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號空間站,發現號太空梭攝於1998年6月12日
和平號空間站(俄語:Мир,英語:Mir,兼有&34;與&34;之意)是前蘇聯建造的一個模組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歸屬俄羅斯。和平號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它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同時也是首個第三代空間站。
和平號空間站曾經保持著9年又358天的人類在太空最長連續逗留紀錄,通過多國合作,和平號空間站曾經接待過多國的太空人。太空梭-和平號計劃期間,美國的三臺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發現號、奮進號)共拜訪空間站11次,帶來補給以及乘員替換。和平號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首個模塊於1986年2月19日發射升空,其後至1996年的十年時間之中,其他多個模塊相繼升空。
2000年底,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因和平號部件老化且缺乏維修經費,決定將其墜毀。和平號最終於2001年3月23日墜入地球大氣層,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和平號的研究任務今後由國際太空站所取代。
結構
和平號空間站1996年時的最終配置圖。
包含6個經常在軌的組件:核心艙,量子1號天文物理艙,量子2號氣閘艙,&34;號實驗艙,&34;號遙感艙,&34;號地球觀測艙;美國航天局為其提供了一個專門用於與太空梭對接用的對接艙。
發展
和平號太空站是蘇聯在1976年2月17日決定研發的第三代空間系統,用以取代之前的禮炮計劃DOS-17K空間站。其中四個禮炮太空站的部件自從1971年就開始發射升空,還有三個在研發和平號太空站的時候陸續發射升空。當時的計劃是發射和平號(DOS-7)和星辰號(DOS-8)為禮炮太空站裝配4個塢站接口。
1979年2月,和平號空間站計劃綜合了弗拉基米爾·切洛梅管理的金剛石計劃。塢站的接口能力得到加強,以適應TKS宇宙飛船。能源科研生產聯合公司負責空間站的整體設備,但是,整個計劃分包給了禮炮KB,當時赫魯尼契夫國家航天研製中心的研發部門正在忙於能源、禮炮7號、聯盟號以及進步號的工作。禮炮KB從1979年末開始實施,和平號原先的圖紙在1982至1983年左右被放棄。新的系統吸收了禮炮計劃的數字電腦飛行控制以及迴轉陀螺儀(來自金剛石計劃),新的自動對接系統,牛郎星通信系統,氧氣發生器以及二氧化碳過濾器。
在1984年初期,和平號空間站的計劃幾乎陷於停頓,所有的資金被轉移至暴風雪計劃,以支持暴風雪太空梭的早日升空。不過資金也很快回到計劃中,當年2月末3月初時,瓦朗坦·格盧什科在第27屆黨代表大會上表示,和平號空間站一定要在1986年初期升空。
現在所有的計劃都已經清楚,空間站必須在1986年初期發射。1984年4月12日(太空人節)這一天,空間站被運送到白寇努爾,做最後的系統整合與測試。1985年5月6日,和平號到達發射場。在赫魯尼契夫國家航天研製中心的地面模型測試結果,需要更換或者重做2500根纜線中的1100根。1985年10月和平號被推到無塵室。發射的第一次嘗試是在1986年2月16日,但是由於通信問題而失敗,第二次嘗試在1986年2月19日 21:28:23UTC成功發射升空。滿足了當時蘇聯的政治底線。
早期
迫於當時的政治壓力,發射升空是在非常急促的時間段內完成的,在第一次發射升空時,沒有攜帶任何模塊。蘇聯再次決定讓聯盟T-15任務肩負雙重使命,同時完成和平號空間站和禮炮7號的任務。
