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計劃造長期往返的宇宙飛船,中國計劃這麼做,卻更有智慧

2020-11-25 騰訊網

獵戶座飛船模擬圖

近日,美國對未來「太空發射系統」重要項目獵戶座飛船進行部分技術測試,該飛船的設計指標是載荷77噸,終極指標是載荷143噸;飛船目標是為建立月球基地提供運輸服務。

整個「太空發射系統」項目中,初步是使用傳統的化學能火箭,最終是要使用核動力火箭作為主動力,達到長期往返地球和月球,不用加燃料的目標。

而中國航天人暫時最遠的目標是製造超巨型火箭——長徵9號,設計指標是起飛重量5800噸,向近地軌道運輸能力140噸,也能向月球運輸50噸貨物,整體性能和美國獵戶座相當。長徵9號設計指標已經是人類歷史上製造的最大的運載火箭了,比美國登月計劃的主力土星5號火箭,重一倍。

美國和中國兩大太空項目,策略是不一樣,美國計劃造長期往返的宇宙飛船,中國計劃造一次性使用的超巨型火箭。但能夠長期使用的宇宙飛船才是未來正確的道路,而核動力發動機是宇宙飛船的動力核心。

核動力發動機示意圖

先說核動力發動機,有兩種思路,一種思路是,核動力火箭引擎就是在用一次次小規模的核爆,推著火箭前進。聽起來非常恐怖,用核爆推動火箭飛行。另外一種思路,核能產生熱量加熱氣體,使其高速釋放,產生推力,這種就比較安全了。

用核爆的思路,好處就是,不用頻繁加燃料,一次加夠核燃料,不斷核爆,就可以實現宇宙飛船加速和制動。用核熱釋放氣體,好處就是安全,但是需要儲備大量氣體,而且要經常加氣。

無論哪種類型的核動力引擎,它都比傳統的火箭引擎要好用。傳統火箭引擎全靠燃料甚至要氧氣,這種發動機工作時間很短,只有的2到3分鐘,就沒有燃料。核動力引擎,依靠核反應,只要很少的質量的核燃料進行核反應,就可以產生巨量能力,推力更大,而且使用時間更加長。

回到中國和美國火箭和宇宙飛船項目。

宇宙飛船示意圖

美國的思路是正確的,利用宇宙飛船當定期航班,用普通運載火箭作為運送乘客和物資乘搭宇宙飛船的一次性載具,大幅度減少每一次地球到其他星球的航行成本。

中國的長徵9號,看起來非常浪費,5800噸的超巨型火箭,只把50噸的東西送到月球,剩下5750噸全部沒了。但是從長期來看,中國確實更有智慧。

宇宙飛船是正確的星際航行工具,但是如何建造宇宙飛船是一個超級難題。

美國先造宇宙飛船,但是缺乏超大型運載火箭,一次只把十噸或者二十噸的飛船部件送入太空,和技術風險很大,建造一艘宇宙飛船要十多甚至幾十次發射。

長徵9號模擬圖

而中國的用長徵9號,一次可以把140噸宇宙飛船部件送入太空,建造飛船或許只有幾次發射就可以組裝一艘飛船,效率更高。

從長遠來說,美國的「太空發射系統」是一次宇宙飛船的先行嘗試,而中國的長徵9號超巨型火箭是一次踏實的技術突破。如果兩種技術同步進行,最後聯合起來,那麼就能事半功倍,大大加快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

或許,美國應該考慮和中國合作共同建造宇宙飛船,畢竟當前人類的太空技術仍然很初級,獨立完成偉大的太空探索事業,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成實在太艱難了。(翼騎兵)

