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今晚升天 天宮一號預計2017年下半年隕落

2020-12-02 央廣網

  央廣網酒泉9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吳喆華 王晶 李瑞)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說起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很多人都會想起四年發射的天宮一號。那麼即將發射天宮二號和天宮一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在有了天宮一號之後,還要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二號又承擔著怎樣的使命?昨天,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這些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對很多人來說,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的世紀牽手仍然讓人印象深刻,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轉眼間天宮一號已經在天上待了四年半。現在,它的兄弟天宮二號即將登場,並與神舟十一號開啟屬於他們的浪漫之旅。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雖然天宮二號和天宮一號長得差不多,都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他們都是身材修長、名副其實的帥小夥,但是由於本身去太空的目的不同,使得兩兄弟內在也大相逕庭。

  武平介紹說,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主要是配合神舟飛船完成交會對接試驗,並作為簡易的空間實驗平臺,開展一些空間科學實驗。天宮二號是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一是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試驗,以及航天醫學實驗;二是考核驗證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補加、在軌維修等空間站建造運營關鍵技術。可以看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飛行任務中的「主角」地位作用更加突出,這也標誌著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

  正是為了完成這些新的使命任務,天宮二號這個弟弟相比天宮一號這個哥哥能力更加出色,在哥哥的基礎上,科學家們幫助弟弟進行了升級,增添了新的設備,實現了新的功能。天宮二號目前設計在軌壽命2年,具備支持2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

  武平表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裝載了空間冷原子鐘等14個空間應用載荷,這些應用項目大都代表著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國際先進水平,有望取得一批重大應用成果,為我國空間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發展添磚加瓦。天宮二號裝載了世界第一臺在太空運行的空間冷原子鐘,有望實現10-16秒量級的超高精度,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到2個數量級,也就意味著這個鐘運行約3000萬年才會產生1秒的誤差,這是該領域的國際領先水平。再比如,裝載的伽瑪暴偏振探測儀,通過對伽瑪暴和太陽耀斑進行高靈敏度偏振觀測,有助於進一步了解伽瑪暴的本質,進而開展宇宙結構、起源和演化方面的研究,這臺載荷將填補當前伽瑪暴觀測中高靈敏度偏振測量手段的空白。

  還有,天宮二號裝載的寬波段成像光譜儀、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等新一代對地觀測遙感儀器和地球科學研究儀器,技術體制新,指標先進,這些載荷的應用,將會提高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大氣汙染和大氣成分監測等領域的技術水平,將會產生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此外,天宮二號還將開展多項新型材料的製備試驗,及流體物理等基礎科學領域的空間實驗,還將在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完成組合體時,釋放一顆伴隨衛星,與天宮二號伴飛開展聯合試驗。

  10月中下旬,天宮二號的新娘——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奔赴太空,在等待與神舟十一號相會的日子裡,天宮二號也不會暗自神傷,他會不斷調整姿態,並對自己進行檢查,從而讓自己以最佳的狀態、在最合適的位置上牽起新娘的手。按計劃,天宮二號發射後,將進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350公裡的初始軌道,之後天宮二號變軌進入到高度約380公裡的運行軌道,進行平臺和應用載荷的在軌測試。

  武平指出,天宮二號要完成平臺姿軌控、供配電、信息傳輸與控制等方面的性能測試,以及交會對接支持、航天員駐留支持等功能檢查,完成應用載荷的功能性檢查和測試。此後,轉入獨立運行模式,開展部分空間科學實驗。二是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前,天宮二號將再次進行狀態和功能檢查,確認是否滿足載人交會對接條件和駐留要求,並將調整軌道至高度393公裡的近圓對接軌道,做好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交會對接的準備。

  當然,他們的牽手也得到了來自祖國各地的祝福,據了解,在他們的婚禮上,還會有來自香港中學生的禮物。據武平介紹,將搭載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獲獎的3個實驗項目,當然這個試驗由航天員完成,分別是太空養蠶、「雙擺實驗」,以及「水膜反應」,這都是香港中學生們設計出的太空試驗項目,由航天員在軌道完成,並拍攝下整個實驗過程並傳回地面。

