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希望號"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成功組裝(圖)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日本"希望號"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成功組裝(圖)

2008年06月05日 07: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希望號」成為國際空間站最大艙體。

  中新網6月5日電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機組兩名太空人3日在國際空間站上出艙太空行走,成功將日本「希望」號實驗艙的加壓艙段安裝到空間站的預定位置。重15噸,價值10億美元的「希望號」太空艙是由美國「發現號」太空梭上周六運上太空的。「希望號」將成為國際空間站最大的艙體,用於進行生物醫學和材料學的研究。

  包括日本太空人星出彰彥在內的多名太空人使用機械臂使太空艙就位,之前還有太空人進行了幾個小時的太空行走,為對接作準備。「發現號」太空梭經過兩天的飛行於周一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據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報導,這次飛行除運去「希望號」太空艙外,還為兩周前出現故障的空間站廁所運去了一個新泵。空間站廁所出現故障後,太空人們不得不每天手工清洗廁所。新廁所泵運到,解了國際太空站之「急」。

  希望號太空艙的尺寸相當於一輛公共汽車,它是國際太空站的第三個科學實驗室。此前美國的命運號和歐洲的哥倫布號實驗室已經到位。

  由於希望號體積龐大,只能分三部分由太空梭運送。發現號此前已經把它的後勤艙運上了空間站。2009年還要發射希望號的一個實驗艙。

  「希望號」將對失重條件人體生物學、物理學和化學方面的表現進行觀察和實驗,同時利用微重力條件探索新材料。 為完成太空站的全部建造,「發現號」太空梭在2010年退役之前還要進行九次飛行。