EO-1任務機組指揮官列奧尼德·奇茲米和飛行工程師弗拉基米爾·索羅沃夫:乘坐聯盟號於1986年3月13日12:33 GMT升空,3月15日登上和平號太空站,在此期間在他們兩次從進步號太空船卸下物資,分別是在3月19日進步號任務-25和4月23日進步號任務-26。4月17日他們控制空間站在4000公裡的軌道上追趕禮炮7號,並於5月4日終於趕上禮炮7號。在和平號空間站呆了6周後,5月5日他們乘坐聯盟號離開空間站,這是航天歷史上唯一的一次一個太空飛行器在兩個空間站之間飛行。
5月6日他們經過一天的旅程來到了禮炮7號,當聯盟號T-15位於禮炮7號時,無人駕駛的聯盟TM-1號也於5月23日來到無人居住的和平號駐留了7天,5月29日離開。測試了無人控制飛行器獨立飛行並且與和平號空間站接軌的試驗。在禮炮7號工作了50天後,聯盟號T-15於6月26日攜帶機組人員再次回到和平號並帶來了來自禮炮7號400公斤科學儀器,其中包括一個光譜儀。EO-1任務的機組成員花了20天在和平號開展地球觀測,並於1986年7月16日離開,使得新的空間站暫時又變成無人居住狀態,至此再也沒有船員回到過禮炮7號,不久之後科學家放棄對它的控制,讓他墜落在了阿根廷附近。
空間站的第二次遠徵任務,EO-2任務組於1987年2月5日由聯盟號發射升空,當他們在空間站時,量子1號於1987年3月30日升空,這個是一系列蘇聯37K實驗計劃中第一個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的模塊。量子1號根據原先的計劃應該與禮炮7號對接。然而,由於技術原因,該模塊在設計發展過程中,被配置給了和平號空間站。該模塊還攜帶了具備X光及紫外線功能的天體物理觀測設備。
量子1號與和平號的第一次對接嘗試與1987年4月5日進行,但是由於機載控制系統的問題對接失敗。太空人尤裡·羅曼年科和亞歷山大·拉韋金進行了一次太空漫步,他們在艙外發現量子1號與空間站之間有一個垃圾袋,袋子可能是最近的一次貨船留下的,他們清理了垃圾袋之後,量子1號於4月12日完成與空間站的對接。
擴充階段
1989年9月5日,聯盟TM-8任務升空。標誌著人類在太空生活最長紀錄的開始,也是和平號的第二次擴展。量子2號和晶體號在這個時候也已經做好了發射準備。EO-5機組成員:亞歷山大·維克託連科和亞歷山大·謝列布羅夫於9月8日到達和平號,結束了和平號長達5個月的冬眠期。他們在空間站進行了大量的科學技術研究和試驗,此次的飛行成本大約8000萬盧布,如果這些實驗能夠成功,政府期待能從這些試驗成果中取得2億5千萬盧布的淨收入。
因為一批電腦晶片引發的問題,量子2號一直拖延到11月26日才由質子號運載火箭8K82K發射升空,原先計劃在12月2日進行對接,但是由於太陽能電池板以及自動對接系統的故障,一直到12月6日才完成對接。這次任務為空間站添加了更多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科學實驗儀器,並且希望這些在太空中的實驗成果,能夠促進蘇聯的國民經濟發展。
量子2號給和平號帶來了第二套陀螺儀、新的生命支持系統、水循環系統以及氧氣發生器,減少了和平號對於地面的依賴。量子2號有一個1米直徑的氣密室與和平號相連,一個類似於美國的機動載人裝置背包式裝置位於這個氣密室。
聯盟TM-9帶著EO-6機組成員:阿納託利·索洛維約夫和亞歷山大·巴蘭金於1990年2月11日升空。在於和平號對接時,位於和平號的EO-5機組人員發現,聯盟TM-98個熱絕緣模塊中的3個已經鬆動,這可能會在返航時引發事故。當時他們研究決定,這個事件是在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內, 可以在稍後的艙外活動中修復。他們繼續逗留在和平號等待晶體號。5月31日,晶體號升空,6月6日做第一次對接嘗試時,由於姿態調整推力器的故障而失敗。6月10日,實驗艙在和平號的前端塢站與之對接。由於對接的延誤,EO-6的機組人員延遲了10天才啟動了晶體號系統,並且於6月17日做了一次太空行走,修復了聯盟TM-9熱絕緣模塊的鬆脫問題。
