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導,在中國商業航天論壇上專家指出,中國航空已經突破往返太空的核心技術,即空天飛行動力技術。如果按計劃實施並予以實現,商業航天上中國將一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可以實現太空飛行「航班化」的國家,終於等到這一天!
據了解,就像地面的相關尖端技術被用於製造複雜的高鐵動車網絡一樣,中國航天的建設也要依靠技術和「網絡」,那便是目前已經基本布置完畢的衛星網際網路工程。同時,為了能夠真正實現所謂的「商業化航天」,關於空中浮動機動平臺和無人機構建的空中區域網也在同步研製甚至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這無疑使得中國在航天商業化領域上已經取得了領先地位。而論壇上最令人機動的還是中國在往返太空核心技術上的突破,只有能夠確保機體組建能夠在脫離後重新運作並回收,基本的運載速度才能得到保障,才有「航班化」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這種往返領域一定程度上依然走在前列,尤其是同美軍合作的馬斯克更是已經推出了相應的可回收火箭「龍飛船」,無論是相關實驗還是目前的載人成果都已經說明了這一技術的實現程度。從長期角度看,馬斯克的各種計劃本身所需要的經費就是天文數字,項目與項目之間的整體聯繫更是相當微弱,想要建成同步的空天地網絡恐怕相當困難。而中國在這一方面就要遠超美國了,目前已經建成的項目基本都是實現為了全球部分地區的無線網際網路做準備,而相關技術的突破使得中國開發更為便捷的空天往返「航班」的實現打下了基礎。一旦上述的兩方面網絡建成,一座「太空村」的建設甚至都是可能的。
畢竟對於中國來說,技術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人類帶來便利,而不是為了霸權和與他國競爭使用的軍事武器,因此美國的政治戰略發生改變後逐漸開始針對中國現有技術展開了「圍追堵截」,甚至一度在商業衛星的軍事作用上花大力氣研究,然而實際上,中國發射出去的很大一部分衛星都是為了服務地面發展建設而存在的,即便構建全球化的衛星網絡也同樣如此,為建設而發展的技術在實用領域遠比軍事技術要延伸得更廣更遠,這也是中國必然會「超過」美國的原因之一。
必須要注意的是,將美國作為技術目標只是階段性的,在當前的科技水平下,中國科學界實際上正在更多接觸美國也沒有接觸過的新領域,因此推進發展的相關航天技術甚至可以算是世界「獨一份」。儘管目前來說,人類還沒有前往深空進行探索的可能,但從長遠角度看,這其實是技術和科技發展的必然,當前的努力都是為了未來「前往星辰大海」的可能,當技術進行商業化大眾傳播的時候,這些能夠真正用於民的技術才是技術發展的根本動力。
論壇上相關專家點明,儘管目前人們對於新技術的體驗絕大數還停留在手機導航和定位等相對簡單的技術上,「衛星通信」等技術依然離人們較為遙遠,但要知道的是,這些其實都是構建「太空航班」和「普通人上太空」的相關產業的基礎,從目前中國的發展進度上看,已經是能夠實現的技術目標了。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大環境下,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成就無疑讓人看到了技術發展的希望,完全可以說,中國的未來必然會遠遠超越美國,現代人必然能等到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