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研究項目轉向中國,國際空間站將被廢棄

2020-11-08 一號戰情室

隨著中國空間站逐漸建成向世界開放,眾多國家都開始把自己的太空研究項目轉向中國,而被延緩壽命的國際空間站,卻迎來首次不屬於太空研究的項目。

據俄羅斯通訊社11月3日的報導稱:俄羅斯第一頻道宣布,將舉行全俄羅斯公開比賽,選出一位女主角,在2021年前往國際空間站拍攝首部太空電影。此消息一出,就讓人十分驚訝了,這將會是人類第一次真實地在外太空拍攝電影,也是國際空間站上首次迎來不屬於太空項目研究純屬紀錄的電影拍攝,這是國際空間站眼看著就不行了,之後的廢物利用吧!和國際空間站逐漸衰敗不一樣的卻是中國天宮空間站即將騰飛。

前段時間,科技日報就發布了一篇與中國空間站的新聞報導表示: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將開始全面進入組建,預計天宮空間站將會在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未來兩年更是要進行11次發射任務,力爭將所有組建部位在預定時間全部送上太空。

而隨著中國空間站的逐漸建成並向世界開放,國際空間站的大多數項目都開始轉向了天宮空間站。甚至國際國家空間站的幾個合作的國家,如俄羅斯、日本、德國等都向中國投遞了項目書,並且也已經通過了。而當初拒絕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美國雖然也投遞了項目書,不過卻被中國拒絕。

話說回來,國際空間站本應在2020年就退役不再使用的,但是因為沒有其他的可用於是就勉強給空間站繼續延緩壽命,當然就算延緩了壽命,空間站也是頻頻出現空氣洩漏、出現裂縫的情況。所以國際空間站現在基本上除了美國,其他國家都不怎麼使用,也就是說國際空間站已經處在半廢棄的狀態了。

這一點從俄羅斯開始花費高價也要送女演員上太空拍攝電影就可以看出來了,畢竟空間站的床位就那麼多,大家每次上去都還得排隊呢,哪來的空間給人拍電影呢?不說床位,就花費來說也是天價好嗎?首先總不可能只有女演員一個人吧,加個導演,再來個男主角,這就三個人了,其次,電影也不是一兩天就能拍完的,起碼得一個月往上走吧!而根據美國在2019年想要把國際空間站商業化時公布的價格,一人一晚3.5億往上走。這麼算下來,俄羅斯就算送3個人上去,一晚就得花11億,一個月就是330億,就不說在送上太空前,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花費了,俄羅斯這是圖什麼呢?

而且由於空間站的每年需要的費用奇高,每年除去運營需要花費大概20億美元外,還有養護費用起碼也是10億(美元)往上走,這還只是延壽前的花費,在延壽後,養護費連美國都快承受不起了。比如,前段時間美國就有媒體報導了,NASA想要把國際空間站轉向商人,由商人運營,美國自己寧願每一次使用都交巨額費用,也不願意長期維護使用。很可惜在美國的報導中表示,並沒有哪個商人願意接受,全球首富亞馬遜的老總都不願意。

所以俄羅斯花費天價送女演員上國際空間站拍攝電影可能是因為想要趁著國際空間站還沒有報廢,上去拍個電影紀念一下,再順便到時候地球上映再好好賺上一筆,畢竟這可是獨家發布呀。不搞個什麼幾百億怎麼說得過去。這個電影如果真的出來,塗蘇一定要去看一看,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最後,中國的天宮空間站作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等國際空間站墜落的時候,太空中將會再次只有一個空間站。(塗蘇)

