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宇宙空間站?為什麼和平號空間站又被稱為人造天宮?

2020-12-03 陪你成長我很幸福

宇宙空間站是能在太空中長時間運行的巨大載人飛船,是能夠環繞地球運動的半永久性的「活動的房子」。

空間站有工作艙、生活艙、服務和對接倉等幾部分構成。在宇宙空間高真空、微重力的環境中,可以合成許多地球上得不到的產品。所以人們可以在宇宙空間站進行科學研究、試驗新產品的活動,這裡也因此成了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從「和平號」空間站上歸來的兩名太空人寄託夫和瑪納羅夫創造了在太空飛行整整一年的新紀錄。

宇宙空間站可以長期載人,許多儀器可以有人進行操作。

為什麼和平號空間站又被稱為人造天宮?

蘇聯第三代載人空間站「和平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人造天空」,這是因為它是目前人類歷史上體積最大、設施最完善、應用技術最先進,並且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空間站。

據統計先後有28個長期考察組和16個短期考察組在站上從事考察活動,無論是科研貢獻還是接待規模,,「和平號」被稱為「人造天宮」都當之無愧。

和平號空間站原設計壽命五年,但實際在軌工作了15年多。「和平號」空間站的設計工作始於1976年,在它運行的15年間,「和平號」共繞地球飛行了8萬多圈,行程35億千米,有31艘載人飛船和62艘貨運飛船與其實現對接。