晶體號搭載了4個半導體爐,用於生產空間材料。並且還攜帶了一些生物技術研究設備,包括一個小型的溫室植物栽培實驗室。這些設備都配備了光源及給養系統。 最主要的是,這個模塊配備了一個專供太空梭對接塢站,外圍附加對接系統,原始計劃是為暴風雪號準備的,雖然這個設備從來沒有被暴風雪號使用過,不過,不久之後,該塢站還是用於美國太空梭的對接。
國際合作及空間站故障
空間站於1997年6月25日遭受撞擊後光譜號的太陽能電池板
和平號太空梭計劃是1993年由時任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和當時的俄羅斯總理維克託·斯捷潘諾維奇·切爾諾梅爾金共同宣布的一項新的太空站計劃,之後這個計劃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國際空間站。他們還一致同意,美國今後也將會參與到和平號太空站的計劃中。太空梭將參與運送物資以及太空人到和平號,美國的太空人將在和平號上生活若干個月,並且允許美國的太空人和俄羅斯的太空人分享航空飛行經驗。
美國的參與,也為和平號空間站計劃帶來了新的資金來源,最顯著的成果是之後發射了光譜號和自然號。而且,亞特蘭蒂斯號運送的對接艙,也使得和平號與太空梭的對接變得更為容易。
從1995年3月開始,美國的太空人在和平號上生活了28個月,在和平號上逗留的期間,處理了很多緊急突發事件,包括1997年2月23日的一場小火災,空間站上的兩臺基本電解生氧裝置連續出現故障,站上的3名太空人只好使用高氯酸鋰裝置來生產氧。太空人拉佐特金在量子1號艙內用高氯酸鋰製氧時,製氧設備突然破裂,引起火災,明火燃燒了90秒,煙霧蔓延到整個空間站,太空人們都帶上了防毒面具,濃煙持續了5-7分鐘。幸好站上的空氣過濾系統性能很好,沒有給太空人帶來更大危害。以及1997年6月25日與無人駕駛的進步號太空船在一個對接實驗中,撞上和平號,造成太空史上最嚴重的碰撞事故。撞擊造成了嚴重空氣洩露。幸虧兩名太空人準確定位,及時堵上漏洞,避免了過多氧氣洩露。 這次碰撞之後,在光譜號留下了一個洞,隨後他們關閉了通往光譜號的通道。在這兩次事故中,太空人都差一點使用疏散逃生飛船。在這些事故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始關注是否需要繼續和平號計劃以確保太空人們的生命安全。1998年6月,最後一名美國太空人安迪·託馬斯乘坐發現號太空梭離開和平號空間站。
空間站在它長達15年的服役期間,共發生了2000處故障,其中近1000處故障一直未能排除。空間站的中央計算機也已經老化到了必須完全更換的地步。空間站的溫度調節系統也故障不斷,太空艙內的局部溫度有時高達53攝氏度。空間站上的蓄電池也曾有過兩次異常放電,導致和平號與地面短暫失去聯繫以及空間站局部停電。
和平號空間站原始的後續計劃是和平2,現在新計劃成為了國際空間站的一部分,包括核心服務艙星辰號。
和平號的生活
從亞特蘭蒂斯號窗內拍攝的聯盟號與空間站
重約100噸的和平號內部仿佛變成了一個狹小的迷宮,裡面充斥著纜線、科學儀器,以及一些私人物品,比如說照片、兒童的繪畫、書以及吉他。通常和平號會有3名太空人,最擁擠的時候,會有6名太空人同時待在空間站長達一個月。和平號總是不斷有太空人來訪,一直到1999年8月28日。
美國航天局的太空人John Blaha說空間站的空氣非常健康,不幹也不溼,沒什麼味道。他還介紹說,新增加的光譜號和自然號看上去可以一直在上面居住10年而不用帶回家清掃。
在和平號太空梭計劃實行期間,俄羅斯太空人負責維修和保養太空站,美國的太空人在空間站主要進行人體生理學、生物學、微生物學以及材料科學實驗。
珊農·露茜德在和平號停留期間,成為了當時在太空逗留時間最長的女性(11年後被蘇尼塔·威廉斯在國際空間站打破),她說:&34;
兩個業餘無線電呼號在80年代後期被分配給了和平號,分別是U1MIR和U2MIR,允許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和和平號空間站的太空人進行通信。
