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劃建設吉瓦級太空太陽能電站

2021-02-15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

2008年,「十二五」計劃中提出了建設太空太陽能電站的規劃方案,此後,國防部對相關技術研究一直給予大力支持。根據初步規劃,2021-2025年間,中國將在太空平流層建造一個多吉瓦級的太陽能電站。該太陽能電站將繞地球軌道而行,浮於地球表面36,000公裡,太陽能將轉換成微波,傳送至地球上的一個接收設備,然後轉換成電能。根據相關報導,從理論上來講,能量供給為不間斷性的,不受夜晚或季節變化影響。

雖然俄羅斯和美國在此領域遠超中國幾十年,但是中國的太空步伐已經啟動,蓄勢待發。這一具有裡程碑式的宏偉計劃可以同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從香港到珠海)、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三峽大壩、「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相媲美。此外,「嫦娥四號」宇宙飛船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後,此項太陽能電站計劃還可以加強中國在太空的探索能力。

本月初,國內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在重慶啟動建設,如果成功,太陽能技術相當於兜了個圈兒又回到了原點——幾十年前,太陽能的首個應用領域就是為繞地球運轉的衛星和空間站提供電能。

據了解,不考慮光照的季節性變化和晝夜交替因素,項目研發者預計可產生的太陽能是地面利用率的六倍之多。由於缺少吸收太陽能的大氣層,因此更多的產能也是有可能達到的。研究者透露,項目的應用領域將不僅限於接收大部分的連續太陽能,太空太陽能電站還可以為地球上的偏遠地區供電,還可以供給太空飛船、衛星和月球空間站等。

近年來,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率和微波轉換效率取得了很大進步,提出這樣一項宏偉的計劃可行性強,潛力巨大。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在初期階段需要達到一定規模,科研團隊將朝著多吉瓦級應用方向努力。

此太陽能電站在重量上遠超最大的人造衛星。國際空間站重400噸,需要國際間的通力合作方能完成建造;一個預計超過幾千噸的太陽能電站必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個吉瓦級的電站重量可能達到10,000噸,因此物流輸送方面可能會面臨嚴峻的挑戰。

