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稱天宮一號墜落不會傷人 大碎片落到地面概率極低

2020-12-0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導美媒稱,中國一座8.5噸重的空間站正墜向地球,引起這個星球上約75億人中某些人的擔憂。但北京30日表示,這座空間站不大可能造成人身傷亡。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3月30日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說,他們可以通過關注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和聯合國外空司網站,來跟蹤天宮一號空間站的墜落情況。陸慷說,中國「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處理此事。目前來看,這個龐大的空間站在墜落過程中可能分解成不會造成傷害的較小碎片。

據路透社報導,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如果有需要,我們會及時與有關國家進行溝通。」

報導稱,他還表示,他聽到的情況是,大碎片落到地面的可能性不大,這種概率非常小。

報導稱,中國於2011年9月把天宮一號成功送入太空。自那以來,中國的首個空間站原型執行了一系列有意義的任務。

中國於2016年3月宣布天宮一號終止數據服務。

官方的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30日報告說,天宮一號預計北京時間2018年4月1日±1天再入大氣層。美國太空新聞網指出,天宮一號很可能在4月1日墜落。

資料圖片:2013年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的模擬畫面。 新華社

相關焦點

  • 科技日報解讀天宮一號墜落 :被碎片砸到概率低於萬億分之一
    近一年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網持續定期發布其軌道狀態,全球多家機構也在跟蹤天宮一號的動態,預測它何時再入大氣層。然而,這種預測實在是門技術活,變數多,難度大。直至今年3月上旬,各機構預測的再入時間跨度仍達半個月左右。
  • 天宮一號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碎片墜落概率極低
    2011年9月,長徵2F火箭將天宮一號空間站送入軌道。攝影:LINTAO ZHANG, GETTY3月30日至4月2日,天宮一號國際空間站預計將再次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在燃燒過程中分崩離析。有專家分析,天宮一號墜入人口稠密地區的概率幾乎為零。撰文:ANDREW FAZEKAS中國的天宮一號空間站即將墜入地球。
  • 社評:自行墜落的天宮一號亦自律自尊
    天宮一號北京時間4月2日上午開始再入大氣層,未燃盡的部分墜落在南太平洋。儘管去年3月份天宮一號就停止了數據服務,地面無法再對它進行調控,它何時再入大氣層墜落以及墜落在什麼地方成為全球航天界的關注點,但科學家們對它安全墜落的估算得到最終驗證。
  • 天宮一號空間站即將墜落地球 砸到人概率多大?說出來你都不信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最新消息,中國首座空間站「天宮一號」即將在未來幾天內墜落地球表面,目前中國航天飛控中心正在嚴密監視天宮一號的軌道,目前該空間站處於216公裡高近地軌道並且高度不斷降低,航天專家表示,天宮一號的大部分結構將在重返大氣層時燒毀,只剩下非常微小的殘骸將撞向地球,基本上不會造成任何人員財產損害
  • 天宮一號墜落極危險?煽風點火的各國媒體都被打臉了...
    「大事件」——中國飛行器、重達8.5噸的「天宮一號」墜落了。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宮一號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下午實現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神舟十號飛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天宮一號原本應該在2013年退役,按照原設計,它應該接受地面控制,在推進器的幫助下,在南海遙遠海域墜海。
  • 天宮一號即將返回地球,會不會砸到人?比中彩票的概率低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節點之一,先後與神舟8、9、10號飛船進行了共計6次交會對接,圓滿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由於當時天宮一號雖然接近壽命期限,但狀態良好。於是地面做出了讓其繼續服役的決定。2016年,超期服役多年的天宮一號突發故障,與地面的雙向遙測信號中斷。自此,地面雖然可以監測天宮一號的軌道和形態姿態信息,卻無法控制天宮一號。
  • 天宮一號墜落前畫面(組圖)
    「中國目標飛行器重回地球倒計時!」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報導,天宮一號預計北京時間4月2日再入大氣層,屆時它「不會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 天宮一號完美回家 殘骸墜入南太平洋
    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會員、「小火箭」工作室創始人邢強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這片區域不僅沒有人類活動,而且由于洋流影響,海洋生物也很少,不會對生態造成太大破壞。邢強表示,此次天宮一號再入較為「完美」,落區也正處於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中。8.5噸重的天宮一號,會產生多少殘骸回到地球?邢強根據天宮一號結構、設計和再入時的氣動熱計算,預計將產生1-1.5噸的殘骸墜入海中。
  • 天宮一號空間站下個月墜入地球 墜落地點尚不確定
    2016年,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停止了數據傳輸,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雖然它的結構依然完整,但是卻已經不受控制,而8.5噸的前哨站一直在漫無目的地在太空中漂泊。廢棄的衛星及太空飛行器隨時都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墜落著。
