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勢如破竹,航天領域再獲新突破,美俄感嘆:實力不容小覷

2020-10-26 新硬拳大衛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如今國家之間的競爭力也上升到了科技方面。從古至今,好的發明創造總是能夠推動經濟發展,促進時代變革。就拿美國來說,他們在一些高精尖的技術上一直保持著絕對的優勢,而他們也是通過這些尖端技術來拉動經濟的快速增長。在現在的國際局勢中,如果沒有頂尖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撐,那發展道路是走不長遠的。

我國在科技方面雖然起步比較晚,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放棄了這方面的技術發展,多年來我國的科研人員不斷努力,奮起直追,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傲人的成績。近幾年來,各國將更多的目光放在航天科研領域,我國在這一方面也在蓬勃前進。據媒體報導,日前,我國在泵後擺技術上,發展的非常順利,一舉打破了西方的壟斷,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這個核心技術的國家。

中國成功攻克世界級難題

大家有所不知,後泵擺技術是航空航天領域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無論是火箭的發射還是空間飛行器的推進都需要這項技術。我國成功攻克這項技術,意味著我國未來的發動機結構會更加優化,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上會有更多的可能,也許探測火星,了解月球都不再是夢想。


近幾年來,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例如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以及中國北鬥全球組網等等激動人心的好消息,讓我國的航天事業一步步走上新臺階。


如今泵後擺技術的突破,再次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他們一直認為我國是十分具有潛力的國家。要知道火箭發動機可以算得上世界難題,一旦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就代表著這個國家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發射體積大,質量重的武器。這不僅對於航天業,在軍事上也是意義重大的。


在這項世界級難題突破以前,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即便是美國,也不曾擁有這項技術,所以當他們得知我國也獲得這項技術之後,感嘆道,中國在航天科技方面,實力不容小覷,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美國一直毫無頭緒

其實美國也一直致力於發展太空力量,而後泵擺技術作為航天領域發展中的核心技術,美國自然是比較上心的。但是在耗費了很多財力物力之後,一直卻收效甚微,現在還毫無頭緒。


據美國NASA的局長公開透露,美國商業載人飛船的進度已經落後世界好幾年,甚至美國航天局現已經淪為無人掌舵的困境。一直以來他們都想要發展自己的太空軍,但是這些計劃都受到了技術的限制,一直也沒能實現。令人不敢相信的是,美國現在還是需要藉助俄羅斯的火箭發射器,不得不說,他們在航空航天技術領域的發展速度真的是有些緩慢。


現如今,中美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差距在不斷縮小。面對中國強勁的發展勢頭,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勢必會在背後出很多小動作來阻止中國的發展。只不過,這種自私的手段起不到任何效果。美國在國際上頻繁製造矛盾,長此以往等待他們的結局只有固步自封。這也正說明了,各國還是要把重心放在自身的發展上,而不是一些無謂的爭端。只有提高自己的實力,才能夠在國際社會中站穩腳跟。一味地打壓別國,並不能讓自己變強大,反而會讓自己面對被超越的局面。

