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有多位專家就航天未來發展進行了主題發言,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表示,未來可以發展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進一步提升未來出行的速度和效率。
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主要由1小時全球抵達運輸、天地往返運輸、空間轉移運輸等三類運輸系統組成,能夠滿足我國和人類未來進出空間、開發空間、利用空間的任務需求,促進航天產業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 包為民:我們說1小時全球到達,這個聽起來還是比較讓人嚮往的事,它可以通過亞軌道飛行,高速飛行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實現全球1小時跨洲際的飛行,那麼它的主要實現途徑,是重複的運載火箭加高超聲速的技術。
採用航班化運營模式,具有高可靠性、低成本、重複使用、智能化、模塊化、標準化、產業規模化等基本特徵。包為民表示,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目標分為三個階段。
中國科學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 包為民:那麼我們說在2025年主要還是起步建設階段,解決一些基礎問題,到2035年初步建成,到2045年達到總目標。能夠按需發射,我們每年發射的次數,從現在的幾十次,達到成百上千次,運貨總的能力可以達到萬噸級,運客的可以達到萬人次。
高分衛星各有所長 滿足多種觀測需求
今年是我國高分系統建設10周年,期間我國發射了多顆高解析度衛星,已經形成了全天時、全天候的觀測體系。並且根據衛星自身的特點和優勢,能夠應對多種不同的觀測需求。
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是我國16個重大專項之一,自2010年啟動以來,目前已經成功發射了高分一號至高分七號多顆衛星,形成了我國自己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
國家航天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 高分系統總設計師 童旭東:遙感數據的自給率達到了80%以上,這些衛星的組合起來形成了我們自己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遙感數據系統,這些數據系統覆蓋了不同的解析度、不同的譜段、不同的重訪周期、不同的覆蓋率。
目前高分專項的成果已經廣泛應用在防災減災、地理測繪、城市規劃等多個領域。今年在鄱陽湖和巢湖發生了嚴重汛情,高分衛星在水位監測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航天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 高分系統總設計師 童旭東:可以不斷地按照天數來對整個的災區的水體的面積,水體的危險的區域,還有損失的預估,來進行提供遙感數據的支持。
童旭東介紹,後續我國的高分系統還將繼續發射更多的衛星,進行更為精細化的建設,為更多的行業提供精準的服務。
國家航天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 高分系統總設計師 童旭東:那麼後續國家也在空間基礎設施專項當中安排了有大概六七十顆遙感的衛星,這樣更有效為咱們國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提供一個有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