相關焦點

  • 用太空垃圾代替國際空間站,繼續空間站的任務?美國人腦洞真大
    如今在太空中,人類、物品的運輸與微重力下的科學研究變得越來越頻繁。在這個時代下,空間站有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國際空間站原計劃工作壽命為15~20年,自2000年至今已達到極限。近年來空間站故障頻發,甚至於前不久的12月19日,據俄羅斯稱空間站再次漏氣。國際空間站已達到退休的邊緣。要不了多久,中國就會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真相終於大白,中國從未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別再被謠言誤導了
    而在此前,一直有傳言中國曾申請國際空間站,卻因為美國的阻撓而被拒絕。可如今終於真相大白,事實上中國從未申請加入過國際空間站,別再被謠言誤導了。而如今我國的空間站也實現了空間交會對接,不僅有實驗室,還有專門負責運輸、補給以及多人居住生存的空間。目前繼天宮二號之後,神州十一號和天舟一號均圓滿完成任務。至今只差第三步,那就是將中國空間站擴大規模,成為可供多人長期駐留的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天宮」會成為太空「獨苗」嗎?
    國際空間站是1993年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英國等16個國家籤署協議共同建造的,這是歷史上參與國家最多、耗時最長、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項目,卻將中國排除在外。1998年國際空間站正式完成建站,我國曾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項目,卻被美國單方面拒絕,此後我國開始走上了自主研發空間站項目之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空間站項目也逐漸完善,並將於2022年投入運行,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空間站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後就會成為全球唯一的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面臨太空垃圾威脅 遭擊穿風險為55%
    太空垃圾是最大威脅  一個主要由顧問人員和宇航局專家組成的獨立委員會27日應國會要求提交報告,對可能影響國際空間站運行或威脅其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評估。  報告說,人類活動形成的太空垃圾和自然形成的碎片是國際空間站面臨的最大威脅。
  • 中美太空合作實現零突破:中國太空人或登國際空間站
    北京時間4日5時7分,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研製的科研載荷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由「獵鷹9」號火箭送往國際空間站。預計搭載中方科研載荷的「龍」飛船將在當地時間6月6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搭載項目的順利實施,是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陸國際空間站,標誌著中美空間科學合作取得「零」的突破。
  • 中國空間站將正式部署,美國會給NASA撥款嗎?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已經不再滿足太空上的短暫停留,為了在太空上長期生活工作,更好地開發太空資源,國際空間站逐漸演變出來,它的存在確保了人類科研工作的深入性,為了開展太空實驗,各國逐漸將部署空間站的計劃提上日程,中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投入使用,看到其他國家的空間站領先,美國NASA局長為何如此著急?
  • 17個國家項目將入駐中國空間站
    2022年,我國將建成長期載人的大型多艙段空間站。它採用積木式構型,由1個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組成。 資料圖片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12日在維也納聯合宣布,17個國家的9個項目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國際社會專家對此紛紛點讚,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莫內塔·迪皮波說,中國開放空間站是一個「偉大範例」。
  • 中國空間站向世界開放,首批國際合作項目公布
    外空司司長迪·皮蓬對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成員國開放中國空間站的應用資源表示高度讚賞,稱中國的這一舉措,有力促進了載人航天國際合作,使得更多的國家能夠有機會參與載人航天技術研究,是對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有力支持。
  • 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中國空間站有可能成為太空唯一空間站
    美國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或者最晚2028年落幕,為什麼會落幕最關鍵原因就是缺少資金支持。參與空間站的國家經歷金融危機以及今年的新冠疫情,都已經沒有精力出資出物。美國新一代空間站目前還在圖紙階段遙遙無期,太空在2022年以後,中國空間站將有可能成為太空唯一空間站!
  • 太空垃圾橫飛,導致國際空間站虛驚一場
    美國東部時間9月22日17:19(北京時間23日5:19),國際空間站控制中心臨時啟動俄羅斯進步號飛船推進器,持續推進150秒,改變空間站軌道高度,以便躲避一塊太空垃圾。7.66公裡/秒)高速飛掠,距離國際空間站僅僅0.86英裡(1.39公裡)。
  • 國際空間站或2024年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27國申請合作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由六個國際主要太空機構聯合推進的國際合作計劃。這六個太空機構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國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國際空間站於1993年完成設計,作為一個凝聚著多個國家技術合作的結晶,國際太空站總計花費了超過一千億美元。
  • 太空上有幾個空間站?中國空間站或將在2024年成為唯一的空間?
    大家經常會聽到太空人在太空空間站上執行任務,那你知道太空空間站是什麼嗎?全世界有幾個太空空間站?先來介紹一下空間站,空間站又被稱為太空站或航天站,它是一種在距離地面高度較低的軌道上,一般是2000千米以下的近圓形軌道上長時間運行。能讓太空人巡航,並進行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
  • 國際空間站趣味太空課 王亞平將講液體表面張力
    □物理課玩具帶上太空現奇特行為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將要講授的關於液體表面張力的物理課,也曾出現在國際空間站的課堂上。國際空間站第6考察組的航天員唐·德·佩迪特曾準備了一杯水和直徑幾釐米的鐵環,演示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 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美國要求共享,總設計師直接回復了一句話
    的首個功能艙於1998年11月20日發射,截至2016年,先後發射了15個不同類型的艙室並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是重要的太空科學研究空間實驗室。然而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2020年9月18日,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艙出現氨氣洩漏;俄羅斯艙在9月30日也出現了氨氣洩漏事故,種種跡象表明,國際空間站在環繞地球運行了近70000圈後,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設備老化與裝置脫落問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初步決定,將於2024年正式廢棄國際空間站。
  • 美國交惡後,俄羅斯或許會投向中國的空間站項目,美國太空夢碎
    外太空空間站項目進展得熱火朝天,中國作為外太空領域的後起之秀,在外太空領域奮起直追,展現了驚人的實力。而由中國開展的外太空計劃也憑藉中國日漸增大的國際影響力與中國在太空領域的實力,吸引了很多國家想要參與中國空間站項目。和中國一起合作共贏,這也是中國近年來領先世界的壯舉。
  • 警惕:國際空間站微生物變異,太空船墜落或帶給人類恐怖病毒?
    而最近的一則報導顯示,科學家們在國際空間站上對微生物的變異情況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他們用嚴謹的實驗證明了空間站的微生物其實並不那麼可怕。這一消息讓空間站的潛在對環境危險進一步降低。
  • 國際空間站出現「散架」,4年後或將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
    前言:國際空間站已經運行了近20年,它剩餘的壽命已經沒幾年了。科學家本來還希望延長它的壽命,但是國際空間站總是出現毛病,再過幾年或許就會退役了。來自俄羅斯的專家表示道,國際空間站已經出現了「散架」,表層出現眾多「小孔」,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1998年,當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模塊發射時,和平號空間站還在軌道上。2001年,和平號在廢棄後,受控墜落大氣層並解體。存留下來的部分可能沉到了5000米深的太平洋海底。如果沒有更多的商業投資,國際空間站可能會在2028年脫離近地軌道,墜入大氣層並在海底與和平號空間站會合。  空間站的下一個發展階段很可能發生在繞月球的軌道上。「月球門戶」(Lunar Gateway)項目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領導的一組太空機構計劃,其規模將小於國際空間站。機組人員每次將在空間站上生活一個月。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
  • 在2024年的時候全世界只剩下中國的太空空間站?難道是真的?
    其實對於在2024年的時候全世界只剩下中國的太空空間站?難道是真的?這一問題先來說一下答案,到2024年根本不可能只剩下中國的太空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雖然是由美國主導,但是從中也是有十多個國家進行參加,美國目前只是計劃讓空間站在2024年退役。