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二)

2020-07-25 a李文煦a


今天我們聊聊國際空間站沒落的主觀方面原因,君不見國際空間站是個同床異夢的怪胎哈。


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二)



1.各有打算,沒有合力

各國利益訴求很難統一,表面上叫國際空間站。實質上也就16國參與,最多也只能稱呼多國空間站更為貼切些。即便就是這16國,也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上相互不服,都希望獲得更多回報。

大家都出錢啊,這個空間站應該大家都有份啊,每次在國際空間站無論是長期駐守的人員,還是駐留天數均以美俄太空人為主,即便是歐盟國家的太空人數量都無法與前2個國家相比較。查了一下歷次上天執乘表,非常搞笑有兩個國家的太空人,只待了10天就下來了,難道是去旅遊的嗎?

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二)

謝赫.穆扎法爾·舒庫爾 馬來西亞 聯盟TMA-10 10天21小時14分

安德烈亞斯·摩根森 丹麥 聯盟TMA-16M 9天23小時13分

是不是為了安撫一下這些國家的受傷的&34;,才給個安慰獎,上去10天公費旅遊一次呢。如果猜想屬實,我敢肯定,這些小國家不會再有興趣為下一個國際空間站&34;,因為他們在太空合作計劃中就是個打醬油的。

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二)



2.沒有「物」盡其用

作為這個世界上的兩個航天超級大國,又是最頂尖的兩個核大國,軍事力量是相互制衡的。遙想裡根總統1984年上臺就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逼得蘇聯也飛速發展出了和平號軌道站(國際空間站的前身),大把大把掏銀子,最終掏空了蘇聯的身子骨,把前蘇聯給直接忽悠沒了。

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二)

雙方都明白的&34;在400公裡高的外太空,對敵手國土一覽無餘地愜意。現在搞了國際空間站,總不能在對方面前大搖大擺的架起望遠鏡直接窺視吧,而且邊上還有這麼多的第三世界邊上監督著,想動手也沒難啊。想當年無論是美國的天空實驗室,還是前蘇聯的&34;和&34;號軌道站,都是自家建,自家用,跑到別人頭上,想怎麼看就怎麼看,好不舒服。

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二)

雖然民用航天也能為國家帶來巨大經濟利益,但是畢竟軍事功能被大大削弱。從經濟性學角度,投入這麼大,不能甩掉競爭對手,投資這麼費錢的項目真正意義何在,難道為了世界和平與友誼,分享太空和研究成果? 顯然這種長期高投入、「低」產出不能符合兩個超級大國的國家利益(其它國家也有自己訴求),因此長期合作的利益基礎自然是不牢靠的。

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二)



3.太空角力,無法面面俱到

面對新科技的大潮,各國在基礎領域研究需要相互合作與學習,取長補短。關鍵技術的控制權有分散化的趨勢。就是一國掌握絕大部分或大部分關鍵技術,從而迫使其他國家不得不在太空開發中俯首稱臣局面有可能發生鬆動的局面;這個未來領頭羊應該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在政府有力支持、充足資金相助,在太空環境中研究將極可能挑戰現有航天強國的地位。

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二)

航天工程是集科技、智力、資金為一體的產業。既集中匯聚了國家的最頂級科學技術,是體現國家綜合國力的的角力場;也是高度分散的過濾器,離不開眾多相關行業的支撐與協助;因此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不可能憑一國之力單獨承擔國際空間站的絕大部分資金與研發技術風險。

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二)


所以,真有一天國際空間站「隕落」也是正常不過,反觀的中國天空實驗室在未來太空競爭格局中將不可避免成為新興戰略力量而登上歷史舞臺。


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二)