相關焦點

  • 美國公布4大航天強國,俄羅斯排名引發爭議,取代者實力不容小覷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不再限於對地球的探索,而是將目光轉移到了太空太多當中,對於神秘的宇宙,人類至今了解的都不多,但經過這些年不斷研究,各國在航天領域也都有了不小的突破。對此美國還對如今的各個航天大國進行了一個排名,美國公布4大航天強國,俄羅斯排名引發爭議,取代者實力不容小覷。
  • 海南發射場發出陣陣掌聲,實力不容小覷
    雖然說我國目前的科技水平已經日新月異,在某些方面處於世界前列,但是我國科技發展起步較晚,並且在一些高精尖領域的涉及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此次發射的「天問一號」衛星或將進行6個月的飛行,這是我國第一次進行火星的發射,要是此次衛星發射成功,我國將會在國際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值得每一個人慶祝與驕傲。在此之前,美國是第一個對火星成功發射了探測衛星,中國作為在航天領域起步比較晚的國家,到在今天取得了這樣成就相當不容易,這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
  • 海南一聲「巨響」,中國航天再迎突破,俄:中國已經崛起
    中國近些年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之前對於航天領域起步較慢,但是憑藉著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斷鑽研努力,現在也是後來居上。如今海南一聲「巨響」,中國航天再迎新突破,就連我們的鄰國俄羅斯也是表示:中國已經崛起了!在早期我國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對於航天的科技系統理論知識相當薄弱,而當時西方國家已經有了近一百年的發展歷史。但是憑藉著我國科學家們的不斷堅持努力,我國的東方紅一號誕生了。東方紅一號是人造衛星航天的開端,就此開始,中國的航天發展開始慢慢地後來居上。
  • 日本的半導體實力不容小覷
    日本的半導體實力不容小覷 半導體芯精英 發表於 2020-12-28 10:47:31 近日,據日經報導,東芝和富士電機將合計投資2000億日元(合19億美元),以提高電動汽車的節能晶片的產量,以適應世界各國政府向電動汽車和卡車的急劇轉變
  • 接觸久了,才能看清本質,實力不容小覷的生肖
    尤其是這2大生肖屬相的人,他們表面上愛玩愛鬧,整天無所事事,但其實很有頭腦,實力不容小覷。可其實他們的腦袋瓜子是很聰明的,思維活躍,又很會隨機應變,實力不容小覷。但是他們不介意被誤會,尤其是對那些剛接觸不久的人,他們不想解釋,也懶得去解釋,怎麼看都無所謂。說實話,屬猴的人確實玩心很重,但他們也很有分寸,不會做些荒唐事,接觸久了,就會知道,他們其實也可以很穩重沉著。
  • 等離子技術獲重大突破!轟20性能或將趕超美俄,國家獎勵大獎!
    一直以來,關於轟-20的傳言有很多,有的討論其性能,有的一直關注它的現世時間,雖然我們無法確定其何時出現,但其性能確實有望趕超美俄,而這都得益於我國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在等離子發動機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為我國的建設事業助力,獲得大獎!
  • 一道亮光閃過天際,日本宇宙飛船大氣層焚毀,專家:實力不容小覷
    隨著日本「鸛」9號貨運飛船在大氣層內消失,眾多專家表示,日本的實力不容小覷。系列貨運飛船的研製和發射上頗有建樹,而且在深空探測上也是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在2019年日本就實施了「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的著陸和取樣工作,並且還使用發射「炮彈」的方式衝擊「龍宮」小行星來獲得內部的化學構成,如今攜帶「龍宮」小行星的樣本的「隼鳥」2號正在返回地球的途中,從「隼鳥」2號的成功就看得出日本在航天探索領域的領先地位
  • 航天領域關鍵技術再獲突破,趕超美國現居世界第二
    ,但是我國自古就有一個詞語叫做後來居上,我想現在用來描述我國在有些領域的現狀也是一點都不過分的。就像我國的科研團隊在最近公布的一個喜訊,我國在泵後擺技術上再一次突破了瓶頸,取得了新的進展。泵後擺的有關技術一直都掌握俄羅斯的手中,雖然美國在此之後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還有金錢用來研發屬於他們自己的泵後擺技術,但是雷聲大雨點小,一直都沒有看到什麼有效的成果。
  • 「突破」已是中國常態,美國:想不到中國還是做到了
    隨著人們對外太空的探索欲逐漸增強,世界各國都開展了航天領域的有關研究。早在上個世紀中期,美俄就已經完成了載人航天飛行器的研製,而我國起步較晚,在技術向相對沒有這麼完善,但是隨著科研投入的增加,我國在航天領域還是取得了令人不容小覷的成果。
  • 中國航天大獲好評!俄太空人或第一個搭乘中國飛船,還聯合建基地
    中國航天我國航天事業經過幾十年的開拓進取和發展,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也贏得了許多國家的支持和信任,中國航天實力也大獲好評。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實際上,美國想要謀求太空霸主的野心早已經昭然若揭,其不僅在全球率先成立首支太空軍部隊,還在積極研發太空武器,大有想要將太空開闢成新戰場的意圖。
  • 名字是中二了點,太空實力不容小覷
    日本對於組建宇宙作戰部隊並不隱晦,河野太郎直白地表示:「這是自衛隊歷史上第一個太空領域的專業部隊,從我國早日獲得(太空)優勢性的觀點看,這是非常有意義的。」而日本首相安倍也明確表示組建太空部隊可以提升日本太空作戰能力。日本為什麼要成立太空部隊?日本的太空實力如何?我們不妨分析一下。
