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們在此長眠:失控的天宮一號,還是落向了這座海底公墓

2020-12-04 澎湃新聞

4月2日,中國航天員的首個「太空之家」——天宮一號迎來了它的海上葬禮。在2016年與地面失聯後,科學家們無法點燃推進器來控制它再入大氣層的位置。一年來,各國航天機構密切跟蹤它的最新動態,但預測最終落點幾乎不太可能。幸運的是,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遙遠的南太平洋尼莫點附近,號稱地球最寂寞之境,是退休的人造太空飛行器最佳的落入區域。天空一號的許多前輩,就曾被人為控制,歸葬此處,比如著名的蘇聯和平號空間站(MIR)。

根據英國天文科普作家David Whitehouse2017年年底為BBC撰寫的文章,這片海底「公墓」安葬著260多個太空飛行器殘骸,大部分來自蘇聯和俄羅斯。

中國首個「太空之家」

2011年9月天宮一號成功發射,設計壽命2年,實際在軌4年半,超期服役並開展多項拓展技術試驗。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飛船升空,兩天後與天宮一號完成了「太空之吻」,標誌著中國成功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及組合體運行等一系列載人航天關鍵技術。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進入天宮一號,成為了這個「太空之家」的第一批主人。他們在天宮一號裡駐留了10天,圓滿完成了手控交會對接等近30項在軌實驗試驗任務。

2013年6月25日,神舟十號三名航天員最後一次檢查了天宮一號的每一個角落。指令長聶海勝在完成狀態確認後,與已經進入飛船軌道艙的張曉光、王亞平一起,向天宮一號敬禮告別。

天宮一號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使命,進入軌道衰減期。

在天宮一號與地球完成「死亡之吻」的一個多月前,中國國際空間站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首次亮相,象徵著天宮一號完成了火炬交接。

追蹤英雄末路

儘管天宮一號的重量只有8.5噸,幾乎會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殆盡,但中、美、俄、日、韓等13個國家航空機構組成的跨國太空碎片協調委員會(IADC)依然在2017年啟動了對天宮一號的追蹤,由歐空局主持,主要通過分析美國軍方雷達的數據進行定期播報。

當地時間4月1日,歐空局最後一條播報預測天宮一號落點在北緯43度至南緯43度之間,並表示人類目前對高層大氣層的了解和歐洲探測器的能力無法給出更精確的判斷。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從2017年3月13日起對天宮一號軌道狀態進行每周公告,從2018年3月14日起進行每日公告。4月2日6月20分,最後一條公告預計再入區域中心點位於 西經40.4度,南緯27.4度,即巴西附近。

歐空局稱,每年約有100噸報廢衛星、失控飛船和發射過的火箭上面級落入地球大氣層燃燒。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無人目擊這些英雄的末路。

也有極少數例外,在歷史的天空中留下了世人矚目的煙花。

蘇聯和平號空間站

1991年,體重36噸的蘇聯「禮炮七號」太空站在南美阿根廷上空無控再入,當地居民目睹了發光的碎片划過天際。這是蘇聯「禮炮」系列的最後一個太空站,其驚險而傳奇的經歷被拍成了電影《太空救援》。

即使並未失去控制的太空飛行器也可能在再入過程中製造「驚喜」。1979年,重達77噸的美國太空實驗室空間站(Skylab)提前退役。媒體將美國第一個空間站的謝幕渲染成了狂歡。紀念T恤和帽子熱銷,《舊金山觀察報》開價10000美元懸賞第一塊碎片,其競爭對手《舊金山紀事報》則為訂閱者提供200000美元的「人身財產意外保險」。

NASA瞄準的落點是南太平洋。然而,因為4%的計算誤差,空間站燃燒的速度更慢,最終有不少碎片落在了西澳的埃斯佩蘭斯和羅林納之間。當地居民目睹了幾十朵煙花一般的光焰在空中炸開。埃斯佩蘭斯政府幽默地以「亂扔垃圾」罰款NASA400澳元,至今未收到賠償。

一名70歲的埃斯佩蘭斯居民撿到了24片殘骸,並飛赴舊金山拿到了懸賞。通過對殘骸的分析,人們得出太空實驗室是在16km高空解體的,遠低於科學家預期。

盛會之外也有悲劇。2003年,美國首架正式服役的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在返航過程中解體,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碎片散落在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所幸未擊中人類。

在人類航天史上,尚無太空飛行器殘骸墜落造成傷亡的案例。

入水為安

如果天宮一號尚未失控,南太平洋可能本就是最佳的控制再入落點。

南太平洋中心的尼莫點(Point Nemo)被稱為地球上最寂寞的地方:最近的陸地為三座遙遙相望的南半球島嶼——皮特凱恩群島中的迪西島、復活節島西南角的莫圖努伊島和南極洲外海的馬厄島,三者分別位於其北方、東北方及南方,距離均遠達2688千米。以此長度為半徑、尼莫點為中心,可圈出一片與北美洲面積相當的無人海洋。

