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號空間站的啟示

2020-11-26 搜狐網
  新華網消息據《科技日報》4月28日報導(孫健)

  15年來,和平號空間站一次次創造的奇蹟激起了人類探索太空的無限熱情。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後,3月23日,和平號平安墜落在南太平洋預定海域。但作為人類歷史上最為成功的長期載人空間站,和平號無疑將永垂史冊。

  縱觀和平號輝煌與磨難交織的15年生涯給我們帶來的各種啟迪,對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事業的發展極有啟發。

  一、載人航天必須與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相適應

  脫離國情國力的現實,一味追求空間技術發展,不僅不會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重大推進作用,反而可能因此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並最終給空間技術開發帶來不利的負面影響。這可能是和平號最大的一個教訓。我們不應該忘記,作為冷戰的產物,和平號負載著一段沉重的歷史。

  美蘇冷戰帶動了蘇聯國防宇宙科技一枝獨秀的發展。15年前,和平號的發射升空將蘇聯航天科技推向顛峰,並將美國遠遠地拋在後面。但是,永無止境的航天科技研究,也像無底洞般吞噬著蘇聯的財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蘇聯國家經濟的發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的極度困難限制了載人航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俄羅斯不僅無法用新的空間站來更換已超期服役多年的和平號,甚至還因資金不足而無法維持和平號的正常運行。

  經濟實力是科技發展的基礎。載人航天飛行,特別是空間站的建設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技術密集、系統複雜的科研活動,雖然它代表了高技術的前沿,但其短期內所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卻十分有限。和平號所取得的大量科技成果已充分證實,宇宙飛船、空間站等載人航天設施可以為科學研究提供許多新的機遇,特別是在空間科學、微重力科學以及外星資源的利用等方面。作為一個大國,為滿足經濟建設、國家安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有必要以一定的投入,去掌握必需的前沿空間技術,提高自己的科技競爭力,維護國家的長遠利益。但從另一方面看,對載人航天發展的投入也必須要與國家整體的經濟實力相一致,只有辯證地處理好可能與發展、現實與未來的關係,我國的載人航天才有可能得到良性的發展。

  二、空間技術的開發需要與市場相結合

  和平號的輝煌與磨難也讓我們看到,像前蘇聯那樣為了軍備競賽而動用天文數字般的巨額投資,固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出和平號這樣的空間科技奇蹟,但相關的高、精、尖技術如果不及時反饋到國民經濟主體中去,並拉動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發展,勢必會對國家的社會經濟生活帶來很大的衝擊。反之,如果在開發空間技術的同時注意逐漸將有關科研成果面向市場進行擴散和轉移,通過經濟和市場機制等手段使國家的投入轉化為國民財富積累,就可以使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空間技術的發展相得益彰。

  雖然俄羅斯在研製和平號的過程中所發明的600多項新技術和新工藝後來也被廣泛地應用於各個經濟領域,並產生了一定的效益,但總的來看,由於俄羅斯空間技術部門相對封閉,與社會經濟生活嚴重脫節,加上市場觀念滯後,自身對技術轉化的能力不強,國內的市場機制也比較落後,使得和平號空間站在研製和運行15年間所取得的大量科研和空間技術成果,大多仍停留在掌握技術和取得成果的階段,而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做得很差。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的同時,需要特別注意提高載人航天活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重視技術進步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和帶動作用,並力求使技術的先進性與經濟的合理性相統一,使我國為發展載人航天飛行所研發和掌握的眾多先進技術更好地面向市場並逐漸轉化為生產力,這樣才可能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更為經濟和更為高效的載人航天發展道路。

  三、發展載人航天必須搞出自己的特色

  實際上,由於經濟實力的差距,俄羅斯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方面與美國等西方國家走著不盡相同的技術道路。憑藉其基礎研究的雄厚實力和獨創的技術設計,以及俄太空人們的奉獻精神,俄羅斯總是努力將航天項目的成本削減到最低,這也是俄羅斯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仍能與美國一爭高低,並在載人航天的許多方面取得領先的主要因素。與動輒花費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項目相比,和平號的建造和維修成本相對低廉許多,從而使俄羅斯在資金嚴重不足的困境下仍讓和平號飛行了15年。