  不過,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的這次太空牽手或許並沒有想像中容易。據統計,2000年以來,全世界1200多次航天發射的成功率約為94.3%。武平說,近期,有關航天任務事故的報導再次說明航天發射是一項高風險活動,好在,承擔這次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F火箭,質量是比較可靠的。

  武平介紹稱,截止目前,長二F火箭已經成功實施了11次發射任務,任務成功率100%,因此也被譽為金牌火箭。儘管如此,我們在產品研製和任務準備中,始終以「從零開始」的態度,嚴格按程序、按規範加強全過程質量控制。

  此外,這次任務也加強了對天宮本身等產品質量的管控,並開展舉一反三,加強預案演練。可以說,這些舉措都是科學家們為了天宮二號此行所提供的各種護身符。

  遺憾的是,在天宮二號奔赴太空的同時,天宮一號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天宮一號在軌期間,他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今年3月16日,他正式終止了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歷史使命。

  武平說,截止目前,天宮一號仍然在我們的監測中,整器結構完整,運行軌道仍在我們的持續、密切跟蹤監視之中,平均軌道高度約370公裡,而且正以每天110米左右的速度衰減,預計2017年下半年隕落。經過認真計算分析,天宮一號大部分結構部件將在隕落過程中燒蝕銷毀,對航空活動以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很低,可能性極小。後續,我們將繼續對天宮一號進行監測、跟蹤,加強空間目標碰撞預警,必要時發布隕落預報,並向國際社會通報相關情況。