相關焦點

  • 第2121回:和平號空間站脫軌,人造天宮探索使命
    脫軌,人造天宮探索使命4月17日他們控制空間站在4000公裡的軌道上追趕禮炮七號,並於5月4日終於趕上禮炮七號。在和平號空間站呆了6周後,5月5日他們乘坐聯盟號離開空間站,這是航天歷史上唯一的一次一個太空飛行器在兩個空間站之間飛行。
  • 第2121回:和平號空間站脫軌,人造天宮探索使命
    ,人造天宮探索使命 公益類分享型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和平號空間站(兼有「和平」與「世界」之意)是前俄國建造的一個模塊軌道空間站,俄國解體後歸屬俄羅斯。和平號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它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同時也是首個第三代空間站。
  • 和平號空間站:俄羅斯 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站
    Mir)(前蘇聯/俄羅斯,1986年-2000年,28名乘員,全部長期停留)和平號是前蘇聯設計建造的空間站,為上述禮炮計劃的後繼項目。蘇聯與美國在這裡進行過宇航事業合作,許多不同國家的太空人也曾到訪和平號進行工作。它被廢棄後於2001年受控再入大氣層燒毀。原本為其後繼項目和平號-2準備的星辰號服務艙隨後被合併至國際空間站的項目中。和平號空間站(俄語:Мир,兼有「和平」與「世界」之意)是蘇聯建造的一個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歸俄羅斯。
  • 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17國加入,打造真正的國際空間站!
    當時的美蘇太空競爭是極其激烈的,蘇聯雖然早於美國兩年發射的空間站,但是在航空航天技術上已經落後於美國,急切需要一個真正可以壓倒美國的空間站項目,以便建立對美國的太空優勢。於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空間站項目和平號空間站就誕生了。
  • 二十年過去了,還有人記得和平號空間站嗎?他也曾經絢麗一時
    二十年過去了,還有人記得蘇聯時期建造的和平號空間站嗎?它曾經絢麗一時,最終以悲劇英雄落幕。空間站構成和平號空間站是蘇聯建造的一個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繼續建設。太空人們在這座「人造天宮」進行了78次太空行走,艙外活動的總時間達359小時。
  • 百噸級空間站曾被燒成火球,天宮迎來鳳凰涅槃時刻
    執飛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長徵五號乙遙一火箭是天宮空間站12次發射計劃的首次發射,旨在驗證長徵五號乙運載火箭工況可靠性。與首飛任務同步進行的還有天宮空間站初樣核心艙與長徵五號乙遙一的合練任務,待長徵五號乙遙一飛行任務完成後,天和號核心艙將轉入正式發射準備周期,預計於明年年初發射入軌,正式進入天宮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階段。
  • 和平號空間站(組圖)
    第1頁:和平號空間站 第2頁:和平號空間站對接  蘇聯/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  和平號空間站是由核心艙和5個專業艙段組成,總重達135t,長達87m,是當時世界上重量最大、載人最多、壽命最長、技術最先進、在軌工作時間最長的空間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多艙段組合方式的空間站。
  • 輝煌的太空歷史,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和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
    :開創一個時代,現代空間站的基礎 從「禮炮1號」到「禮炮7號」,都是第一代單體空間站(單模塊空間站),在第二代積木式空間站(模塊化空間站)誕生之前,它已經在宇宙空間運行了15年(1971年 ~ 1986年),這就是前蘇聯一直引以為豪的「和平」號站。
  • 當年禁止中國進入國際空間站,如今想加入天宮空間站,美國想多了
    而在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墜入地球之後,美國和俄羅斯聯合建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造太空飛行器——國際空間站。這個空間站目前一共有20多個國家參與建造和使用,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作為全球航天力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國家,中國卻並沒有參與國際空間站的計劃。
  • 和平號空間站的啟示
    新華網消息據《科技日報》4月28日報導(孫健)  15年來,和平號空間站一次次創造的奇蹟激起了人類探索太空的無限熱情。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後,3月23日,和平號平安墜落在南太平洋預定海域。但作為人類歷史上最為成功的長期載人空間站,和平號無疑將永垂史冊。
  • 和平號:人類踏入太空的裡程碑,做出傑出貢獻的空間站
    人類踏入太空的裡程碑,做出傑出貢獻的空間站,和平號的一生從冷戰後期的1986年起,經過了整整十年的長時間的準備和製造,發射了組裝工作,到了1996年4月最後一個艙體被發射上天,和和平號空間站主體完成了全面對接,先後經過二十二次發射對接
  • 蘇聯載人航天的典範——和平號空間站
    和平號空間站(俄語:Мир,英語:Mir,兼有&34;與&34;之意)是前蘇聯建造的一個模組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歸屬俄羅斯。和平號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它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同時也是首個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曾經保持著9年又358天的人類在太空最長連續逗留紀錄,通過多國合作,和平號空間站曾經接待過多國的太空人。太空梭-和平號計劃期間,美國的三臺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發現號、奮進號)共拜訪空間站11次,帶來補給以及乘員替換。
  • 和平號空間站設計者及太空人聚斐濟與空間站告別
    和平號空間站的設計者和曾經在和平號上居住過的太空人們已抵達太平洋南部國家斐濟,他們準備觀看將在本周末進行的這個巨大空間站的銷毀過程。  和平號預計將在3月21日或22日墜落在南太平洋。斐濟國內航空有關部門20日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將準備隨時發射兩架航空器來監控空間站的墜落過程。
  • 國際空間站故障頻發,4年後面臨退役,中國天宮空間站冉冉升起
    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空間站的並非以美國和俄羅斯為首的「國際空間站」,1986年2月20日,蘇聯將設計好的「和平號空間站的核心艙」發射升空,這是人類首個第三代空間站,本質上是蘇聯建造的一個軌道空間站,1991年蘇聯解體,後來被俄羅斯接管,一直到2001年3月23日成功墜入地球大氣層,掉落在南太平洋海域中,從此結束了它在太空中的日子。
  • 空間站們在此長眠:失控的天宮一號,還是落向了這座海底公墓
    遙遠的南太平洋尼莫點附近,號稱地球最寂寞之境,是退休的人造太空飛行器最佳的落入區域。天空一號的許多前輩,就曾被人為控制,歸葬此處,比如著名的蘇聯和平號空間站(MIR)。根據英國天文科普作家David Whitehouse2017年年底為BBC撰寫的文章,這片海底「公墓」安葬著260多個太空飛行器殘骸,大部分來自蘇聯和俄羅斯。
  • 第七期:構築「天宮」_網易探索
    中國的載人航天計劃起步較晚,目前尚未擁有自己的空間站,也沒有參加「國際空間站」的合作,不過,中國已經啟動了自己的空間站計劃,即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1號」目標飛行器,與之後的神舟系列飛船對接,形成一個小型的實驗空間站,作為在建設空間站方向上邁出的第一步,這樣有可能使中國繼載人航天之後,成為世界上擁有過獨立的空間站的第三個國家。
  • 中國自己建造的空間站能比得上國際空間站嗎
    自1971年開始,人類經歷了4代空間站。目前,還在地球軌道上漂浮的國際空間站是第四代空間站,它的大小在420噸級左右。而我國的天宮空間站的建設目標為第三代,它的大小大約為80-100噸級,但是我們還留有許多可擴展的接口,可以擴展成100多噸級的空間站。
  • 空間站是上世紀的技術產物,為什麼我國還要獨立發展空間站?
    1976年蘇聯開始了和平號空間站計劃,1986年和平號主體才升空。一直到蘇聯解體俄羅斯有餘力接手時,和平號建設成為了一座全長達87米質量達123噸,有效容積470立方米的巨型空間站,它共有5個實驗倉:天文物理艙、服務艙、晶體艙、光學艙和自然艙。
  • 中國國際空間站整裝待發與國外空間站差距讓你驚訝!
    和平號空間站是禮炮號系列空間站的技術結晶,作為國際空間站發射前全球最重要的空間站,也是唯一的第三代空間站,它奠定了多艙模塊化組裝、積木式結構方式搭建長期可駐留空間站技術的發展,將主體結構、能源控制系統、軌道和姿態控制系統、計算機系統、環境與生命維持系統、太空人生活與工作區域、載人和貨運駁接
  • 對比美俄等十六國共建的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的主要區別在哪
    就在美國招攬各國共建國際空間站、將我們拒之門外時,1992年9月,我國正式布局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計劃,第一步是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第二步實現載人飛船與空間飛行器的對接。第三步便是建造發射載人空間站,這便是天宮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