  • 「天宮一號」踏上歸途,那些憂慮不值一提
    因此,通行的做法是「受控墜落」,即在太空飛行器運行到一個合適的軌道區段內,地面主動操控其變軌,使其墜落在無人區域。南太平洋有一大片空曠海域被認為是理想的「衛星墳場」。2001年3月23日上午長約87米,重達120噸的「和平」號空間站就是這樣結束其榮耀的一生的。  重量僅8.5噸的「天宮一號」在「和平」號空間站、「禮炮-7」空間站、「ATV-1」等這些老大哥面前,實在是嬌小得很。
  • 天宮一號失控事件,到底咋回事?
    詳盡報導了「天宮一號墜落的來龍去脈」,簡單來說有幾點乾貨: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設計壽命兩年,實際在軌工作4年半(1630天),一直到2016年3月,才正式終止數據服務。但並不意味著地面飛控中心徹底對它失去了控制和監控。說得直白點,只是讓它退休了,但絕不是徹底不管它,放任它太空流浪。
  • 「天宮一號」到底是墜毀、回家、還是再見?
    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與無人飛船神舟八號成功對接,實現中國首次無人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14日再次成功。中國突破了地面控制下的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2012年6月18日,與載人飛船神舟九號成功對接,這是中國首次載人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28日再次對接。中國突破了太空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和航天員手動控制下的交會對接技術。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未發現對地面造成損害  4月2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多位記者提問天宮一號有關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中方始終高度重視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一直按照國際公約和國際慣例,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處理此事。目前未發現對地面造成損害。」  從3月14日開始,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已把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軌道狀態由每周公告改為每日發布。
  • 官方公布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預計時間
    作為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其太空旅途將盡之際再一次走近公眾視野:前不久,部分外媒有關「天宮一號已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造成安全威脅」的說法一時間甚囂塵上。我國多位航天專家對此回應道:天宮一號一旦「受控」墜落,剩餘殘骸將落入指定海域,不會危害地面。    天宮一號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
  • 2018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科技常識:「天宮一號」踏上歸途
    因此,通行的做法是「受控墜落」,即在太空飛行器運行到一個合適的軌道區段內,地面主動操控其變軌,使其墜落在無人區域。南太平洋有一大片空曠海域被認為是理想的「衛星墳場」。2001年3月23日上午長約87米,重達120噸的「和平」號空間站就是這樣結束其榮耀的一生的。   重量僅8.5噸的「天宮一號」在「和平」號空間站、「禮炮-7」空間站、「ATV-1」等這些老大哥面前,實在是嬌小得很。
  • 天宮一號即將燒毀 殘骸擊中人類的概率低於1萬億分之一
    天宮一號即將燒毀 殘骸擊中人類的概率低於1萬億分之一  Emma Chou • 2018-03-27 14:06:23 來源:前瞻網
  • 天宮一號:控制中的「墜毀」
    近日,部分外媒稱天宮一號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天宮一號是我國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實驗性空間站),它在載人航天對接技術上的突破,打破了蘇美兩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全世界近50年的壟斷。
  • 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進入倒計時 專家回應「砸落說」
    央廣網北京3月31日消息(記者王晶) 天宮一號作為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對於國人來說並不陌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30日發布消息稱,預計北京時間2018年4月1日±1天,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這一消息的發布,引起航天愛好者及外界的極大關注,再入大氣層的過程如何進行,會砸中地面嗎?
  • 美媒抹黑中國稱「天宮一號」將墜落日本地區,將覆蓋數百公裡
    中國現在的科技實力已經發展的非常強大了,所以就備受其他國家的妒忌,尤其是&34;上天之後,上個月外媒就推測&34;即將墜落的消息了,而現在外國所謂的那些專家們又開始計算&34;的墜落位置了。這一消息本來就已經夠聳人聽聞了,可是,還有一條更讓日本人感到可怕的消息是:日本產經新聞1月24日報導,中國的天宮一號實驗性空間站預計將在今年
  • 我國「天宮一號將失控撞地球?不,是受控!!
    這將給北緯43度到南緯43度之間墜落區域的國家和民眾帶來恐慌。文章無中生有地宣稱,「中國已失去對天宮一號的『控制』」「最終落點仍『無法預測』」,以此來渲染風險。《紐約郵報》網站稱,天宮一號的大部分墜落區域都是海洋,但也有可能落在附近的人類居住區。只要萬分之一的殘骸落入人口稠密區,將會造成人員受傷或建築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