相關焦點

  • 中國將造天地往返飛行器,計劃2030年試飛
    在空天往返方面,航天科工正聚焦於研發水平起降、可重複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現已完成發動機等多項關鍵技術地面試驗。
  • 中國能造航母,能造殲20,為何造不出太空梭?
    利刃/摸魚不香 當今世界航天領域的前沿還有所謂SSTO(單級入軌運載工具),說白了就是跟空天飛機差不多的概念,看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問了:當初世界上不是以前沸沸揚揚地大搞太空梭嗎,好多國家都有完整計劃甚至實際投入運營了呀,怎麼今天研究空天飛機還要這麼費勁呢?
  • 俄羅斯航天局計劃打造低成本宇宙飛船,打破SpaceX壟斷地位
    近日,俄羅斯航天局和「可重複使用的運輸空間系統(RTSS)」公司籤署了一項為期5年的合作協議,旨在開發一種能夠運載貨物往返國際空間站的太空飛行器。據估計,馬斯克的龍飛船返程費用為1.5億美元,而俄羅斯打算將其價格降至6900萬美元。
  • 航天日︱「東方紅一號」之前曾有個「曙光號」飛船計劃
    到了1980年代,美國的太空梭成功上天,傲視全球,震動世界。接下來就有問題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是在1980年代中期啟動的,那時恰好是太空梭大放異彩、最為風光的時候,中國為什麼沒有受影響上馬搞太空梭,而選擇了「落伍」的宇宙飛船發展道路呢?
  • 核動力宇宙飛船開造:地球到火星一個半月
    基裡延科稱,目前現有的發動機不能這麼做:理論上它們飛抵火星需要一年半的時間,而且沒有機動飛行的能力,飛船只能在飛行伊始加速,然後在規定區域行駛。而且現在的動力裝置沒有能力使飛船從火星返回地球,但有核動力裝置後這將變得可行。 俄羅斯2010年啟動了建造兆瓦級核動力裝置的宇宙飛船的項目,為這種裝置準備的首個核反應堆計劃在2018年完工。
  • 中國2045航天宏偉計劃曝光:將打造天地往返「計程車」
    自從中國2004年宣布探月計劃以來,16年的時間已經過去,曾經與中國同期宣布探月的四個國家都沒有成功,唯有中國完成了所有的任務目標。,製造了許多相關的飛行器,最終都不了了之;如今中國再次重啟這套系統,會不會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蹟呢?
  • 美國NASA新型機器人,利用火星土壤造火箭燃料,往返火星不是夢?
    今日話題:美國NASA新型機器人,利用火星土壤造火箭燃料,往返火星不是夢?自從人類發現火星之後,就一直不斷的在探索,像美國航天局NASA一樣,為了上火星發明了一款新型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可以利用火星土壤,就造出火箭燃料,這到底是什麼機器人那麼厲害,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睹它的風採吧。
  • 「獵戶座」宇宙飛船:阿波羅計劃後首次載人衝出地球
    當「獵戶座」搭載太空人時,它將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中的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協同飛行,該太空發射系統是新一代的助推器,旨在讓太空人再次脫離近地軌道。然而,獵戶座的第一次試飛使用的是聯合發射聯盟的Delta 4重型火箭。發展歷史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宇宙飛船的主承包商。
  • 【新·研究】大神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
    專注於火星探索的非營利性組織Mars Society的主席羅伯特卓比林(Robert Zubrin)在接受《大眾科學》採訪時稱:「我們知道如何讓行星溫暖起來,我們現在正在這麼做。」他的意思是向大氣中釋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卓比林說,在火星大氣中添加氟碳氣體尤其是四氟化碳可以產生溫室效應。
  • 俄羅斯專家對中國太空計劃的評論,看完你有沒有熱血沸騰的感覺
    米哈伊爾·莫洛佐夫說,嫦娥5號成功證明中國是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這樣做的國家。因此,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在技術和科學方面達到最高水平,成為真正的太空大國。此外,嫦娥4號在月球的背面工作,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這樣做過。在嫦娥-5號任務結束後,俄羅斯出現了一些熱烈的討論。其中一些俄羅斯人說我們40多年前就這麼做了,沒什麼新鮮的。俄航天局負責人也在聲明中說,俄羅斯早就掌握了向月球發射無人探測器,甚至是載人飛行的技術。