尼莫點

航海界有一個著名的傳說:當船駛經尼莫點,距離海員最近的人類不在澳大利亞也不在南美,而是宇宙空間站上的太空人。

巧合的是,這裡也是眾多空間站的長眠之所。

尼莫點周邊的海洋環境不足以供養水產生物,因此,這裡既沒有人類,也沒有漁業。洋流在側畔擦肩而過,留下一片幾乎靜止的水域。太空飛行器殘骸的輻射和有害物質會被困住,不再外流汙染。

1971年,蘇聯為空間站和衛星們選定了這片絕佳墓地,隨後將超過140艘太空補給船、6個禮炮號空間站和和平號空間站送抵此處。

重達120噸的和平號空間站1986年上天,迎來送往過無數國際太空人。2001年,蘇聯為它預設了再入路徑,輝煌的太空之家入水為安。

NASA也鍾愛此處。1979年製造「驚喜」的太空實驗室,本來預定的目的地正是尼莫點。

根據最新統計,尼莫點附近還埋葬著一個SpaceX火箭、歐空局的5艘貨運飛船、日本的6艘HTV貨運飛船。

外媒評價道,整體來講,在控制太空飛行器歸葬南太平洋的操作上,俄羅斯無疑輕車熟路,美國也可圈可點。只有歐空局的太空飛行器每每令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居民略感操心。

