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太陽帆,太空太陽能電站給人類會帶來哪些好處!

2020-12-03 百家號

什麼是太陽帆,太空太陽能電站給人類會帶來哪些好處!

今天已經升空的人造天體如此改變了地球的面貌,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科技和經濟效益,那麼科學家正在研製試驗中未來才能升空的其他人造天體,就必將進一步改變地球的面貌,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科技和經濟效益。這些研製中的未來新型人造天體,其中之一便是已經試驗升空的太陽帆。太陽帆,是前蘇聯科學家燦德爾在90年前提出設想,1992年由俄羅斯科學家研製成功的。俄羅斯科學家研製的這面太陽帆,用聚酯纖維絛綸薄膜製成,厚度僅5微米,表面噴塗一層銀色金屬,主帆直徑為250米,總重13公斤。這面太陽帆,1992年12月由「進步號」宇宙運輸飛船捎帶升空,1993年2月4日飛船完成運輸任務後,才在距離地面350公裡的太空把它展開。結果試驗一次成功,俄羅斯科學家調控這面展開的太陽帆的角度,使它反射陽光照亮了地球背向太陽的黑暗地區。據報導,其反射的光亮亮度相當於月亮的2~3倍,照亮了方圓直徑達10公裡的區域。在6分鐘的時間內,依次掃過了裡昂、日內瓦、伯爾尼、慕尼黑和白俄羅斯。

俄羅斯這面太陽帆的試驗成功,標誌著人類將可以使用太陽帆,使漫漫長夜達半年之久的北極結束黑暗的歷史,並可以用它為城市、大工地或者某些發生嚴重自然災害的地區夜間照明,不僅節約電力而且使得各項生產和救援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因而可以為人類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據估算,建立一個太陽帆的照明系統只需80萬美元,由此每年可節省照明用電費用高達3500萬美元。因此一些科學家認為,太陽帆的使用可能意味著不必再建新的、甚至可以拆除已有的核電站。同時科學家還說,太陽帆既可用來銷毀外層空間日益增加的「空間垃圾」,而且也可以用來確保借太陽風運行的宇宙飛船有足夠的動力源。但是也有人擔心將來太陽帆有可能成為比核武器更為可怕的武器,例如在電離層變薄的時刻利用太陽帆把大劑量的紫外線反射到某一敵方區域,等等對於太陽帆的研究俄羅斯一馬當先,世界各國隨後緊跟。

目前,美、法、意、日等國都已決定發射自己的太陽帆。俄羅斯將再接再厲,決計先升起4~6面太陽帆,然後在距離地面1500~5530公裡的空間層,設置100多面太陽帆,構成一個宏大的太陽反射鏡圈,以便按照各地的要求反射陽光。可以預料,屆時在繞地球軌道中將出現多「帆」競發的壯觀場面,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效益。未來新型人造天體之二,便是人類將要建造的太空太陽能電站。在太空建造太陽能電站為地球提供能源的設想,最早是前蘇聯科學家格盧什科在60年前提出來的。1968年美國科學家格拉澤綜合前人的設想,提出了第一個具有實踐意義的在靜止軌道建造太陽能電站向地球供電的方案,此後討論太空太陽能電站的方案便多了起來。

太空太陽能電站的基本方案是:把電站建在距離地面3.6萬公裡的靜止軌道上,由於地球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總是構成一個23.27度的傾角,所以靜止軌道上的電站除春分和秋分這兩天外,總是處於太陽輻射流之中。其光電轉換器和超高頻轉換器將太陽輻射能轉變為超高頻輻射,以波長10~12釐米的集束輻射形式傳輸到地面上來。這種集束輻射穿過電離層和大氣層時幾乎是無損耗的,到達地面時其密度達到很高的水平,再將其轉換成電能的效率高達90%以上。這種電站確有許多優點,但到80年代初期除日本繼續探索並準備實幹起來外,其他國家都擱置了下來。

