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太空歷史,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和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

2020-11-26 騰訊網

天空實驗室:美國首個空間站,也是人類發射的最大太空飛行器

就在美國贏得登月競賽之際,蘇聯改變目標,進入近地軌道,密集部署「禮炮計劃」。NASA不得不迎頭趕上,使用阿波羅計劃中最重的運載工具——土星五號火箭,將火箭體的第三級改造為空間站。

「天空實驗室」由軌道艙、過渡艙、多用途對接艙、太陽望遠鏡和阿波羅飛船五部分組成,總長度36米,最大直徑6.7米,總重量80噸。它於1973年5月14日發射升空,是有史以來人類發射到近地軌道的最重、最大、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也是美國第一個空間站。

後來又發射了3艘阿波羅飛船與天空實驗室對接,總共有9名太空人。他們駐紮了171天,取得了豐富的成果。進行了270多項科研實驗,拍攝了18萬張太陽活動圖像、4萬張地球觀測照片,並進行了微重力人體生理實驗和材料加工實驗。

儘管「天空實驗室」是美國的第一個空間站,但NASA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沒有準備好使用天空實驗室,因為70年代中期還沒有可以載人往返的太空梭。

1979年7月11日,天空實驗室在澳大利亞西部上空再入燒毀。直到4年後,第一架太空梭才實現首航。

名稱:天空實驗室 Skylab

類型:單體空間站

質量:77噸

加壓空間:360立方米

進駐人數:9人

發射時間:1973年5月14日

再入時間:1979年7月11日

在軌時間:2249天

載人時間:171天

軌道高度:442公裡 ~ 430公裡

和平號空間站:開創一個時代,現代空間站的基礎

從「禮炮1號」到「禮炮7號」,都是第一代單體空間站(單模塊空間站),在第二代積木式空間站(模塊化空間站)誕生之前,它已經在宇宙空間運行了15年(1971年 ~ 1986年),這就是前蘇聯一直引以為豪的「和平」號站。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蘇聯就開始設計和開發這樣一個空間站,而這個空間站計劃完全被蘇聯當時的「暴雪」號太空梭計劃所耽擱。直到1986年2月19日,第一個重達20噸的核心艙才發射升空。

1996年和平號空間站最終配置達到7個模塊,包括核心艙、量子1號、量子2號、晶體號、光譜號、對接艙、自然號。每個模塊都有獨立的操作能力,優點是一旦出現問題,不會影響其他模塊;缺點是結構複雜、錯誤率高,有2000個故障,近1000個無法消除。

「和平」號空間站總質量近130噸,增壓空間高達350立方米,15年來在軌飛行35億公裡,繞地飛行8萬多圈。

其中,31艘「聯盟」號載人飛船、62艘「進步」號貨運飛船、3架美國太空梭共計11次與和平號對接,太空人共進行了78次太空行走,艙外逗留時間長達359小時12分鐘。先後有28批長期太空人、16批短期太空人,共有12個國家、135名太空人進駐過和平號,總計進行了1.65萬次科學實驗。

無論是規模還是使命,「和平」號都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空間站,更重要的是,它為國際空間站奠定了基礎。

1991年蘇聯解體後,「和平」號進入了「美俄共同支持」的模式。然而,隨著太空梭時代的結束,美國的供給減少,俄羅斯也沒錢,「和平」不可避免地遭遇「破產」。

2001年3月23日,「和平」號空間站出軌、墜入大氣層,碎片落入南太平洋的冷水中,最終成為一個符號,在太空史上閃爍。

很多人都認為和平號還在,至少它的血統還在——這就是目前國際空間站一個組件:星辰號服務艙,目前唯一由俄羅斯出資建造的國際空間站組件(儘管碼頭號對接艙、曙光號功能貨艙也是由俄羅斯製造的,但出資者和所有者都是美國),基礎結構設計與和平號空間站核心組件相類似,以至於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星辰號被俄羅斯人標註為「和平2號」空間站。

名稱:和平號空間站 Mir(米爾號/世界號)

類型:模塊化空間站

質量:129.7噸

加壓空間:350立方米

進駐人數:135人次

艙外任務:78次

開建時間:1986年4月19日

再入時間:2001年3月23日

在軌時間:5519天

載人時間:4592天

軌道高度:350公裡 ~ 400公裡

飛行時速:27700公裡

總費用:42億美元(2001年估算)