如無意外,現役的國際空間站將在10年內完成歷史使命,墜向這座長眠著無數前輩的海底公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墜入南太偏僻海域 長眠「太空飛行器公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消息,終結了幾周來部分外媒圍繞天宮一號命運的喧囂,這些媒體擔憂的、甚至是渲染的「失控太空飛行器威脅地球」的場景並沒有出現。西方權威科學家表示,天宮一號落在有「太空飛行器公墓」之稱的南太平洋的一塊水域,那裡是經常落入太空殘骸的區域。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消息公布後,很多外媒進行了報導。
  • BBC揭秘南太平洋海底「衛星公墓」:退役空間站在此長眠
    參考消息網10月25日報導 英媒稱,現在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已經被登頂,南北兩極被踏足,浩瀚的大洋和無際的沙漠被穿越,探索者和探險家們常常要尋覓新的徵服目標。這些新的目標境域中,有一個被稱為「海洋難抵之極」。
  • 天宮一號墜落地點「很準」 西方「僥倖」說法不值一提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官方沒有公布天宮一號墜落地點的細節,有不少外電根據權威專家的觀測進行了評論。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在推特上表示,太空站或在大溪地島西北部墜入海洋。這一地點處於「太空飛行器公墓」北部,那裡是太平洋上常有太空殘骸落入的偏遠區域。
  • 中國天宮一號失控,即將墜毀,砸向北京、紐約、波士頓、芝加哥?!
    這幾天,天宮一號「墜毀」的消息頻繁見諸媒體尤其是英國《衛報》網站的一篇文章引發了外界對中國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的恐慌:「本月底,還未確定落點的天宮一號將砸向地球北京、紐約、波士頓以及芝加哥等大城市均在危險區域內墜地後會造成大規模致癌
  • 太空飛行器的公墓:尼莫點,埋葬260多艘飛船,天宮二號也墜落在這
    在地球的另一面也有一個神秘、平靜而貧瘠的地方,那裡也有一個響噹噹的稱呼——太空飛行器公墓。那裡荒涼、寂靜,離它最近的人類居然是距離地表400多公裡的空間站中的太空人。這,就是有名的「尼莫點」。2019年7月19日,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圓滿完成任務並受控再入大氣層,與很多太空飛行器一樣降落在尼莫點。而2018年4月2日,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也再入大氣層,墜入這荒蕪的南太平洋。如今,已有260餘艘太空飛行器在尼莫點結束使命。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別扯了……
    最近,部分外媒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當作炒作目標,稱其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這一論調並非首次出現。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對此予以否認。朱樅鵬日前表示,我國一直在監控天宮一號,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讓它墜落。
  • 專家:「天宮一號」肯定不會失控撞地球
    那麼「天宮一號」在服役兩年結束後,是否也會變成太空垃圾,是否也會失控,就這個問題,記者電話採訪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學院教授焦維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施滸立等專家,他們肯定地表示不存在這樣的可能性。  兩年後將有控制地墜海  「天宮一號」的設計使用壽命是兩年,兩年後怎麼處理?
  • 天宮一號失控事件,到底咋回事?
    最近幾天,西方媒體紛紛鎖定「天宮一號」,有些聲音頗為恐怖:天宮一號已經失控,2018年3月將會撞向地球!引發中低緯度國家和民眾恐慌。這到底怎麼一回事?事實果真如此嗎?於是乎,處在這一區間地帶的超級城市,紛紛榜上有名,被劃為危險之城。——這就是一起跨國製造、肆意推斷、公然造謠的典型案例。凡是有點理性的人都會反問:以往那些比天宮一號大得多的太空飛行器、太空站,都落到哪裡去了?落到你家草坪上了,還是飛進你朋友家裡了?
  • 天宮一號空間站下個月墜入地球 墜落地點尚不確定
    而就在今年三月下旬,中國的天宮一號空間站將墜入地球,該空間站有一些較大的設備或組件有可能在重返大氣層的過程中墜落到地面上。天宮一號正以大約18,000英裡每小時的速度行駛,並且現在並沒有設備將其引導到海洋或無人居住的地區,所以天宮一號很有可能衝回地球。
  • 中國天宮一號已失控,西方這一評論,露出了醜惡面目
    1832期】近日,英國《衛報》發表文章稱,再過十幾天,中國首座空間站天宮一號,將完全失控的墜毀,從此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屆時,天宮一號將撞向地球,北京、紐約、波士頓以及芝加哥等大城市,均在危險區域內。面對英國媒體的這一評論,國人徹底憤怒了,中國在天宮一號墜毀地球的過程中,已經有了足夠的備案,英國這種羨慕嫉妒的心裡,徹底露出了其醜惡面目。天宮一號始於中國航天發展載人航天探測工程的重要試驗飛行器。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這是結束了長達7年太空之旅返回地球的中國天宮一號。  北京時間4月2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天宮一號謝幕了,而中國航天已進入空間站時代。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會砸到我嗎?答案來了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付毅飛最近,部分外媒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當作炒作目標,稱其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
  • 中國稱天宮一號墜落不會傷人 大碎片落到地面概率極低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導美媒稱,中國一座8.5噸重的空間站正墜向地球,引起這個星球上約75億人中某些人的擔憂。但北京30日表示,這座空間站不大可能造成人身傷亡。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3月30日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說,他們可以通過關注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和聯合國外空司網站,來跟蹤天宮一號空間站的墜落情況。陸慷說,中國「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處理此事。目前來看,這個龐大的空間站在墜落過程中可能分解成不會造成傷害的較小碎片。
  • 剛剛,「天宮一號」墜毀!炸在了外國媒體臉上!
    中國航天機構失去對天宮一號對控制目前,天宮一號正在垂直砸向地球澳大利亞處於危險區域下面是外國以及某些海峽對岸的媒體關於天宮一號的恐怖新聞大集合請看他們的表演:眼見的日期越來越近外國媒體們就說得更開心了「失控」、「撞地」「危害」、「恐怖」
  • 天宮一號:控制中的「墜毀」
    近日,部分外媒稱天宮一號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天宮一號是我國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實驗性空間站),它在載人航天對接技術上的突破,打破了蘇美兩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全世界近50年的壟斷。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小橘子們應該都知道,最近,很多西方媒體大呼小叫地出來狠狠帶了一波節奏,起因就是咱們中國的天宮一號要返回地球了,於是,「天宮一號要失控撞地球了」「攜帶有毒物質」等等各種聳人聽聞的惡意渲染搞得像世界末日要來臨一樣。
  • 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什麼?
    以下為針對實際情況提出的四個問題,以及筆者所能夠給出的的答案——問題一:天宮一號是否「失控」了?答:是的,確實失控了。問題二:什麼原因導致的失控?但是地面並未及時發現這一點,到發現異常以後一切已經無法挽回。事發時,天宮一號的主引擎與各資控發動機仍協有超過半噸的推進劑。若非突然出現故障,僅憑殘餘的推進劑,其仍能在軌道上繼續飛行3年以上。甚至,可以考慮和後來發射的天宮二號編隊飛行(這句是我瞎說的)。國際空間站熱控系統示意。僅從如此簡略的圖示,即可看出其複雜性。
  • 失控?天宮一號將撞向地球?假的!只是,還有比謠言更令人寒心的事……
    剛剛進入2018年,天宮一號「失控」將撞向地球的消息就又一次蔓延開了!這次消息的來源,依然是美國等西方媒體,內容也與前幾次如出一轍!無非就是「中國已失去對天宮一號的控制」「 8.5噸重的天宮一號正加速下降」「最終落點仍無法預測」等等。
  • 社評:自行墜落的天宮一號亦自律自尊
    天宮一號北京時間4月2日上午開始再入大氣層,未燃盡的部分墜落在南太平洋。儘管去年3月份天宮一號就停止了數據服務,地面無法再對它進行調控,它何時再入大氣層墜落以及墜落在什麼地方成為全球航天界的關注點,但科學家們對它安全墜落的估算得到最終驗證。
  • 天宮一號墜落了,但具體在哪兒?
    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聯合部隊太空司令部(JFSCC)發布簡報:天宮一號已經再入大氣層,墜落區域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麥克·道威爾表示,天宮一號再入時的飛行姿態、切面積大小、高空大氣天氣、大氣層密度、風速、空氣阻力等一系列因素,都會決定它的再入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