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這一天!中國航空突破往返太空核心技術,將一舉超越美國

2020-10-27 龍視要聞

據央廣網報導,在中國商業航天論壇上專家指出,中國航空已經突破往返太空的核心技術,即空天飛行動力技術。如果按計劃實施並予以實現,商業航天上中國將一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可以實現太空飛行「航班化」的國家,終於等到這一天!

據了解,就像地面的相關尖端技術被用於製造複雜的高鐵動車網絡一樣,中國航天的建設也要依靠技術和「網絡」,那便是目前已經基本布置完畢的衛星網際網路工程。同時,為了能夠真正實現所謂的「商業化航天」,關於空中浮動機動平臺和無人機構建的空中區域網也在同步研製甚至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這無疑使得中國在航天商業化領域上已經取得了領先地位。而論壇上最令人機動的還是中國在往返太空核心技術上的突破,只有能夠確保機體組建能夠在脫離後重新運作並回收,基本的運載速度才能得到保障,才有「航班化」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這種往返領域一定程度上依然走在前列,尤其是同美軍合作的馬斯克更是已經推出了相應的可回收火箭「龍飛船」,無論是相關實驗還是目前的載人成果都已經說明了這一技術的實現程度。從長期角度看,馬斯克的各種計劃本身所需要的經費就是天文數字,項目與項目之間的整體聯繫更是相當微弱,想要建成同步的空天地網絡恐怕相當困難。而中國在這一方面就要遠超美國了,目前已經建成的項目基本都是實現為了全球部分地區的無線網際網路做準備,而相關技術的突破使得中國開發更為便捷的空天往返「航班」的實現打下了基礎。一旦上述的兩方面網絡建成,一座「太空村」的建設甚至都是可能的。

畢竟對於中國來說,技術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人類帶來便利,而不是為了霸權和與他國競爭使用的軍事武器,因此美國的政治戰略發生改變後逐漸開始針對中國現有技術展開了「圍追堵截」,甚至一度在商業衛星的軍事作用上花大力氣研究,然而實際上,中國發射出去的很大一部分衛星都是為了服務地面發展建設而存在的,即便構建全球化的衛星網絡也同樣如此,為建設而發展的技術在實用領域遠比軍事技術要延伸得更廣更遠,這也是中國必然會「超過」美國的原因之一。

必須要注意的是,將美國作為技術目標只是階段性的,在當前的科技水平下,中國科學界實際上正在更多接觸美國也沒有接觸過的新領域,因此推進發展的相關航天技術甚至可以算是世界「獨一份」。儘管目前來說,人類還沒有前往深空進行探索的可能,但從長遠角度看,這其實是技術和科技發展的必然,當前的努力都是為了未來「前往星辰大海」的可能,當技術進行商業化大眾傳播的時候,這些能夠真正用於民的技術才是技術發展的根本動力。

論壇上相關專家點明,儘管目前人們對於新技術的體驗絕大數還停留在手機導航和定位等相對簡單的技術上,「衛星通信」等技術依然離人們較為遙遠,但要知道的是,這些其實都是構建「太空航班」和「普通人上太空」的相關產業的基礎,從目前中國的發展進度上看,已經是能夠實現的技術目標了。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大環境下,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成就無疑讓人看到了技術發展的希望,完全可以說,中國的未來必然會遠遠超越美國,現代人必然能等到這一天。