  例如,只有5年設計壽命的和平號能夠超期服役到15年,並在困境中承擔起發展俄羅斯空間技術的重要使命,就是憑藉其優良的設計和經久耐用的硬體系統,許多獨創的設計思想和技術連美國人也大為驚嘆。正如一位美國太空人所言,「美國的做事方式是:由於太空設備的每一部分都十分珍貴,因此要用最貴最先進的方式和材料來製造。而俄羅斯的做事方式是:不管什麼都用鋼鐵來造,然後,用最大的火箭將這個龐然大物發射上天」。這使得和平號按西方現代技術的標準看雖然顯得有些笨重,但實踐證明15年間其艙內環境仍基本保持穩定。此外,由於體積龐大,和平號發射時需要消耗大量燃料,這原本意味著更高的成本,但俄羅斯充分利用成熟科技的操作方式發揮了節約成本的妙用。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不斷研製更貴更先進的火箭發射器時,俄羅斯一直在使用20世紀60年代的舊式火箭,因此,他們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從事更為必須的技術研發。

  我國的航天事業是在特殊的國情、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我國獨立自主的航天活動,是以較小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裡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並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矚目的重要成就。但也正是因為我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並不雄厚,在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載人航天,除了跟蹤、學習先進國家的先進技術外,必須發揮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在技術上有所獨創,在別人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只有找到一條符合國情的技術路線,搞出自己的特色,我國的載人航天才能實現真正的飛躍。

  四、載人航天要發揮太空人的主觀能動性

  人在空間的重要作用是任何機器都不能完全替代的,人特有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可以捕捉偶然的機遇和解決不可預料的問題,可以察覺和理解各種新的事物,這也是人類發展載人航天飛行的主要考慮。而由於在太空飛行時,常常會出現很多意外情況,所以提高太空人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工作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自1987年以來,和平號上的太空人一直保持著在太空連續生活的各項記錄,俄羅斯在載人航天飛行中積累了大量經驗。由於和平號上的太空人有時要在太空生活很長時間,這就使得太空人無法在每次執行任務前都可以事先計劃好行程中的一舉一動而不至於出現大的偏差,所以俄羅斯十分注重發揮太空人的主觀能動性。這種隨機應變的工作態度,雖然常常使初次與他們合作的西方太空人感到驚訝,但實踐證明,在過去15年中,正是這種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讓俄羅斯太空人在和平號上生活得如魚得水。

  由於我國在空間技術的掌握方面與俄、美等先進國家相比仍存在著一定差距,因而會對我國未來的太空人隨機應變的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在我國預備太空人的選拔和培訓中,我們必須十分注重對太空人隨機應變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太空人本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俄羅斯在這方面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五、發展載人航天離不開國際合作

  可以說,正是在拯救和平號的過程中,俄羅斯開始了與美國的航天合作。也正是在這種合作中,美俄等國開始共同構思新的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建設是多國合作的一個很好的例證。在墜毀和平號的過程中,俄羅斯與國外航天、軍事機構也進行了很好的合作。現在,俄羅斯航天機構已充分認識到,必須認真總結這方面的經驗,並將其運用到國際空間站建設及俄羅斯航天事業的發展中。

  我國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地發展空間技術的同時,對開展在航天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一直比較重視。由於經濟實力所限及其它原因,在國際空間站計劃開始時我國沒有參與。在無法參與國際空間站建設的情況下,發展我國自己的載人航天技術,就更需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只有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廣泛國際合作,我們才能夠不斷跟蹤、了解並接觸到世界先進的載人航天技術,並結合我國國情加以掌握和發展。