相關焦點

  • 中國「天宮一號」將在2017年下半年隕落
    9月14日消息,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計劃於9月15日到20日之間擇機發射。目前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長徵二號F T2火箭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塔架。孫浩 攝    中新社甘肅酒泉9月14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14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預計將在2017年下半年隕落,其大部分結構將在隕落過程中燒蝕銷毀。  2016年3月,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歷史使命。隨即有媒體稱,「天宮一號」或已失控,隨時可能撞擊地球。
  • 天宮二號燃燒謝幕 權威解答為何"非毀不可"
    新京報快訊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今晚「回家」。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在地面指揮人員的指令下受控離軌,主體在大氣層中燒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海域。去年4月2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無控再入大氣層。不同的是,此次天宮二號採取受控方式離軌,這是繼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後,我國第二次實施太空飛行器受控離軌。
  • 功勳太空飛行器天宮二號燃燒謝幕 權威解答為何「非毀不可」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今晚「回家」。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在地面指揮人員的指令下受控離軌,主體在大氣層中燒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海域。去年4月2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無控再入大氣層。不同的是,此次天宮二號採取受控方式離軌,這是繼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後,我國第二次實施太空飛行器受控離軌。
  • 天宮一號預計產生1-1.5噸殘骸 將墜入南太平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入大氣層,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就此正式謝幕。天宮一號被稱為中國空間站的雛形,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有6名航天員曾駐留其中。
  • 科技|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到底是座什麼「宮」?
    9月15日22時04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天宮二號」究竟是座什麼「宮」?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星際之途上有何作用?新華社記者九問有關專家,帶您一起揭開「天二」的神秘面紗!    一問:天宮二號長啥樣,住在裡面舒服嗎?
  • 官方公布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預計時間
    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邁入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換言之,這標誌著我國已經擁有建立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    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的消息顯示,此後幾年裡,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太空勞模,歡迎回家,中國正式通知聯合國:天宮二號預計墜落地點
    據了解,天宮二號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等,目的是為了打造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 天宮一號最快下周二升空 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已改進據介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等飛行產品自6月底陸續進場後,按照飛行任務測試發射流程,相繼開展了總裝測試等技術區的準備工作。8月18日17時2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因火箭飛行過程中發生故障,衛星發射失利。
  • 在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和墜入大洋時,發生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
    公元2013年6月25日05時07分,3名航天員離開天宮一號,進入神舟10號載人飛船。隨後,他們關閉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艙門,告別了天宮一號。2016 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載人飛行器功能失效,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截至目前,天宮一號整器結構完整,運行軌道仍在中方持續、密切跟蹤監視之中。當前平均軌道高度為 349公裡,且正以每天160米左右的速度衰減。預計 2017 年10 月至 2018 年4月間重返大氣層隕落。
  • 專家解讀:天宮二號為何比天宮一號「飛得更高」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趙竹青)我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今晚22時04分成功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升空。和天宮一號相比,天宮二號「飛得更高」,這是為什麼呢?
  • 我國科學家實現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無控隕落精準預測
    在國家973計劃「航天飛行器跨流域空氣動力學與飛行控制關鍵基礎問題研究」項目支持下,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李志輝團隊建立了在軌服役期滿太空飛行器離軌隕落再入全流域飛行航跡預報技術,研製了國內首個大型太空飛行器無控隕落氣動力熱環境與結構響應變形軟化失效/複合材料熱解燒蝕/解體飛行航跡預報模擬系統。
  • 天宮一號完美回家 殘骸墜入南太平洋
    天宮一號被稱為中國空間站的雛形,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有6名航天員曾駐留其中。天宮一號突破的空間交會對接、航天員短期駐留等關鍵技術,為我國空間站建設積累了重要技術基礎。專家表示,此次天宮一號再入堪稱「完美」,落區也正處於太空飛行器扎堆墜入的太平洋「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經計算預測,8噸左右的天宮一號,或將產生1-1.5噸左右的殘骸墜入大洋。
  • 天宮二號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後完成建造
    其中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據發言人介紹,空間實驗室任務標誌我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承前啟後,意義重大。  這位發言人表示,按計劃將於2016年第三季度,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在此之前,還將在文昌發射場進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通過考核後將於2017年上半年,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 天宮一號「熔」歸故裡 未發現對地面造成損害
    但公告末尾,不見了往常的「形態未發生異常」,取而代之的是:「預計北京時間2018年4月1日±1天再入大氣層。」這是自3月26日中國官方正式宣布「天宮一號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後,首次在每日軌道狀態公告中加入了相關的監測預報內容,也是天宮一號在2016年3月中斷數據服務後,漫漫歸途第一次有了精確預報的返航日期。
  •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 預計2020年完成空間站建造
    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由長徵二號FT2火箭發射升空,在發射過程中第155秒助推器分離,第220秒拋出整流罩,第460秒二級主機關機,第576秒器箭分,而後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
  • 在太空飛行了6年多 天宮一號將再入大氣層最後一次「燃燒自己」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稱,4月1日8時,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167.6公裡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161.0公裡、遠地點高度約174.3公裡、傾角約42.70度),預計北京時間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氣層。  這將是天宮一號最後一次「燃燒自己」。
  • 天宮一號運營3年成果豐碩 天宮二號研製全面展開
    按照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2016年發射。   「天宮一號在取得大批成果的同時,能夠超計劃、超壽命運營,可以說讓我們感到喜出望外。」王兆耀說。   王兆耀表示,為了充分發揮天宮一號的綜合效益,2013年6月神舟十號飛船返回後,我國科學家針對天宮一號超設計壽命飛行特點,綜合考慮飛行器自身的平臺狀態和設備功能,以及我國後續載人航天技術試驗驗證需要,科學制定天宮一號飛行任務規劃,精心運營維護,嚴密實施監控,先後進行了多項拓展技術試驗和驗證。   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看到,天宮一號已成功運行1092天。
  • 天宮一號即將隕落何方?我們人類無能為力,只有老天爺知道
    天宮一號是我國2011年發射的目標飛行器,它圓滿的完成了各項預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根據官方去年致電聯合國秘書長的照會,天宮一號已經失效並進入軌道衰減期,最近官方還發布了再入預報。天宮一號即將隕落,它落在哪裡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我國官方為什麼不發布明確的落區呢?不是不為而是無能為力。
  • 竟然擁有全球兩大最尖端科技,中國天宮二號到底多厲害?
    竟然擁有全球兩大最尖端科技,中國天宮二號到底多厲害?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實驗版)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質量8.5噸,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
  • 天宮二號即將發射:將開展十幾項世界最前沿實驗
    (9月15日,塔架上的天宮二號和長徵二號F T2火箭。)  中秋月圓夜,今晚22時04分,中國天宮二號將在萬眾矚目之中發射。  從外觀上看,天宮二號與天宮一號差不多,還是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  天宮二號是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備份的基礎上,根據天宮二號的任務的需要改裝研製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