您的支持是繼續寫作的動力,請發表未來對中國天空實驗室的看法與觀點。

敬請期待對「中國天空實驗室分析」

相關焦點

  • 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一)
    它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主導建造的大型人造軌道空間站,聯合世界五大航天機構再加11國參與共16個國家。差不多就是G20猴版,沒有中國、南非與印度外,囊括了地球村裡的主要經濟和科技強國。國際空間站(以下簡稱空間站
  • SpaceX即將再次與國際空間站(IIS)對接
    第一次成功發射:2020年5月30日-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點22分,美國宇航局(NASA)的兩名資深太空人與龍飛船機組人員一起登上了軌道實驗室,這是美國自2011,並成功與軌道實驗室對接。
  • 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17國加入,打造真正的國際空間站!
    全球博弈(quanqiuboyi)——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解讀,8000
  • 中國空間站與當年將中國拒之門外的國際空間站有何不同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在建的空間站與在軌飛行的國際空間站有什麼不一樣天宮空間站中國載人空間站被稱為天宮空間站,預計2022年建成投入運轉。天宮空間站包括核心艙「天和」、實驗艙「夢天」和「問天」、載人飛船「神舟」和貨運飛船「天舟五個模塊,組成空間站軌道高度為400~450公裡,傾角42~43度,設計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總重量可達90噸。2011年, 「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 中國國際空間站整裝待發與國外空間站差距讓你驚訝!
    時至今日,國際空間站已經成長為一個寬109米、長73米、高20米、重達419噸、內部容積916立方米的空間巨無霸,相當於一棟七層樓高的小型體育場。自從2000年11月2日首次載人任務以來,它已經連續保持了19年載人飛行,駐紮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被叫作遠徵隊(Expedition)成員,每批保持在6位。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 金秋九月,大漠深處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中國航天事業新的裡程碑: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如期升空。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並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
  • 中國自己建造的空間站能比得上國際空間站嗎
    自1971年開始,人類經歷了4代空間站。目前,還在地球軌道上漂浮的國際空間站是第四代空間站,它的大小在420噸級左右。而我國的天宮空間站的建設目標為第三代,它的大小大約為80-100噸級,但是我們還留有許多可擴展的接口,可以擴展成100多噸級的空間站。
  • 沒有中國為何也稱「國際」?國際空間站為何沒有中國的參與?
    1998年,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模塊發射入軌,國際空間站開始建立。在過去的20年裡,來自19個不同的國家的上百位太空人曾在這裡停留或執行任務。這個經由多國合作才建立完成的空間站向人們展示了國際合作的魅力,它也告訴我們,只有要精誠合作,就能做出偉大的成就。
  • 國際空間站漏氣顯「報廢危機」?唯一替代品在中國,2022年建成
    很遺憾16個國家中沒有中國,因為一來中國當初經濟落後,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太過燒錢;二則是美國反對中國加入,警惕中國成為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大國。不得不說,美國有時候眼光很毒辣,中國的確有潛力成為世界強國,並且在美國百般打壓下還是壯大了。16個國家合作而成的國際空間站當然是個好東西,在科學研究和開發太空資源等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甚至有地球無法提供的優越條件。
  • 解讀天宮二號對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意義—新聞—科學網
    中國距離自己的空間站還有多遠   天宮二號的發射時間定了,9月
  • 國際空間站出現空氣洩漏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0日在其博客上宣布,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水平出現上升,站內3名太空人將暫時進入俄羅斯分區規避,地面控制人員則在加緊確認解決方案。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NASA表示,美國和俄羅斯的航天部門正在「制定計劃以隔離、確認和修復洩漏源」,當前洩漏水平仍處在標準範圍內,「不會對太空人或空間站帶來危險」。
  • 外媒:中國公布天宮空間站計劃,可與國際空間站相媲美
    近10年來,中國的航天科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五月初長徵五號的順利升空,有國外航天機構認為中國航天已經完全超過歐盟、日本等國。六月初有外媒報導稱,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建設天宮空間站的新計劃,預計這個中國即將建成的新空間站(CSS)將在未來與16國共建的國際空間站(ISS)相「媲美」。
  • 最貴馬桶(淨水機)將飛往國際空間站
    前國際空間站太空人Don Pettit有個精妙的比喻——昨天的咖啡變成了明天的咖啡。ISS運送補給之外,這次發射還有個重要任務——要將價值1.6億元的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送上去,方便太空人們上廁所。
  • 對比美俄等十六國共建的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的主要區別在哪
    年11月國際空間站才正式發射入軌,但在空間站的所有成員中,並沒有來自中國的航天機構。不管是將我們拒之門外,還是防止技術外流等多種說法,可以肯定的是,迄今為止美國對中國航天一直是全方位的封鎖,中美航天合作更是不存在。而這種全方位的封鎖,始於2011年美國出臺的撥款法案,裡面有兩條明確限制:一是美國航天部門不得使用聯邦資金與我國進行任何方式的合作,二是美國宇航局不得接待來自我國相關部門人員的訪問。
  • 國際空間站為何沒有中國參與?背後原因令人深思,西瓜視頻講航空
    但就是這樣一個全球最大的合作性工程設施卻始終沒有中國人的身影,無論是建設階段還是完善運營階段,中國的國旗和太空人始終都沒能踏足這一空間站,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且聽小獸給大家娓娓道來,希望大家聽完後能有收穫。
  • 揭秘「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到底有多牛?
    中新網9月15日電 在超期服役長達兩年半之後,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完成使命」。而即將升空的接力者——「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則將開創更多「第一次」,除了要印證航天員在軌中期駐留,還要開展14項實驗,涉及八大領域。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北京時間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
  • 中國空間站海納百川,我們才配得上「國際」兩個字
    好吧,我承認,在1998年國際空間站第一個核心艙升空時,中國的航天力量都是非常薄弱的,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當時國外國外的情況!來看國際空間站的三大頭美國、俄羅斯、歐空局三家都具有火箭運輸和建設空間站的技術,他們作為空間站建設的主力,美俄有實打實的技術,歐盟有錢。其他幾個小國家跟在後面,除了日本後來可以發射貨運飛船其他的都只是小打小鬧,短期內並不會成氣候,而中國不是,中國一旦加入空間站,很可能會對國內航天技術的發展有著質的飛躍。
  • 國際空間站(ISS)持續一年多的氣體洩漏現象 原因或與溫度短暫改變有關
    國際空間站(ISS)持續一年多的氣體洩漏現象 原因或與溫度短暫改變有關(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美國太空總署(NASA)9月29日表示,國際空間站(ISS)上的太空人通宵檢查後,終證實空間站內持續已一年多的氣體洩漏現象,源於俄羅斯的太空艙星辰號(Zvezda),原因或與溫度短暫改變有關。
  • 中國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已開始「散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明年將開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就是空間站工程的全面實施。目前,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規建造計劃,為後續空間站實現長期穩定在軌運營做好準備工作。
  • 「二丫」天宮二號要回家了 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神舟十一號返回後,天宮二號的使命還未結束。2017年4月22日,「快遞小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門送貨,與天宮二號在太空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貨運飛船與空間實驗室的首次交會對接,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在太空實現了在軌推進劑補加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