科學家如此算了一筆帳:即假定到2020年要用這種方法提供世界能源需求的20%,從2000年開始建站,那麼就要每星期將5×10×10噸物資先送上近地泊位軌道,然後再運上靜止軌道。再假定那時將有載荷500噸的巨型火箭,單位運價為每公斤20美元,即今天美國太空梭運價的1/400,那麼每隔20分鐘就得發射一次這樣的火箭。結果僅發射火箭這一項的費用,每年就要高達6000億美元,同時每年向大氣排放的火箭燃燒汙物也多達5×108噸,而目前汙染大氣的全球有害排放物每年才約為3×108噸!由此可見,人類現有的技術還遠未達到可以動手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的水平然而,考慮到21世紀中葉地球人口之多,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漸趨枯竭,水電工程潛力有限,非傳統能源僅及所需能源總量的百分之幾,核電站和熱核電站的前途還有許多疑點等因素,走太空太陽能電站之路又顯然是必要的。為此人類必須研製出經濟效益更高,生態學上更潔淨的多次使用型太空運載系統,開發出更高效的能量轉換器,發展太空機器製造業其中必須使航天活動從粗放式發展轉上集約式發展的軌道,可能還必須對月球進行工業化開發利用。

俄羅斯「能源」號火箭與「暴風雪」號太空梭組成的太空運載系統的有效載荷已達100噸,單位運價降到了每公斤600美元。但將有效載荷從近地泊位軌道送上靜止軌道,也要有更高效而經濟的運載系統。為此30年來,前蘇聯一直在研究適用於這種運輸系統的火箭。另外,近幾年來在未來能量轉換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顯著進展。例如用非晶氫化矽和砷化鎵、砷化鋁等異質半導體材料,製造光電轉換器的研究。前一種光電轉換器可把太陽能電池的單位功率用料量和單位功率造價降到極低水平,後一種轉換器與便宜的太陽輻射膜集器配合使用,可提高轉換效率45%以上。而超高頻輻射發生器,則可以用多諧振速度調製器來充當,其效率在單位質量為0.8~1.0公斤/千瓦時可達80~85%。如用勵磁電晶體或磁控管,效率則可達90%。

為此俄羅斯科學家認為,目前太空太陽能電站的設計和實驗研究,在基本問題方面均已取得了巨大進展,使一些設計的現實性大為提高,與其他非傳統能源,尤其是與有前途的核電站和熱核電站相比,這些設計已具有極大的競爭力。為此可以預料,在不久的將來,一顆顆重量以萬噸計的巨大同步衛星,將在距離地面3萬多公裡的軌道上,展開幾十平方公裡的太陽電池陣列朝向太陽,把由此產生的直流電轉換成微波能量射送地面。據估算,一顆這樣的衛星就可以為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城市供電。