相關焦點

  • 和平號空間站(組圖)
    第1頁:和平號空間站 第2頁:和平號空間站對接  蘇聯/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  和平號空間站是由核心艙和5個專業艙段組成,總重達135t,長達87m,是當時世界上重量最大、載人最多、壽命最長、技術最先進、在軌工作時間最長的空間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多艙段組合方式的空間站。
  • 和平號空間站設計者及太空人聚斐濟與空間站告別
    和平號空間站的設計者和曾經在和平號上居住過的太空人們已抵達太平洋南部國家斐濟,他們準備觀看將在本周末進行的這個巨大空間站的銷毀過程。  和平號預計將在3月21日或22日墜落在南太平洋。斐濟國內航空有關部門20日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將準備隨時發射兩架航空器來監控空間站的墜落過程。
  • 蘇聯載人航天的典範——和平號空間站
    和平號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它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同時也是首個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曾經保持著9年又358天的人類在太空最長連續逗留紀錄,通過多國合作,和平號空間站曾經接待過多國的太空人。太空梭-和平號計劃期間,美國的三臺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發現號、奮進號)共拜訪空間站11次,帶來補給以及乘員替換。
  • 和平號空間站:俄羅斯 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站
    和平號空間站(蘇聯與美國在這裡進行過宇航事業合作,許多不同國家的太空人也曾到訪和平號進行工作。它被廢棄後於2001年受控再入大氣層燒毀。原本為其後繼項目和平號-2準備的星辰號服務艙隨後被合併至國際空間站的項目中。和平號空間站(俄語:Мир,兼有「和平」與「世界」之意)是蘇聯建造的一個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歸俄羅斯。
  • 為什麼和平號空間站又被稱為人造天宮?
    空間站有工作艙、生活艙、服務和對接倉等幾部分構成。在宇宙空間高真空、微重力的環境中,可以合成許多地球上得不到的產品。所以人們可以在宇宙空間站進行科學研究、試驗新產品的活動,這裡也因此成了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從「和平號」空間站上歸來的兩名太空人寄託夫和瑪納羅夫創造了在太空飛行整整一年的新紀錄。
  • 第2121回:和平號空間站脫軌,人造天宮探索使命
    和平號的研究任務今後由國際空間站所取代。其中四個禮炮空間站的部件自從1971年就開始發射升空,還有三個在研發和平號空間站的時候陸續發射升空。當時的計劃是發射和平號(DOS-7)和星辰號(DOS-8)為禮炮空間站裝配4個塢站接口。
  • 第2121回:和平號空間站脫軌,人造天宮探索使命
    和平號空間站(兼有「和平」與「世界」之意)是前俄國建造的一個模塊軌道空間站,俄國解體後歸屬俄羅斯。和平號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它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同時也是首個第三代空間站。
  • 資料:進步M-34貨運飛船與和平號空間站相撞事故
    >和平號載人空間站   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1)故障情況  1997年6月24日,裝有新型Toru交會對接控制系統的進步M-34貨運飛船脫離和平號空間站的對接口。6月24日夜間,飛船飛離空間站一段距離,25日,飛行指令長控制進步號貨運飛船飛回來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  和平號空間站核心艙的控制站有一個電視裝置,它可以顯示從進步號貨運飛船上傳回的圖像信號 ,這與聯盟號飛船上的裝置很相似。控制站還有用於轉動與平移的手動控制器和程序模式開關。進步號貨運飛船靠近空間站時,恰巧處於地面站和地面控制中心的控制範圍之外。
  • 和平號:人類踏入太空的裡程碑,做出傑出貢獻的空間站
    人類踏入太空的裡程碑,做出傑出貢獻的空間站,和平號的一生從冷戰後期的1986年起,經過了整整十年的長時間的準備和製造,發射了組裝工作,到了1996年4月最後一個艙體被發射上天,和和平號空間站主體完成了全面對接,先後經過二十二次發射對接
  • 輝煌的太空歷史,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和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
    :開創一個時代,現代空間站的基礎 從「禮炮1號」到「禮炮7號」,都是第一代單體空間站(單模塊空間站),在第二代積木式空間站(模塊化空間站)誕生之前,它已經在宇宙空間運行了15年(1971年 ~ 1986年),這就是前蘇聯一直引以為豪的「和平」號站。
  • 圖文:深圳明斯克公園展出「和平號」空間站遺物
    本報深圳專訊:在和平號空間站的墜毀成為世人關注的熱點的同時,一個以重現輝煌為主題的「『和平號』空間站遺物特別展」在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公園隆重推出。  此次展覽展出了「和平號」空間站(模型)及其眾多神奇的太空物品(真品):回收艙、餐桌、餐具、食品、太空冰箱、太空衣、太空醫療箱、太空萬能控制裝置、太空人應急用品等近20件,數十套。