相關焦點

  • 中國空天飛機亮相央視,突破往返太空核心技術,軍事應用價值巨大
    10月19日,央視報導了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推進的「騰雲」工程再度亮相,並宣布突破了往返太空的發動機關鍵技術。研製空天飛機的關鍵是組合動力發動機,該項目已經完成組合動力模態轉換飛行試驗,意味著中國研製空天飛機突破了最核心技術。
  • 我國空天飛機亮相央視,或一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近日,中國第六屆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宣布我們已經突破空天飛機的核心技術難關。這就意味著,我們可能建造出一個空天飛機,並成功往返太空。與美國一向的嘴炮作風不同,這次我們中國是真的拿出了真本領。「騰雲工程」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推進的,並研製了可重複使用的空天往返飛行器。
  • 又一國之重器橫空出世,核心技術超越美國,東方或將領跑世界
    天宮空間站,現在天宮空間站的核心艙樣品已經開始生產,將於2020年發射升空,它的出現代表著東方或將領跑全世界,而美國對此只能幹瞪眼,就目前來看天宮空間站的核心技術已經超越了美國,因為美國現在根本沒有能力建造空間站,這代表一旦現役的國際空間站退役,天宮空間站將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隨著這一國之重器被曝光,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體轉向了東方
  • 一舉打破技術封鎖!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東方,美俄感慨:已無力阻止
    泵後擺技術一直都是全球範圍內匱乏的領域,目前只有俄羅斯熟悉掌握並運用,美國也在大力研發。就在這個關鍵時候,我國一舉打破技術封鎖!隨著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東方,美俄也不由感慨道:中國技術或是已無力阻止。,但如今卻被我國率先突破了,這讓他們更加不滿,目前我國的航天事業不斷傳出佳音,獲得了國際上的一致認可,而與此同時,美國的航天技術卻一直停滯不前,這點是他們最不能忍受的。
  • 美國最不希望中國掌握的空天技術,是……
    張聚恩 / 文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在利用太空時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航天領域關鍵技術再獲突破,趕超美國現居世界第二
    但是,在現在的國際競爭中,如果你沒有真正的核心技術,沒有頂尖的科技作為支撐,其實這樣的發展道路是走不長遠的。例如美國,在高精尖的技術上一直都保持著絕對的優勢,而他也是依靠這些技術上的優勢來反向的拉動經濟的快速增長。
  • 太空翱翔2天後,中國第一款空天飛機,順利返航成功著陸
    2020年9月6日,這在中國航天史上,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這一天,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空天飛機,在太空成功遨遊2天後成功返回,飛機降落在預定著陸場,這也是中國航空邁出的巨大一步,航天部門認為,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重大突破!中國打造太空梭:將成為強大武器 太空競賽追趕美國
    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名專家稱,這項進展可以縮小與美國在空間技術方面的差距。專家稱,如果這種太空梭研發成功,它將使得進入空間成本更低並且更有利於環保,同時幫助中國在與其他國家的技術競賽中取得進步。
  • 太空翱翔2天後,中國第一款空天飛機,順利返航成功著陸!
    ​2020年9月6日,這在中國航天史上,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這一天,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空天飛機,在太空成功遨遊2天後成功返回,飛機降落在預定著陸場,這也是中國航空邁出的巨大一步,航天部門認為,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金羊網評:打好關鍵技術攻堅戰,提升中國核心競爭力
    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同時,這也意味著我國正向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不斷邁進,在關鍵技術上的重要突破必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核心競爭力。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何為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就是指在設計過程中考慮了多次重複使用,涵蓋發射、入軌、返回大氣層、降落回收的太空飛行器。
  • 印媒:中國太空計劃超越了美國,空間站首個模塊2021年進入太空
    眾所周知,美國自從當初領先蘇聯第一個載人登月成功以來,就一直在世界航空航天領域上處在領先的位置,所以在美國聯合其他國家建立國際空間站時,中國被排除在外。但是骨子裡的艱苦奮鬥精神讓中國從不放棄,於是中國就開始了漫長的自主研發道路。如今更是讓美國感到危機重重。
  • 中國突破航天推進關鍵技術,彎道超車歐美,獨家享有該技術
