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5日消息,目前已經確認美國正在尋求向俄羅斯購買一個"聯盟號"載人飛船的座位,以圖將一名美國航天員送入國際空間站。
與此同時,據央視軍事消息,中國空間站試驗核心艙以及長徵五號B二火箭的研製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我國將於2021年春季開始"天宮"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工作,並發射空間站的核心艙。
1、 美國坐不住了?
據了解,自從2006年以來,美國已經累計從俄羅斯購買了72張"聯盟號"飛船的"船票",累計花費超過40億美元。而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票價也從2000萬美元一路飆升至如今的9000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空間站目前主要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空間局共同運營,其中並沒有中國。但隨著我國航天計劃的逐步實現,這一局面似乎即將被打破。
2、 "天宮"空間站即將開建
據央視軍事報導,我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接受採訪時已經確認,中國空間站計劃已經完成了準備工作,將於2021年春季開始"三步走"計劃的最後一步——搭建中國自己的空間站。
在此前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在載人航天領域實現了一系列的重大跨越,自主突破和掌握了許多關鍵領域的重要技術。如今我國已經順利進行了6次載人航天任務,成功將11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周建平指出,目前負責執行空間站建造相關的4組航天員人選已經確定,目前正在開展任務訓練。而隨著2021年春季"天宮"空間站核心艙的發射,我國將成為繼美俄之後,全球第三個擁有自主建造空間站的國家,而美國與其"友好國家"試圖建立太空壟斷的野心也將面臨被粉碎的結果。
3、 後來居上
由於起步較晚,相對於美國和俄羅斯,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技術水平一度處於十分落後的局面中。但隨著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航天技術的發展,這一格局似乎正在被打破,我國已經展現出後來居上的氣勢。
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返回地球,打破了人類歷史上長達44年的沉默,再度帶回了月球的土壤樣本。這在一方面表明了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突飛猛進,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我國在著力發展該領域技術的堅定決心。
而隨著"天宮"空間站核心艙的順利建立,我國將進一步確立航空航天領域的強國地位。
文/銅壺煮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