  • 我國航天科技取得新突破,金屬3D列印已應用於運載火箭產品中
    雖然我國的現代航天事業相比美俄等國起步比較晚,但經過我們中國幾代航天人的努力,我們正由追趕不斷變為超越。今天的我們中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級航天大國,新一代中國航天人正用技術創新、不畏艱難、勇於探索承擔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助推我們中國從世界級航天大國向世界級航天強國奮力前行、闊步邁進!
  • 關鍵技術突破趕超美俄,助轟20性能大漲,我國獎勵科學家大獎
    我國在科技領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在科技領域雖然還不能夠同那些發達國家相提並論,但是在某些領域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一項項領先技術出自我國科學家之手,使我國的軍工又上升個階梯,例如此次介紹的等離子點火技術,就使得我國的戰機性能大漲。關鍵技術的突破,離不開背後科學的努力,所以我國也是要著重的獎勵他們。
  • 中國航天突破,長徵11號運載火箭發射,西方稱已被中國「擊敗」
    自1956年至今,我國航天已經發展了六十多年,六十年裡中國突破了層層難關,成功發射了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建立了空間站等,一項項輝煌的成就印刻在中國歷史上。今天,中國航天再次取得新突破,被稱為「中國的快響利箭」的中國航天自主研製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長徵11號」發射成功。
  • 我國航天技術新突破,打破美國航天領域的壟斷
    人類探索宇宙靠的是航天技術的創新。自從數十年來,我國也成為了備受矚目的航天大國。進入2020年以來,各個國家摩拳擦掌,都把探索宇宙的重點放在了火星上,爭取通過探索火星來躋身航天大國行列。就在今年9月份,我國成功發射了可以回收利用的太空飛行器,這不僅代表著國際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也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式進步。
  • 中國迎來超級航天年:「天問」升天,「嫦娥」挖土,印度反應亮了
    不得不說,2020年是中國的「航天大年」,深陷新冠疫情「漩渦」中航天強國美國、俄羅斯,或許今年僅剩下羨慕的份兒。在中國航天之路越走越順的背後,包括阿聯、印度在內的新興國家早已「蠢蠢欲動」。而印度更是不顧疫情影響,在6月底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載人航天計劃。按照印度的初步設想,其首艘宇宙飛船「加加尼亞安」將於明年發射。 眾所周知,印度在航天技術領域的實力不容小覷。無論探測月球還是火星,印度都取得了肉眼可見的成就。然而,現在就想與中國的「神舟」、「天宮」一較高下,恐怕還為時尚早。一個全世界公認的事實是,未來1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不容小覷!中國民營航天企業或成太空商務領域主角
    日媒稱,在太空研發領域,中國民間的初創企業正在崛起,它們紛紛參與火箭的研發與發射,以及人造衛星的製造與應用等,目前已誕生了100多家這種民營企業
  • 2021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出爐,南昆士蘭大學的科研實力不容小覷!
    科研實力不容小覷南昆士蘭大學一直以來都積極了解企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並與企業緊密合作,開發新的技術,強化科研成果,並將科研成果應用於實際獲得的利益。南昆士蘭大學擁有世界級的研究所,擁有獨一無二,最先進的設施:包括肯特山天文臺,這是美國宇航局(NASA)在南半球進行行星搜尋任務的重要成員之一。
  • 外媒評選五大航天強國,日本強勢擠進前三,代替了中俄誰的位置?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發展目光已經不局限於陸地和大海,太空早已成為人類發展的「第三戰場」,當然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各國之間的實力已經有了明顯差距,外媒就曾評選出全球五大航天強國,令人意外的是,排名前三的國家已經不是大眾認知裡中美俄,其中有一個國家就被日本強勢趕超,美國作為在航天領域動作最多,取得成就也最多的國家,自然排名還是第一,那麼究竟中國和俄羅斯誰被擠出前三了呢?
  • 中國又迎來好消息,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國感嘆:中國實力太強悍
    近幾年,我們國家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成就非常多,而且有的直接打破美國壟斷,成為全球第一。近來,中國又迎來一個好消息,在我國海南傳來一聲巨響後,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國感嘆中國的實力太強悍,是不能隨便招惹的。但是我國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著重發展我們國家的科技。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是會碰到一些困難,沒有可借鑑的技術,我國只能購買西方強國的半次品,拆卸研究然後再重新組裝到一起,就是在這樣艱苦的困境下,我國在科技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到現在,我們國家的科技力量雖然還不足以對抗美國,但是現在也是世界上的科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