  • 二十年過去了,還有人記得和平號空間站嗎?他也曾經絢麗一時
    二十年過去了,還有人記得蘇聯時期建造的和平號空間站嗎?它曾經絢麗一時,最終以悲劇英雄落幕。空間站構成和平號空間站是蘇聯建造的一個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繼續建設。空間站的中央計算機、蓄電池嚴重老化,蓄電池曾有過兩次異常放電、導致與地面短暫失去聯繫,溫度調節系統故障不斷、空間站內局部溫度甚至高達53攝氏度;太陽能電池供電已不正常;空間站外表傷痕累累,空間站內部化學腐蝕嚴重。據統計,15年來和平號共發生了約2000次故障,其中近100處故障一直未能排除。1997年更是和平號的倒黴年,連出幾個大事故。
  • [3月23日]科學歷史上的今天——​「和平號」空間站成功墜毀
    「和平號」空間站是前蘇聯建造的一個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歸俄羅斯。它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同時也是首個第三代空間站,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和平號空間站全長32.9米,體積約400立方米,重約137噸,其中科研儀器重約11.5噸。它在高350至450公裡的軌道上運轉,約9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它的設計工作始於1976年,1986年2月20日發射升空。
  • 中國國際空間站整裝待發與國外空間站差距讓你驚訝!
    在政治和軍事壓力下,蘇聯官方提出了更新一代大型空間站的任務,第三代空間站於1976年開始論證,正是和平號空間站的前身。建成後的和平號成為了一個圍繞核心艙建設、總重129.7噸、350立方米內部加壓空間的龐然大物,運轉在距離地球上空400千米高處。由於對接艙的存在,和平號能夠直接與美國的五架太空梭對接(實際上是亞特蘭蒂斯號7次,發現號1次,奮進號1次),如果考慮到太空梭自身重量,整個空間站的最大重量可以高達249噸。
  • 和平號空間站離墜毀軌道高度只差10公裡
    中新網北京3月19日消息:俄通社援引俄太空飛行控制中心的消息稱,和平號空間站在過去24小時下降了2.6公裡,目前正位於離地球上空230公裡處,離預計墜毀時的軌道高度只差10公裡。  俄太空控制中心的消息稱,和平號空間站上的所有系統運轉正常,墜毀工作將在和平號位於離地面220公裡的軌道時開始,原定於3月21日的墜毀行動由於下降速度慢而被推遲到星期五。  和平號預計將墜毀在紐西蘭和智利之間的南太平洋海域,俄羅斯負責人稱墜毀物落入有人居住地區的機會將是很小的,太空中心已於保險公司籤定了金額達2億美元的合同,以向可能造成的損失作出賠償.
  • 國際空間站介紹(圖)
    國際空間站介紹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領域的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項目,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在80年代初期為抗衡蘇聯的和平號軌道空間站而提出來的,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上一些投資大、風險高而一個國家又無力承擔的大科學研究項目逐漸走向國際合作。
  • 世界之最——壽命最長的空間站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空間站是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The world's oldest space station is the Soviet mir.「和平號」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由核心艙和5個專業艙組成。
  • 圖文:和平號空間站離墜毀軌道高度只差10公裡
    中新網北京3月19日消息:俄通社援引俄太空飛行控制中心的消息稱,和平號空間站在過去24小時下降了2.6公裡,目前正位於離地球上空230公裡處,離預計墜毀時的軌道高度只差10公裡。  俄太空控制中心的消息稱,和平號空間站上的所有系統運轉正常,墜毀工作將在和平號位於離地面220公裡的軌道時開始,原定於3月21日的墜毀行動由於下降速度慢而被推遲到星期五。  和平號預計將墜毀在紐西蘭和智利之間的南太平洋海域,俄羅斯負責人稱墜毀物落入有人居住地區的機會將是很小的,太空中心已於保險公司籤定了金額達2億美元的合同,以向可能造成的損失作出賠償.
  • 讓人嘆息的120噸級和平號軌道空間站!
    而大型桁架結構空間站卻需要太空梭運輸桁架升空,再用自動機械手進行空中的插接。因此在誰誰家短時間內還不會發展大型有人太空梭的情況下。即將發射和空中組裝的天和號新空間站,大概率與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一樣,是直接對接結構。而且其噸位預計也不會超過和平號空間站最大體量時的120噸。雖然天和號由於發射晚。
  • 大國航天爭霸戰,你不知道的空間站歷史!
    說到空間站,大家可不要小看它,歷史上空間站的使用完全是大國之間的「遊戲」,在人類的航天史上,只有美蘇兩個國家真正單獨擁有過空間站,而真正第一個把空間站送入太空的則是蘇聯人。登上禮炮1號的蘇聯太空人在空間站內逗留了23天。不過由於缺乏相關經驗,禮炮號在返回地球的途中,由於閥門故障造成座艙失壓,3位太空人全部窒息死亡。此後,蘇聯又陸續向太空發射了5個科研空間站和3個軍事偵察站。禮炮計劃打破了多個航天紀錄,其中包括若干個任務時間的紀錄,例如第一次在空間站移交太空人,以及太空漫步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