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正在研發可快速抵達遙遠太空的太陽帆飛船

2020-12-03 人民網

人民網訊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1日報導,俄羅斯薩馬拉大學新聞中心發布消息稱,薩馬拉專家正在研究能夠超越最快探測器並抵達遙遠太空的太陽帆飛船。

研究參與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紐約市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中心主任羅曼·克澤拉什維利(Roman Kezerashvili)教授表示,新太陽帆飛船與以往不同,將採用圓形充氣結構,在無需增加推進器的情況下也可噴射加速。

「我們的裝置就像一個『麵包圈』,中間部分被薄板封住。這層薄板就是太陽帆,如果惰性氣體氙進入並充滿整個結構,它就會打開。裝置表面將覆蓋特殊物質,靠近太陽時開始蒸發,可以確保整個裝置根據噴氣式發動機原理加速飛行」,克澤拉什維利介紹到。

他指出,太陽帆表面物質蒸發使其能夠藉助太陽光壓快速移動,有助於抵達彗星起源之處。

此項研究的負責人薩馬拉大學宇宙機械製造教研室教授奧莉加·斯塔裡諾娃表示,飛往其他恆星需要很長時間,即便是速度最快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也需要300年,而太陽帆只需20至30年。「這意味著我們或者下一代就能夠對太陽系在大約46億年前形成時留下的遺蹟進行研究」。

據報導,藉助太陽帆還可以解決其他問題,如驗證在地球條件下無法驗證的基本物理定律,例如廣義相對論。此外,由於太陽帆在夜間也能反射太陽光,所以可以為平均溫度只有零下50°С的火星「加熱」。這將為火星基地提供必要溫度,並增加發電量。

斯塔裡諾娃稱,宇宙機械製造教研室已對太陽帆飛往太陽系其他所有行星的情況進行了計算。小型太陽帆可在木星、土星或火星附近軌道長時間停留,並向地球傳送科學數據。目前正在計算到太陽的飛行軌跡。