彼得·羅德尼·李維琳曾有機會在1999年登上空間站,他願意為這次訪問支付了1億美金,這幾乎說服了俄羅斯聯邦航天局,但是後來因為在眾多國家他都受到舞弊指控而失去了這次機會。(包括美國、英國、香港、越南以及澳大利亞這些國家及地區)
脫軌以及最後的日子
在和平號最後的日子裡,曾有人想購買和平號,計劃讓它作為第一個在軌的電影及電視工作室,在太空中完成電影電視的製作過程。由私人贊助的聯盟TM-30在2000年4月4日帶著謝爾蓋伊·扎利奧汀和亞歷山大·卡萊利升空,對和平站進行了兩個月的修復工作,希望證明空間站仍然可以勝任今後的工作。但是這仍然成為空間站的最後一次任務,之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由於需要支持國際空間站計劃,再也沒有經濟能力維持空間站龐大的財政開銷。
和平號的脫軌分三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是依靠一個修改版本的進步號太空船(M1-5),攜帶著2.5倍的燃料將空間站維持在220公裡的衰減軌道上。第二階段由M1-5分兩階段點燃引擎,分別是2001年3月23日00:32UTC和02:01UTC,在這兩個階段後,空間站維持在165×220公裡的軌道面上。第三階段開始於05:08 UTC,M1-5開始控制空間站向地球大氣層衝去,大約22分鐘之後,空間站進入大氣層;05:44UTC,空間站在完成了歷時15年的太空任務後,位於斐濟上空;05:52UTC,空間站開始燃燒並隨即解體;06:00UTC,未燃燒殆盡的空間站殘骸,落入了南太平洋冰冷的海水中。
15年來,和平號空間站總共繞地球飛行了8萬多圈,行程35億公裡,共有31艘聯盟號載人飛船、62艘進步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實現對接,太空人在空間站上進行了78次太空行走,在艙外逗留的時間長達359小時12分鐘。先後有28個長期考察組和16個短期考察組在空間站從事考察活動,共有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敘利亞、保加利亞、阿富汗、奧地利、加拿大、斯洛伐克12個國家的135名太空人在空間站上工作。這些太空人共進行了1.65萬次科學實驗,完成了23項國際科學考察計劃。
由於預計到和平號將要墜入地球,塔可鐘公司的業主在太平洋中布置了一個40*40英尺的目標,塔可鐘公司在這個目標的中心畫上了它們的公司的象徵,一個鈴鐺,並且書寫上&34;。塔可鐘公司的品牌傳播副主席克立斯·貝克宣稱:&34;不過該公司也為這項危險的賭博購買了巨額的財產保險。最終,並沒有任何碎片擊中那個目標。
支援載具
空間站的支援載具主要依靠聯盟號和進步號。聯盟號主要負責運送太空人,輪換機組人員。聯盟號還充當救生艇的角色,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可以相對快速的將太空人送回地球。無人操控的進步號主要負責貨運任務,補給空間站。
晶體號所攜帶的兩個外圍附加對接系統原本是為暴風雪號準備的,但是計劃隨後被遺棄,該設備後來用於美國的太空梭。在和平號太空梭計劃期間,太空梭也作為空間站的支持系統充當運送太空人及貨物的角色,允許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太空人訪問或長期停留在空間站。太空梭為空間站帶來了大量的貨物,延長了空間站的給養時間。當太空梭與空間站對接時,空間站臨時性擴大了生活和工作空間,繼而成為了當時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太空飛行器。總共249噸。
和平號模塊
和平號建造和連接著7個不同的模塊,分批由質子-K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除了對接艙,這個是由亞特蘭蒂斯號帶上天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