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由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主辦,於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福州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