「和平」號之後必然要出現超級空間站,這是人類超越二維化地表,進入三維化宇宙空間的必然需求。

相關焦點

  • 蘇聯載人航天的典範——和平號空間站
    和平號空間站(俄語:Мир,英語:Mir,兼有&34;與&34;之意)是前蘇聯建造的一個模組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歸屬俄羅斯。和平號太空梭計劃是1993年由時任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和當時的俄羅斯總理維克託·斯捷潘諾維奇·切爾諾梅爾金共同宣布的一項新的太空站計劃,之後這個計劃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國際空間站。
  • 和平號空間站的啟示
    新華網消息據《科技日報》4月28日報導(孫健)  15年來,和平號空間站一次次創造的奇蹟激起了人類探索太空的無限熱情。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後,3月23日,和平號平安墜落在南太平洋預定海域。但作為人類歷史上最為成功的長期載人空間站,和平號無疑將永垂史冊。
  • 和平號:人類踏入太空的裡程碑,做出傑出貢獻的空間站
    人類踏入太空的裡程碑,做出傑出貢獻的空間站,和平號的一生從冷戰後期的1986年起,經過了整整十年的長時間的準備和製造,發射了組裝工作,到了1996年4月最後一個艙體被發射上天,和和平號空間站主體完成了全面對接,先後經過二十二次發射對接
  • 大國航天爭霸戰,你不知道的空間站歷史!
    於是乎空間站計劃應運而生,蘇聯代號「禮炮」。1971年,人類歷史上首個空間站禮炮1號發射,並與聯盟11號飛船對接成功。登上禮炮1號的蘇聯太空人在空間站內逗留了23天。不過由於缺乏相關經驗,禮炮號在返回地球的途中,由於閥門故障造成座艙失壓,3位太空人全部窒息死亡。此後,蘇聯又陸續向太空發射了5個科研空間站和3個軍事偵察站。
  • 和平號空間站:俄羅斯 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站
    和平號空間站(Mir)(前蘇聯/俄羅斯,1986年-2000年,28名乘員,全部長期停留)和平號是前蘇聯設計建造的空間站,為上述禮炮計劃的後繼項目。
  • 和平號空間站(組圖)
    第1頁:和平號空間站 第2頁:和平號空間站對接  蘇聯/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  和平號空間站是由核心艙和5個專業艙段組成,總重達135t,長達87m,是當時世界上重量最大、載人最多、壽命最長、技術最先進、在軌工作時間最長的空間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多艙段組合方式的空間站。
  • 為什麼和平號空間站又被稱為人造天宮?
    宇宙空間站是能在太空中長時間運行的巨大載人飛船,是能夠環繞地球運動的半永久性的「活動的房子」。空間站有工作艙、生活艙、服務和對接倉等幾部分構成。在宇宙空間高真空、微重力的環境中,可以合成許多地球上得不到的產品。
  • 中國國際空間站整裝待發與國外空間站差距讓你驚訝!
    相比而言,它比起目前420噸級的第四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確要小一圈,但天宮對於我國而言已經是最佳方案。我國空間站和國外空間站差距又多大呢?先從簡述前三代空間站歷史和特點說起。1.基本背景上世紀60年代末,蘇聯在登月項目的競爭中落敗於美國後,便掀起了新一波的競爭:空間站建設。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不過,真正的空間站不是球體,也不是旋轉的圓輪,而是圓柱體。第一個空間站是蘇聯在1971年的「禮炮1號」(Salyut 1),接下來的十年中,「禮炮號」計劃又陸續建立了6個空間站。1973年,美國發射了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Skylab)。所有這些空間站都是管狀結構。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不過,真正的空間站不是球體,也不是旋轉的圓輪,而是圓柱體。第一個空間站是蘇聯在1971年的「禮炮1號」(Salyut 1),接下來的十年中,「禮炮號」計劃又陸續建立了6個空間站。1973年,美國發射了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Skylab)。所有這些空間站都是管狀結構。完全組裝好的國際空間站。
  • 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二)
    遙想裡根總統1984年上臺就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逼得蘇聯也飛速發展出了和平號軌道站(國際空間站的前身),大把大把掏銀子,最終掏空了蘇聯的身子骨,把前蘇聯給直接忽悠沒了。現在搞了國際空間站,總不能在對方面前大搖大擺的架起望遠鏡直接窺視吧,而且邊上還有這麼多的第三世界邊上監督著,想動手也沒難啊。想當年無論是美國的天空實驗室,還是前蘇聯的&34;和&34;號軌道站,都是自家建,自家用,跑到別人頭上,想怎麼看就怎麼看,好不舒服。