【編輯:李洋】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介紹(圖)
    國際空間站由美國、俄羅斯、日本、歐洲航天局、加拿大等共同建造,計劃耗資將超過630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計劃最早是美國提出的,當時名為國際自由號空間站計劃,並於1984年得到美國總統裡根的批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數十億美元的耗費,這項計劃沒有取得進展。1993年,柯林頓入主白宮,提出將自由號空間站計劃由美國獨自建造改為國際合作建設,使這一計劃得以生存下來。
  • 聯盟號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運送新的機組成員
    美國東部時間今天凌晨1時45分,一艘聯盟號太空飛行器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飛船上有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凱特·魯賓斯和太空人謝爾蓋·雷日科夫和謝爾蓋·庫德·斯維爾奇科夫。此次國際空間站之旅持續了約3個小時,這也是聯盟號乘員首次通過快速通道,雙軌道交會路徑前往國際空間站。
  • 把你丟進異形來去自如的國際空間站,你找得到出口嗎?
    目前,國際空間站包括13個重要艙室,這13個艙室是通過太空梭一個一個送入太空中的。國際空間站耗資2000億美金,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100人在此生活。它包含了過渡間、工作間、過渡室和裝配間4個部分。星辰號對接的是曙光號工作艙,在《異星覺醒》中,最後聯盟號的反向推力將空間站推向地球時,毀壞了一個艙室,其中包括星辰號服務艙。
  • 國際空間站已運行20載,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
    2000 年,人類首次進入外太空的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也才真正擁有了從地球以外反觀地球的空間視角。 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20周年,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裡?
    圖 | 完全組裝好的國際空間站(來源:NASA)文 | 學術頭條人類對於宇宙的觀測雖有數千年的歷史,但直到 20 世紀,人類才開發出了進入太空的航空技術2000 年,人類首次進入外太空的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也才真正擁有了從地球以外反觀地球的空間視角。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
  • 國際空間站成功躲避太空垃圾[組圖]
    由於太空垃圾接近空間站並可能對其構成威脅,空間站內三名太空人於莫斯科時間12日19時35分(北京時間12日24時35分)全部疏散到與空間站對接的「聯盟」號載人飛船上,在空間站成功避開太空垃圾後,太空人們順利返回了空間站,整個過程持續了10分鐘。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20周年,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裡?
    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國際空間站最初的建設由美國國家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國家航天局以及巴西航天局六個國際主要太空機構聯合推進,來自全球 25 個太空機構和組織參與研製。 2000 年 10 月 30 日,「遠徵一號(Expedition 1)」 搭乘 「聯盟號」 火箭發射升空,並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 美國艙漏氣!強行續命的國際空間站出故障,天宮將成唯一空間站?
    美國艙漏氣!強行續命的國際空間站出故障,天宮將成唯一空間站?在2014年,來自全球各個國家的航天機構負責人,在美國的華盛頓召開了一次有關太空探索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之前,當時的美國就曾宣布,支持將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延長到2024年。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不過,真正的空間站不是球體,也不是旋轉的圓輪,而是圓柱體。第一個空間站是蘇聯在1971年的「禮炮1號」(Salyut 1),接下來的十年中,「禮炮號」計劃又陸續建立了6個空間站。1973年,美國發射了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Skylab)。所有這些空間站都是管狀結構。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不過,真正的空間站不是球體,也不是旋轉的圓輪,而是圓柱體。第一個空間站是蘇聯在1971年的「禮炮1號」(Salyut 1),接下來的十年中,「禮炮號」計劃又陸續建立了6個空間站。1973年,美國發射了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Skylab)。所有這些空間站都是管狀結構。完全組裝好的國際空間站。
  • 即將退役的國際空間站,居然是個縫合怪?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艙再次發現漏氣。50次太空飛行和組裝,其中的39次飛行需要由太空梭完成,每次約15噸左右,有大約30次飛行和裝配任務需要進步號飛船上的貨物提供支持。空間站最大的艙段是日本的希望號實驗艙
  • 即將退役的國際空間站 居然是個縫合怪?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航天局和歐洲空間局(英國、愛爾蘭、葡萄牙、奧地利和芬蘭沒有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50次太空飛行和組裝,其中的39次飛行需要由太空梭完成,每次約15噸左右,有大約30次飛行和裝配任務需要進步號飛船上的貨物提供支持。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科幻史
    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國際空間站不僅是太空人們探索宇宙空間的高科技之家,更是一個理想 「天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這個獨特的實驗室可以允許機組人員進行許多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實驗,探索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活的科學研究。
  • 無人太空船9次成功,日本打算利用「星門」空間站,進行載人登月
    H-II運載飛船是日本研發的一款無人太空飛行器,日本研發該飛船的目的,是為了給日本實驗艙「希望」號運輸補給。據了解,在2009年7月17日的時候,日本首艘H-II無人太空船就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完成了對接任務。日本H-II無人太空船的外形呈圓筒狀,能裝載約6噸的貨物,在完成補給任務後,它能從空間站脫離,並在衝入地球大氣層時燃燒殆盡。
  • 國際空間站出現空氣洩漏
    設計壽命為10~15年,總質量約423噸、長108米、寬(含翼展)88米,運行軌道高度為397千米,載人艙內大氣壓與地表面相同,可載6人。國際空間站結構複雜,規模大,由航天員居住艙、實驗艙、服務艙、對接過渡艙、桁架、太陽能電池等部分組成,建成後總質量達438噸,長108米。
  •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直播五位太空人太空匯合
    北京時間5月31日上午10:29,SpaceX 載人龍飛船成功實現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將兩位航天員正式送入這個太空軌道前哨基地。對接成功標誌著龍飛船載人航天任務的又一重大裡程碑!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大型軌道實驗室,是世界上16個國家共同為人類在太空打造的一個永久性前哨基地,是人類最尖端科學技術的結晶,也是人類創造的最昂貴的裝置,目前為止已經花費1300億美元。
  • 背景資料:「國際空間站」的建造歷程
    1998年11月20日,俄羅斯質子號火箭發射了美國出錢、俄羅斯製造的「國際空間站」第1個艙——曙光號多功能艙,此後又陸續發射了美國團結號節點艙-1、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第1副美國巨形太陽能電池翼、美國命運號實驗艙、加拿大巨型遙控機械臂,2001年7月12日為「國際空間站」送去的美國探索號氣閘艙標誌著「國際空間站」初期裝配階段的結束,此時「國際空間站」達到了可提供3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的能力。
  • 中國空間站2020有望獨守太空 規模小花錢少(圖)
    國際空間站將在2020年退役,中國未來空間站卻計劃於2020年左右建成,這一時間上的巧合為中國空間科學發展帶來了契機。  「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為空間站先遣兵  9月29日晚上發射的「天宮一號」是為建立空間站而準備的一個空間實驗室,設計壽命為兩年。它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重8.6噸,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的在軌工作和生活。
  • 人類登上國際空間站20年,太空中人類文明的符號
    『韌性號』已經進入軌道!」飛船指揮官霍普金斯上校報告。又過了26個小時,,「韌性號」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這意味著馬斯克的太空火箭公司SpaceX首次進行的正式載人商業飛行獲得成功。在闖過國會「鬼門關」後,支持空間站的政客們終於意識到,單靠一國的力量,即便有太空梭的運輸保障,也沒法在短期內建成一座能持續運作多年,能完成一系列有價值科學實驗的太空哨所。於是柯林頓在1993年正式入住白宮後當即宣布,自由號計劃由美國獨自建造改為國際合作建造。歐洲空間局和日本很快加入進來,而隨著冷戰的結束,俄羅斯也被邀請加入這一項目。
  • 義大利加入天宮二號空間站項目,建立中意太空艙,美國「啞了」
    據義大利媒體4月7日報導,就在義大利和中國聯合抗擊病毒的時候,兩國又在航天領域展開了合作,準備共同建立一個中意太空艙,使其與中國的天宮二號空間站融合。大家都知道,天宮二號空間站是太空中唯二的空間站,而現在國際空間站離退役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一旦國際空間站退役,那麼天宮二號空間站,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