  • 中國計劃在黃巖島填海造陸被美國勸阻?外交部回應
    在今天(10日)舉行的外交部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問:「據報導,菲律賓防長洛倫扎納3月9日稱,中國原本打算在黃巖島填海造地,但後來在美國的勸說下打消念頭。請證實。中方對上述說法有何回應?」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關於此事,中方已多次表明立場。
  • 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因為美國此次的載人登月計劃並不是1972年之前的阿波羅計劃的簡單重複,而是有著本質的區別。果真如此的話,如果在附近地區建立月球基地,美國太空人可方便就近採集冰塊,解決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問題,利於人數較多的太空人隊伍長期在月球基地停留。條件成熟以後,還可以利用這些冰塊製造液氫和液氧,為未來進一步深空探索任務提供燃料。
  • 中國航空公司8月往返柬埔寨航班計劃
    8月中國航空公司 往返柬埔寨航班柬埔寨JC航空最近發布通知表示:2020另外,有消息表示瑞麗航空、吳哥航空,近期均有增加航班,但是並沒有看到官方的報導。以下為部分中國航空公司8月份國際航班計劃春秋航空8月,春秋航空每周可執行國際航線共計4條。
  • 馮·布勞恩的《火星計劃》高瞻遠矚,卻被美國總統尼克森武斷否決
    ——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自己的火星探測之旅。「土星5號」火箭而名聲大震,他隨即設想說服美國宇航局和美國國會,將火星作為下一個徵服的目標,這一次他的計劃是發射兩艘由核動力驅動的宇宙飛船。,這次的火星計劃被擺上了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的案頭,在阿波羅登月成功之後,美國需要有新的太空計劃。
  • 出行提醒丨國內外航司8月往返中國大陸航班計劃匯總
    近日,多家海外航司官宣恢復往返中國大陸的國際航線。截止7月29日,為您匯總了主要航司往返中國大陸的航線運營計劃。溫馨提示:7月21日,民航局、海關總署和外交部聯合發布公告,要求搭乘航班來華的中、外籍乘客在登機前5天內完成核酸檢測。檢測應在中國駐外使領館指定或認可的機構進行。
  • 中國計劃建設吉瓦級太空太陽能電站
    2008年,「十二五」計劃中提出了建設太空太陽能電站的規劃方案,此後,國防部對相關技術研究一直給予大力支持。根據初步規劃,2021-2025年間,中國將在太空平流層建造一個多吉瓦級的太陽能電站。該太陽能電站將繞地球軌道而行,浮於地球表面36,000公裡,太陽能將轉換成微波,傳送至地球上的一個接收設備,然後轉換成電能。
  • 美媒:美國取消禁止中國航空公司飛往美國的計劃
    美國CNBC剛剛消息,當地時間5日,美國政府取消禁止中國客運航空公司飛往美國的計劃。CNBC說,新規限制中國航空公司每周只能有兩個飛往美國的航班班次。報導援引美國交通部稱,這是「恢復中美航空公司在定期客運服務市場上的競爭平衡和公平平等的機會」。
  • 中國是搞宇宙飛船,還是太空梭,錢學森力排眾議:搞宇宙飛船
    1955年,在美國留學和工作了20年錢學森,懷揣著報國理想回到了中國,並且肩負起了研製中國火箭和飛彈的重任。當然,這不是一個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任務,因為當時國內的工業生產才剛剛有起色,所以要製造火箭和飛彈這樣的尖端武器,幾乎可以說的天方夜譚,但錢學森憑藉著自己在美國研究飛彈的經驗,再加上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的協助,先後成功研製出了第一枚飛彈,第一枚原子彈,第一枚氫彈和第一顆人造衛星。
  • 美國總統甘迺迪宣布登月計劃,不料蘇聯太空行走又領先一步
    甘迺迪登月演講在這次演講不久之後,美國宇航局舉辦了一次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了這項新的太空計劃。布勞恩以登月計劃總工程師的身份出席了這次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布勞恩宣布,美國宇航局的登月計劃將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實現飛船的繞地飛行,之後再進行多人航天、確保能夠進行長期太空旅行,在這基礎上,最終實現載人登月。
  • 中國航空突破往返太空核心技術,將一舉超越美國
    據央廣網報導,在中國商業航天論壇上專家指出,中國航空已經突破往返太空的核心技術,即空天飛行動力技術。如果按計劃實施並予以實現,商業航天上中國將一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可以實現太空飛行「航班化」的國家,終於等到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