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第一座空間站核心艙正在製造中,即將完工,發射時間可能在年底至明年。中國第一座空間站計劃也隨之浮出水面,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總計60噸。中國的空間站計劃穩步推進,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承認受到了刺激,美國需要有所動作。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612期
今年5月,長徵5B火箭從文昌發射場升空,從恢復發射以來,長徵5B火箭已經取得了多次成功,也讓中國空間站的建造提升了議程。這次發射的載荷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獲得成功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目前,我國第一座空間站的核心艙正在製造中,預計在2020年至2021年發射,還有兩個實驗艙在2022年發射,並且投入運營,設計壽命為10年。
圖片解讀:長徵5B火箭從文昌發射場升空
圖片解讀:長徵5B火箭從文昌發射場升空
根據規劃,我國第一座空間站由三個艙段構成,分別為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每個艙體為20噸級,由長徵5B火箭發射入軌,送入340公裡至450公裡高度的軌道。整體結構為T字形,全重為60噸級,可對接新一代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為航天員提供生活和工作場所,形成空間科研實驗的基礎。
中國即將發射第一座空間站的核心艙,也意味著美俄開發的國際空間站就不再是人類現役的唯一一座空間站,至此軌道上將有兩座空間站。針對這個雄心勃勃的永久性空間站發射計劃,最擔心的仍然是美國,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指出,美國需要確保在國際空間站之後,仍然在地球軌道上有存在的必要,這樣中國就不會獲得戰略優勢。
圖片解讀: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
美國宇航局局長的此番話也說明,美國受到了中國空間站建造計劃的刺激,甚至是嫉妒,國際空間站的建造於1998年啟動,在之後的十多年陸陸續續建成,一直持續到現在。國際空間站的主要建設方為美俄兩國,日本、歐洲、加拿大提供不同程度的協助,計劃運行到2030年。國際空間站之所以採取國際聯合建造的方式,主要是為了分攤經費,國際空間站全重為400噸,造價1000億美元,整體規模大,艙室多,美國使用太空梭運行建造材料,俄羅斯提供部分技術支持,也通過質子火箭發射艙室,最終組建起這麼一個軌道建築。
如今美俄之間在航天合作上處於僵持狀態,美國獨立開發新的空間站受到資金的限制,為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要求在2021財年為其單獨撥款1.5億美元,用於發展近地軌道商業化項目,計劃在2000公裡高度以下建造商業空間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接下來並不會獨立開發空間站,而是使用一種公私合作關係,由商業公司打造空間站,美國宇航局提供一定的技術和資金支持,最終美國宇航局可使用這座空間站,但也可以通過商業的模式建立運營模式。
圖片解讀:中國第一座空間站想像圖
圖片解讀:中國第一座空間站想像圖
這個觀點已經得到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的認可,他認為建立另一個國際空間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而支持NASA的商業客戶建造空間站,才符合國家利益。從這個政策可以判斷,美國政府下一步不會獨立開發空間站,將通過商業太空公司建造空間站。這種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建造成本和技術難度,在運營方面可以通過商業公司的商業行為降低成本,比如空間站旅遊等項目,讓運營費用大大降低。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