研究團隊建議,將太陽能電站在太空中進行3D列印,由機器人完成安裝。即便如此,新型天地往返運輸工具、材料和能量轉換設備仍需開發,因此,該項目在與遠程控制相關的技術挑戰、在軌裝配和維修程序方面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誠然,只有當太陽能發電的市場價格低於煤電和天然氣時,太陽能的黃金時代才會真正到來,但是,中國建設太空太陽能電站的這一雄心也表明了行業主管部門對發展太陽能的支持與重視,未來,讓我們一起期許中國的太陽能發展光芒萬丈。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英國計劃2050年前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
    據外媒報導,英國政府近日委託「Frazer-Nash Consultancy」公司籌劃一項新研究,以分析「基於太空的太陽能」(SBSP)的可行性,並計劃2050年前在地球同步軌道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據了解,太空太陽能電站是基於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起來的。該技術利用衛星在太空中把太陽能聚集起來,然後把能量集中射向地面,再轉變成電能供人類使用。
  • 英國計劃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
    據外媒報導,英國政府近日委託「Frazer-NashConsultancy」公司籌劃一項新研究,以分析「基於太空的太陽能」(SBSP)的可行性,並計劃2050年前在地球同步軌道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據了解,太空太陽能電站是基於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起來的。該技術利用衛星在太空中把太陽能聚集起來,然後把能量集中射向地面,再轉變成電能供人類使用。
  • 英國計劃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
    據外媒報導,英國政府近日委託「Frazer-Nash Consultancy」公司籌劃一項新研究,以分析「基於太空的太陽能」(SBSP)的可行性,並計劃2050年前在地球同步軌道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據了解,太空太陽能電站是基於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起來的。
  • 什麼是太陽帆,太空太陽能電站給人類會帶來哪些好處!
    什麼是太陽帆,太空太陽能電站給人類會帶來哪些好處!今天已經升空的人造天體如此改變了地球的面貌,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科技和經濟效益,那麼科學家正在研製試驗中未來才能升空的其他人造天體,就必將進一步改變地球的面貌,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科技和經濟效益。這些研製中的未來新型人造天體,其中之一便是已經試驗升空的太陽帆。
  • 英國政府已委託推進太空太陽能電站研究和落地
    英國政府近日宣布向多家航空公司提交委託,進一步推進太空太陽能電站(SBSP)的相關研究。該系統就是在太空中收集太陽能,並利用高頻無線電波將其傳送回地球上的接收器,隨後地面站將其併入到現有電網中。它認為,利用商業航天發射系統向太空發射系統將具有成本效益,但能否在軌道上組裝這些巨大的衛星還有待觀察。英國航天局執行長格雷厄姆·特諾克(Graham Turnock)博士表示太陽在太空中永遠不會落下,所以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太空太陽能發電系統可以向地球上任何地方提供可再生能源。
  • 中國計劃在2030年建設太陽能空間發電站
    可以說,無線輸電技術決定了未來應用空間太陽能清潔電力的發展。」在接受 DeepTech 採訪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王立研究員如此介紹。 目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在推進太陽能空間電站項目的研究,王立研究員正是該項目負責人之一。
  • 日本計劃在太空建太陽能電站(圖)
    SSPS計劃中的太陽能板利用太陽能過程的效果圖網易科技訊 11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政府日前推出迄今為止最為大膽的空間太陽能利用系統(SSPS)計劃。
  • 美媒:中國核動力太空梭計劃 雄心勃勃充滿自信
    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11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想在2040年之前擁有核動力太空梭不要用不緊不慢的態度看待中國的航天計劃。中國已經將兩個太空站送入軌道,而且根據最近公布的發展路線圖,中國正著眼於在今後幾十年裡建造可以重複利用的火箭、一種巨大的貨運火箭以及一種核動力太空梭。
  • 太空建立太陽能發電站中國進入實踐期,中國太空技術走在世界前列
    由於世界能源的緊張,以及地球環境的持續惡化,現在科學家開始想辦法開闢一個新的途徑,這樣才能夠緩解地球的危機,這方面我們中國科學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近期中國科學家在太空建立太陽能發電站的科學之路,已經邁出關鍵的一步,這是中國的驕傲。
  • 太空發電送到地球,人類最早的「戴森球」或將由我國來打造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今年5月份報導,我國已經研發出了世界首個太空太陽能電站實際上我國重慶市在2018年底,就在當地政府主導下由重慶大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聯合打造了璧山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這是我國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負責人就是中國工程院的楊士中院士,而他的團隊研究目標就是要打造空間太陽能電站。
  • 中國航天專家建議 地球同步軌道建電站
    中國應到距離地面3.6萬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去建太陽能電站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 為了消除化石能源燃燒引起的霧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徹底解決能源危機,多名航天專家建議,中國應到距離地面3.6萬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去建太陽能電站。
  • 中國將建立10萬億美元級的太空經濟區,外媒:中國人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太陽能電站遠程監控系統的設計
    本文主要介紹太陽能電站遠程監控系統的功能和界面設計。其功能是監測太陽能電池板以及逆變器的數據和故障,系統由上位監控機和前端數據採集單元組成。監控系統在接受到前端數據採集單元傳輸的太陽能發電機組狀態和數據後,經分析整理後,以圖形、圖像等方式顯示給用戶,以達到監視的目的。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將建10萬億級太空經濟區,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中國計劃明年發射新型太空擺渡車,執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
    圖片來自網絡記者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獲悉,中國「太空擺渡車」有望在2018年新添成員:遠徵一號乙上面級將與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組合,執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上面級」是一種運載工具,是在原有的三子級火箭上面增加相對獨立的一級。它類似於「擺渡車」,可以先後把不同的衛星「乘客」直接送入各自的工作軌道。
  • 中國不光要造核動力航母,還將建造核能太空穿梭機進軍星辰大海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前段時間中國將建造核動力航母的新聞讓網友激動萬分。而最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向記者介紹,正聯合國內核動力相關研究設計單位,開展空間核動力方案論證和關鍵技術研究工作,後續將形成核熱、核電等多種方案,拓展空間任務的適應性。
  • 人類在未來,可以在太空中建立發電站,獲取太陽能能源?
    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日本經濟產業省共同出資1200萬美元的太空太陽能十年計劃第一階段即將結束。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過去10年一直在為日本的空間太陽能發電系統(SSPS)提供穩定的支持。目標是到2030年將一顆地球同步衛星送入太空,這將為地球上50萬個家庭提供10億瓦的電力。
  • 中國光伏發電企業排名
    國內有不少光伏發電企業,下文就對中國光伏發電企業排名做一個總結。2015年,公司銷售收入突破30億美元,出貨量達5.74吉瓦。2015年,公司光伏組件累計出貨量已接近17吉瓦,市場份額超過10%,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組件供應商。同時,公司的下遊光伏發電系統業務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2.晶澳太陽能 晶澳太陽能是全球領先的高性能光伏產品製造商,其產品應用於住宅、商業和地面光伏電站發電系統。
  • 廣東汕尾正建設世界首個波浪能電站(組圖)
    廣東汕尾正建設世界首個波浪能電站(組圖)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最近在汕尾研製出了世界上首座獨立穩定發電波浪能電站系統,通過該系統,人類第一次實現了將波浪能轉換為穩定的電能。  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研究室主任遊亞戈說,這個波浪能系統將波浪能發電、製造淡水、用戶直接用電三項功能結合起來,最終實現「三合一」,預計在今年年底即可開始試投產。
  • 太空發電站會是未來的趨勢,中國已經遙遙領先
    風力發電場和太陽能發電場僅在風吹或太陽照耀時才產生能量,但我們每天都需要全天候供電。最終,我們需要一種能夠大規模存儲能量的方法,然後才能轉向可再生能源。空間的好處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可能方法是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這有很多優點。一個天基太陽能發電站可以一天24小時面向太陽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