相關焦點

  • 地球陽光無法滿足人類?英國計劃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
    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在化石燃料日趨減少的情況下,已成為人類使用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外媒報導,英國政府近日委託「Frazer-NashConsultancy」公司籌劃一項新研究,以分析「基於太空的太陽能」(SBSP)的可行性,並計劃2050年前在地球同步軌道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
  • 地球的陽光無法滿足人類?英國計劃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
    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在化石燃料日趨減少的情況下,太陽能已成為人類使用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外媒報導,英國政府近日委託「Frazer-Nash Consultancy」公司籌劃一項新研究,以分析「基於太空的太陽能」(SBSP)的可行性,並計劃2050年前在地球同步軌道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據了解,太空太陽能電站是基於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起來的。
  • 英國計劃2050年前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在化石燃料日趨減少的情況下,太陽能已成為人類使用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外媒報導,英國政府近日委託「Frazer-Nash Consultancy」公司籌劃一項新研究,以分析「基於太空的太陽能」(SBSP)的可行性,並計劃2050年前在地球同步軌道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
  • 人類又將一顆太陽帆衛星送上太空,它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不細看,你大概會認為人類在太空上丟了一張我們平時用來包食物的錫紙。但事實上,如果沒有這張撐開的「太陽帆」,這顆衛星就只能漫無目的地飄在地球軌道上了。因為它設計時就沒有考慮過助推燃料,而是希望完全靠帆布來「捕獲」太陽風的輻射壓,由此驅動衛星的移動。
  • 中國計劃建設吉瓦級太空太陽能電站
    2008年,「十二五」計劃中提出了建設太空太陽能電站的規劃方案,此後,國防部對相關技術研究一直給予大力支持。根據初步規劃,2021-2025年間,中國將在太空平流層建造一個多吉瓦級的太陽能電站。該太陽能電站將繞地球軌道而行,浮於地球表面36,000公裡,太陽能將轉換成微波,傳送至地球上的一個接收設備,然後轉換成電能。
  • 光壓和太陽帆
    太陽帆太空飛行器是一種利用太陽光的壓力進行太空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在沒有空氣的宇宙空間中,太陽光光子會連續撞擊太陽帆,使太陽帆獲得的動量逐漸遞增,從而產生加速度。「宇宙1號」太空飛行器在運載火箭的推動下,進入遠地點約1200km的太空預定軌道後,按預設程序拋棄保護罩,並緩緩地綻開兩個花瓣狀、總直徑約26m的、表面覆蓋著鋁薄膜的太陽帆。這艘太陽帆太空飛行器在近地軌道飛行約25分鐘後,按預定計劃返回。
  • 太陽帆驗證成功!首個地球軌道上受控運行的太陽帆飛行器誕生
    太陽帆驗證成功!首個地球軌道上受控運行的太陽帆飛行器誕生 經過數年的電腦模擬及多次地面測試,美國行星學會的「光帆2號」飛行器近日終於在太空成功驗證了太陽帆技術,僅利用太陽光的光子動量作為動力就抬升了軌道高度,成為首個在地球軌道上受控運行的太陽帆飛行器。
  • 我國首次完成太陽帆太空試驗
    12月2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研製的「天帆一號」(SIASAIL-I)太陽帆,搭載長沙天儀研究院瀟湘一號07衛星,在太空中順利展開試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完成太陽帆太空在軌關鍵技術試驗,在太陽帆研發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邁向國際先進水平。
  • 英國政府已委託推進太空太陽能電站研究和落地
    英國政府近日宣布向多家航空公司提交委託,進一步推進太空太陽能電站(SBSP)的相關研究。該系統就是在太空中收集太陽能,並利用高頻無線電波將其傳送回地球上的接收器,隨後地面站將其併入到現有電網中。它認為,利用商業航天發射系統向太空發射系統將具有成本效益,但能否在軌道上組裝這些巨大的衛星還有待觀察。英國航天局執行長格雷厄姆·特諾克(Graham Turnock)博士表示太陽在太空中永遠不會落下,所以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太空太陽能發電系統可以向地球上任何地方提供可再生能源。
  • 想要最快的太陽帆?那就先把它扔到太陽去吧!
    最快速的太陽帆?先飛向太陽吧多個太空宇航局計劃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將太空人送回至月球(或是第一次送往月球),並啟動首次載人飛船飛往火星。在這以及近地軌道的爆炸式發展,毫無疑問我們正處於一個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各種星際旅行新舊概念也開始層出不窮。