  • 中國聯同17國進駐空間站!唯獨美國無法進入,總師:不符標準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人類逐漸有能力對太空進行探索,其中人類航天技術最優秀的成果,就是空間站,空間站是一種可以在太空長時間運行,供多名太空人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目前唯一的空間站就是國際空間站。,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即禮炮一號空間站,禮炮一號空間站隸屬於禮炮系列空間站,一共先後有七個空間站發射升空,主要負責完成天體物理、航天生物學、醫學等方面的科研計劃,美國則發射了天空實驗室號空間站,這一空間站在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發揮出了巨大作用。
  • 二十年過去了,還有人記得和平號空間站嗎?他也曾經絢麗一時
    二十年過去了,還有人記得蘇聯時期建造的和平號空間站嗎?它曾經絢麗一時,最終以悲劇英雄落幕。空間站構成和平號空間站是蘇聯建造的一個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繼續建設。主要包括核心模塊、量子1號、2號、晶體號和自然號,其餘為後續對接艙段。核心模塊在1986年2月19日搭載質子號火箭發射升空,是太空人主要生活區, 並留有與其他功能模塊對接窗口。量子1號用於天文和科學實驗材料;量子2號可以提供先進的生命支持系統以及氣密室;晶體號是地球物理和天體物理實驗室;自然號為遠程地球遙感模塊;光譜號、對接艙號為後續和平號太空梭計劃做準備。
  • 蘇聯的軍事空間站假裝是和平的禮炮號,其實裝有太空機炮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網友和烏龍一樣,看了俄羅斯最新拍的太空題材電影《太空救援》,這部電影其實俄文名字在片頭交待了很清楚,叫《禮炮七號》(Salyut-7),是兩位英勇無比的太空人1985年上天救援失控的禮炮七號空間站的真實事件改編的,對航天稍有了解的網友們一定會對禮炮號的名字有所熟悉,
  • 太空|為什麼要建立國際空間站?
    從1971 ~1982年,前蘇聯向太空發射了 7 座名為「禮炮號」的空間站,1973年,美國也發射了一座名為「太空實驗室」的空間站,一些航天員在這些空間站裡進行了天文學、醫 學、生物學等研究,以及對自然資源的考察,取得了不少成績。
  • 蘇聯太空人在太空上到底有沒有酒駕空間站?
    當時,一位在「禮炮7號」空間站上工作的蘇聯太空人正好要過生日,他的一位太空人朋友便將一瓶亞美尼亞白蘭地偷運進了空間站。為了喝酒而智商驟增的蘇聯太空人立馬逮住機會,成功將酒帶進了太空。為了能在太空中喝一口酒,蘇聯的太空人們有時甚至能想出讓人啼笑皆非的點子來,掉皮掉肉都在所不惜。1984年,太空人伊戈爾·沃爾克和他的搭檔瓦洛佳·扎尼別科夫,在搭乘「聯盟號」太空飛船升空之前,打算帶上一些白蘭地和兩桶酸黃瓜一同上路。
  • [3月23日]科學歷史上的今天——​「和平號」空間站成功墜毀
    「和平號」空間站是前蘇聯建造的一個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歸俄羅斯。它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同時也是首個第三代空間站,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和平號空間站全長32.9米,體積約400立方米,重約137噸,其中科研儀器重約11.5噸。它在高350至450公裡的軌道上運轉,約9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它的設計工作始於1976年,1986年2月20日發射升空。
  • 空間站們在此長眠:失控的天宮一號,還是落向了這座海底公墓
    天空一號的許多前輩,就曾被人為控制,歸葬此處,比如著名的蘇聯和平號空間站(MIR)。根據英國天文科普作家David Whitehouse2017年年底為BBC撰寫的文章,這片海底「公墓」安葬著260多個太空飛行器殘骸,大部分來自蘇聯和俄羅斯。
  • 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17國加入,打造真正的國際空間站!
    天空實驗室本來是設計要和後來美國重點發展的太空梭進行對接的,但是他還是沒能等到第一架載人太空梭。到來就於一九七九年進入大氣層燒毀。當時的美蘇太空競爭是極其激烈的,蘇聯雖然早於美國兩年發射的空間站,但是在航空航天技術上已經落後於美國,急切需要一個真正可以壓倒美國的空間站項目,以便建立對美國的太空優勢。於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空間站項目和平號空間站就誕生了。
  • 因蘇聯解體滯留太空311天的太空人,不僅活著回來還成為了英雄
    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代表人類首次進入太空,1969年7月21日,美國阿波羅11號上的阿姆斯特朗代表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不過在蘇聯解體時卻出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倒黴的太空人,他被遺棄在太空中,漂泊近一年才獲救返航,成為了最後一名蘇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