薩馬拉大學的學生也參與了太陽帆的研發工作。

相關焦點

  • 耗資400萬美元打造 太陽帆飛船今日首航(圖)
    今天,美俄科學家將向太空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艘太陽帆飛船———「宇宙一號」(Cosmos 1)。如果試驗得到成功,人類探索太空也許將從此進入「太陽帆時代」。  當「宇宙一號」進入軌道後,將不會立即展開太陽帆。  地球上的科學家們將用幾天的時間來檢測飛船上的各個系統,高度控制發動機也將點火以保持其軌道的穩定。  在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後,位於俄羅斯莫斯科的地面控制中心將發出指令,屆時飛船將向桅杆充氣,摺疊的帆板會像花瓣一樣展開,太陽帆飛船由此開始運行。
  • 人類又將一顆太陽帆衛星送上太空,它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不細看,你大概會認為人類在太空上丟了一張我們平時用來包食物的錫紙。但事實上,如果沒有這張撐開的「太陽帆」,這顆衛星就只能漫無目的地飄在地球軌道上了。因為它設計時就沒有考慮過助推燃料,而是希望完全靠帆布來「捕獲」太陽風的輻射壓,由此驅動衛星的移動。
  • 光壓和太陽帆
    太陽帆太空飛行器是一種利用太陽光的壓力進行太空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在沒有空氣的宇宙空間中,太陽光光子會連續撞擊太陽帆,使太陽帆獲得的動量逐漸遞增,從而產生加速度。「宇宙1號」太空飛行器在運載火箭的推動下,進入遠地點約1200km的太空預定軌道後,按預設程序拋棄保護罩,並緩緩地綻開兩個花瓣狀、總直徑約26m的、表面覆蓋著鋁薄膜的太陽帆。這艘太陽帆太空飛行器在近地軌道飛行約25分鐘後,按預定計劃返回。
  • 利用太陽風質子驅動 「電動帆」宇宙飛船推進技術開始測試
    【每日科技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開始對具有革新性的「電動帆」宇宙飛船推進系統方案進行測試。這種推進系統可利用太陽風使飛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星際航行,並能降低其對燃料的依賴。
  • 什麼是太陽帆,太空太陽能電站給人類會帶來哪些好處!
    什麼是太陽帆,太空太陽能電站給人類會帶來哪些好處!今天已經升空的人造天體如此改變了地球的面貌,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科技和經濟效益,那麼科學家正在研製試驗中未來才能升空的其他人造天體,就必將進一步改變地球的面貌,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科技和經濟效益。這些研製中的未來新型人造天體,其中之一便是已經試驗升空的太陽帆。
  • 俄研發核動力航天發動機部件:可助力電磁武器發展
    (原標題:俄成功研發核動力航天發動機部件:可助力電磁武器發展)
  • 我國首次完成太陽帆關鍵試驗,美國人:或是太空探索下一個領導者
    而且半個世紀以來,太空人離開地球大氣層馳騁太空的方式仍然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火箭動力。為了擺脫這種對火箭的單一依賴,儘管各國多次提出了很多替代方案,但是大部分都還是理論或者僅限於實驗室的實驗階段。但是有一個方式具有很大的前景,那就是利用太陽光壓進行航行的太空飛行器---太陽帆。
  • 我國首次完成太陽帆太空試驗
    (點擊上方【崑崙策網】可關注)太陽帆地面展開測試
  • ...人類開發遙遠太空的捷徑——訪俄羅斯航天研究專家熱列茲尼亞科夫
    新華社莫斯科10月10日電專訪:合作是人類開發遙遠太空的捷徑——訪俄羅斯航天研究專家熱列茲尼亞科夫新華社記者欒海人類航天工程是如此浩大,國際航天界不斷面臨新的技術挑戰,各國更廣泛地開展合作是人類開發更遙遠太空的重要捷徑
  • 中國發現新型太陽帆材料 推力可提高1000倍
    電影《阿凡達》中,人類飛抵4光年外的比鄰星所使用的巨大宇宙飛船採用了16平方公裡的巨大太陽帆作為動力,最近中國科學家發現的一種新型材料或許能將這個面積降低1000倍。據悉,天津南開大學教授陳永勝、田建國的聯合科研團隊發現的一種石墨烯材料具備「光動」飛行能力,單位面積材料產生的推力是傳統光壓推動的1000倍。
  • 光子撞擊提供推力,最大速度24萬千米/小時,太陽帆如何工作
    國際太空機構和一些私人公司已經提出了許多運輸方法,讓我們可以走得更遠,走得更快。這些太空運輸方案中最現實的一個就是用太陽帆取代火箭燃料和火箭發動機。雖然兩次發射都以失敗告終,但這仍沒有打擊到美國行星協會的信心,反而敲開了各個航天機構研發太陽帆的大門,日本JAXA、歐空局、NASA先後入局太陽帆。經過多年的發展,太陽帆飛船技術日益成熟,並已應用於深空探測,如日本的金星探測器伊卡洛斯號,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太空帆船。
  • 薩馬拉科學家製作可飛往太陽系各星球的航天帆模型
    太陽光光子受到太陽帆鏡面的反射,像風一樣推動航天船向前移動。薩馬拉大學飛行動態和控制系統系教授奧莉加·斯塔裡諾娃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臺介紹說,主要複雜之處在於光壓非常小,為了獲得明顯的作用,需要巨大的太陽帆面積。在此情況下,航天船的質量應該儘量小,但展開必要尺寸的太陽帆非常難。
  • 想要最快的太陽帆?那就先把它扔到太陽去吧!
    最快速的太陽帆?先飛向太陽吧多個太空宇航局計劃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將太空人送回至月球(或是第一次送往月球),並啟動首次載人飛船飛往火星。在這以及近地軌道的爆炸式發展,毫無疑問我們正處於一個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各種星際旅行新舊概念也開始層出不窮。
  • 飛船2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俄航天集團:擬於2020實現
    中新網12月16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6日報導,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舉行的記者會上播放的視頻顯示,俄航天集團計劃於2020年按最短線路向國際空間站發射宇宙飛船,整個行程僅需飛行2個小時。俄航天集團2020年計劃視頻稱,「2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將測試宇宙飛船以繞地飛行1圈的方式飛往國際空間站。」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同時提醒稱,公司計劃「近期」按短程繞飛2圈的方式向國際空間站發射載人飛船,該線路將耗時3.5小時。
  • 俄計劃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探訪比火星更遠目標
    原標題:俄計劃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探訪比火星更遠目標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4日報導,俄羅斯凱爾迪什研究中心日前宣布了一項大膽的計劃,將在未來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進行星際探索,探索範圍延伸至火星之外的天體目標。   這一科研中心目前正在建造可以在7個月內抵達火星的動力火箭。
  • 火星超「火」太空專家破解火星影劇背後的科學
    《聯合早報》針對《遠漂》和《火星任務》情節,訪問三名太空科技專家,了解這些火星科幻作品背後的科學。歐洲宇航局(ESA)創新與風險署署長法蘭克薩爾茨格貝爾(Frank Salzgeber)則說:「飛船可運用旋轉技術製造人造引力,以維持太空人的身體健康。其實火星也有引力,雖然比地球少,但是對人類還算足夠。」
  • 「太空巴士」變「太空貨車」!央視揭秘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從神舟六號執行「多人飛天」任務的載人飛船,到天宮一號中國首個自主研製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再到可重複使用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張柏楠帶著團隊接過前任的火炬,一步步點亮國人太空夢的未來。與家喻戶曉的「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相比,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明顯「塊頭」更大了,質量由8噸提升到20噸,封艙空間也比神舟飛船大了1倍,可以搭載6-7名太空人。 不僅僅可以成為「太空巴士」,更可以變為可重複使用的「太空貨車」,給未來空間站運送物資。
  • 太空垃圾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2】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還曾提出了減緩太空垃圾堆積的指導意見。這些規則對可遺棄物作出了限制,他們要求衛星運營商幫助清理36公裡上方地球同步軌道堆積的垃圾,把退役飛船送到位置更高的 「墓地軌道」,以免傷及無辜。到2008年,世界各大主要空間機構都採納了該指導意見。新規則確實減緩了空間碎片的增加。
  • 飛船發射推遲 身在太空的俄太空人收不到新年禮物了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航天國家集團發言人對衛星通訊社稱,該集團因需進行新的檢查,而將兩次航天發射——載有「進步MS-16」貨運飛船和「北極-M」氣象衛星的發射推遲到明年。2018年11月2日訊,國際空間站的ESA德國太空人Alexander Gerst發推傳回國際空間站的萬聖節問候,在圖片上三位國際空間站船員打扮成太空貓王
  • 美研發革命性「太陽風推進」技術:10年可飛抵太陽系邊緣
    (原標題:美研發革命性「太陽風推進」技術:10年可飛抵太陽系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