  • 我國首次完成太陽帆關鍵試驗,美國人:或是太空探索下一個領導者
    而且半個世紀以來,太空人離開地球大氣層馳騁太空的方式仍然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火箭動力。為了擺脫這種對火箭的單一依賴,儘管各國多次提出了很多替代方案,但是大部分都還是理論或者僅限於實驗室的實驗階段。但是有一個方式具有很大的前景,那就是利用太陽光壓進行航行的太空飛行器---太陽帆。
  • 耗資400萬美元打造 太陽帆飛船今日首航(圖)
    今天,美俄科學家將向太空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艘太陽帆飛船———「宇宙一號」(Cosmos 1)。如果試驗得到成功,人類探索太空也許將從此進入「太陽帆時代」。從理論上來說,當太陽光照射到帆板上後,帆板將反射出光子,而光子也會對太陽帆產生反作用力,推動零重力的太陽帆前行。因此,太陽帆的直徑越大,獲得的壓力也越大,速度也將越快。  「冷戰技術」送飛船上太空  今年以來,「宇宙一號」的發射日期被一再推遲,從最初的3月推遲到4月,再到5月底。
  • 俄專家正在研發可快速抵達遙遠太空的太陽帆飛船
    人民網訊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1日報導,俄羅斯薩馬拉大學新聞中心發布消息稱,薩馬拉專家正在研究能夠超越最快探測器並抵達遙遠太空的太陽帆飛船。研究參與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紐約市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中心主任羅曼·克澤拉什維利(Roman Kezerashvili)教授表示,新太陽帆飛船與以往不同,將採用圓形充氣結構,在無需增加推進器的情況下也可噴射加速。「我們的裝置就像一個『麵包圈』,中間部分被薄板封住。
  • 光子撞擊提供推力,最大速度24萬千米/小時,太陽帆如何工作
    國際太空機構和一些私人公司已經提出了許多運輸方法,讓我們可以走得更遠,走得更快。這些太空運輸方案中最現實的一個就是用太陽帆取代火箭燃料和火箭發動機。因為太陽光中有大量的光子,而且它們不斷地撞擊太陽帆,所以有一個恆定的壓力(單位面積上的力)施加在船帆上,從而使太空飛行器產生恆定的加速度。儘管太陽帆提供的推力遠遠小於傳統的化學火箭,但太陽帆太空飛行器會隨著時間不斷加速並達到更高的速度。
  • 一種彎曲、懸浮的新材料 可能堅固到可以製造太陽帆
    「如果施加足夠的壓力,你就能大幅彎曲瓦楞紙板,但它會折斷;被折過的地方會產生永久的摺痕。」領導這項研究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機械工程教授伊戈爾·巴加廷如是說。「這就是我們的納米紙板的驚人之處;就算你彎曲它,它也會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恢復原狀。這在宏觀層面上沒有先例。」
  • SpaceX 下周將發射光帆二號 「太陽帆」
    IT之家6月21日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下周SpaceX公司的獵鷹重型火箭將執行第三次發射任務,而這枚火箭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包括一個巨型太陽帆,這一太陽帆被命名為「光帆二號」。光帆二號的製造者是空間倡導組織「行星協會」,光帆二號將利用太陽光照提供動力在太空中飛行。
  • 中國發現新型太陽帆材料 推力可提高1000倍
    電影《阿凡達》中,人類飛抵4光年外的比鄰星所使用的巨大宇宙飛船採用了16平方公裡的巨大太陽帆作為動力,最近中國科學家發現的一種新型材料或許能將這個面積降低1000倍。據悉,天津南開大學教授陳永勝、田建國的聯合科研團隊發現的一種石墨烯材料具備「光動」飛行能力,單位面積材料產生的推力是傳統光壓推動的1000倍。
  • 最近,在太空製造太陽能發電站的研究取得進展,這將「拯救地球」
    歐洲航天局已經意識到「太空發電站」的潛力,現在正尋求資助這些項目,預測我們將從太空獲得的第一個工業資源是「發射能量」。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因此有很多利害關係。從全球氣溫上升到天氣模式的變化,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感受到。要克服這一挑戰,就必須徹底改變我們生產和消費能源的方式。
  • 太陽能電站遠程監控系統的設計
    本文主要介紹太陽能電站遠程監控系統的功能和界面設計。其功能是監測太陽能電池板以及逆變器的數據和故障,系統由上位監控機和前端數據採集單元組成。監控系統在接受到前端數據採集單元傳輸的太陽能發電機組狀態和數據後,經分析整理後,以圖形、圖像等方式顯示給用戶,以達到監視的目的。
  • 利用太陽風質子驅動 「電動帆」宇宙飛船推進技術開始測試
    【每日科技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開始對具有革新性的「電動帆」宇宙飛船推進系統方案進行測試。這種推進系統可利用太陽風使飛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星際航行,並能降低其對燃料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