    最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航天推進技術中的霍爾推力器上有了新突破,而且在關鍵技術上彎道超車歐美,只有中國獨享該技術,那到底我們突破了什麼關鍵技術呢?下面和大家聊一聊。在航天領域也一直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稱霸,直到中國2000年之後,中國加入了太空鬥爭之中,這個局勢有所改變。而如今中國完全有後來居上的架勢,航空領域的科技發展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 霍爾發動機關鍵技術被突破,中國彎道超車歐美,多項技術全球首創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霍爾發動機上突破新高,在關鍵技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趕超美俄,那我們究竟突破了什麼技術呢?對於工業起步晚的中國來說,很多科研都受到了發達國家的限制,而在航天領域一直以來的霸主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直到2000年以來,中國加入了這場太空的鬥爭中去,也改變了當前的局勢。中國後來居上,在航空領域也逐漸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 中國2045航天宏偉計劃曝光:將打造天地往返「計程車」
    在2020中國航天大會上,航天科工展示了他們的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計劃,整個計劃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要在2025年實現,實現關鍵性的技術突破,製造技術驗證機進行試飛。通過航天大會的現場圖可以看到,中國目前正在研製與美國「獵鷹」第一級火箭類似的產品,可以實現垂直起降作業(VTVL),降低航天發射成本。
  • 神舟十號將擇機發射 天地往返工具成就太空傳奇
    今年6—8月,神舟十號飛船將擇機發射,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次進行有人交會對接,三名航天員將在太空中工作、生活一段較長的時間。這也是神舟飛船開展首次應用飛行。  神舟飛船的首次應用飛行,其重大意義在於: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的狀態基本是一致的,本次任務取得成功後,這種狀態的神舟飛船和長徵2F運載火箭將構成我國標準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
  • 中國空天飛機終於不再隱藏,美國從此不再是唯一
    作者:小韓編輯:月七據中國青年網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這一舉措無疑對中國科研航空事業又有了一次信心鼓勵。此次試驗的成功意味著我國可以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進行技術研究。這次中方的舉措也是給中國狠狠的長了一次臉,要知道這種新型太空飛行器目前只有美國一家擁有,而中國這次的進步又讓世界再一次看到了中國卓越的能力。
  • 中國空天飛機終於不再隱藏,美國從此不再是唯一
    此次試驗的成功意味著我國可以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進行技術研究。這次中方的舉措也是給中國狠狠的長了一次臉,要知道這種新型太空飛行器目前只有美國一家擁有,而中國這次的進步又讓世界再一次看到了中國卓越的能力。 如今存在的航空器都是指太空運行並執行探索開發等特定任務的飛行器。其能夠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宇宙空間測試體驗,航天載人技術一直都是科學界令人震撼的科研項目。
  • 我國勢如破竹,航天領域再獲新突破,美俄感嘆:實力不容小覷
    近幾年來,各國將更多的目光放在航天科研領域,我國在這一方面也在蓬勃前進。據媒體報導,日前,我國在泵後擺技術上,發展的非常順利,一舉打破了西方的壟斷,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這個核心技術的國家。在這項世界級難題突破以前,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即便是美國,也不曾擁有這項技術,所以當他們得知我國也獲得這項技術之後,感嘆道,中國在航天科技方面,實力不容小覷,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 空天飛機核心技術新突破,「心臟病」治癒可期
    中國航天航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慢慢追趕了西方發達國家的腳步,然而與世界前沿的國家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中國實力不去他們,而是因為中國航天航空發展的「心臟病」——發動機。與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具有先進發動機技術的航天強國相比,中國的發動機技術稍遜一籌,這就導致了中國航天航空發展受限。經過中國無數科研人員的努力,終於有望治癒「心臟病」。
  • 美國計劃造長期往返的宇宙飛船,中國計劃這麼做,卻更有智慧
    整個「太空發射系統」項目中,初步是使用傳統的化學能火箭,最終是要使用核動力火箭作為主動力,達到長期往返地球和月球,不用加燃料的目標。 而中國航天人暫時最遠的目標是製造超巨型火箭——長徵9號,設計指標是起飛重量5800噸,向近地軌道運輸能力140噸,也能向月球運輸50噸貨物,整體性能和美國獵戶座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